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曹彰军事才能在曹魏属于什么水平

曹彰军事才能在曹魏属于什么水平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1600 更新时间:2024/1/22 5:28:36

曹彰是曹操第二子,曹丕的弟弟。曹彰从小就展现出了武艺高强的一面,据说他曾喜搏猛虎,志向成为一名出色的将领。要说曹彰一生最大功绩,应该就是他曾率军征讨乌桓,后降服鲜卑。不过在三国这个大时代,曹彰的存在感算是比较低的,可能曹彰的军事才能被不少人小看。今天准备跟各位分析下曹彰的武力水平,以及他在曹魏将领中到底能排在一个怎样的位置。

任城威王曹彰

魏武有异子,壮哉曹子文。

邺下黄须儿,猛力绝万人。

千军共一呼,执锐不顾身。

力伏乐浪虎,生降轲比能

只为问玺授,文皇忌刚锋。

宝剑悬蛛迹,雕弓日生尘。

惜我好男儿,蹉跎几青春?

广大三国迷们心中都存有一个遗憾,我们不难发现,在三国后半段,那些武艺高强,擅长在阵前单挑的猛将是越来越少了,激烈厮杀的场面屈指可数。除了是由于年轻一代缺乏老一辈各种纷纭残酷的战火煅炼考验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实际上有很多厉害角色都被雪藏和埋没了。

曹魏军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曹彰。这个小伙子非常了不起,书中说他“少善骑射,膂力过人,能手格猛兽”,有当年曹军第一猛将“古之恶来”典韦的风采。曹彰自小喜欢舞刀弄枪,热衷于军旅之事,崇拜汉朝名将卫青霍去病,理想是“长驱数十万众,纵横天下”,想做个征战沙场的将军。曹操爱称其为“黄须儿”。

曹彰性情彪悍,打起仗来非常勇猛,经常“披坚执锐,临难不顾,身先士卒”,冲在队伍的最前面,亲冒矢石,奋勇当先。乌桓在北方代郡发生了反叛,曹操命令曹彰率大军五万去平定之。主力未至,曹彰率领先头部队到达,发现了敌军的破绽,战机稍纵即逝,他不等后续部队到来,就抢先发起进攻,曹彰身披重甲,一马当先,冒着箭雨直冲敌阵,瞬间就将乌桓大军冲垮,随后连日穷追不舍,“直杀至桑干,北方皆平”,一举降服了乌桓王轲比能。

曹彰作战勇猛,膂力超群,他单挑厮杀的武艺又如何呢?在《三国演义》72回中的汉中争夺战中,曹彰展示了他超强的战斗力。曹操在与刘备争夺汉中的战役中,屡屡受挫,兵退阳平关。而曹彰平定北方后率部南下,正好来到军中。曹操非常高兴,这段时间曹操损失比较惨重:大将夏侯渊在定军山战死,猛将许褚押粮被张飞一矛挑成重伤,米仓山囤粮重地被黄忠和赵云焚烧,徐晃的副将王平临阵投敌,搞得曹操焦头烂额。曹彰到来,曹军中就多了一员猛将,曹操大喜:“我黄须儿来,破刘备必矣!”

听说曹彰到来,刘备的义子刘封主动要求率兵前去挑战,为什么呢?因为曹操骂过他,说是“吾若唤黄须儿来,汝假子为肉泥矣!”刘封很不服气,老一辈拼得你死我活,彼此的儿子之间也要一较高下。

刘封带着孟达领着先头部队来至阳平关下搦战,曹彰立即上马出敌,他要在老爹面前展示一把实力。两人阵前交锋,“只三合,封大败而回”,根本就不是曹彰的对手。正在此时,马超和副将吴兰率兵杀到,分两翼迂回夹攻,“耀武扬威,势不可当”,曹军阵容顿时大乱,曹彰在乱军中正好遇到吴兰,“两个交锋,不数合,曹彰一戟刺吴兰于马下”,稳住了败势,双方一场混战。

曹彰武力值分析

那么,以曹彰的武力值与曹魏老壮一辈相比又如何呢?咱们记得,就在不久前的五界山之战中,曹军猛将徐晃也曾经与刘封有过一次厮杀,两人阵前交手,“封敌晃不住,拨马便走”。随后在阳平关,刘备再次派刘封上阵,徐晃再出,“操令徐晃来迎,封诈败而走”。刘封与徐晃两次交手,一次是“敌晃不住”,一次是“诈败而走”。而在曹彰马前,刘封则是“只三合,封大败而回”,从战斗效果上来看,曹彰的武力值似乎还在徐晃之上。

徐晃武艺如何大家都是很了解的,他曾经与“虎痴”许褚“刀斧相交,战五十余合,不分胜败”,实力非常强悍。而曹彰的武力值不在徐晃之下,隐隐然竟然透出直迫“超级猛将”典韦、许褚的实力。

都说“老子英雄儿好汉”,论雄才大略,刘备干不过天下奸雄曹操;论治国平天下的才能,刘备的儿子刘禅更远不及曹操的儿子曹丕;若论文化才气,刘备所有的儿子加起来也敌不过曹操的儿子曹植,“天下才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论上阵厮杀的武艺,刘备所有的儿子都一起上也干不过曹操的儿子“黄须儿”曹彰。

所以说,曹操不但在军事政略、文化成就等各个方面都远胜刘备,连对子女的教育都要比刘备成功得多。

但很令人惋惜,曹操死后,诸子夺嫡,曹彰因其特殊的身份和军事才能受到了曹丕的疑忌,被迫交出兵权,封了空头王爷的虚名,从此卸甲藏锋,荒废了一身大好才能。

作为一个天生的战士,曹彰的内心是痛苦的。他情愿自己不是出身于魏武王族,而只是一介寻常百姓,这样的话,他就能够继续拿起铁戟,跨上战马,在纷飞的战火中纵横驰骋,直到在最后一次战斗中,让一支流矢结束自己作为战士的戎马生涯,而不是在王府中森严的监视下,靠着整日酗酒和对往昔峥嵘岁月的怀念,荒废了自己的大好青春。

魏文帝黄初四年(公元223年),曹彰进京朝觐,突然身染重疾而暴毙,时年仅三十五岁。

再美好的青春也经不起蹉跎,再强悍的体魄也敌不过权谋,再勇猛的战士也防不住兄弟。惜哉,曹子文!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为何朱棣身边没有叛徒,但建文帝大臣却纷纷投降?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华夏历史

    靖难之役作为明朝历史上一次重要的历史事件,一直以来很多人都对这件事情非常的感兴趣。因为削藩上的矛盾,朱棣起兵夺了朱允炆的皇帝之位,而朱允炆因此下落不明,谁也不知道他到底去了什么地方。不过在朱棣和朱允炆的身边,他们各自的大臣,相互之间的表现也是非常不一样的,比如朱棣的身边,可以说基本上也没有什么人当叛

  • 关羽放走曹操的背后,涉及到了什么利益?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华夏历史

    华容道关羽放过了曹操,这段故事很多人都知道,有不少人认为,这是因为关羽在感谢当年曹操对自己的知遇之恩,因此一时心软放过了曹操,但是,为何造成了这样的结果之后,关羽却也并没有得到太大的惩罚,这就不得不让人感到很奇怪了。曹操作为孙刘联盟的一大敌人,有这样一个好机会能够杀了他,却被关羽放走了,结果却也可以

  • 宇文化及称帝一年不到许国便遭覆灭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华夏历史

    618年,宇文化及决定发动兵变,将隋炀帝杨广弑杀。此后宇文化及找准时机自立为帝,起国号“许”。不过宇文化及的皇帝梦来得快去的也快,还没坐稳多久他就被窦建德击败,许国也随之覆灭。当然,许国政权一般是不被承认的,但宇文化及能做到如此,说明他一直是有野心。隋炀帝暴虐天下人皆知,那宇

  • 八王之乱有多惨?后果又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华夏历史

    最近看到不少人都在讨论这个八王之乱,其实八王之乱我们说了很多很多的,今天就再次来回顾看看这个八王之乱有多惨吧,再来看看这个八王之乱导致了什么样的后果吧,有对这些问题感兴趣的别错过了呀!八王之乱有多惨其实也不好形容有多惨,反正就是死伤无数,前后打了16年,百姓民不聊生,东晋势力锐减,最后被灭国,导致的

  • 刘安杀妻款待刘备是真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华夏历史

    《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一则饱受争议的故事。第三十七回,刘备打算投奔许都,结果半路上粮食吃完了,便在路过的村庄想要讨点粮食,后来住进刘安家。刘安为了讨好刘备,将自己的妻子杀死,做成餐食奉上,刘备得知后还感动的不行,打算带刘安一同去许都。很多朋友不理解演义中为何安排这样一段故事,刘安杀妻款待刘备究竟是不是

  • 勾践复国后越国怎么样了?为何在历史上默默无闻?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华夏历史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复国的故事,很多人都是非常了解的吧,不过这个故事也不能只看一半,很多人看到越国复国之后也就结束了,但其实在这之后,还有很多故事。越国虽然复国,当时的时间是处于春秋末期,越王也因此成为最后一位春秋霸主,但是在此之后的战国时期,为何似乎就没有越国什么事了呢?越国在复国之后又经历了什么,为

  • 白马之祸是怎么回事?有什么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华夏历史

    自从唐玄宗时期的安史之乱开始,一直到唐朝的灭亡,藩镇割据一直是唐朝永远的噩梦。虽说经历了两次短暂的中兴,但是对于这个已病入膏肓的帝国来说,于事无补。尤其是在内部,堂堂天子竟然可以随时会被太监废立,简直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最为奇葩的存在。唐王朝历史上最为昏庸的一代君王,唐僖宗时期,爆发了浩浩荡荡的黄巢

  • 朱祁钰听闻有人造反的时候,为何怀疑是于谦?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华夏历史

    夺门之变作为明朝历史上的发生的一次重大事件,背后也是牵连了很多年的恩怨。朱祁镇发动了夺门之变,最终成功夺回了自己的皇位,其实对于他来说,如果不这样做,自己的将来或许就完全没有任何希望了。而当朱祁钰听闻有人造反要夺位的时候,他的第一反应却是在怀疑于谦。虽然后世人都知道,于谦绝对是忠臣,但是为何朱祁钰当

  • 明朝灭亡和东林党有关吗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华夏历史

    明朝晚年,东林党崛起,了解明朝历史的朋友肯定不会对东林党陌生。可以说明朝的灭亡,东林党是需要附上一定责任的。东林党由顾宪成创立,主要成员有李三才、左光斗、邹元标等人,他们主张开放言路,反对宦官专权。我们都知道,明朝是一个宦官干政很严重的朝代,东林党的诉求似乎没有太大问题,为什么会导致明朝直接走向灭亡

  • 朱祁钰和崇祯同样面临明朝存亡危机,为何结果完全不同?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华夏历史

    朱祁钰和崇祯,其实都可以说是面临着明朝的危难存亡关头,朱祁钰时,朱祁镇被俘,皇帝都成了别人的俘虏,如果没能控制得住,明朝灭亡也是迟早的事情了,而崇祯时期,就更不用说了,是明朝存亡的生死关头,尽管崇祯十分努力,但最终却失败,明朝也灭亡了。这两个皇帝其实都面临着一个危急时刻,明朝生死存亡的关头,但是为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