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曹操让张辽和徐晃支援樊城,张辽为何不抓紧就位

曹操让张辽和徐晃支援樊城,张辽为何不抓紧就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3215 更新时间:2024/1/16 13:33:25

襄樊之战对三国局势产生了重要影响。219年,关羽率军攻占襄阳和樊城,于禁率领七军救援,结果遭遇暴雨,反倒是让关羽趁势将于禁拿下。此后曹操张辽徐晃驰援曹仁,徐晃行动很快,但张辽却步伐缓慢,迟迟没有就位,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襄樊之战关羽战死,导致荆州失守,可谓是雪上加霜,张辽的行为更是令人好奇。下面可以一起来回忆下这段历史,看看当时的情况到底如何。

襄樊之战

事实上,关羽发动襄樊之战根本就没有和刘备打招呼请示,所以刘备也没来得及派出援兵。然而关羽的军事能力也是很强,仅率手下荆州兵,就将曹仁打的不敢出城,只能坚守。当时张郃在关中,徐晃在之前战争中损失惨重,而张辽在合肥防备东吴,乐进也已经去世。

于是曹操派出于禁前来增援,于禁可是曹魏成名已久的名将,除了曹氏宗亲,外姓将领里面就数于禁他们这几个五子良将最厉害了。不过当时连日大雨,江水暴涨,关羽利用地理优势,水淹七军,成功打败了于禁。这一下可把曹操给吓住了,当时于禁手上的士兵可谓是曹魏可调用的最精锐的军队了,于禁一败,万一关羽乘胜追击,很有可能攻下樊城,更进一步攻打许都。于是曹操又命令徐晃和张辽二人率军前去增援曹仁。

接到命令的徐晃行军迅速,很快就到达了战场。然而由于之前大战,他的属下损失惨重,现在大多数是新兵,战争经验不够丰富,所以曹操曾叮嘱他,不要轻举妄动,要等到大军全部到齐之后,再对关羽发动进攻,他现在只需要牵制住关羽的兵力即可。

但是徐晃可并不这样想,他立功心切,甚至对手下放出狂言,要取下关羽首级,并很快带领军队对关羽发动了攻击。此时虽然关羽的军队比徐晃多,但是经过之前的大战,再加上兵力分散,还是被徐晃取得了一定的战果。真正两军对阵时,关羽又听闻荆州被袭,后方着火,前方军心大乱,关羽不得不指挥军队后撤,回防荆州。

与徐晃的表现不同,张辽在接到曹操增援樊城的命令之后,并没有快速赶往战场,而是行动迟缓,慢慢的走。当时,以两地的距离相比,其实张辽比徐晃离樊城更近,而张辽手中的军队也比徐晃的更加精锐,都是久经战阵之辈。如果张辽真心想要赶到战场的话,他肯定会先徐晃一步,而且会比徐晃更有可能击败关羽。但是他却为何不这么做呢?

曹操的真实意图

当时于禁被打败后,曹魏其实是陷入了一片恐慌,都担心关羽更进一步开始北伐,进攻许都,甚至有人建议曹操迁都。然而曹操毕竟是战场老手,冷静下来后,很快就想出了一套应对策略,他一边命军队驰援樊城,一边命人去联合东吴,说服孙权出兵攻打荆州,这样关羽老巢被袭,樊城之围自然就解了。

孙权答应了曹操的请求,并嘱咐曹操保守住秘密,不要让关羽知道孙权的军事行动,然而曹操转手就把这个消息给透漏出去了。从这里,我们就能明显地分析出曹操的真实目的了。

首先,曹操保住樊城的决心一直没有动摇,但是在方式上,他做出了改变。

之前的策略是派出大军阻击关羽,和关羽堂堂正正作战,结果关羽太猛,于禁手下的精锐给打的大败。所以他转而使用计谋给关羽下绊子,让荆州后院起火,他只需派出军队牵制住关羽,不让关羽攻破樊城即可,这样只要关羽收到荆州遭受袭击的消息,自然就会退兵了。

其次,曹操还有一个更深的意图。那就是保存双方军队实力,留着后面有大用。

曹操本来打算暂时牵制住关羽主力,避免作战,只是将孙权偷袭荆州的计划透漏给关羽,这样关羽就会撤军回去和孙权争夺荆州,曹军可以顺势大进,不仅能收复失地,还能浑水摸鱼,攻取更多的地盘。然而徐晃却不懂曹操的心思,曹操明明让他不要出兵,要等张辽和其他军队都赶到,再一同出击。

结果他快速出兵,在前面几场战斗中顺利击败关羽的军队,关羽军队实力受损。而后关羽在收到荆州被袭的消息后,军心大乱,等他们撤离后,已经没有足够的实力去和孙权作战了。这一下,曹操的如意算盘落空了,本来想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结果却是白白将荆州送给孙权,自己啥好处也没捞着。

从这方面来看,张辽行动迟缓,其实是更符合曹操的预期的。怪不得虽然张辽来迟,但是曹操仍对他礼遇甚高。

原文:辽与太祖会摩陂。辽军至,太祖乘辇出劳之,还屯陈郡。

综合上述分析,驰援襄樊时,虽然张辽行动迟缓,徐晃昼夜兼程,看起来张辽消极怠工、徐晃更积极,实际上却是张辽更懂曹操的心,而徐晃根本就没有领会到曹操的真实意图。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同治帝为什么坚持重修圆明园,最后工程如何中止的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华夏历史

    同治帝在清朝历史上,是一位存在感不怎么高的皇帝。他18岁亲政,此后经办的第一件大事就是下令重修圆明园,但这项工程非常巨大,会消耗大量人力、物力、以及财力。当时朝廷上下很多官员都反对动工,最后两宫太后还亲自出面调解,而这起事件更是闹出了一个大乌龙,而一位叫李光昭的商贩有关。下面就来讲讲这段历史,看看同

  • 刘邦论功行赏,为什么萧何第一曹参第二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华夏历史

    刘邦定都长安后,按功劳对功臣进行奖赏,其中刘邦认为萧何居首功,将他封为酂侯,曹参二功,赐爵平阳侯。等分完诸侯,下一项便是排位次,此时有人说:“曹参多年来南征北战,军功最多,应该排至第一”。然而,在刘邦心里这个位置其实还是想把萧何排在第一,此后鄂君一番话给了刘邦一个台阶,让刘邦

  • 南宋为何不定都南京?为什么选择杭州?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华夏历史

    宋朝的皇室和大臣们,都被金人掳走,所幸还有赵构当时不在京城,赵构也就成了重建宋朝朝廷的唯一希望。赵构南迁到了杭州,在杭州监督,不过历史上在南方建都,杭州并不会是首选,整个历史上在杭州建都的国家也只有吴越国和南宋了。当时明明还有南京可以选择,为什么赵构选择了杭州却没有选择南京呢?下面就让小编来给大家介

  • 吕雉有什么功绩?执政期间对汉朝有什么贡献?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华夏历史

    吕雉作为历史上第一位皇后,也是大一统王朝的第一位太后,在历史上的地位可以说是非常高的,但吕雉在后世的名声一直都不太好,主要就是因为吕雉身为皇后太后却干政,而且差点把刘氏江山变成了吕家的天下,因此吕雉一直不受人待见。但是吕雉在位的时候,难道所做的事情都是这样不好的吗?吕雉对于汉朝有没有有利于发展的贡献

  • 李渊既然支持李建成,为什么还帮李世民做大?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华夏历史

    李世民之所以会杀掉李建成,其中有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还是因为他手中有很重的兵权。正是因为手里有了权力,才会有这样的一个底气。但李渊身为皇帝,既然已经将李建成立为太子,也没有更换继承人的念头,那就应该知道,李世民手握兵权,对于李建成来说必然是一个很大的威胁,这对于皇位的传承来说可不是什么好事,那他为什

  • 在辽金统治境内的汉人,是怎么看待宋朝的?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华夏历史

    宋朝历史上的靖康之变,一直都被很多人认为是古代朝代遭受的一次非常惨烈的侵略,北宋因此灭亡。而朝廷南迁,建立了南宋,在南方建立起了一个新的政权,但是原本在北方有一部分逃离到了南方的汉人,却还有不少逃不掉或者被抓走的汉人,依旧留在北方,这些人或许再也没有机会生活在汉人统治的政权之下了,那他们是怎么看待南

  • 秦始皇如果也独尊儒术,秦朝还会早亡吗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华夏历史

    汉武帝在位期间,实行独尊儒术,让儒家文化从此成为主流,对国人的影响可以说一直延续至今。有小伙伴好奇,如果当年秦始皇也采取独尊儒术的策略,那秦朝还会早亡吗?秦国从实行商鞅变法开始,就是以法家思想为主,加强了君主专制,大力削弱旧贵族的力量,然后对土地进行改革。可以说秦国正是凭借法家政策才完成了一统六国的

  • 严颜为什么得不到重用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华夏历史

    其实严颜在三国历史上也是一位非常厉害的将领。他原本是刘璋的将领,在巴郡担任太守一职。后来刘备率军进攻,严颜虽被俘,但誓死不降,就连张飞都佩服严颜的勇气,不仅是放了严颜还把他当做宾客。不过此后关于严颜的记载就没有了,在正史上是如此,并没有记录严颜之后的经历以及结局,为何严颜就这样消失灭迹了呢?今天准备

  • 马邑之围为什么会失败,军臣单于是如何逃脱汉军包围的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华夏历史

    公元前133年,汉武帝准备在马邑对匈奴发起一场歼灭战,他派出三十万精兵埋伏在马邑附近,而军臣单于率领了十万兵马进入武州塞,眼看匈奴就要一步步踏入汉军的包围圈,结果却是消息败露,军臣单于在距离马邑百余里的地方下令撤军,马邑之围计划就此宣告失败。虽然这场战役没有成功,不过这让汉朝结束了屈辱的和亲策略,开

  • 万贵妃有多受宠,一生得明宪宗独宠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华夏历史

    明宪宗和万贵妃的故事在历史上十分出名,就皇帝来说,历史上少有能见到姐弟恋的情况,而明宪宗则独宠比他大17岁的万贵妃。实际上这个年龄差距,就算是放在现代也会引起不小的争议,更别说是在古代了。不过朱见深毕竟是皇帝,所以在这方面也没人会阻拦他,但朱见深为何会如此喜欢万贵妃呢?实际上这跟他小时候的一段经历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