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徐庶真的没有给曹操献过计吗

徐庶真的没有给曹操献过计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3295 更新时间:2024/2/5 7:48:14

曹操或是为了得到徐庶,或是为了让他离开刘备,他下令将徐庶的母亲掳到许昌,然后用仿造徐母的笔记给他写了一封信。徐庶孝字当先,只能跟刘备告别,前往许昌。结果见到母亲后才得知这一切都是曹操的阴谋,最后徐母内疚自杀,徐庶被软禁,但他决定一生不为曹操献上一机一策。就演义里的故事来看,徐庶的确是没有帮曹操做过事,这一点还是非常令人敬佩的。

能人徐庶

和很多文人儒士一样,徐庶也是文化高了之后改的名字。在徐庶还是徐福的时候。他是一个莽撞、粗俗的小毛头,家境贫寒,喜欢舞刀弄枪,但学的都是一些不成系统的功夫。后来有一天,徐福为了帮助自己的朋友,讲义气,和别人打架,之后被抓起来蹲了监狱。还好,徐福的朋友们救了他。

为了报答朋友们的恩情,也是为了自己今后的日子,徐福决定“好好读书,天天向上”。

认真刻苦读书的徐福很快就展现出自己在这方面的才华,逐渐在颍川名士圈崭露头角,也给自己改了新名字——徐庶,也算是给原来的生活道别了。

徐庶是颍州人。颍川一带人才辈出,有袁绍、曹操等对贤才之人的渴求,而且他们偏爱颍川当地的才子,所以颍川士子不愁没有出路,但正是因为如此,颍川士子被惯出了些坏习惯,这让徐庶很不喜欢,最后徐庶也没有在颍川任职。

董卓作乱京师,为了躲避战乱,徐庶带家眷和朋友一起逃到了荆州,在那里,徐庶迎来了自己的高光时刻。

徐庶到了荆州,结识了一大帮有才之人。他打算一展才能,给统治者推荐真正的贤才。

徐庶给刘表推荐“卧龙”诸葛亮,“凤雏”庞统,结果被拒绝了。他决定自荐,刘表却看不上他。

心灰意冷的徐庶后来逐渐知晓汉室正统皇亲刘备,前往投奔,求贤若渴的刘备也相中了徐庶的才能,俩人一拍即合,一起全心全意搞事业。

得刘备重用

徐庶帮着刘备整顿了军纪,大大提高了军队的战斗能力,也让军队管理更加科学化。在“火烧博望坡”战役中,徐庶带领大家阻挡了曹军的骚扰,打败曹军,也在将士心中树立下了威信;曹仁想夜袭刘备军队,但徐庶看穿了曹仁布的八门金锁阵,派赵云破阵,最后曹仁落荒而逃。也是因为徐庶的计谋,刘备才能快速拿下樊城,发展蜀国势力。

徐庶也给刘备引荐了很多真正的人才。比如诸葛亮,比如庞统。

《三国志》云:“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于是有了流传千古求贤若渴的佳话:三顾茅庐。

一年以后,公元208年,刘表病死,次子刘琮接任管理荆州。又逢曹操大肆南下征兵扩土,有人劝降。盘踞樊城的刘备和徐庶一行人商量决定逃亡。

没有人能够预测下一秒会发生什么事,没有人的生命轨迹会严格按照自己的规划进行。

当刘备一行人逃到长坂坡的时候,曹军追来了。

曹操早就听闻徐庶的能力,一直想把他纳入自己麾入,奈何徐庶是一个有原则的人,只愿意效忠刘备这样的正人君子,一直未肯妥协退让。

曹操抓住了徐庶的母亲,威胁徐庶效忠自己。徐庶也是大孝子一枚,为了保全母亲,他只能选择辞别刘备,前往曹营。

身在曹营的徐庶

纵观历史,但凡是个文人雅士或者入仕之人,都是有自己的脾气的,他们有一套自己的处事原则和待人准则。

徐庶也是如此,因此,便有了在长江边传唱千年的“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徐庶不愿意为曹操效力,徐庶的母亲也不愿意自己的儿子在一个受人唾弃的君主麾下做事,所以徐庶对曹操的事一直很不上心,也从来不向他出谋划策。甚至是在赤壁大战前夕,即使徐庶看出曹操的破绽那又怎样,徐庶不愿意说,最后曹操也的确是输了。

220年,徐庶以徐福的身份列入曹丕的劝进表。后来,徐庶在曹操那里升了高官,一直做到了右中郎将、御史中丞的位置。

据史料记载,被迫在曹营里效力的徐庶,一直使用“徐福”之名。“至黄初中,韬仕历郡守、典农校尉,福至右中郎将、御史中丞”。

不过也有人说徐庶在曹操那里的官位不怎么样,一度怀疑是不是曹操那里贤士太多,没有位置留给徐庶。不过这些都不重要,毕竟人家徐庶不在乎。

话说回来,徐庶是因为母亲被曹操抓才去的曹营,那为什么在徐母死后,徐庶却没有回到刘备那里呢?

徐庶离开刘备的理由是光明正大的,且还以孝道之名被迫离开,无论是史书还是后人流传,都会给自己留下好的名声,但如果在徐母死后徐庶就回去,会面临什么呢?

徐庶在曹操那里已经身居高位了,且不说这些年里,徐庶是不是真的一点主意都没有给曹操出过,仅凭徐庶被载入册的那天起,徐庶就是正儿八经的曹操手下的人了。而且古代读书之人,向来爱惜自己的名节,像徐庶这样的有志之士,怎么会愿意成为一个悠悠众口中“反复无常”的小人呢?而且当时刘备身边已有诸葛亮、庞统等人效力,徐庶也能够放心了。

所以,无论是不是受曹操逼迫,这徐庶啊,是回不去了。

感悟

都说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这话不假。

这段三国往事已过去千年,真相到底是什么,短短几百字的史料断然是说不清楚的,但我们还是可以从小说描述和正史记载中窥探一二。

我们可以知道的是,从刘备和曹操对徐庶的器重来看,徐庶真的是一个有大才之人,是一个值得器重的人才;而后来徐庶不愿意再回到刘备身边,文人气节一定是一个很重要的影响因素。

历史真的会被尘封吗?也许时间太久,是会的吧。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秦二世登基三年就毁掉秦朝,他都做了些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华夏历史

    秦朝虽然时间很短暂,但是秦国的发展历史却可以说是非常悠久了,秦国从建国之初,虽然被其他国家的人看不起,但是后来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强大到了可以碾压其他所有的国家,最终建立起了秦朝,这期间的历史也是非常长的,但是自从秦二世登基之后,仅仅三年的时间,就把秦国数百年积攒下来的努力都败光了,到底秦二世上位之后

  • 柴荣、郭威和赵匡胤是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华夏历史

    了解历史的朋友应该都知道,赵匡胤之所以能成为北宋开国皇帝,是因为他在陈桥兵变中取代了后周,说得不好听点也就是篡位。柴荣病死后,周恭帝柴宗训即位,不过柴宗训只有七岁根本无力亲自处理朝中,而赵匡胤手中握有兵权,加上很多将领都拥立赵匡胤,这才使他能够黄袍加身。其实在这段历史上,柴荣、赵匡胤和郭威三人是有一

  • 中国护侨行动最早是什么时候?因为什么事件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华夏历史

    《红海行动》与《战狼2》相信不少的朋友们都有看过了,这两部电影主要就是围绕着撤侨这件事展开的故事,不得不说看的热血沸腾,大大振奋了国人的爱国之心。其实这样类似我国使用军舰的撤侨行动在历史上就有出现过,而且早在民国时期北洋政府的时候就已经有过一次了。那么接下来小编就带着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20世纪初期

  • 曹植的后半生过得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华夏历史

    很多人都知道七步成诗的典故,说是曹植在曹丕的重压之下,七步写出来了一首诗,而且还是点明了他们之间的兄弟关系,明明都是兄弟,为何要如此苦苦相逼,而这个故事的结尾,是曹丕因为这首诗而感动,就放过了曹植。但是近来却又越来越多的人对于这首诗的真实性产生了怀疑,认为这不过是后世人编出来的一个故事,根本没有发生

  • 城濮之战,晋文公靠什么击败了楚国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华夏历史

    春秋时期,周王室权利逐渐走弱,各个诸侯间相互讨伐,战事不断。此后楚国率先崛起,企图称霸整个中原。当时楚国最大的对手就是由晋文公带领的晋国,公元前632,城濮之战爆发,两强相争,不容闪失,但晋文公还是兑现了当年的承诺,选择“退避三舍”,楚国见状,子玉率兵进攻,结果被晋军打了个措

  • 朱元璋的儿子中,为什么最不喜欢朱棣?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华夏历史

    朱元璋儿子众多,其中他最喜欢的自然还是太子朱标了,可以说朱标身为太子,是历史上地位最稳的太子,皇帝信任,而且其他皇子也没有任何的机会,如果不出意外,是不会有人能够动摇朱标的位置,他也一定是将来的皇帝,只可惜死的太早,无缘当皇帝了。但是可能令朱元璋最没有想到的就是,自己死后,曾经自己最不喜欢的儿子朱棣

  • 李成器为什么拒绝当太子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华夏历史

    李成器是李旦长子,六岁就被封为皇太子。据说李成器从小便才气过人,精通音律,对西域龟兹乐章有着独特见解。成年后李成器做了一件令外人很难理解的事,就是他主动放弃了太子之位,把储君让给了弟弟李隆基,这究竟是为何呢?李成器觉得国家危难之时,应该立有功者,李隆基除掉韦氏立有大功,所以自己主动退出,这种事在历史

  • 咸丰皇帝死后,为什么清朝皇帝再无实权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华夏历史

    咸丰皇帝是清朝第九位皇帝,也是清朝最后一位拥有实际权利的皇帝。咸丰帝是通过秘密立储继位,此后对朝廷进行改革,准备重振纲纪。不过咸丰帝英年早逝,只活到了31岁,而他的继承人载淳继位时只有5岁,根本无力处理朝政。咸丰帝因此安排了八位顾命大臣,希望他们能和两宫太后共同辅政,结果却是清朝皇帝从此失去实权。咸

  • 明朝朝堂斗殴事件是怎么回事?被打死的三个人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华夏历史

    斗殴打架这种事情,很多人可能觉得,都是一些粗鲁的人才会干得出来的事情,如果放在古代的官员身上,的确是很难想象的。但其实在明朝时期,就发生过一次朝堂斗殴的时间,就发生在明英宗朱祁镇被瓦剌俘虏之后。为什么在这个时候会出现一次朝堂斗殴的事件呢,不仅是斗殴,还当场就打死了三个人,这三个人分别又是谁,他们为何

  • 高鹗和曹雪芹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华夏历史

    现如今人们看《红楼梦》的时候,在作者一栏一般都写着两个人的名字,一个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曹雪芹,而另一个是续写了红楼梦的结局的高鹗。现如今一般认为,曹雪芹生前只写了《石头记》八十回,但是还没有写完,也没有出版,后来高鹗续写了后四十回,并且定名为《红楼梦》,也就是我们现在很熟悉的版本。只是,这个高鹗和曹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