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刘邦论功行赏,为什么萧何第一曹参第二

刘邦论功行赏,为什么萧何第一曹参第二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2843 更新时间:2024/2/5 7:41:10

刘邦定都长安后,按功劳对功臣进行奖赏,其中刘邦认为萧何居首功,将他封为酂侯,曹参二功,赐爵平阳侯。等分完诸侯,下一项便是排位次,此时有人说:“曹参多年来南征北战,军功最多,应该排至第一”。然而,在刘邦心里这个位置其实还是想把萧何排在第一,此后鄂君一番话给了刘邦一个台阶,让刘邦能够顺利将萧何推至首席。为什么在刘邦眼里,身为武将的曹参始终不及萧何呢?

萧何功劳第一

刘邦从一介泗水亭的亭长到一统天下的君,手下肯定是少不了为之出谋划策或者冲锋陷阵的将士,而萧何和曹参正是他手下得力的助手,萧何负责幕后,曹参冲在沙场的一线。可是到了最后,一统天下以后,在论功行赏时,曹参却排在了萧何的后面。

大局已定,是时候给出生入死的兄弟们一点奖励了,封侯大会拉开了序幕。在面对其它奖励是大家都是互相道贺的,但到了排“第一功臣”的时候,大家就不太乐意了,凭什么萧何排在第一位!

为什么各位大臣会有如此大的不满呢?因为在这场名利追逐赛中,萧何几乎是没有受一点伤,没有流一滴血,毫不夸张地说,即使是在夏天,他连汗水都是出得最少的那一个,就这样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坐在“办公室”的人,有什么让人服众的理由去得到这个“第一功臣”的奖励?

在面对此等情况时,刘邦为了让诸位将士闭嘴,用了一个话糙理不糙的比方,大意为:大家都知道打猎这件事吧,在猎场上,捕杀猎物的是狗,而指挥狗去捕猎的是人,如图诸位,你们都是在沙场上杀敌的“狗”,萧何却是维系整个前方能够顺利作战和后方能够平稳运营的人,你们的功劳和萧何的,有什么可比性?话音一落,将军们细想,还真有道理,于是有很多人就此闭嘴。

那萧何的“猎人”作用具体在哪些地方呢?

萧何做的都是幕后之事,后勤之事,正所谓战场上的吃穿住用行,哪一样不需要后勤去操心,刘邦手下的将领可以安心去打仗,在危难之际及时得到足够的草粮补给,靠得都是萧何。而且萧何不是一介莽夫,他自幼饱读诗书,精通秦国的法令制度,刘邦在入关后颁布的各项法律都是在萧何的帮助下完成的。“夫汉与楚相守荥阳数年,军无见粮,萧何转漕关中,给食不乏。陛下虽数亡山东,萧何常全关中待陛下,此万世功也。”所以说,萧何的功劳是可以影响世世代代的,且无法代替,而曹参的功劳具没有什么特殊性,其它武将也可以完成。

萧曹感情之影响

但还是有不服气的人,他们都认定,“第一功臣”就应该是曹参的。曹参在西汉得以统一这件大事上,的确功不可没。他一共攻下二国和一百二十二个县,能在多场战争中活到最后胜利也是不易。曹参封侯是众望所归,在投票中他也位居榜首,不是曹参自个吹嘘,他拿下“开国第一功臣”这个称号绝对是名副其实的。所以,当他满怀期待等着结果出来,听到的却是“萧何”的名字时,多半是傻眼了。

但萧何,绝对是当时众多功臣中,榜首的不二人选。刘邦曾言:“镇国家,抚百姓,给餽饟,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可见萧何在其中的重要性。在最后决断关头,有一人站出来支持刘邦的决定,此人便是历史上著名的马屁精——鄂千秋。鄂千秋指出了萧何作为幕后人员的重要性,让人不得不重新认识萧何的作用。

其中最戳心的便是“如今即使没有上百个曹参,对汉室也不会有损失,怎么能让一时的功劳凌驾在万世的功勋之上呢?应该是萧何排在第一位,曹参居第二位”,刘邦听了很是高兴,当即便封鄂千秋为安平侯,萧何功劳位居第一位的事情也就此敲定。此外,刘邦还特许萧何带剑穿鞋上殿,上朝时可以不按礼仪小步快走。

据说在此事之后,萧曹二人感情一直不和,史书也记载他们有嫌隙,但这“嫌隙”具体到了什么地步,也没有明说。不过不管他们二人的私人恩怨如何,在面对国家大事时,都是一心向汉的。在萧何弥留之际,汉惠帝到病床前问:“君即百岁后,谁可代君者?”对曰:“知臣莫如主。”孝惠曰:“曹参何如?”萧何听了,顿首曰“帝得之矣!臣死不恨矣!”之后曹参继任丞相,一切公务悉照旧章,照例而行,清静治民,乐在其中。后世谓之“萧规曹随”。

感悟

在秦汉时期,特别是到了秦朝统治后期,各地农民起义高涨,社会普遍认知都是重文轻武,崇尚武力文化,所以造成了很多人对萧何这种靠文化走天下的人有很多误解和不屑。

还好,刘邦考虑长远,他是真的有感受到在刘家争取天下的时间里,萧何的功劳有多么的重要,力排众议封赏萧何。在萧何担任丞相的这些年里,他一直恪尽职守为刘邦效力,制定了汉律,在文化上萧何主持修建的“石渠阁”、“麒麟阁”、“天禄阁”,为汉朝的藏书阁文化奠定了基础。

“第一功臣”只是一个头衔,数年之后,人入黄土,一切都如云烟散去。没有一种荣耀是永恒,精彩的故事,千百年后仍在流传。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南宋为何不定都南京?为什么选择杭州?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华夏历史

    宋朝的皇室和大臣们,都被金人掳走,所幸还有赵构当时不在京城,赵构也就成了重建宋朝朝廷的唯一希望。赵构南迁到了杭州,在杭州监督,不过历史上在南方建都,杭州并不会是首选,整个历史上在杭州建都的国家也只有吴越国和南宋了。当时明明还有南京可以选择,为什么赵构选择了杭州却没有选择南京呢?下面就让小编来给大家介

  • 吕雉有什么功绩?执政期间对汉朝有什么贡献?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华夏历史

    吕雉作为历史上第一位皇后,也是大一统王朝的第一位太后,在历史上的地位可以说是非常高的,但吕雉在后世的名声一直都不太好,主要就是因为吕雉身为皇后太后却干政,而且差点把刘氏江山变成了吕家的天下,因此吕雉一直不受人待见。但是吕雉在位的时候,难道所做的事情都是这样不好的吗?吕雉对于汉朝有没有有利于发展的贡献

  • 李渊既然支持李建成,为什么还帮李世民做大?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华夏历史

    李世民之所以会杀掉李建成,其中有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还是因为他手中有很重的兵权。正是因为手里有了权力,才会有这样的一个底气。但李渊身为皇帝,既然已经将李建成立为太子,也没有更换继承人的念头,那就应该知道,李世民手握兵权,对于李建成来说必然是一个很大的威胁,这对于皇位的传承来说可不是什么好事,那他为什

  • 在辽金统治境内的汉人,是怎么看待宋朝的?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华夏历史

    宋朝历史上的靖康之变,一直都被很多人认为是古代朝代遭受的一次非常惨烈的侵略,北宋因此灭亡。而朝廷南迁,建立了南宋,在南方建立起了一个新的政权,但是原本在北方有一部分逃离到了南方的汉人,却还有不少逃不掉或者被抓走的汉人,依旧留在北方,这些人或许再也没有机会生活在汉人统治的政权之下了,那他们是怎么看待南

  • 秦始皇如果也独尊儒术,秦朝还会早亡吗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华夏历史

    汉武帝在位期间,实行独尊儒术,让儒家文化从此成为主流,对国人的影响可以说一直延续至今。有小伙伴好奇,如果当年秦始皇也采取独尊儒术的策略,那秦朝还会早亡吗?秦国从实行商鞅变法开始,就是以法家思想为主,加强了君主专制,大力削弱旧贵族的力量,然后对土地进行改革。可以说秦国正是凭借法家政策才完成了一统六国的

  • 严颜为什么得不到重用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华夏历史

    其实严颜在三国历史上也是一位非常厉害的将领。他原本是刘璋的将领,在巴郡担任太守一职。后来刘备率军进攻,严颜虽被俘,但誓死不降,就连张飞都佩服严颜的勇气,不仅是放了严颜还把他当做宾客。不过此后关于严颜的记载就没有了,在正史上是如此,并没有记录严颜之后的经历以及结局,为何严颜就这样消失灭迹了呢?今天准备

  • 马邑之围为什么会失败,军臣单于是如何逃脱汉军包围的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华夏历史

    公元前133年,汉武帝准备在马邑对匈奴发起一场歼灭战,他派出三十万精兵埋伏在马邑附近,而军臣单于率领了十万兵马进入武州塞,眼看匈奴就要一步步踏入汉军的包围圈,结果却是消息败露,军臣单于在距离马邑百余里的地方下令撤军,马邑之围计划就此宣告失败。虽然这场战役没有成功,不过这让汉朝结束了屈辱的和亲策略,开

  • 万贵妃有多受宠,一生得明宪宗独宠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华夏历史

    明宪宗和万贵妃的故事在历史上十分出名,就皇帝来说,历史上少有能见到姐弟恋的情况,而明宪宗则独宠比他大17岁的万贵妃。实际上这个年龄差距,就算是放在现代也会引起不小的争议,更别说是在古代了。不过朱见深毕竟是皇帝,所以在这方面也没人会阻拦他,但朱见深为何会如此喜欢万贵妃呢?实际上这跟他小时候的一段经历有

  • 原本认为曹操是汉朝正统,为何后来被刘备取代?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华夏历史

    现如今如果要说谁才是三国时期的正统,很多人都会认为是刘备,但其实这种看法,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受到了《三国演义》的影响,但其实在最开始的时候,被认为正统的其实并不是刘备,而是曹操,但曹操现如今很多人觉得身为汉贼,怎么可能被认为是汉朝正统呢?那么在历史上究竟对曹操是什么看法,为何后来曹操的地位被刘备取代了

  • 诸葛亮娶黄月英是一个错误吗?为何说娶错了人?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华夏历史

    诸葛亮娶了黄月英,后世人一直都认为黄月英长得很丑,而诸葛亮之所以娶黄月英,除了黄月英本身虽然丑但是很有智慧,而且诸葛亮还可以因此与当地的世族大家产生交集,因此可以说对他是很有利的。但是为什么却也有人认为,诸葛亮娶了黄月英是一个错误呢?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为什么要这样说?黄月英对诸葛亮难道并没有任何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