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为何李治不敢废掉武则天?是出于什么考虑?

为何李治不敢废掉武则天?是出于什么考虑?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2623 更新时间:2024/2/5 7:42:04

武则天身为李治的皇后,却和历史上其他的皇后并不一样,武则天手里也是握有大权的,两人共同治理国家,史称二圣临朝,可见武则天在当时的地位是非常高的。但李治身为皇帝,如此明显的后宫干政的行为,为什么不加以阻止,甚至还算是默许了呢?李治为什么没有废掉武则天,是不敢还是不愿?李治究竟又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没有废掉武则天呢?下面就让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1、李治想废掉武则天吗

武则天在成为皇后之前,一心钻营权术,游走在权力场当中,为了那至高无上的凤冠,她可以阿谀奉承,可以委曲求全,直到斗倒了王皇后萧淑妃,武则天逐步成为后宫的主宰。等到武则天坐稳了皇后的宝座,她权柄越伸越长,甚至可以干预高宗李治的决策。

这一切李治都看在眼中,作为皇帝他也是颇为不满。公元664年,鉴于武则天的权势太大,李治生出了废除皇后的打算。

史料记载“上大怒,密召西台侍郎、同东西台三品上官仪议之。仪因言:“皇后专恣,海内所不与,请废之。”上意亦以为然,即命仪草诏。”

一天,李治召来西台侍郎上官仪,到宫中商议,上官仪上奏要求废掉武则天的皇后位,高宗一时兴起,就同意了,即刻命令上官仪起草诏书。后宫可是武则天的地盘,皇帝的一举一动都在她严密的监控之下,很快武则天得知了消息。

武则天的皇后位置得来不易,是她多年苦心经营的结果,怎么能轻易被废?多年的官场磨练,让武则天变得宠辱不惊,她亲自来到李治面前,具体史书上没有记载武则天说了什么,但李治一见到武则天,就软了,有些老鼠见了猫的味道。

史料记载“诏草犹在上所,上羞缩不忍,复待之如初;犹恐后怨怒,因绐之曰:“我初无此心,皆上官仪教我。”

那封罢黜皇后的诏书还在桌案上面摆着,李治有些不好意思,即刻从一个皇帝变成了乖宝宝,李治怯生生地说:“我本来不想这么做,都是上官仪那厮教我这么干的!”这倒好,直接将屎盔子扣在上官仪头上,上官仪这条命就算交代了。

我们可以看出,李治的确有意废掉武则天的,但他为何不敢呢?

2、李治身患风疾

在大多数人眼中,李治是个比较窝囊的皇帝,但事实上并非如此,李治在位期间,唐朝国力到达极盛,攻灭西突厥、高句丽,这些功绩可不是一个窝囊皇帝能够做到的。

励精图治的李治身上,却有一个致命弱点,就是李治身体不佳,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如果健康出了问题,能力再强也是毫无作用。

这种疾病叫做风疾,大致等同于现在的脑中风,到现在为止,这种疾病都很难治愈,更何况当年的唐朝。李渊李世民都有风疾的记载,遗传到李治这里,反而病症更加严重。

李治上位之初,活在长孙无忌的阴影下,这位太宗旧臣,几乎权倾朝野,李治下发的命令,必须要经过他的手,才能够实施。皇帝贵为九五之尊,岂能容一个权臣指手画脚,所以李治必须要废掉长孙无忌,拿回属于他的皇权。

偏偏此时,武则天出现在他的身边,李治和武则天有感情基础,而且武则天天资聪敏,颇有政治才能,李治想以武则天立皇后为借口,铲除以长孙无忌为首的权臣集团。

事实证明,武则天的确帮了李治大忙,而从此之后,武则天的权势一发而不可收拾,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李治病倒了。于是,武则天才有了参与政事的机会,如果李治身体倍棒,吃嘛嘛香,或许武则天真的会被废。

李治很清楚,女人执政,有着极大的弊端,但李治也无可奈何,谁让他身体不好,与其将权柄交给大臣,还不如交给老婆放心。

3、李治需要武则天维持统治

史料记载“高宗自显庆后,多苦风疾,百司奏事,时时令后决之,常称旨,由是参豫国政。”

由于李治的病症,常常需要休息养病,所以很多政务都交给了武则天处理。武则天野心虽大,但她并没有为所欲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武则天都是在尽心竭力为国家办事,毕竟在高宗前期和中期,李治还牢牢掌控着权力,武则天想要夺权,还需要不少时间。

不过武则天处理政务的确是一把好手,就连李治本人都不得不承认,武则天颇有政治天赋。也正是因为如此,李治才敢于将部分权力,下放给武则天。

李治不是不敢废掉武则天,而是不能,在其病情不太严重之时,李治就已经在考虑后路,如果武则天被废,帝国的核心权力层又将重新洗牌,他李治能否坚持到那一刻?假若武则天被废,那么这权力必定会落得一些大臣手中,或许再来几个长孙无忌也未尝可知。两害相较取其轻,或许就是李治最后的选择。

4、李治和武则天有一定感情基础

哪怕再强大的人,也会有柔软的一面。或许在武则天在成为皇后前后,早已变得工于心计,但在第一次见到李治之时,那可能只是单纯的好感。

李治为了照顾李世民,长时间服侍左右,而武则天恰好就在当场,回眸一笑的刹那,让李治心动不已,于是两人就此陷入爱河。

史料记载“太宗崩,武氏随众感业寺为尼。忌日,上诣寺行香,见之,武氏泣,上亦泣。”

原来武则天以为命运将因此改变,却在太宗皇帝死后,被迫去感业寺当了尼姑,这着实是一盆冷水。等到一年后,武则天终于再次见到了李治,这回李治哭了,武则天也哭了。如果他们只是虚情假意,那为何要哭?

就算武则天再会演戏,这眼泪中也会夹杂三分真情吧。在李治将罢黜诏书写好之后,武则天却出现了眼前,可能此时李治想到了之前的桩桩幕幕,从相识到相爱,难道就在此时结束吗?不,李治相信他的这个皇后,虽然野心勃勃,但还会帮助他,帮助他的国家。

于是李治改变的之前的打算,装出一副可怜相,将责任推给上官仪了事。两人的感情问题,却让一个外人来买单,这上官仪着实是倒霉到了家。

5、结语

李治在考虑接班人的问题一直在犹豫,所以他才生出废掉武则天的打算,等到了高宗后期,武则天几乎一手遮天,李治病情加重,此时的李治还能想做什么做什么吗?于是李治将国家托付给了武则天,一切机缘巧合下,创造出一个举世无双的武曌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明英宗明知于谦死得冤,为何到死都不替他翻案?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华夏历史

    于谦可以说是明朝的大功臣,但是最终却被明英宗处死,一直以来很多人都对这件事情感到不平。但其实明英宗自己,是知道于谦是被冤死的,但他还是要杀了于谦,而且和岳飞不一样,明英宗至死都没有为于谦平反翻案,这究竟是为什么呢?于谦死的那么冤,明英宗却不为他翻案,究竟是出于什么原因呢?今天就让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

  • 齐湣王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华夏历史

    齐湣王是齐宣王之子,齐国第六位国君。齐湣王即位初期,便联合魏国、韩国重创楚国,使得楚国此后必须依附齐国。然后又发动函谷关之战,大败秦国,此后继续吞并宋国,西侵三晋,甚至想把周皇室一同拿下。看的出来,齐湣王是有一番野心的,而且当时齐国国力强盛。不过此景并没能延续太长时间,齐国就被乐毅率领的大军攻破,齐

  • 孙权为何要和曹操死磕合肥?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华夏历史

    历史上有很多的“兵家必争之地”,这些地方因为地理位置等条件非常好,因此在战乱年代,总会引起各方势力的争夺。而在三国时期,除了荆州是魏蜀吴都想要得到的地盘之外,还有合肥,是孙权和曹操一直死磕的地方,尽管耗费多年,也一直对合肥不肯放弃。那么合肥究竟是有多重要,对东吴来说又有什么意

  • 孙尚香为刘备殉情是真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华夏历史

    历史上,有关孙尚香的具体下落并没有明确的记载。孙尚香和刘备结婚是典型的政治婚姻,很多朋友好奇孙尚香到底爱不爱刘备,如果从当时的情况环境来推断,孙尚香很难真心爱上刘备。但在毛宗岗版的《三国演义》中,孙尚香对刘备是死心塌地,后来误以为刘备在夷陵之战中战死,最后选择投江殉情。当然这只是小说对孙尚香人格的塑

  • 明朝败家子皇帝是谁?真的是崇祯妈?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明朝的那些皇帝,看看朱元璋、朱棣等等,能干事,敢干事,也会干事,这的就是甩开了人家十几条大街那么远。然而同样也是在明朝,也出了不少的荒唐皇帝。就比如说明英宗,他别的能力太差,而败家子能力超过了崇祯等,无人能敌。明仁宗朱高炽胖到走路都需要两个仆从搀扶,万历皇帝朱翊钧二十多年不上朝,明英宗朱祁镇更是

  • 马超归降刘备后为何建树平平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华夏历史

    马超应该是三国时期,名气最高的将领之一。我们都知道马超是蜀汉五虎将之一,有着“健勇”之称,早期曾给曹操造成不小的麻烦。后来他与韩遂的联军中了离间计,导致被曹操逐一击破,此后马超选择归降刘备。不过马超在蜀汉可以说是建树平平,并没有太多能拿出手的功绩,这究竟是为何呢?这次,我们就

  • 安史之乱和黄巢起义之间的关系?两者有何异同?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华夏历史

    安史之乱和黄巢起义,都是发生在唐朝时期的战乱,安史之乱后唐朝虽然也延续了一百多年,但却始终没能再达到之前的那种巅峰,而黄巢起义后,唐朝没支撑多久,就灭亡了。可以说这两场战争,都是唐朝历史上非常重要的战争,那么在安史之乱和黄巢起义之间,有没有什么关系呢?安史之乱和黄巢起义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吗?下面

  • 经历安史之乱后,唐朝为何没有撤掉藩镇?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华夏历史

    对于古代的皇帝们来说,权力是非常重要的东西,皇位也是一样,因此有任何可能会威胁到自己的地位的人的存在,对他们来说都如临大敌,这也是为什么历代皇帝都想要对当时的各种藩王削除的原因。而安史之乱爆发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安禄山身为节度使,权力过大导致的,但是在好不容易平定之后,明明也有机会削藩,为何唐朝的皇

  • 宋孝宗提前让位是被逼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华夏历史

    宋孝宗赵昚被认为是南宋最有作为的一位皇帝,宋孝宗在位期间替岳飞平反,还重用主战派官员,誓要收复中原。对内整顿吏治、严查贪腐,对外重视农业,让百姓生活恢复往常。但宋孝宗并没有当一辈子的皇帝,而是在1189年选择主动让位给儿子赵惇,这就令很多人不解了。历史上会主动禅位的皇帝寥寥无几,宋孝宗做的也还不错,

  • 北宋并没有统一,为何算是统一的王朝?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华夏历史

    宋朝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一个大一统王朝,也被列入大一统王朝的行列,南宋时期因为丢失了北方,如果说不是统一的王朝,也说得过去,但其实北宋也没有完全统一,那既然如此,为什么宋朝还算是一个大一统的王朝呢?北宋没有统一的是什么地方,为什么一直都没有统一?既然如此宋朝在历史上又为什么还会有那么高的地位呢?今天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