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张仪和苏秦谁更厉害?后人如何评价苏秦?

张仪和苏秦谁更厉害?后人如何评价苏秦?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4258 更新时间:2024/3/3 9:59:26

张仪苏秦都是战国时期著名纵横家,他们两位都是师承鬼谷子,很多人都喜欢把张仪和苏秦放在一起比较,包括不少古籍都把张仪和苏秦列为合纵连横的对手。不过《战国纵横家书》却记载,苏秦活跃于各国的时间要比张仪晚很多,张仪出任秦国相国一职时,苏秦根本就还没踏入政坛,所以这二位的对决也随之破灭。苏秦和张仪在纵横之术领域都是高手,如果两人交手究竟谁的计谋会略胜一筹呢。

苏泰和张仪都是鬼谷子的学生,他们从鬼谷子那里学成后 ,便辞别鬼谷子,各自下山游说诸侯. 希望在风起云涌的年代里施展才能,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

张仪此人先到楚国去,结果不仅没有游说成功,反而被楚相手下的人诬陷,他们把他捆起来痛打了一顿,张仪回到家后,妻子痛哭不止,责怪他不该去游说,以致遭此侮辱,又劝他不要出去游说,安安稳稳地做一个农夫,好好过日子。张仪一听,便伸出舌头问妻子自己的舌头是否还在,然后又说:"只要我的舌头还在,这就够了!相信我老婆,我张仪这辈子不出人头地誓不为人!”

张仪的这段经历,最为人称道的也就是“舌在也,足矣”。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却深刻反映出了张仪心中的不屈与抱负。其实,人生在世短短数载,在通事业的路途中,一帆风顺几乎是不可能的,关键是遇到困难和挫折之后,你是否还能保持最初的信心和勇气。也正是因为张仪“舌在也,足矣”的这种不屈的精神,为他将来的卷土重来留下了希望的种子。

此时反观苏秦,他已在赵国站稳了脚跟,正致力于合纵,希望联合六个诸侯国共同抗击秦国的虎狼之师。但是他觉得还缺少一个人为自己的合纵事业助力,他环顾天下之时,这个人出现了,那便是张仪。于是便派人到魏国去找到张仪,怂恿张仪到赵国去求见自己的老同学苏秦。

张仪在家其实也是心急如焚,毕竟英雄最怕岁月空老,听了来人的鼓吹后,便动了心思,心想也是:既然苏秦已经在赵国执掌大权,自己何不去拜访?说不定可以有所作为呢?

于是张仪便到赵国去拜见苏秦,但他到了赵国之后,却非常失望。因为苏秦这小子在赵国混的好,竟然连老同学都不接见。无奈,张仪深知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的道理,也就忍气吞声等了好多天。终于苏秦有时间了,接见他时,态度极差,官威十足,更可恨的是苏秦竟赏给他不是人吃的食物。

张仪又羞又怒,正想发作,苏秦却先斥责他说:“以你的才能.却让自己落得这样困辱。真是我们纵横学派的耻辱,你走吧,你不值得让我推荐!”说完便叫人赶张仪出去。

张仪一听,气的吹胡子瞪眼,但也无可奈何。他也完全没想到过去的同窗竟然如此仗势欺人,恨得咬牙切齿,心中暗暗发誓要找一个强大的国家立足,然后要把今日所受的耻辱统统送回去。张仪负气离开了赵国,可天下国家虽多,又有几国可以容身呢?张仪思前想后,最终选择了秦国。

话说苏秦看见自己的“激将法”已然成功,便找来一个心腹,对他说:“张仪是如今天下难得的人才,只不过一时受困罢了。若一朝突起,必能够使天下人对他望而生畏。我之所以羞辱他,是以此来激发他的心志。现在看来,他果然如我所料。现在你赶快去设法接近他,与他一起到秦国去,尽全力支持他接近秦,掌握秦国的大权。等到一切都成功之后,再告诉他我的用意,他就会设法让秦国与赵国和平共处。"

苏秦派去的人慢慢接近张仪,他称赞张仪的才能与志向,又感慨张仪的悲惨遭遇,表示愿意尽全力支持他。张仪心中大喜,既然没有了后顾之忧,自然便可以在秦国大展拳脚了。终于张仪得到秦惠王的信任,被拜为客卿,大权在握。

看到张仪已经在秦国站稳了脚跟,苏秦派去的人向他告辞回国,他坚决不许,说是正要报恩,岂可离去。苏秦派去的人这才向他说明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张仪听后恍然大悟,不禁感慨道:"唉!我已在苏君的计中却还一点也没察觉,我的才能不如苏君啊!请你替我谢谢苏君。有苏君在赵国一天,我就不奢谈攻赵呢。”

苏秦激将张仪的成功,首先是清楚张仪是自尊心极强,一心要建功立业之人 ,加之当时张仪之落魄的处境,与苏秦之得意相比较,苏秦的傲慢和羞辱最容易刺激到张仪敏感而强烈的自尊心,从而使他奋面离去,奋发图强,终于成就了一番伟业。作为鬼谷子的优秀的学生,苏秦把鬼谷子的“纵横捭阖”之术发挥得恰到好处。如此看来,张仪的的确确在苏秦的局中,但天下大大小小的局中,谁又是谁的棋子呢?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朱见深为何两度被立为太子?朱见深生平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华夏历史

    明宪宗朱见深是明朝第八位皇帝,在位一共23年时间。朱见深的继位之路并不顺利,曾被朱祁钰废为沂王,后来夺门之变爆发,英宗复辟后才重立朱见深为太子。也就是说没有夺门之变的话,可能朱见深就同皇位无缘了。朱见深为人宽厚,在位期间替于谦等大臣平反冤案,还推出了各项利民政策,但朱见深也有缺点,并非完人。朱见深一

  • 张飞身亡对刘备伐吴造成了哪些影响?张飞之死暴露蜀汉内部矛盾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华夏历史

    肯定会有很多朋友认为张飞死的太冤,身为蜀国最重要的将领之一,最后竟然是被自己的属下所杀。而张飞的死同时也暴露了当时蜀汉内部的矛盾,对于刘备伐吴更是造成严重打击,如果有张飞参与夷陵之战可能整个战局将会变的不一样。所以说张飞意外身亡,对于刘备来说影响还是挺严重的,这个连锁反应也改变了历史的走向。那后人能

  • 唐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唐雎不辱使命故事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华夏历史

    唐雎是战国时期魏国策士,历史上关于唐雎的典故有很多,例如唐雎不辱使命、说信陵君、说秦昭王等。其中唐雎不辱使命的故事最被后人熟知,不过唐雎胁迫秦王被认为是虚构出来的情节,正史上并没有发生过。实际上关于唐雎这个人还存在很多谜题,例如他的年龄之谜。下面就为大家讲讲唐雎这个人物,看看他的一生究竟有着怎样的经

  • 天可汗是唐朝的哪个皇帝?天可汗尊号含义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华夏历史

    天可汗是唐朝时期,少数民族对李世民的尊称。当时李世明出征,灭东突厥、吐谷浑、重创高句丽,成为天下共主,受人敬仰,因此被称为“天可汗”。不过除了唐太宗李世民以外,还有唐高宗、唐中宗、唐睿宗和唐玄宗也都有被称为“天可汗”,当然这跟唐朝持续保持的强盛离不开关

  • 刘邦为何没有去丑化项羽?而且还将亲属封为候,这是为何?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华夏历史

    古代的统治者们,在他们取得了天下之后往往是会将自己的对手用最残忍的方式来折磨他们,更别说会好好对待其亲属了。好一点的情况就是永世为奴,差一点的就是赶尽杀绝。不过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王朝中就有一个这样的例外,那就是汉高祖刘邦。楚汉传奇一直都是评书中津津乐道的话题,无论人们怎么诉说,刘邦作为最后的胜利者都有

  • 明朝皇子的名字为什么是元素周期表?为何重合率那么高?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华夏历史

    元素周期表是与化学相关的学科里面会用到的一种基础知识,就如同语文里的文字,数学中的各种数字和符号,英语里的英文字母一样。而且元素周期表是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总结出来的。但是有不少人发现,明朝时期的皇子们,他们的名字里面的字,居然和元素周期表里的各种元素高度吻合,这究竟是为什么?这两者之间难道

  • 韩信如何才能避免被杀?司马迁曾给出答案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韩信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韩信身为刘邦击败项羽的最大功臣,项羽一死刘邦自然要提防韩信,担心他会威胁到自己的位置,因此只能想方设法削弱韩信势力。结果韩信最后被害死,不少人都对韩信的死感到惋惜。那韩信究竟要怎么做才能逃过一劫呢?司马迁就曾给出一个

  • 蜀汉一共出过几位骠骑将军?最后一位竟是汉怀帝刘禅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华夏历史

    骠骑将军最早是由汉武帝设置的一个将军名号,官品一般是在从一品或者二品。三国期间,蜀汉就有四位人士先后担任骠骑将军一职,第一位是大家非常熟悉的马超。不过马超在担任骠骑将军的第二年就病逝了,并没有太多机会展现身手。令人意外的是,汉怀帝刘禅竟也担任过骠骑将军,这是怎么一回事呢?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下蜀汉历任骠

  • 姚广孝为什么帮朱棣?他除了帮朱棣登基还有哪些贡献?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华夏历史

    姚广孝是朱棣能够击败朱允炆并且顺利登基的关键人物,姚广孝一手策划了靖难之役,是著名的黑衣宰相。不过姚广孝为什么要帮朱棣呢?姚广孝是出家人,精通三教,以他的身份来说为什么要站在朱棣这边令人存疑。实际上,姚广孝追求的不是名利,而是要实现自我价值,他虽然是僧人,但他的理想一直是治理国家,而朱棣给了他一个实

  • 孙坚死时孙权9岁,为什么孙尚香比孙权小11岁?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华夏历史

    一直以来,孙尚香是孙权的妹妹,这一点很少有人怀疑,不管是史书记载,还是民间传说,还是小说故事,亦或是现代的游戏动漫,对于这个设定都从来没有变过,已经成了一个固定的事实。但是如果看看他们的年龄就会让人感到很奇怪,孙坚死的时候,孙权才只有九岁,然而孙尚香却比孙权小十一岁,这个年龄差让人觉得很奇怪,孙尚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