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胡人在唐朝的地位如何?

胡人在唐朝的地位如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2453 更新时间:2024/2/5 7:41:56

很多人都知道,在古代唐朝时期,当时的社会风气是比较开放的,也有很多的胡人在大唐生活,他们也做着各种工作,甚至还能够入朝为官。虽然看起来胡人似乎在唐朝可以像普通的百姓一样,唐朝对于胡人的接受程度比较高,但史书所记载的也只是统治阶层的一部分,那么普通百姓对胡人又是什么态度呢?胡人在当时的地位究竟是怎样的呢?今天就让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胡人对唐朝风气有什么影响

现代人常觉得唐代是个开放的时代,有一种流行的说法告诉大家,唐代的开放是因为胡风(也就是来自西域的化)影响所致。这说法不能说错,但是问题就出在现代人总是把西域文化联想成欧美文化,于是,就产生了以下这个错误的联想结果:所谓的西域,并不代表当代的欧美,因为西域的位置距离欧美都很遥远,在文化上并没有非常直接的传承。

所谓的西域尊重女性,只是一个相对性的说法,这是由于在游牧文化与绿洲文化中,人力是非常匮乏的,尤其男人常常不在(放牧或者远行做生意),家中的一切都由女性来打点,当然当男人回家后,遇到不知道状况的事情总得问老婆,问个几代下来,自然听老婆话的习惯就成为文化。

但是这并不表示西域的妇女能够像现代妇女一样自由,她们的人身自由仍需接受父家与夫家的监护,财产亦然。因此,在西域虽然没有"三从"的说法,但事实上仍有相当的限制。

而唐代妇女之所以可以参政,恐怕是继承着汉魏到北朝的影响。别忘了,历史上第一位临朝称制的"皇太后"就是汉高祖刘邦的妻子吕后,从西汉到东汉,总共出了八位代替儿孙执政的太后,北朝则有两位,唐代也是两位。换言之,这种妇女参政或者母亲掌握大权的情形,与胡风不胡风关系不大。

而因为"胡风"而导致唐代女性热情奔放穿很少的说法,也是非常奇怪的,西域因为日晒非常强烈,不论男女都包得很紧,因为不包紧会晒掉一层皮,所以唐代的"胡服"其实是翻领长外套。

2、唐朝哪些方面被影响

那么,胡风真正的影响是什么呢?其实主要是唐人的生活,而且是经过浸润、转化变成了唐代文化的一部分。让我打个比方吧,就像麦当劳引入中国之后,吃汉堡配可乐、吃薯条配番茄酱,因为习惯了快速取得食物,所以生活习惯也改变了。一个汉堡的引进可以改变很多事情,唐代的"胡风"也是如此,透入唐人的生活之后,便成了唐朝的一种风貌,但是这种"胡风"并不是唐朝的主流、是一种次文化。

唐代还有着一些铁律,其实不算自由、也谈不上奔放,在这些如棋盘一般的规范下,人可以凭着一部分的努力,让自己获得一点空间,但是有些东西并不是你努力就有回报,例如阶级、例如性别、例如族群、例如地域。不可以取笑不同族群、要尊重别人的文化什么的,在近现代以前根本没有出现过,大概从汉代以来,所谓以"华夏"自居的人群就以"汉化"别的族群为一种特征。

当然,唐朝幅员辽阔,为了统治方便,仍准许不同的族群有自治团体、保持他们的文化,但是这种自治并不是出于尊重,而是因为懒得管理。而且管理这些胡人的组织并非朝廷的核心,政府对于这些族群的政策并不一致,也不会特别发预算或者补助他们的活动,一旦胡人离开他们的胡人生活圈、进入唐人的社会后,仍以唐的律法为优先。

3、胡人的长相不被认可

唐人们最爱嘲笑的就是"胡相",也就是胡人的面孔,或者胡人不懂得所谓的"礼仪"、也没有所谓的"传统道德"。迷恋于外来文化、甚至急于"胡化"的人,会被认为是有病的。

而高鼻深目的"胡相"会被认为是丑、非我族类,唐代的教坊记有个故事是这么说的,长安城中有一位女艺人,生来就高鼻深目,但她一直靠着化妆让自己的脸不那么突出,所以一般人都不知道,直到有一天,她儿子死了,她伤心地大哭,泪水把妆给哭花了,露出她原本的面目,她的婢女吓坏了,大叫说:"娘子眼破矣(翻译:太太,妳的眼睛破洞了!)"

还有另一个故事,是一个男子生了个儿子,一生下来就高鼻深目,男子当然马上怀疑老婆讨客兄,准备把小孩掐死,结果忽然想起自己家的深色马匹曾经生出一匹白马、这是因为深色马匹的亲代曾经有白马的关系。于是男子才想到,自己家的祖宗曾经有胡人,那么孩子可能不是客兄的种。

这个史书上最早发现隔代遗传的案例,一方面显示了有些胡人的家族刻意地掩饰自己的出身、与唐人通婚、逐渐洗去高鼻深目的外表。另一方面则显示当时的唐人可能普遍是扁脸族,因此小孩子一旦高鼻深目马上就被发现了。所以,高鼻深目在唐代很难说是美,或许有人特别喜欢,但恐怕普遍不觉得是美。

总之,说了那么多唐朝胡人真正的地位,就是告诉大家唐朝所谓胡化在当时民间是不被认可的,胡人虽然在理论上可以成为唐的国民,与他们生活相关的政策却没有他们的位置。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为何李治不敢废掉武则天?是出于什么考虑?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华夏历史

    武则天身为李治的皇后,却和历史上其他的皇后并不一样,武则天手里也是握有大权的,两人共同治理国家,史称二圣临朝,可见武则天在当时的地位是非常高的。但李治身为皇帝,如此明显的后宫干政的行为,为什么不加以阻止,甚至还算是默许了呢?李治为什么没有废掉武则天,是不敢还是不愿?李治究竟又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没有废

  • 明英宗明知于谦死得冤,为何到死都不替他翻案?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华夏历史

    于谦可以说是明朝的大功臣,但是最终却被明英宗处死,一直以来很多人都对这件事情感到不平。但其实明英宗自己,是知道于谦是被冤死的,但他还是要杀了于谦,而且和岳飞不一样,明英宗至死都没有为于谦平反翻案,这究竟是为什么呢?于谦死的那么冤,明英宗却不为他翻案,究竟是出于什么原因呢?今天就让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

  • 齐湣王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华夏历史

    齐湣王是齐宣王之子,齐国第六位国君。齐湣王即位初期,便联合魏国、韩国重创楚国,使得楚国此后必须依附齐国。然后又发动函谷关之战,大败秦国,此后继续吞并宋国,西侵三晋,甚至想把周皇室一同拿下。看的出来,齐湣王是有一番野心的,而且当时齐国国力强盛。不过此景并没能延续太长时间,齐国就被乐毅率领的大军攻破,齐

  • 孙权为何要和曹操死磕合肥?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华夏历史

    历史上有很多的“兵家必争之地”,这些地方因为地理位置等条件非常好,因此在战乱年代,总会引起各方势力的争夺。而在三国时期,除了荆州是魏蜀吴都想要得到的地盘之外,还有合肥,是孙权和曹操一直死磕的地方,尽管耗费多年,也一直对合肥不肯放弃。那么合肥究竟是有多重要,对东吴来说又有什么意

  • 孙尚香为刘备殉情是真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华夏历史

    历史上,有关孙尚香的具体下落并没有明确的记载。孙尚香和刘备结婚是典型的政治婚姻,很多朋友好奇孙尚香到底爱不爱刘备,如果从当时的情况环境来推断,孙尚香很难真心爱上刘备。但在毛宗岗版的《三国演义》中,孙尚香对刘备是死心塌地,后来误以为刘备在夷陵之战中战死,最后选择投江殉情。当然这只是小说对孙尚香人格的塑

  • 明朝败家子皇帝是谁?真的是崇祯妈?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明朝的那些皇帝,看看朱元璋、朱棣等等,能干事,敢干事,也会干事,这的就是甩开了人家十几条大街那么远。然而同样也是在明朝,也出了不少的荒唐皇帝。就比如说明英宗,他别的能力太差,而败家子能力超过了崇祯等,无人能敌。明仁宗朱高炽胖到走路都需要两个仆从搀扶,万历皇帝朱翊钧二十多年不上朝,明英宗朱祁镇更是

  • 马超归降刘备后为何建树平平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华夏历史

    马超应该是三国时期,名气最高的将领之一。我们都知道马超是蜀汉五虎将之一,有着“健勇”之称,早期曾给曹操造成不小的麻烦。后来他与韩遂的联军中了离间计,导致被曹操逐一击破,此后马超选择归降刘备。不过马超在蜀汉可以说是建树平平,并没有太多能拿出手的功绩,这究竟是为何呢?这次,我们就

  • 安史之乱和黄巢起义之间的关系?两者有何异同?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华夏历史

    安史之乱和黄巢起义,都是发生在唐朝时期的战乱,安史之乱后唐朝虽然也延续了一百多年,但却始终没能再达到之前的那种巅峰,而黄巢起义后,唐朝没支撑多久,就灭亡了。可以说这两场战争,都是唐朝历史上非常重要的战争,那么在安史之乱和黄巢起义之间,有没有什么关系呢?安史之乱和黄巢起义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吗?下面

  • 经历安史之乱后,唐朝为何没有撤掉藩镇?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华夏历史

    对于古代的皇帝们来说,权力是非常重要的东西,皇位也是一样,因此有任何可能会威胁到自己的地位的人的存在,对他们来说都如临大敌,这也是为什么历代皇帝都想要对当时的各种藩王削除的原因。而安史之乱爆发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安禄山身为节度使,权力过大导致的,但是在好不容易平定之后,明明也有机会削藩,为何唐朝的皇

  • 宋孝宗提前让位是被逼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华夏历史

    宋孝宗赵昚被认为是南宋最有作为的一位皇帝,宋孝宗在位期间替岳飞平反,还重用主战派官员,誓要收复中原。对内整顿吏治、严查贪腐,对外重视农业,让百姓生活恢复往常。但宋孝宗并没有当一辈子的皇帝,而是在1189年选择主动让位给儿子赵惇,这就令很多人不解了。历史上会主动禅位的皇帝寥寥无几,宋孝宗做的也还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