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司马光为什么给西夏割地?他和王安石真实关系揭秘

司马光为什么给西夏割地?他和王安石真实关系揭秘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931 更新时间:2024/2/5 10:43:38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大家小时候应该都有听过。如此聪明的孩子,此后也成了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司马光主持编纂《资治通鉴》,一生政绩卓越。不过有一件事,让他饱受非议,因为他曾把安疆、葭芦等地割让给西夏,引起了朝中上下的不满。有人把司马光这样做的原因和王安石联系了起来,因为司马光反对王安石变法,这其中到底有着怎样联系呢?有兴趣的朋友就来了解下这段历史吧。

司马光简介

众所周知,司马光是中国北宋名人,一生留下无数美谈,其中最为人广知的是“司马光砸缸”和《资治通鉴》。尤其是《资治通鉴》,“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深受历代文人墨客的喜爱,几乎属于古代文人必读书籍,从宋至今一直受到高度评价,可以说是堪比《史记》的史学著作。

然而史学地位崇高的司马光,却曾有“卖国”嫌疑,在他为相期间,要将王安石打下的领土,一寸不要,全部归还西夏,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北宋建立以来,主要有三个强敌,即北有契丹辽国,西有吐蕃诸部,西北西夏侵扰。其中,辽国威胁最大,但西夏最为烦人,犹如打不死的小强,甩不掉的狗皮膏药,每年都要侵扰北宋,实在让人恶心。

宋仁宗在位时,对西夏主要以防守为主,但宋神宗雄才大略,继位之后想改变宋弱局面,最好能够消灭西夏。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宋神宗继位之后,开了王安石变法,目的就是为了富国强军,但鲜为人知的是,宋神宗国内变法,但在对外也不放松,而是开疆拓土了2000里。

历史上的改革家,往往都有一个军事帮手,比如张居正之于戚继光,王安石的帮手就是王韶

对西夏采取何种策略?

1068年,王韶上书《平戎策》,提出“收复河湟,招抚羌族,孤立西夏”的战略,主要方略是:要想攻取西夏,就应当先收复河、湟二州之地,这样夏人就有腹背受敌之忧,并隔绝西夏与吐蕃的联系。

王韶的目的与宋神宗、王安石等变法派“改易更革”的政治主张相一致,因此得到朝廷高度重视,王韶得到王安石的鼎力支持,很快就被任命为秦凤路经略司机宜文字(相当于机要秘书)之职,以一文人出掌军事,担负起了收复河湟的任务。

唐朝时,吐蕃帝国达到巅峰,唐末时虽然崩溃,但北宋时残余势力还很强大,占据着河、湟二州。因此,王韶想要实现战略目标,就不仅要和西夏作战,还要和吐蕃作战。

数年之后,王韶率军击溃羌人、西夏的军队,设置熙州,主导熙河之役,收复熙、河、洮、岷、宕、亹五州,拓边二千余里,对西夏形成包围之势。

对于熙河之役的胜利,史书评价是:“北宋王朝在结束了十国割据局面之后,八十年来所取得的一次最大的军事胜利。”对于饱受外患的北宋是极大的鼓舞,使北宋对西夏形成了包围之势,达到了使西夏“有腹背受敌之忧”的战略目标,一改宋朝西北战略形势。哪怕保持现状不再进取,一直僵持下去,西夏都很难再对宋朝构成什么威胁。

司马光和王安石

王韶的胜利,给王安石变法增加了重要砝码,但以司马光为首的保守党反应却令人难以理解。

1085年,宋神宗去世,宋哲宗赵煦即位,高太后垂帘听政,司马光成为宰相。由此,宋朝迎来一次剧变,司马光提出“以母改子”,全面废除新法,贬斥改革派,史称“元祐更化”。

司马光全面废除王安石变法条例,注意是全面彻底一丝不留,但王韶打下的领土是王安石为相时的战绩,也是王安石鼎立支持的结果,这该怎么办呢?

令人无语的是,司马光认为,王安石的积极军事政策下,王韶开边取得的领土,本是“夏国旧日之境”,应该全部归还,一寸不留。

司马光的逻辑是:如果不归还领土,那么西夏必不罢休,两国再起刀兵,岂非祸国殃民劳民伤财?如今看来,司马光这个逻辑太扯淡,因为王韶取得的领土,只是收复汉唐旧土罢了,何曾是党项人的领土?况且,在那个年代,岂有流血开拓下的领土归还道理?

司马光割地送西夏

但就是这么一个逻辑,却得到很多保守党的支持,最典型的是范纯仁(范仲淹次子),认为宋朝打下来的这些土地,犹如“窃人之财”,非常的不要脸、不道德。

不过,北宋朝廷也有有识之士,拿着地图当庭责问司马光,唐朝时因为丢失河湟地区,导致回鹘、吐蕃长驱直入关中和长安,如今一旦“归还”,那么要重演旧日悲剧吗?

无奈之下,司马光不敢将河湟地区送给西夏,但却坚持将安疆、葭芦、浮图、米脂四地送还。讽刺的是,四地送给西夏之后,西夏并未领情,还是不停侵扰宋朝,相反失去了四地,宋朝防御形势更糟糕。

除了让宋朝西北局势继续糜烂、消耗无数军费之外,司马光还开启了宋朝党争的潘多拉盒子,严酷对待改革派之余,却重用了以蔡京为代表的一大批奸臣,导致日后在新旧党争时,沦为意气及权位之争、不再着重于国政运转,朝堂变得与晚明党争一样激烈,连苏轼都批判他。明朝陈汝锜认为北宋亡于司马光,“靖康之祸,论者谓始于介甫(王安石),吾以为实始于君实(司马光)。非君实能祸靖康,而激靖康之祸者君实也”。

可见,司马光对王安石的恨,已经到了不顾一切的地步了,将一个即将复兴的王朝生生推向灭亡,司马光死后40年,北宋就迎来了靖康之祸。历史上的司马光,可以是一个顶尖的文学家、史学家,但成为政治家却是宋朝的不幸。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汉代为何要搞这个分封和郡县并存的制度?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华夏历史

    最近有看到这个汉代的一些制度,这其中就有一项是把这个分封制度和郡县制度是并存的,那么这样做就很麻烦了,为什么会有这样蹩脚的制度呢?下面我们不妨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吧!刘邦之所以要分封和郡县并存关键在于,刘邦认为东周亡于分封,而秦代亡于郡县。为了避免相同的历史重现,刘邦采取了分

  • 如果张作霖不死,东北还会丢吗?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华夏历史

    东三省地处我国的东北边境,从地理位置上来讲是非常重要的,当年张作霖占据东三省,与日本人合作,只是合作都是为了各自的利益,当张作霖所做的事情不能满足日本人的利益的时候,就出现了皇姑屯事件,张作霖被炸成重伤,当日身亡。这自然是很遗憾的,但是如果说张作霖没有被炸死,或者没有皇姑屯事件的话,后来东三省还会丢

  • 卫青和霍去病在汉匈战争做出了哪些贡献?汉武帝手中的两张王牌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华夏历史

    汉朝和匈奴之间的战役持续了130多年,直到汉武帝时期汉军迎来了全面反击,最后成功开疆扩土,重挫匈奴。在这场战役中,有两位将领的名字大家肯定听说过,他们就是卫青和霍去病。卫青和霍去病可以说是汉武帝手上最厉害的两张王牌,因为正是在他们的指挥下,汉军才能频频告捷,对于这段历史也是让人感到热血沸腾。下面就来

  • 王平在蜀汉地位如何?王平为什么没有魏延姜维出名?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三国时期蜀汉的将领,大家最先想到的肯定是五虎将,再是姜维、魏延等人。那我们今天要说的主角,他虽然没有这些人出名,但对于当时的蜀国来说同样是一位非常重要的人才,他就是王平。提到王平,他原本是徐晃副将,后来赵云将他推荐给刘备,此后王平帮助刘备拿下汉中,又在征讨南蛮的战役中立下功劳,升任将军。王平一生

  • 周武王临终前为何不让姜子牙辅政?为何选择周公?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华夏历史

    姜子牙不管是在神话传说中,还是真实的历史上,都是非常具有传奇色彩的一个人物了,姜子牙本身也的确是非常的厉害了,不过在周武王临终之前,安排的辅政大臣却不是姜子牙,而是周公旦,这是为何?周公旦的能力的确是非常厉害,古代也一直有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说法,但是为什么姜子牙当时没有被安排辅政呢?殷商末年,商纣王

  • 许褚敢硬抗张飞、吕布,为何却不敢面对颜良、文丑?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华夏历史

    张飞和吕布这样的人物,相比起颜良和文丑,想必很多人都会觉得,肯定是张飞吕布的武力值要更高一些了,颜良文丑自然相比起他们来说就弱很多了。但是,为什么在三国时,许褚面对张飞和吕布都不怕什么,但是却不敢面对颜良和文丑呢?许褚面对张飞和吕布的时候是怎么回事,难道是说,颜良文丑还要更厉害吗?1.许褚是如何面对

  • 溥仪的保镖霍殿阁后来的结局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华夏历史

    最近小编有看到一位叫霍殿阁的人,小编对姓霍的人还是比较感兴趣的,因为霍元甲的影响太大了,那么有人问了,这个霍殿阁又是谁呢?其实这个霍殿阁和溥仪有关系,他是溥仪的保镖,那么这个霍殿阁最后的结局是怎么样的呢?对这个感兴趣的可以看看!都说清末姓霍人出了两个杰出的武师:霍元甲与霍殿阁。那么,二位有什么关系呢

  • 偷袭荆州对吴国没什么好处,孙权是不是没有战略眼光?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华夏历史

    赤壁之战后奠定了三国的格局,可以说当时的局面还是比较稳定的,三方如果都不轻易出手的话,这个局面还是会维持一段时间的。然而从当时的意义来说,孙权偷袭荆州,对东吴可以说弊端是非常大的,这是否能说明孙权而非常缺乏战略眼光?偷袭荆州到底对东吴有没有好处,这一点到底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孙权为何要这样做?1.

  • 隆中对的三分天下和鲁肃的三分天下,有哪些不同?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华夏历史

    “三分天下”最早的提出者,其实并不是诸葛亮,而是鲁肃,很多人知道诸葛亮在《隆中对》里面提出三分天下的策略,但其实在诸葛亮之前,东吴的鲁肃早已经提出来了类似的说法。既然同样都是三分天下,那肯定要放在一起说一说了,鲁肃和诸葛亮关于三分天下的策略,究竟两者之间有什么不同之处,又是哪

  • 武则天为何一定要灭掉薛丁山?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华夏历史

    如果说薛讷,很多人不清楚的话,说薛丁山可能就有很多人知道了,薛丁山虽然是个虚构的人物,但是他却是以薛讷为历史原型的,也就是薛仁贵的儿子。而在武则天时期,我们知道她当时是杀了不少朝中大臣的,这其中就有薛丁山一族,只是为何武则天是一定要杀掉薛丁山的,是当时薛丁山对她构成了什么威胁,因此要斩草除根吗?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