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康熙皇帝为什么不喜欢拙政园?这其中有什么原因?

康熙皇帝为什么不喜欢拙政园?这其中有什么原因?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1640 更新时间:2023/12/29 1:50:40

1684年,这是康熙皇帝第一次随着皇太后下江南,来到了姑苏的拙政园游玩。当康熙皇帝看到了园内亭台挺拔,楼阁迤逦,水色旖旎,奇花满园争艳的时候,他被眼前如诗如画的美景陶醉了,他对当时的江苏巡抚汤斌说:“拙政园是个好地方,可惜太美了。久居必损志”。后来的事实情况是:真的是谁住谁倒霉啊!

苏州拙政园的大门

我们都知道全国最著名的四大古典园林是北京的颐和园,承德的避暑山庄,苏州的拙政园和苏州的留园,每一个园林都赫赫有名,都很早的时候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她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之高,和到底有多美,可想而知。蒋晖的所写的《园林卷子》这本书里的拙政园是这样的鹤立鸡群,这样高冷而精致的美,他是这样说的:“拙政园,一直被放置在郡城志书园池卷的庞大检阅阵容里,历经兴废,深藏隐秘,却如鲠在喉,以前,它是这样的不合群!”

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农历九月,康熙皇帝南巡来到了苏州,苏州地方官当然会好好的接待,第一步安排皇帝游览了拙政园,当时的拙政园的来龙去脉是这样的,拙政园从海宁陈家被没收为官府财产后,吴三桂女婿王永康霸占为自己的府宅,在康熙二十年(1681年),清朝平定三桂之乱,吴家的男女老少,全部被杀光了,拙政园也在前两年被政府没收,一些雕龙玉柱,楠木柱石都被运去北京,园子也改称为苏松常道衙门。康熙皇帝在拙政园园走了一圈,印象并不怎么样,一贯喜欢题字,写诗的康熙皇帝,看完以后并没有动笔,当天晚上到了苏州葑门内的苏州织造府公署去吃饭和看昆曲,后面几次康熙南巡来到苏州,再也没有去过的拙政园,唯独对虎丘是情有独钟。

那么这么有雄才大略的康熙皇帝为什么对拙政园不感兴趣呢?那天看完拙政园以后,我们也终于明白了,这里建造的太美了,这里处处是景,处处浑然天成,处处歌舞升平,园林的确是生活的好地方,很多人都会玩物丧志,绝大多数园林总是传不过三代,正所谓“刻他一部稿,讨他一房小”。皇帝当然太喜欢这里,他的心里面清楚,明清的士大夫阶层在营造着自己的小天地过着诗情写意的生活,还会管那些窗外事吗?而这时欧洲的一些国家,已经在寻找海外市场,开始殖民了,国外的青年们已经在扬帆远航,而我们在园林里长大的年轻人会有怎样的出息呢?这是康熙皇帝的担忧,后来的历史,不幸给他言中了,园林的主人像走马灯式的换来换去,曾经是三十几次易主,几乎是谁住谁倒霉,住的最长还是明朝阊门外下塘大户人家徐氏住的时间最长,住了一百多年。

拙政园卅六鸳鸯馆内景

明正德四年(1509年),有一位叫王献臣的官员,官场失意,回到了苏州,在苏州城的东北角找了一块地建造了拙政园,他是园内第一任园主,他取名拙政园是有典故的,是表明自己“绝意乎宠荣之事”,他本人是进士,做官做到御史,因为队伍站错了得罪了东厂,先是被解除了官职,而后又吃了官司,在他四十岁的时候回到了苏州老家。在造园子的时候,自嘲自己为“拙者”,耳边不论“朝廷宠幸之事”。他把自己全部的精力,人力,物力和财力都倾住在了拙政园上,在1533年,请自己的好友文徵明设计了园内的三十一景,内容包含了堂,楼,亭,轩,槛,池,台,坞。涧所有古典园林的精华元素,不过今天的拙政园景和这样的三十一景还是有很大差别的,主要是园主的变化,太过频繁。

拙政园西部花园的贴水走廊

前面的章节里提到的徐氏家族在这里住了一百多年,徐氏家族是从王氏家族转手过来的,就是拙政园主人的第一次易主,这还引出了王献臣家族的奇耻大辱啊!王献臣的儿子是个嗜赌成性的公子哥,在一次赌博中就糊里糊涂地把拙政园输给了在苏州阊门做贸易生意的徐少泉,其实这是徐家的一个阴谋,在苏州图书馆一本手稿本《识小录》就对这段历史有了详细描述:“曾叔祖徐少泉,用一千两银子和王御史儿子赌,我叔祖暗地用六面都是红色一点的骰子一下子掷出来,这个王家不肖子惘然不知,这样拙政园就归了徐家”。真的是有句古话,富不过三代。

拙政园荷风四面亭

景色美丽的园子其实是一个封闭的世界,长期居住在这样的环境里,当然会消磨人的进取心,苏州园林的主人的后代,大多没有出息。拙政园的历史,就是一会被人霸占了,一会儿被出售了,一会儿又是成为官衙的所在地,一会儿又成为了太平天国领导人的办公场所,一会儿又成了学校,主人走马灯似地换个不停,到了明代晚期,就已经被分割成三个园子了。

西部的园子,在太平天国运动以后,本来是汪姓家园,在1871年,卖给了苏州富商张履谦,张的曾孙女所写的《补园出岫》有记载,主人有相当的文化素养,买到了园子后进行了大量的修缮,像留听阁,卅六鸳鸯馆,与谁同坐轩都是园林中极品,在那个时代造出这么精美的园林,实在精湛。

留听阁

卅六鸳鸯馆

光绪二十年(1894年)张履谦又获得文徴明《王氏拙政园记》的石碑,重摹上石,后来建了“拜文揖沈之斋”,张和他的孙子紫东都非常爱好昆曲,所建的卅六鸳鸯馆,其顶层结构为“卷棚顶”,音响效果极佳。

拜文揖沈之斋

中部园子是全园的精华,以水围绕四面错落有致布局,东南角,西南角,西北角,东北角都有精心的安排,各个单元的景色都精彩纷纭。有园中园的枇杷园,以建筑为主的见山楼,以土山为景的绣绮亭,还有船坊特色的香州,有飞跨水上,曲线优美的小飞虹,还有《红楼梦》里的大观园里“开门只见迎面一带翠嶂的”的假山,面积很大,景点很多,但又风格统一。

见山楼

香州

曲线优美的小飞虹

绣绮园

而中部景色最经典的是拙政园借景北寺塔园,这是去拙政园必须知道的景点,设计大师将离拙政园3.5里外的北寺塔借入园中,那巍峨挺拨的北寺塔耸这在亭后的云霄中,非常的壮观,这也就是“涉门成趣”“入园见塔”景观。在苏州的城市规划中也规定了:从北寺塔到拙政园间,所有的建筑不得遮挡“入园见塔”。

拙政园最著名的借景北寺塔

我们是从拙政园的东部进入的,我们一进入就开门见山,立刻就吸引了我们。明崇祯四年(1631年)园东部的荒地十几亩就被当时的刑部侍郎王心一购得,在他的悉心经营下,于崇祯八年(1635年)落成,当时取名“归田园居”有秫香楼,芙蓉榭,泛红轩,兰雪堂,桃花渡,竹香廊,紫藤坞,放眼亭等等名胜,还有一些山石仿了峨眉栈道。

秫香楼

兰雪堂

芙蓉榭

王心一取陶渊明《归园田居》作为自己的新园之名,符合了他为官“误落尘网中”的心态,园名和隔壁的拙政园真如天成。1648年,清兵打进苏州,年老的王心一被抓去迫害而死,苏州人敬畏园子的主人,宁愿让这块地荒掉,在三百年来一直无人敢去买这块地,这是拙政园东部花园的真实故事。到了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整理修复,1960建成今天所看到的样子。

绣绮亭

也就在1648年这一年,当时拙政园的园主徐氏第五代后人,不得已以二千金的价格将园子的另外部分以低廉的价格卖给了清朝大学士海宁人陈之遴,陈得到园子后又重新修缮,极其奢华,在里面还种了宝珠山茶花三四株,每当山茶花浪漫时,满园纷芳鲜艳,在江南非常罕见。

但是陈之遴购园十年后,顺治十五年(1658年)因为贿赂内监吴良辅被人告发,吏部召开会议要立刻斩首,后来顺治帝发了一个圣旨免了他一死。圣旨上说:本当依拟正法,姑免死,著革职,并父母,兄弟,妻,子流盛京,家产籍没。”在《清世祖实录》是这样和我们交代的。他们一家人被流放到辽宁沈阳。康熙元年(1662年)拙政园没收为官府财产,被俸禄为宁海将军府,第二年为王姓,严姓两位镇将所有,在1664年又改为安姓兵备道行馆。到了王永宁拥有拙政园的时候,则大兴土木,穷其奢华之能事,和最初的拙政园的设计者的图纸已经大相径庭了,那时还建有斑竹厅和娘娘厅为吴三桂女婿的居处。到了康熙十八年(1679年)拙政园改为苏松常道新署,参议祖泽深又将园林重新修缮一新,在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康熙来到此园在同年编写的《长洲县志》中写到:“廿年来数易主,虽增葺壮丽,无复昔时山林雅致矣”,这就是康熙皇帝不喜欢拙政园的根本原因。

现在,东,中,西三个园子已经成为一体,五百年来园景不断变化,园子在199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园景就没有改变过了,将永远以这一面貌展示在世人面前了。苏州是园林之城,而苏州园林之首,无疑是拙政园了。新老苏州人都对拙政园是有深厚的感情的,在上个世纪70年代,拙政园门票只收五分钱,几乎每一个出生在苏州的市民,一两年一定会去一次拙政园。

拙政园1997年入选世界文化遗产。

当我从拙政园出来以后,我有无限的感慨,拙政园的主人在这五百年间换了一个又一个,没有一个家族可以独善其身,最后都以衰落而告终,无论是昏庸的王献臣的儿子,还是机关算尽的徐少泉家族,最后都是这样的结果~“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历史和现实总会惊人的相似,我们学习历史一定要有所领悟。

拙政园:国家5A级景区

1⃣地址苏州市故苏区东北街178号。

2⃣门票:80元。

3⃣开放时间:07:30~17:00

4⃣交通:乘坐苏州公交9016路社区巴士到苏州博物馆站下来,步行1.2公里就到了。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曹操最欣赏的5大名将是谁?第一不是关羽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华夏历史

    三国时期可以说是一个人才辈出的年代了,三国时期出现了非常多的名将,尤其是很多人看过《三国演义》,其中的名将更是数不胜数。而在三国时期,有五位名将,他们是曹操最为欣赏的五大名将,你知道他们分别都是谁吗?曹操最欣赏的名将,很多人认为其中必然会有关羽,只不过关羽并没有排在第一位,那么第一位究竟是谁呢?今天

  • 魏征死后不久,唐太宗为何就砸了他的墓碑?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华夏历史

    魏征在历史上一直都是因为敢于向唐太宗谏言而出名的,是很有名的谏臣,唐太宗对魏征的建议也是虚心接受的,虽然有的时候也实在是受不了魏征,但最终还是会忍耐下来,毕竟魏征所说的都是很有道理的。但既然如此,为什么在魏征死后没多久,唐太宗就将魏征的墓碑给砸了呢?唐太宗这样做究竟是因为什么事情,后来又怎么样了?下

  • 刘备身边最大的卧底是谁?为何一直都没被发现?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华夏历史

    卧底这类人,在历史上也并不在少数,很多时候都是需要卧底来对人的行动和想法进行监控,必要的时候还会出手。不过在三国时期,似乎就很少听闻有卧底的存在了,但是有些人的行为却还是无法忽视,比如在刘备的身边,就存在一个非常像是卧底一般存在的人,这个人究竟是谁呢,他对于刘备所做的事情又有什么样的影响呢?这个卧底

  • 赤兔马巅峰期助关羽立奇功​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华夏历史

    “人中有吕布,马中有赤兔”,赤兔马被认为是三国第一坐骑。据说赤兔马能够日行千里,夜走八百,乃马中王者。赤兔马原先为吕布所有,等吕布死后,曹操是将此马赠与关羽。当时正处赤兔马的巅峰期,关羽和赤兔并肩作战,立有不少功劳。可能一般不会把注意力放在马身上,不过赤兔的名声,不比某些三国

  • 朱元璋杀了那么多功臣,朱升为何能够善终?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华夏历史

    朱升作为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谋臣,最为出名的就是他向朱元璋提出来的九个字的非常重要的建议,“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虽然只有九个字,非常简单,但对于朱元璋来说却非常的重要,直接影响到了朱元璋后来当皇帝的过程。而作为开国功臣之一的朱升,却和其他很多功臣的结局大不一样。朱升不仅

  • 汉武帝四子刘胥为什么自尽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华夏历史

    刘胥是汉武帝第四子,刘旦同母弟。据记载,刘胥身体壮硕,力大无穷,能和猛兽搏斗。不过刘据死后,汉武帝并没有立刘胥为太子,等汉昭帝继位后,刘胥逐渐觊觎皇位,曾请女巫李女须诅咒汉昭帝。到了汉宣帝时期,刘胥依然没有忘记自己的皇帝梦,但诅咒一事已被察觉,刘胥赶忙将巫师以及知晓此事的二十多人全部毒死。不过汉宣帝

  • 齐泰和黄子澄结局如何,他们是忠臣还是奸臣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华夏历史

    建文帝登基后,决定实行削藩,他命齐泰和黄子澄共同制定削藩策略。结果削藩非但没成功,还让建文帝丢了皇位,最后是他的叔叔燕王朱棣起兵反抗,直接攻入京城取代了建文帝的位置。有人问齐泰和黄子澄是奸臣还是忠臣,其实他们削藩本无错,但错就错在,没有把握好分寸,所以藩王才会动了异心。而且朝廷明明是兵力占优的一方,

  • 靖康之耻宋徽宗真的很惨吗?其实可能没那么悲剧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华夏历史

    很多人一直都认为,靖康之耻作为宋朝历史上一件非常屈辱的事情,当时宋徽宗和宋钦宗被金人俘虏,那么他们被掳走之后,自然是过的非常悲惨,金人对宋朝皇室还有当时的文武大臣自然是百般羞辱,也因此这件事情才被称为是“耻”。不过徽钦二帝在金国真的就过的是非常糟糕的阶下囚的生活吗?宋徽宗真的

  • 李广的战绩不如卫青霍去病,为何后世却推崇李广贬低卫霍?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华夏历史

    李广、卫青还有霍去病,都是西汉时期的大将,他们三人也都与匈奴对抗过。而且李广号称飞将军,还留下了射石搏虎的美谈,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最开始也是因为李广而诞生的。不过要说到功绩的话,李广还是比卫青霍去病要逊色了一些,但是为什么在后世的很多人眼中,卫霍二人却比不上李广,他们推崇李广却贬低卫青霍去病呢?他们

  • 夷陵之战双方兵力有多少?刘备真有七十万吗?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华夏历史

    一般而言,很多人都会将夷陵之战看作是又一次三国时期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案例,而且受到《三国演义》的影响,也有不少人认为,刘备发动了七十万大军,最终却全军覆没,这可实在是损失惨重。只不过,《三国演义》中的兵力,并不足以作为实际参考,毕竟在书中,动辄就是几十万甚至百万人参与战争,这种规模很显然并不符合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