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励精图治的崇祯为何比不上魏忠贤?他到底差在什么地方?

励精图治的崇祯为何比不上魏忠贤?他到底差在什么地方?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1873 更新时间:2024/1/21 2:25:22

魏忠贤大家可以说都还是非常熟悉的了,作为明朝末期著名的宦官,魏忠贤给明朝带来的影响也是巨大的,有不少人认为,明朝最终之所以会灭亡,都是魏忠贤一手造成的,但是一个朝代的灭亡,绝不仅仅是魏忠贤一个人就能完成的,他只不过是在其中有很大的作用。不过也有人认为,崇祯皇帝一生励精图治兢兢业业,但是即便是到了最后,也还是比不上魏忠贤,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崇祯相比魏忠贤,究竟差在了什么地方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崇祯为何比不上魏忠贤

明朝皇帝多奇葩,明熹宗朱由校,也就是天皇帝,身为九五之尊的皇上,却沉迷于做木匠活。他继位后十分宠爱擅长溜须拍马的魏忠贤,魏忠贤把天启皇帝忽悠的团团转,夸他做的木匠巧夺天工,天启皇帝十分开心,于是将权力交给了魏忠贤。不识字的魏忠贤先是当上了司礼监秉笔太监,之后慢慢的结党营私,培植自己的阉党,排除异己、独揽朝政,在全国各地修“生祠”,被人们称为“九千九百岁”,虽然说只比皇帝万岁少100岁,但其实人们“只知有忠贤,而不知有皇上”。

明朝“三权分立”,皇帝、阉党、东林党的权力相互平衡,大权独揽的魏忠贤将东林党的大多数人员都给铲除了。后来木匠皇帝朱由校在临终前嘱咐弟弟朱由检,魏忠贤“恪谨忠贞,可计大事”,但崇祯帝不听,继位后立刻除掉了魏忠贤的阉党,逼死魏忠贤,魏忠贤临死前劝诫崇祯皇帝:不可重用东林党。崇祯皇帝又不听,重用东林党,他一心想扶大明王朝于将倾,励精图治,什么事情都亲力亲为,妄图给明朝续命,十几年后,吊死在煤山的树上,大明灭亡。为什么励精图治的崇祯帝反而比不上臭名昭著的大宦官魏忠贤呢?

因为魏忠贤十分聪明,他明白自己的权力是木匠皇帝朱由校给的,如果后金军队打进来,自己的好日子就没有了,于是他派吴三桂镇守山海关、重用袁崇焕等名将,让后金军队打不进来。除此之外,为了应付辽东战事的军费,魏忠贤向江南富庶地区的士绅征重税。有了守关的将领、有了充足的军费,后金军队自然就打不进来了。

而十分清廉的东林党则将魏忠贤制定的政策全盘推倒,节省军费、不向士绅征重税,后来军饷不够了,崇祯向群臣筹款,只筹集到了20万两,而且还杀掉了袁崇焕。没有军费、没有将领,最终大厦将倾的大明王朝轰然倒塌,1644年,崇祯皇帝吊死在煤山上,再后来,满清入关。

2、崇祯皇帝的缺点

一、缺乏丰富的政治经验:崇祯皇帝本身就不是被作为皇帝接班人来培养的,而是临时被众臣以外翻王的身份推上皇位。之前从来没有接触过政治,对政治还是一个外行,不懂驾驭之术,认为只要重用正直的大臣就可以定国安邦。于是一上台就迫不及待的杀死魏忠贤,重用素有清流之称的东林党人士。但是崇祯四年就发现东林党人士根本靠不住,这帮人除了满口孔孟之道根本就不懂治理国家。天启皇帝为什么这么放心把朝政交给魏忠贤,第一是因为魏忠贤政治经验丰富,治理国家是一把能手;二是魏忠贤听话,一心之忠于皇帝。杀了魏忠贤,虽然图一时之快但绝对不利于大明政治的发展。

二、多疑、自负、缺乏应有的自信:崇祯遗传了朱元璋的一个毛病,就是多疑和自负。朱元璋是放牛娃出生,所以当上皇帝后缺乏应有的自信。而崇祯皇帝本身不是太子继位,而是藩王继位,也缺乏政治自信。崇祯在位17年换了19位内阁首辅,平均一年多时间就换一位,如此频繁的更换首辅怎么可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国家不是煮一顿饭这么简单,而是需要温水慢煮才能得到一定的效果,人家接手甚至连手都没捂热就怀疑人家不行了,这么急躁怎么能治理好国家?而且崇祯在位杀了一二十位巡抚,多疑的毛病还让他杀死袁崇焕,导致守关无良将。

三、政治策略严重失误:崇祯继位后以李自成为首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已经对大明江山构成严重的威胁,如果不积极镇压,后果将不堪设想。而关外的清朝对大明江山虎视眈眈,随时都有可能挥师南下。在这种内忧外患的紧急情况下,本应该采取攘外先安内的策略让局势迅速稳定下来。显然崇祯皇帝也想到了这个方法,于是派兵部尚书陈新甲去和皇太极密谈。当时清军也不想和明朝打,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清军打明朝本身就没有多大把握。当时皇太极明确表示,只要承认清朝合法地位,建立平等的外交关系,清朝就退军。这样的条件显然是可以答应的,但却遭到大臣们的反对,密谈不慎泄露后,崇祯皇帝把责任推的一干二净,以叛国罪将陈新甲杀了。人虽然杀了,以后谁还敢代表皇帝去和谈?此为失策之一。

和谈失败后明朝面对的是两线作战,军队疲于奔命。再加上国库空虚,军饷难发,军队战斗力严重下降导致前方战事连连失利。在这紧急关头,李自成也向崇祯抛来了橄榄枝,只要崇祯皇帝封他为王,让他镇守陕西,朝廷再拿些银子犒劳将士,他宁可不再和明朝作对,而且还答应去关外对抗清军。这么好的条件竟然遭到崇祯拒绝,此为失误之二。

四、当断不断,必受其乱:李自成攻破京城之前,崇祯皇帝本来准备南下逃跑,却遭到了大臣们的反对,大臣们为了所谓的“气节”完全置大明安危于不顾,活活的把崇祯皇帝困在京城。那么崇祯皇帝为什么处处受制于大臣们呢?主要还是崇祯皇帝难以驾驭他们,如果是魏忠贤在,这些都不是难事。其实这些事情基本都可以让魏忠贤去搞定,让他当马前卒,可惜崇祯皇帝最终选择了用一群迂腐的东林党人士,把自己逼死在煤山。

3、崇祯是怎么死的

崇祯十六年(1643年)正月,李自成部克襄阳、荆州、德安、承天等府,张献忠部陷蕲州,明将左良玉逃至安徽池州。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一日,大同失陷,北京危急。初四日,崇祯帝封吴三桂为平西伯,飞檄入卫京师,起用吴襄提督京营。六日,李自成陷宣府,太监杜勋投降,十五日,大学士李建泰投降,李自成部开始包围北京,明王朝面临灭顶之灾。太监曹化淳说:“忠贤若在,时事必不至此。”明军在与农民起义军和清军的两线战斗中,屡战屡败,已完全丧失战斗力。

三月十七日,农民起义军围攻京城。十八日晚,崇祯帝与贴身太监王承恩登上煤山(也称万寿山,今北京景山),远望着城外和彰义门一带的连天烽火,只是哀声长叹,徘徊无语。李自成军攻入北京。太监王廉急告皇帝,崇祯帝在宫中饮酒长叹:“苦我民尔!”太监张殷劝皇帝投降,被一剑刺死。崇祯帝命人分送太子、永王、定王到勋戚周奎、田弘遇家。回宫后写下诏书,命成国公朱纯臣统领诸军和辅助太子朱慈烺。又命周皇后、袁贵妃和3个儿子入宫,简单叮嘱了儿子们几句,命太监将他们分别送往外戚家避藏。他又哭着对周皇后说:“你是国母,理应殉国。”周皇后也哭着说:“妾跟从你18年,陛下没有听过妾一句话,以致有今日。现在陛下命妾死,妾怎么敢不死?”说完解带自缢而亡。崇祯帝转身对袁贵妃说:“你也随皇后去吧!”袁贵妃哭着拜别,也自缢。崇祯帝召来15岁的长平公主,流着泪说:“你为什么要降生到帝王家来啊!”说完左袖遮脸,右手拔出刀来砍中了她的左臂,接着又砍伤她的右肩,她昏死了过去。同时也挥剑刺死了自己年仅六岁的幺女—昭仁公主。

崇祯帝又砍死了妃嫔数人,并命令左右去催懿安张皇后自尽。懿安张皇后隔帘对朱由检拜了几拜,自缢身亡。十九日凌晨,李自成起义军从彰义门杀入北京城。然后崇祯帝手执三眼枪与数十名太监骑马出东华门,被乱箭所阻,再跑到齐化门(朝阳门),成国公朱纯臣闭门不纳,后转向安定门,此地守军已经星散,大门深锁,太监以利斧亦无法劈开。三月十九日拂晓,大火四起,重返皇宫,城外已经是火光映天。此时天色将明,崇祯帝在前殿鸣钟召集百官,却无一人前来,崇祯帝说:“诸臣误朕也,国君死社稷,二百七十七年之天下,一旦弃之,皆为奸臣所误,以至于此。”最后在景山歪脖树上自缢身亡,死时光着左脚,右脚穿着一只红鞋。时年33岁。身边仅有提督太监王承恩陪同。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秦朝的法律并不残暴,为什么却被人说是暴秦?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华夏历史

    “暴秦”这个词可以说是一直以来人们对于秦朝的一种固定的印象,对于秦始皇也是“暴君”,总之就是会认为,秦朝时期人们必然是生活的苦不堪言,因为他们有一个残暴的统治者和很严苛的法度。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文献文物等的出土,越来越证明了一点,那就是秦朝的法度其实并

  • 阿克敦与张廷玉什么关系?为何被打入死牢?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华夏历史

    1729年七月,是雍正皇帝执政的第七年,江淮一带一直下着大雨,致使水位暴涨,随之而来的就是一场大洪水。知道此事的雍正皇帝立即决定派遣一名钦差大臣前去指挥救灾,然而在选人上却犯难了,因为能够担当此众人的,又能够得到他信任的人没有多少。十三爷怡亲王胤祥前不久病倒了,此刻正卧病在床;深受器重的李卫还在回家

  • 隋朝和日本的关系如何,小野妹子来访隋炀帝为何不见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华夏历史

    其实中国很早就和日本官方有来往,据记载,汉朝时期中日就有进行过交流,不过当时交通实在太不便利,而且旅途很危险,有可能出来一次就再也回不去了。中日关系的顶峰期是在隋唐,隋朝年间日本有派外交大臣小野妹子携带国书访问,但遭到隋炀帝的拒见,这究竟是为什么呢?这段历史现在拿出来做一番了解还是非常有意思的,当时

  • 蜀地易守难攻,为何那么轻易就被灭了?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华夏历史

    蜀国作为三国时期第一个被灭掉的国家,应该还是有很多人觉得挺可惜的,刘备一个卖草鞋的,一步一步打下了蜀国,皇帝还没当几年就死了,刘禅也没能守住江山。虽然说统一是一个必然的结果,但说起来还是很让人惋惜的。不过蜀地号称是易守难攻,既然如此,魏国对蜀国的灭国之战,至少也得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吧,然而事实上也就只

  • 曹彰军事才能在曹魏属于什么水平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华夏历史

    曹彰是曹操第二子,曹丕的弟弟。曹彰从小就展现出了武艺高强的一面,据说他曾喜搏猛虎,志向成为一名出色的将领。要说曹彰一生最大功绩,应该就是他曾率军征讨乌桓,后降服鲜卑。不过在三国这个大时代,曹彰的存在感算是比较低的,可能曹彰的军事才能被不少人小看。今天准备跟各位分析下曹彰的武力水平,以及他在曹魏将领中

  • 为何朱棣身边没有叛徒,但建文帝大臣却纷纷投降?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华夏历史

    靖难之役作为明朝历史上一次重要的历史事件,一直以来很多人都对这件事情非常的感兴趣。因为削藩上的矛盾,朱棣起兵夺了朱允炆的皇帝之位,而朱允炆因此下落不明,谁也不知道他到底去了什么地方。不过在朱棣和朱允炆的身边,他们各自的大臣,相互之间的表现也是非常不一样的,比如朱棣的身边,可以说基本上也没有什么人当叛

  • 关羽放走曹操的背后,涉及到了什么利益?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华夏历史

    华容道关羽放过了曹操,这段故事很多人都知道,有不少人认为,这是因为关羽在感谢当年曹操对自己的知遇之恩,因此一时心软放过了曹操,但是,为何造成了这样的结果之后,关羽却也并没有得到太大的惩罚,这就不得不让人感到很奇怪了。曹操作为孙刘联盟的一大敌人,有这样一个好机会能够杀了他,却被关羽放走了,结果却也可以

  • 宇文化及称帝一年不到许国便遭覆灭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华夏历史

    618年,宇文化及决定发动兵变,将隋炀帝杨广弑杀。此后宇文化及找准时机自立为帝,起国号“许”。不过宇文化及的皇帝梦来得快去的也快,还没坐稳多久他就被窦建德击败,许国也随之覆灭。当然,许国政权一般是不被承认的,但宇文化及能做到如此,说明他一直是有野心。隋炀帝暴虐天下人皆知,那宇

  • 八王之乱有多惨?后果又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华夏历史

    最近看到不少人都在讨论这个八王之乱,其实八王之乱我们说了很多很多的,今天就再次来回顾看看这个八王之乱有多惨吧,再来看看这个八王之乱导致了什么样的后果吧,有对这些问题感兴趣的别错过了呀!八王之乱有多惨其实也不好形容有多惨,反正就是死伤无数,前后打了16年,百姓民不聊生,东晋势力锐减,最后被灭国,导致的

  • 刘安杀妻款待刘备是真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华夏历史

    《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一则饱受争议的故事。第三十七回,刘备打算投奔许都,结果半路上粮食吃完了,便在路过的村庄想要讨点粮食,后来住进刘安家。刘安为了讨好刘备,将自己的妻子杀死,做成餐食奉上,刘备得知后还感动的不行,打算带刘安一同去许都。很多朋友不理解演义中为何安排这样一段故事,刘安杀妻款待刘备究竟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