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朝末期快要灭亡了,为什么不实行君主立宪制?

清朝末期快要灭亡了,为什么不实行君主立宪制?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744 更新时间:2024/1/19 11:06:15

君主立宪制,是西方国家实行的非多的一种国家制度,而这种制度对于一个即将灭亡的朝来说,似乎是一种很不错的选择,清朝最终走了灭亡,皇帝也不复存在,但是如果实行了君主立宪制,虽然皇帝会成为只是一个符号一般的存在,手里再也没有什么实权,但是至少能够保住自己的称号,保住皇室。然而清朝直到灭亡也没有实行君主立宪制,这背后又有什么样的原因呢?今天就让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君主立宪制对清朝会有什么好处

清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帝制王朝,但与其他王朝不同的是清朝不算是完全的古典王朝。随着1840年鸦片战争的爆发,中国历史随即进入近代史的序章。本来自诩为天朝上国的清朝也在近代化浪潮中败下阵来,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更是被西方耻笑为东亚病夫。在国家陷入危难之际,各阶级都为国家未来的出路进行了艰苦的探索,比如以地主阶级为主的洋务运动、以农民阶级为主的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以资产阶级维新派为主的戊戌变法等等,但最终都失败了。

与旧社会的农民起义和地主阶级改良相比,资产阶级革命都是全新的社会改革方式,西方各国都是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才在近代崛起并赶超中国,而资本主义社会也慢慢的成为世界主流,清朝统治者却依旧维持着专制统治,妄图逆世界潮流,纵使有资产阶级维新派为富国强兵做努力,但本质上还是为了挽救清朝的统治,只要清朝的制度不变,就不可能达到欧美列强的高度。远的不说,就说与清朝一样饱受列强欺负的日本都能通过明治维新实行君主立宪制度来跨入列强的行列。既然君主立宪能让臣服中国一千多年的日本弯道超车,那么清朝若实行君主立宪制度不说能够传承千秋万代,但再多存活个几十年上百年也是有可能的,可为清朝就是不愿意呢?

2、清朝为什么不实行君主立宪

随着资产阶级维新派改革失败,资产阶级革命派也慢慢崛起,尤其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后有志之士对于清政府是彻底地失望了,革命派也在暗中积攒力量企图暴力推翻清政府。加上立宪后的日本又在1905年打赢了专制的沙俄,给了清朝很大的震撼,“数月之后立宪之议遍于全国”,迫于压力清政府只得在1906年宣布预备立宪,并颁发了《宣示预备立宪谕》。表面上看清朝已经下定决心要立宪了,但实际上清廷此举是为了通过预备立宪转移国内矛盾,不至于“全局糜烂”,“溃决难收”。可惜宣统三年(1911年)清政府的所作所为彻底让人伤了心。1911年清政府宣布废除了军机处,实行责任内阁制,乍一看这是向立宪迈的第一步,但是清政府却任命了很多皇族成员为内阁大臣,被人们讥讽为“皇族内阁”,此举让汉族官僚与清廷离心,清政府的统治陷入孤立无援的状态,以同年的武昌起义为导火索,南方各省纷纷独立,清朝统治危在旦夕。

清政府不愿意立宪大致有三点原因。首先是因为清朝统治者不愿意放权。君主立宪制度其实是一个“两全其美”的制度,既保留了君主,又实行了资本主义制度。君主作为国家名义上的元首,资产阶级要以其为尊,并拨款供皇族开销,但是国家的政治权利不再属于君主,而是握在资产阶级手中。所以清朝若要实行君主立宪制度,首先就得放权,可当时的统治者是谁?是慈禧太后啊,一个嗜权如命的女人,为了权力都敢向十一国宣战,让她放权给资产阶级,怎么可能。况且资产阶级革命派四处宣扬要驱逐满清,恢复华夏,清朝又四处抓捕这些革命人士,资产阶级与清朝统治者已经有着深仇大恨了,慈禧若立宪放权了,难保这些资产阶级的仇人不会回头翻旧账。

3、我国并不适合君主立宪

其次君主立宪制度也不适合我国。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世界强国,这一切都得归功于秦始皇统一六国,将中国带入封建专制制度,大大的发展了生产力,这比西方社会早了七百年。任何制度都有其优越性,在当时的时代封建制度就是比奴隶制度先进,可是两千多年后封建专制制度就有些落后了,但经过两千年的发展,皇权越来越集中,专制制度的发展已经登峰造极,想让中国改变政治制度,谈何容易。况且资产阶级才刚刚兴起,掌握了国家权力以后能不能扛得住还是个问题,不然中国也不至于到新中国成立前夕还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清末那么短的时间里,资产阶级根本没有强大到可以与地主阶级抗衡的地步,那么清政府怎么会甘愿放权给这么个弱小的阶级呢?

当然最重要的原因是列强不愿意看到一个强大的中国。清朝的国门早在1840年就大开了,随着各种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列强的势力也渗透的越来越深,清朝的政治环境不可避免的要受到列强的干涉。若清朝强大了,那各列强就会失去在中国的特权,这是他们都不想看到的。列强想要的是一个半死不活的中国,是一个容易控制的中国政府,清朝当时的状态符合列强的期望,列强当然会组织清朝通过君主立宪来强大自身了。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清政府就彻底沦为列强的走狗了,是列强在中国的代理人,清政府的一举一动都要受列强的控制,若清政府真的决心要立宪,恐怕列强就会先把清政府灭了,然后扶持另一个好控制的中国代理人。

所以不管从哪个方面考虑,清政府都不会真的实行“君主立宪制度”的,因为立宪就意味着死亡。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陈宫为什么看不上刘备?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华夏历史

    陈宫作为吕布的首席谋士,对吕布来说可谓是意义重大,而就连曹操也是十分看重陈宫,陈宫和吕布一起被曹操抓住之后,曹操招降陈宫,而陈宫却坚决拒绝,最终只能被处死。可见,陈宫这个人,不仅有才能,还有傲气,但是他明明知道吕布这个人不是什么能成就很大的事业的人,为什么却还是跟着他?而且明明有一个刘备摆在自己面前

  • 康熙皇帝为什么不喜欢拙政园?这其中有什么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华夏历史

    1684年,这是康熙皇帝第一次随着皇太后下江南,来到了姑苏的拙政园游玩。当康熙皇帝看到了园内亭台挺拔,楼阁迤逦,水色旖旎,奇花满园争艳的时候,他被眼前如诗如画的美景陶醉了,他对当时的江苏巡抚汤斌说:“拙政园是个好地方,可惜太美了。久居必损志”。后来的事实情况是:真的是谁住谁倒

  • 曹操最欣赏的5大名将是谁?第一不是关羽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华夏历史

    三国时期可以说是一个人才辈出的年代了,三国时期出现了非常多的名将,尤其是很多人看过《三国演义》,其中的名将更是数不胜数。而在三国时期,有五位名将,他们是曹操最为欣赏的五大名将,你知道他们分别都是谁吗?曹操最欣赏的名将,很多人认为其中必然会有关羽,只不过关羽并没有排在第一位,那么第一位究竟是谁呢?今天

  • 魏征死后不久,唐太宗为何就砸了他的墓碑?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华夏历史

    魏征在历史上一直都是因为敢于向唐太宗谏言而出名的,是很有名的谏臣,唐太宗对魏征的建议也是虚心接受的,虽然有的时候也实在是受不了魏征,但最终还是会忍耐下来,毕竟魏征所说的都是很有道理的。但既然如此,为什么在魏征死后没多久,唐太宗就将魏征的墓碑给砸了呢?唐太宗这样做究竟是因为什么事情,后来又怎么样了?下

  • 刘备身边最大的卧底是谁?为何一直都没被发现?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华夏历史

    卧底这类人,在历史上也并不在少数,很多时候都是需要卧底来对人的行动和想法进行监控,必要的时候还会出手。不过在三国时期,似乎就很少听闻有卧底的存在了,但是有些人的行为却还是无法忽视,比如在刘备的身边,就存在一个非常像是卧底一般存在的人,这个人究竟是谁呢,他对于刘备所做的事情又有什么样的影响呢?这个卧底

  • 赤兔马巅峰期助关羽立奇功​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华夏历史

    “人中有吕布,马中有赤兔”,赤兔马被认为是三国第一坐骑。据说赤兔马能够日行千里,夜走八百,乃马中王者。赤兔马原先为吕布所有,等吕布死后,曹操是将此马赠与关羽。当时正处赤兔马的巅峰期,关羽和赤兔并肩作战,立有不少功劳。可能一般不会把注意力放在马身上,不过赤兔的名声,不比某些三国

  • 朱元璋杀了那么多功臣,朱升为何能够善终?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华夏历史

    朱升作为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谋臣,最为出名的就是他向朱元璋提出来的九个字的非常重要的建议,“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虽然只有九个字,非常简单,但对于朱元璋来说却非常的重要,直接影响到了朱元璋后来当皇帝的过程。而作为开国功臣之一的朱升,却和其他很多功臣的结局大不一样。朱升不仅

  • 汉武帝四子刘胥为什么自尽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华夏历史

    刘胥是汉武帝第四子,刘旦同母弟。据记载,刘胥身体壮硕,力大无穷,能和猛兽搏斗。不过刘据死后,汉武帝并没有立刘胥为太子,等汉昭帝继位后,刘胥逐渐觊觎皇位,曾请女巫李女须诅咒汉昭帝。到了汉宣帝时期,刘胥依然没有忘记自己的皇帝梦,但诅咒一事已被察觉,刘胥赶忙将巫师以及知晓此事的二十多人全部毒死。不过汉宣帝

  • 齐泰和黄子澄结局如何,他们是忠臣还是奸臣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华夏历史

    建文帝登基后,决定实行削藩,他命齐泰和黄子澄共同制定削藩策略。结果削藩非但没成功,还让建文帝丢了皇位,最后是他的叔叔燕王朱棣起兵反抗,直接攻入京城取代了建文帝的位置。有人问齐泰和黄子澄是奸臣还是忠臣,其实他们削藩本无错,但错就错在,没有把握好分寸,所以藩王才会动了异心。而且朝廷明明是兵力占优的一方,

  • 靖康之耻宋徽宗真的很惨吗?其实可能没那么悲剧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华夏历史

    很多人一直都认为,靖康之耻作为宋朝历史上一件非常屈辱的事情,当时宋徽宗和宋钦宗被金人俘虏,那么他们被掳走之后,自然是过的非常悲惨,金人对宋朝皇室还有当时的文武大臣自然是百般羞辱,也因此这件事情才被称为是“耻”。不过徽钦二帝在金国真的就过的是非常糟糕的阶下囚的生活吗?宋徽宗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