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夷陵之战时期魏国到底在做什么 为什么没有趁机出兵坐收渔翁之利呢

夷陵之战时期魏国到底在做什么 为什么没有趁机出兵坐收渔翁之利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1834 更新时间:2024/1/11 0:01:03

其实这段三国,为何没有看懂?存有疑问大家以事后诸葛的态度看曹丕,无疑曹丕是失败的。大家重新回想一下这个场景其实和汉中之战前后一样,前有孙刘在荆州几乎大打出手主力部队隔江对峙然而刘备面对曹操的军事讹诈快速的约和划湘水为界返回蜀中。夷陵同理但在实际情况上曹丕按兵不动坐看蜀吴交兵才是当时时代场景的最优选择。为何如此说?我们从魏国角度看如何是最优选择?答:蜀吴陷入内耗那曹丕为何如此选择就可以解释了从东吴孙权的角度如何最优选择?答:保住新得的荆州,避免魏国的军事讹诈孙权的作为正是这样蜀吴矛盾不可避免只好称臣于魏实际上谋士刘烨对吴国分析的完全没错吴国确实面临重大危机刘备伐吴势在必行,但是他刘烨出的主意却是一个馊主意,为何?

因为他没有分析到蜀国刘备的意图蜀国的意图很简单不是灭吴他也没有能力自己的五万左右人马一举灭吴。吴蜀两国在夷陵之战的人力根本没有完全充分的动员,两边都在关注曹魏的动向,都在防备曹魏的偷袭。蜀吴两国在夷陵大概都动员了5万人左右的兵力。这远远不是他们能动员的实力。我们看吴国在夷陵之战获胜之后陆逊是迅速收兵防备魏国。而东吴早有防备让曹丕灰头土脸的回去。继续看蜀国老将凋零,关羽张飞黄忠先后去世。然而先主帐下仍是有百战精兵,但是蜀国的兵力并未完全动员因为这场战争与汉中之战意义诉求不同汉中蜀之咽喉男子当战女子当运事关存亡之际不得不全力以赴。但是荆州不是这样事关存亡。

单单夷陵兵败为了防止吴国乘胜追击,之后巴中就有马忠千余兵力前往白帝城接应救援,更有老将赵云国之爪牙(反对伐吴未曾动用)可见刘备并非全力以赴实在心有顾忌。可知实际上,两边都在顾忌曹魏的军事力量惧怕曹魏出兵。偷袭夷陵并不是事关存亡全力以赴的战争。那蜀国刘备的诉求是什么?简单来说显然是重新夺回荆州,获得人口,获得荆州集团的支持。如果这时候曹魏出兵偷袭吴国真如刘烨的馊主意吴蜀会怎样?吴国恐怕和汉中之战前刘备划湘水为界一样向刘备妥协重新回到暂时的同盟这样魏国非但没有好处。

反而让刘备占了便宜。实在是不折不扣的馊主意,如果偷袭蜀国同理刘备难道会为了荆州冒着丢失蜀中放弃汉中的风险继续伐吴么?不可能的无论曹魏在两国对峙的时候攻击哪一方都不会沾到便宜。最好的方法是什么?无疑坐山观虎斗,让蜀国或者吴国继续打下去,直到一方获得惨胜。这个时候无论怎样都是赚的。可惜陆逊一把大火,赢得太干脆利落。获得了完胜让刘备大败退走而吴国并不追击迅速撤军回防才让曹魏无功而返。陆逊的完胜刘备才让曹丕看起来憨憨的操作实际上是大智如愚。

标签: 夷陵之战曹魏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为何说毛文龙死有余辜?杀敌六人竟谎报杀敌六万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毛文龙,明朝,历史解密

    万历四年(1576年),毛文龙在浙江杭州出生了。当时,社会上普遍的风气是重文轻武,他的父母也不例外,一直鼓励他努力读书,考取功名。但是,毛文龙自幼就对儒家的四书五经不感兴趣,他向往的是刀光剑影的拼杀生活。之后,为了能够习武,风华正茂的他只身来到山海关,在此度过了二十多年的行伍生涯。当时,明朝的国力渐

  • 温峤是谁 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晋朝,历史解密

    在东晋初年的政治舞台上,出现了一位风云人物——温峤。他没有“历相四君”、号称“仲父”的王导那么高的声望,也没有“威静荆塞”、“功宣一匡”的陶侃那样大的威名,可是,他自始至终地拥戴东晋皇室,借以维护江南地区的统一,处处以大局为重,机智勇敢地与分裂势力作坚决的斗争,这些,却是王导与陶侃远远比不上的。温峤

  • 吴文藻是一个“傻”男人,却成就了与冰心的幸福婚姻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冰心,民国,历史解密

    吴文藻是冰心的丈夫,是我国著名的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和民族学家。他为人宽厚,生活简朴。一件衣服或一双鞋子可以穿十几年。就连记笔记都用蝇头小楷密密麻麻地写在用过的台历反面的空白页上。但他却经常接济亲友和贫困学生。吴文藻潜心研究,学术成果很丰富,但在处理生活小事上,在家人的心目中,他的表现却是极“傻”的。

  • 她因为代替年幼的妹妹出嫁 却改变了中国三百年的历史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司马炎,贾南风,历史解密

    公元265年,司马炎取代曹魏政权建立晋王朝。公元280年,司马炎南下灭孙吴,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分裂局面,使中华大地重新得到统一。但是晋王朝后来变得非常自大,整个国家风气败坏特别是皇室贪赃枉法,贿赂风行。对此,司马炎想了一个对策想为太子司马衷娶亲,本来是看好了幽州刺史卫瓘的女儿,但是车骑将军为了让自己的

  • 历史上庞大的蒙古帝国,存在了不到一百年的时间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蒙古帝国,历史解密

    在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上,13世纪是一个非同寻常的一百年。因为,在这一百年的时间里,蒙古人近乎将当时已知的世界,全部收入囊中。并且,蒙古铁骑在这一百年时间里,先后组织了三次大规模的西征,并且,这三次西征对于整个世界的历史都产生深远的影响。有趣的是,现代西方历史学者,在提到蒙古人的时候,也总是会最先提

  • 元末起义军为什么不提出“反元复宋”的口号?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元朝,历史解密

    不管是在电视剧还是真实的历史当中,我们都经常会听到“反清复明”这样的口号,甚至到了民国还会有人喊这样的口号,但是为什么在历史上就很少听说有“反元复宋”的口号呢?难道是因为元朝太过强大,人们只敢想想不敢喊出来?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历史上确实有人提倡反元复宋,只不过他们并不是以此当作口号的。元朝末年,朝廷

  • 朱元璋传位朱允炆前,朱棣为什么手握重兵?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朱元璋,明朝,朱允炆,朱元璋,历史解密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那我们的主人公朱元璋究竟有怎样的故事呢?历朝历代皇族之间为了争夺皇位,骨肉相残的例子不在少数。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唐代的玄武门之变,而玄武门之变中,唐高祖李渊之所以痛失太子李建成和四子李元吉,最后连自己也被逼迫退位,其中最关键的原因就

  • 被袁绍视作头号大敌之人,到底是何方神圣?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袁绍,三国,袁绍,历史解密

    汉末时期,群雄并起。在这个时代早期,最先在中原地区扬名的当属袁绍、袁术兄弟。而袁绍比他的弟弟袁术,还要强大,在其巅峰时期,袁绍集团掌控了青、冀、幽、并四个大州。此时的曹操,名义上还是袁绍小弟,而荆州刘表,更是袁绍盟友。这样一位枭雄人物,要说他没有真本事,是不太现实的。而纵观袁绍的发迹史,他也遇到过不

  • 一个不为人知的大国,后来却成为汉朝灭亡匈奴的帮手?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汉朝,历史解密

    今天的新疆天山北侧,汉朝曾有一个大国。秦汉时期,西域有很多小国,有名字记载就有龟兹 ,焉耆, 于阗 ,若羌 ,楼兰 ,且末 ,小宛 ,戎卢 ,纡弥 ,渠勒 ,皮山 ,西夜 ,蒲犁 ,依耐 ,疏勒 ,莎车,尉头 ,温宿 ,尉犁 ,姑墨 ,卑陆 ,乌贪訾 ,卑陆后国 ,单桓 ,蒲类 ,蒲类后国 ,西且弥

  • 和庞统齐名的一代奇才,为什么却被诸葛亮一再打压终抑郁而死?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三国,历史解密

    三国刘备牟取荆州后,廖立先被任命为从业,后担任长沙市太守。长沙市被吕蒙攻陷后,廖立逃回成都市,三国刘备不只未追责失地义务,还升他为侍中。侍中部位虽然不高,但与皇上非常贴近,究其原因三国刘备对他的赏识。孙权曾派大使询问荆州优秀人才中谁最出类拔萃,诸葛亮举荐了庞统、廖立。能和庞统一概而论,看得见廖立的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