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六国为何反秦却不反汉?汉朝时期六国是什么结局?

六国为何反秦却不反汉?汉朝时期六国是什么结局?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1060 更新时间:2024/1/24 12:05:15

秦朝作为第一个完成大一统的朝代,却很可惜非常短命,而在秦朝时期,原本的战国时期的六国残余势力,一直都想要推翻秦朝,重新复国,虽然复国是不可能了,但是推翻秦朝却还是做到了。但秦朝灭亡到汉朝建立也不过只有几年的时间,为什么这几年之后,原本的六国残余势力就不再说要复国了?六国推翻了秦朝,为何却没有反抗汉朝?才几年的时间为何就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今天就让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秦朝为何受到六国的反对

秦二世着手治理秦朝的第一个年头还没结束,陈胜吴广这两个本身没有什么实力的农民,在大泽乡发动了起义。两个没有什么才能的普通百姓,加上一帮手无寸铁的普通农民,本来激不起什么大浪。

陈胜的起义虽然看上去浩浩荡荡,却只维持了7个月就分崩离析了。紧随他之后的那些人,比他更加强大,他们是灭亡了的六国的残余势力——六国贵族后裔。

楚汉时期的人物你能喊出几个?其中比较出名的张良、张耳、韩王信、田荣三兄弟、项梁项羽叔侄、楚怀王、魏王豹等人,都是贵族或王族后裔。秦朝摧毁了他们的国家,却不能完全摧毁他们的势力。

掀起反秦起义的是陈胜为首的农民阶级,而主导反秦起义且最终灭了秦朝的,实际上是以项羽、楚怀王等人为首的贵族阶级。

秦朝的崩溃,与六国贵族的反抗脱不开关系。陈胜等人的起义实际上很好解决,章邯率领的那只奴隶军团就能轻易将他们挨个剪灭;项羽等人的起义才是真正的大麻烦,他们有天然的统治权,在百姓心中是合法的统治者,是士大夫阶层心仪的君主,他们从小接受了较好的教育,得以拥有超越常人的能力,所以比陈胜等人更加强大。

秦朝建立之初的不稳定,主要不是源于不得民心,而是一直都可能面临六国势力卷土重来的威胁。而最终把秦朝推向覆灭的,正是这股势力。同样是大一统王朝,同样不允许天下重新出现七雄割据的局面,为何秦朝就遭到了六国残余势力的反抗,汉朝就没有遭受过呢?

有的人可能将其归结于:秦朝时六国残余势力尚强,只要有一点风声就可以随时卷土重来;汉朝时六国残余势力已经走向破灭,就算想恢复自己原有的权势,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这种说法有其合理之处,却不完全正确,秦汉间短暂的二十年,不足以让六国残余势力走向覆灭。

2、汉朝为何没受到六国残余势力的威胁?

其一、秦朝统一后,秦朝廷召开了一次讨论会议,决定将来是实行绝对的郡县制,还是实行分封、郡县制并存的郡国制,结果是后者的支持者胜利,秦朝实行了绝对的郡县制,这是秦朝迅速走向覆灭的主要原因。

不实行分封制,就代表着皇帝不能将自家的子弟分封为王,这样做不利于维护皇权的稳定。例如赵高排除异己,导致朝中大臣都向着赵高而不向着秦二世,所以秦二世在朝廷中的地位比较孤立。而郡县长官只听朝廷的,所以秦朝实际上是听赵高的,而不是听秦二世的。

如果当时秦朝分封了一批诸侯王,秦二世就算得不到朝中大臣的支持,至少在地方上能得到诸侯王的支持,毕竟都是自家人,肯定是先团结在一起对付外人的。而且即便是赵高为首的朝廷消极处理陈胜等人的起义,地方上的诸侯王也有一定的实力和影响力去扛起大旗,以对抗陈胜等人。

其二、秦朝对待六国残余势力的态度比较强硬,而汉朝与之相比则比较温和。

秦朝统一的过程中,每夷灭一个国家,就将该国的统治阶级完全摧毁,不仅废除那国的王室,还要完全毁灭那国的贵族势力。比较典型的就是秦朝处理齐国的态度,完全可以看出秦朝背信弃义的一面。

战国最末期的时候,秦国向齐国宣言说:"投降的话就保留齐国。"于是齐国抵抗秦国的态度一直很消极,其他国家被秦国灭的时候齐国从没伸出过援手,最后只剩齐国一国的时候,齐王建一直都想着直接投降。

后来王贲突袭了齐国,秦军高歌猛进而齐军节节败退,这是因为齐国一直想着投降,没有抵抗的意志。秦国又说:"现在投降我就封齐王建500里土地。"于是齐王建投降了,结果土地没领到,还被秦国安置在共地不给饭吃,最后被活活饿死了。

还有一个事例就是楚国大贵族项氏的遭遇,楚国灭亡后项氏不仅失去了一切,还遭到了通缉,被迫逃到吴县隐匿了起来。秦国对待六国残余势力不友好的态度,当然会遭到贵族们的抵抗,他们要么就一心想着复国,要么就收买刺客刺杀秦始皇。

3、刘邦对待六国残余势力的态度就十分友好,自然会得到六国贵族的支持

例1:韩王信是韩国王室后裔,楚汉时家族已经没落,韩王信也混得和乞丐一样。刘邦为了收买贵族势力,直接重建了韩国,并封韩王信为韩王。

例2:魏王豹曾背叛过刘邦,刘邦令韩信攻下魏国后,竟然没有剥夺魏王豹的王位。

其三、虽然后来魏国、韩国相继灭亡,但这并不能代表六国贵族的利益就消失了。汉朝推行郡国并行的制度,说明它承认分封制,也承认封建贵族的特权,秦朝对待分封和封建的态度则与汉朝相反。

汉朝分封的诸侯王,为了便于统治自己的国家,必然需要拉拢本地的六国贵族势力,给他们一定份额的封地,所以六国贵族势力也成了汉朝建立后的既得利益者,自然不会反抗汉朝。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项伯是不是吃里扒外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华夏历史

    因为项伯是项羽叔父,但他却在鸿门宴保护刘邦,这让很多人感到不解,项伯到底是不是吃里扒外的内奸呢?首先我们要了解,项伯在鸿门宴上救刘邦的动机是什么。其实项伯主要是想救张良,因为张良对他有恩。而且当时项羽的最大对手并非刘邦,项羽也不会把项伯当成是叛徒看待,顶多是觉得项伯做了一个顺水人情。此后刘邦会崛起谁

  • 战国七雄的国力分析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华夏历史

    战国七雄作为战国时期实力最为强大的七个国家,相互之间的合作、对抗也有很多,而不同的国家的发展路线也不一样,在不同的时期,各自的强盛、衰落也不一样,不过最终的赢家作为秦国,那秦国的国力在后期自然是能够排在前列的。那么这七个国家,在战国时期究竟国力排名如何,又该如何来对他们的国力进行一些分析评价呢?下面

  • 嘉庆继位后,与太上皇乾隆关系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华夏历史

    历史上的太上皇并不多,大多数皇帝并不会主动退位,但是乾隆因为在继位之处就说自己不能超过爷爷康熙,因此在当了六十年皇帝的时候主动退位,做起了太上皇。但其实退位之后的乾隆,依旧掌握实际权力,只是没有皇帝的名号而已,却做着皇帝的事情。但是这时候毕竟是有皇帝的,那就是嘉庆,那么身为皇帝的嘉庆和自己身为太上皇

  • 徐庶真的没有给曹操献过计吗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华夏历史

    曹操或是为了得到徐庶,或是为了让他离开刘备,他下令将徐庶的母亲掳到许昌,然后用仿造徐母的笔记给他写了一封信。徐庶孝字当先,只能跟刘备告别,前往许昌。结果见到母亲后才得知这一切都是曹操的阴谋,最后徐母内疚自杀,徐庶被软禁,但他决定一生不为曹操献上一机一策。就演义里的故事来看,徐庶的确是没有帮曹操做过事

  • 秦二世登基三年就毁掉秦朝,他都做了些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华夏历史

    秦朝虽然时间很短暂,但是秦国的发展历史却可以说是非常悠久了,秦国从建国之初,虽然被其他国家的人看不起,但是后来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强大到了可以碾压其他所有的国家,最终建立起了秦朝,这期间的历史也是非常长的,但是自从秦二世登基之后,仅仅三年的时间,就把秦国数百年积攒下来的努力都败光了,到底秦二世上位之后

  • 柴荣、郭威和赵匡胤是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华夏历史

    了解历史的朋友应该都知道,赵匡胤之所以能成为北宋开国皇帝,是因为他在陈桥兵变中取代了后周,说得不好听点也就是篡位。柴荣病死后,周恭帝柴宗训即位,不过柴宗训只有七岁根本无力亲自处理朝中,而赵匡胤手中握有兵权,加上很多将领都拥立赵匡胤,这才使他能够黄袍加身。其实在这段历史上,柴荣、赵匡胤和郭威三人是有一

  • 中国护侨行动最早是什么时候?因为什么事件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华夏历史

    《红海行动》与《战狼2》相信不少的朋友们都有看过了,这两部电影主要就是围绕着撤侨这件事展开的故事,不得不说看的热血沸腾,大大振奋了国人的爱国之心。其实这样类似我国使用军舰的撤侨行动在历史上就有出现过,而且早在民国时期北洋政府的时候就已经有过一次了。那么接下来小编就带着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20世纪初期

  • 曹植的后半生过得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华夏历史

    很多人都知道七步成诗的典故,说是曹植在曹丕的重压之下,七步写出来了一首诗,而且还是点明了他们之间的兄弟关系,明明都是兄弟,为何要如此苦苦相逼,而这个故事的结尾,是曹丕因为这首诗而感动,就放过了曹植。但是近来却又越来越多的人对于这首诗的真实性产生了怀疑,认为这不过是后世人编出来的一个故事,根本没有发生

  • 城濮之战,晋文公靠什么击败了楚国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华夏历史

    春秋时期,周王室权利逐渐走弱,各个诸侯间相互讨伐,战事不断。此后楚国率先崛起,企图称霸整个中原。当时楚国最大的对手就是由晋文公带领的晋国,公元前632,城濮之战爆发,两强相争,不容闪失,但晋文公还是兑现了当年的承诺,选择“退避三舍”,楚国见状,子玉率兵进攻,结果被晋军打了个措

  • 朱元璋的儿子中,为什么最不喜欢朱棣?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华夏历史

    朱元璋儿子众多,其中他最喜欢的自然还是太子朱标了,可以说朱标身为太子,是历史上地位最稳的太子,皇帝信任,而且其他皇子也没有任何的机会,如果不出意外,是不会有人能够动摇朱标的位置,他也一定是将来的皇帝,只可惜死的太早,无缘当皇帝了。但是可能令朱元璋最没有想到的就是,自己死后,曾经自己最不喜欢的儿子朱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