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陵事件真相是什么?

李陵事件真相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250 更新时间:2024/2/5 10:43:54

最近很多人都在说这个李陵事件的真相会是什么呢?李陵这个人其实非常的悲哀,有人说他是叛徒,有的人说他不是叛徒,但是证据一拿出来,就会发现,有的事情又是真的,所以非常尴尬了,今天就具体的给大家说说李陵事件的真相吧,其实最苦的还是当事人了,看看李陵的悲剧吧!

汉朝欠他们李家一个道歉!

李陵是汉将军李广孙子。李广是个悲剧英雄,司马迁说他“数奇”,也就是命不好、运不济。更可悲的是,他这个“数奇”还遗传。

李广有三个儿子,老大、老二都死在了他前面。老三李敢在李广自刎后,认为父亲的死都是大将军卫青害的,气愤不平,将卫青打伤。卫青比较低调,没有声张,但他的外甥——骠骑将军霍去病,年轻气盛,竟然在一次打猎中将李敢射杀。霍去病当时正红,汉武帝袒护得很,对外宣称李敢打猎时被鹿给撞死了。

他们李家的悲剧还没有完。到了第三代李陵,也是将门虎子,特别能打。但是,和他的爷爷、叔叔同样不幸的是,他的老板还是汉武帝。李广和李敢作了卫青、霍去病立功封侯的垫脚石,而李陵也逃不出这个怪圈。

此时,汉武帝捧他的小舅子李广利。为了让小舅子攻打匈奴立大功,汉武帝开始布局。公元前99年,汉武帝派李广利去统兵三万去攻打匈奴右贤王。

李陵则被安排搞后勤,运送粮草。李陵此时已经35岁,正是当打之年,而且在军中也小有名气,他心高气傲,不甘心给李广利“做嫁衣”。

于是,他主动请缨,要求上前线。汉武帝这个老狐狸一想,正好缺一个诱饵,你既然主动要当炮灰,朕也就成全你吧。于是,批准了李陵的请求,但是,朕没有马匹了,你就带着你的5000步兵去吧。大家都看出来了,匈奴都是骑兵,善于骑射,以步兵攻打骑兵,简直就是找死。

但李陵真是大英雄!他没有退缩,而是带着他的5000步兵,毅然踏上了不归路。

李陵和他爷爷一样,是个大战神。他带着5000步兵,居然打的单于的三万主力找不着北。单于急忙调集左右贤王来会战,兵力达到10万。而李陵只有5000步兵,没有后援。

打到最后,李陵的部队“死伤积野,余不满百,而皆扶病,不任干戈”,惨啊!但是,李陵振臂一呼,“创病皆起,举刃指虏”,杀红了眼了。可是,“兵尽矢穷,人无尺铁”,奋战8天之后,李陵歼敌1万多,但他的5000步兵也只剩下400多人,“当此时也,天地为陵震怒,战士为陵饮血。”最终,李陵长叹一声“无面目报陛下”,投降了匈奴!

他是汉奸吗?

李陵兵败后,汉武帝以为他战死了,结果消息传来,他投降了!汉武帝怒不可遏,朝廷上下,察言观色,纷纷指责李陵的“汉奸行为”。汉武帝问太史令司马迁的意见,司马迁文采好,但官场经验不丰富,他对汉武帝说:李陵以少敌多,杀了匈奴那么多人,已经足以显赫于天下了。他之所以投降匈奴,想必另有隐情,一定是想找机会报答汉室。司马迁话里话外,都在捧李陵,而贬低李广利,触怒了汉武帝,将其下了大狱。结果大家都知道,太史公惨遭宫刑!

李陵自己怎么看待这次投降行为呢?他在《答苏武书》中说:然陵不死,有所为也。他和司马迁一样,都不想死。因为,“诚以虚死不如立节,灭名不如报德也”。他有大才,有大志,不能像匹夫匹妇那样,徒然自杀,身死名灭。他还举了两个例子,范蠡没有因为会稽山投降之耻而殉国,曹沫也没有因为三战三败之辱而自杀,后来,范蠡给越王勾践报了仇,曹沫也给鲁国雪了耻。一句话,李陵考虑的是: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他还想着“报恩于国主耳”。

国主无情?

但是,汉武帝等不及了,当他知道李陵投降后,就收押了李陵的妻儿老小。后来,又有更坏的消息传来,说李陵在给匈奴练兵。这可把汉武帝气坏了,下令夷三族。可怜,李陵的老母亲、妻子、兄弟全被杀光光。

这就断了李陵“报恩于国主”的道路了。

而匈奴这边,单于非常欣赏李陵,把女儿嫁给了他,还封他为右校王,成为匈奴的实权派。至此,李陵也就由假降变为了真降了!

陵虽孤恩,汉亦负德。

从汉朝的角度来看,李陵做了汉奸,这是千真万确的事情了。你娶了人家女儿,接受了人家封的官,还不是汉朝的叛徒吗?

但从李陵的角度来看,汉朝对的起他吗?他把汉朝看的也很透,苏武对他说:“汉与功臣不薄。”李陵讽刺说,你就是个好例子,你壮年出使,被匈奴囚禁在鸟不拉屎的冰天雪地里,放了几十年羊,颠沛流离,几乎嗝屁,但你“持节”不降,等满头白发回去的时候,老母也死了,妻子也改嫁了,为汉朝做出了多么大的牺牲啊!我还以为你能封个万户侯呢,结果汉朝只给了你一个两千石的典属国,而无寸土之封!你都这样,我回去还有好果子吃吗?

李陵对汉朝是伤心透顶了,他说“男儿生以不成名,死则葬蛮夷中”,就让我老死在匈奴吧。

这是李陵个人的悲剧,也是那个时代的悲剧。套用老舍先生茶馆里的一句话:我爱汉朝,可谁爱我呀!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清朝最后一批移民者在哪里?什么时候被发现了的?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华夏历史

    1912年,清朝的末代皇帝溥仪宣布退位,溥仪的退位便意味着统治中国数百年的大清王朝彻底覆灭了,从此退出了历史舞台。在1950年时,新中国建立以后便任命吉雅泰为首任蒙古国大使,他是中国的第一批大使,更是第一位少数民族大使。吉雅泰来到蒙古国的首都乌兰巴托走马上任,之后便在当地人的陪同下去到蒙古国各地去考

  • 摄政王载沣在清朝灭亡后去哪了?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清朝就不得不说溥仪这个人,说到溥仪小编想给大家提到一个人这个人就是摄政王载沣,那么有的人问了呀,这个摄政王载沣是谁,他在清朝灭亡后怎么不见人了?这个问题也还是比较有意思的,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吧!应该说咸丰看得很开,不然想要神隐也隐不了了!清朝最后的摄政王,载沣有何过人之处?

  • 战国“六小国”是如何灭亡的?宋国、中山国被谁所灭?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华夏历史

    从春秋过渡到战国,周朝境内各个诸侯国经过长年征战,数目大量减少,除了大家熟悉的七雄以外,其他小国基本只能在夹缝中生存,祈求不被吞并。关于战国七雄的故事,相信大家应该已经听过很多了,那今天就来讲讲战国时期的“六小国”,越国、巴国、蜀国、宋国、中山国、鲁国,看看他们的结局到底如何

  • 元顺帝真的是宋恭帝的儿子吗?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华夏历史

    元朝皇帝是汉人?这一看很多人一定都是不相信的,元朝作为我国古代历史上一个非汉人统治的朝代,皇帝自然都不可能是汉人,但是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说法,也一定不是没有原因的。在元顺帝身上本来就有很多疑团,有人认为,元顺帝其实就是宋恭帝的儿子,那么他自然就是汉人了,这是真的吗?历史上真实的元顺帝,到底是什么身份呢

  • 为什么说宋仁宗时期是古代最好的四十年?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华夏历史

    古代出现过数百位皇帝,在这些皇帝治理下的百姓生活得如何,相信每位皇帝治下的百姓都是不一样的,而在古代的皇帝中,很多人都认为,在宋仁宗治下的四十年,是古代最好的四十年,这句话自然是说,宋仁宗是古代皇帝中,对待百姓最好的一位皇帝了。那么,真实历史上的宋仁宗究竟是怎样的,那四十年又是怎样的呢?中国历史上的

  • 陈桥兵变的历史真相为何被掩盖?真实情况究竟是怎样?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陈桥兵变其实在很多人看来是有点虚假的,赵匡胤究竟是怎么黄袍加身的,这一点恐怕真实情况已经无法知道了,但是要说是他的手下“逼”他穿上龙袍,很多人一定都是不太相信的,赵匡胤甚至多次拒绝,这真的可能吗?陈桥兵变究竟有多少被掩盖的历史真相,真实的情况究竟是怎样的,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公

  • 明成祖朱棣为何要活剐三千宫女?背后究竟是何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华夏历史

    剐刑在古代可以说是一种非常可怕的刑罚了,就是俗话说的千刀万剐,凌迟处死,受刑的人自然是万分痛苦的。历史上因此而死的人并不少,但是在明朝明成祖朱棣时期,竟然有三千宫女因此而死,这是为什么?这件事情是不是真实发生过的,明成祖朱棣为何要将这些宫女剐刑而死,她们做了些什么事,引得这样的结果呢?我们一起来了解

  • 韩王安主动献南阳给秦国,最后却加速韩国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华夏历史

    韩王安是韩国最后一位国君,等秦国准备实行灭六国计划后,韩国成了首位目标,为什么第一个倒霉的会是韩国呢?面对强大的秦军,韩王安自知没有反抗的能力,因此将南阳主动献给秦国,想要以此换来平安。但他小看了秦始皇的决心,仅一年不到时间,秦国大军便一路势如破竹,踏平韩国,而韩王安被俘。只能说韩王安还是太天真了,

  • 司马光为什么给西夏割地?他和王安石真实关系揭秘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华夏历史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大家小时候应该都有听过。如此聪明的孩子,此后也成了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司马光主持编纂《资治通鉴》,一生政绩卓越。不过有一件事,让他饱受非议,因为他曾把安疆、葭芦等地割让给西夏,引起了朝中上下的不满。有人把司马光这样做的原因和王安石联系了起来,因为司马光反对王安石变法,这其中到底

  • 汉代为何要搞这个分封和郡县并存的制度?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华夏历史

    最近有看到这个汉代的一些制度,这其中就有一项是把这个分封制度和郡县制度是并存的,那么这样做就很麻烦了,为什么会有这样蹩脚的制度呢?下面我们不妨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吧!刘邦之所以要分封和郡县并存关键在于,刘邦认为东周亡于分封,而秦代亡于郡县。为了避免相同的历史重现,刘邦采取了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