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孝恭孙皇后为什么被蔡东潘称为一代妖后

孝恭孙皇后为什么被蔡东潘称为一代妖后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2332 更新时间:2024/1/20 2:45:04

前段时间热播的剧集《大明风华》,让我们了解了孙若微这个人物,而她的原型就是历史上的孝恭孙皇后。其实从后人对孙皇后的评价来看,可以说是褒贬不一。明宣宗评价孙皇后说她是:“德义之茂,冠于后宫”,而蔡东藩觉得孙皇后性情狡黠,把明宣宗玩弄于股掌之间,甚至说她是“一代妖后”,这究竟是为什么呢?今天就准备简单讲讲孙皇后,看看她到底是个怎样的人,是不是如蔡东潘所说。

孝恭孙皇后

寒风呼啸,雪花漫天,城门旁,朱瞻基抱着双臂蹲着,粗布衣裳,轻声说,“我想问你后悔这一生吗?是不是想跟他去海上?”女子站着离他一丈远,身着御寒长裘,听完轻叹,笑了,望着大明河山道,“我不后悔,从未有过。相随陛下于地下,固所愿也。”

此女子便是孙氏,朱瞻基的第二任皇后。

孙氏,靖难遗孤,动荡之下被父亲好友孙氏收养。孙氏从小生的俊俏,正所谓“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漂亮的脸蛋无论在什么时代都是一块价值不菲的敲门砖,所以,她能在小小年纪就得到还是皇后的张太后的喜爱,并入宫服侍在朱瞻基身边。

就这样,身怀父仇家恨的孙氏闯进了朱瞻基的生命,为她之后经历六朝五帝的传奇一生写下了开头。

在天真烂漫时遭受灭门之灾,在愿意淡忘仇恨与相爱之人厮守时被迫分离,在儿子健康丈夫疼爱时,朱瞻基却英年早逝,孙氏的幸福,一次又一次被打破。从一介平民成为集皇帝千万宠爱一身的贵妃,再到皇后、太后,这不平凡的一生从来不是无争无抢就得到的。

“一代史家,千秋史笔”的蔡东潘曾这样评价孙氏:“孙贵妃体态妖娆,性情狡黠,少成若天性。百般取悦上意,几把这位宣宗皇帝,玩弄在股掌中。”甚至被称为“一代妖后”,此般“咄咄逼人”之势的评价,到底为何?

孙氏的“腹黑”长镜头

前文说到,孙氏因模样生的俊俏而在童年便与朱瞻基相识。孙氏是长得美,但不是那种“袅娜少女羞”的娇弱美,而是生动的、活泼的、张扬的美。男人多半是视觉动物,所谓一见钟情多是中意皮囊,荷尔蒙作祟的结果。

朱瞻基爱孙氏,这是毋庸置疑的,可能是始于皮囊,但终究对她做到了后宫极宠。虽开始并不是正妃,但在朱瞻基登基之后,孙氏的待遇差不多和皇后一致,甚至还被赐予金册宝。这一行为打破了明朝旧的宫廷礼制,也算是在贵妃礼制上开了先河。

后来,宣德三年,孙氏诞下龙子,朱瞻基终于找到废除胡皇后的理由,毫不犹豫地册封孙氏为后。

咱们来细品一下胡皇后被废一事:虽然胡皇后膝下只有两个女儿,但她好歹是有张太后撑腰的女人,而且胡皇后也是一代贤后,颇得百姓爱戴。但朱瞻基仍然不顾朝中众位大臣的反对“废胡立孙”,这里面,可有不少孙氏的枕边风。

若只是这一件深宫后院之争的事,想必孙氏也不会有“一代妖后”之称了。女人一旦开始干理朝政,那后世的口舌之争便多了。

宣德十年,朱瞻基驾崩,9岁的太子朱祁镇不得不即位,为明英宗。不明事理的太子顺理成章沦为摆设,太皇太后和孙氏孙皇后才是幕后操作朝野的人。

年幼无知的明英宗在有心之人的教唆下北征瓦次,后兵败被掳。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朝廷将郕王朱祁钰(明英宗的异母弟)扶上帝位,为明景帝。但明英宗的皇位之路并没有因此画上句号,他所失去的一切,她的母亲孙氏都会帮他夺回来。

许是上天眷顾,景泰元年,明英宗回了北京。虽一直被囚禁在南宫,但孙氏一直在为儿子的复辟做准备。蛰伏七年,孙氏开始反扑,授意大臣徐有贞石亨等人乘机发动“夺门之变”,帮助明英宗复辟,结果毫无疑问,她成功了。

你以为这就是孙氏的最后一笔,错!她的传奇故事还在书写。她成为孙太后之后,在她儿子第二个任期内,督促他下诏废除嫔妃殉葬制度,造福后代。天顺六年,孙太后驾崩,她的人生轨迹就此结束,但关于她的故事,还在流传。

孙皇后的一生

纵观孙皇后这一生,一个普通女子,经历了民间苍生疾苦,又享尽天下荣华富贵。也许她本想和丈夫安稳度一生,奈何朱瞻基驾崩太早,她不得不面对这一切。与此同时,虽孙皇后在后宫殉葬礼制上有所贡献,但并不能抹杀她耍阴谋手段废掉胡皇后,任宦官王振大肆干预朝政等行为。

历史上从来没有负负正正抵消的说法,所以孙皇后被后人称为“一代妖后”也确有其理。

寒风还在耳边吹着,身着裘衣的女子望着她深爱的男人,看着大明江山,轻轻地说,“在底下见我爹娘,我会对他们说‘我不是两手空空,一无所有。皇帝给了我一个家,给我毕生所爱,我已心满意足’”。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关羽性格傲慢自大被人诟病,但这些人证明他的确有骄傲的资本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华夏历史

    有人总结关羽的性格为六个字,勇、义、忠、智、信、傲。前五个字相信很好理解,应该多数人心中的关羽就是这样,不过可能大家不太了解关羽其实也有傲慢的一面,他并不是一位很好相处的人。不过你要是有真本事,傲慢一点别人也说不了什么,下面这几位三国武将虽然都不怎么服关羽,但从结果来看他们恰恰证明了关羽有傲慢的资本

  • 赵高篡改遗诏这么机密的事,后人是怎么知道的?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华夏历史

    很多人都知道,在秦始皇死后,赵高联合李斯篡改秦始皇的遗诏,立胡亥为秦二世,杀掉了扶苏,一个帝国就这样毁在小人的手中,说起来还是很可惜的。只不过,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那么这件事情就应该是属于机密事件,李斯和赵高当然不会主动告诉别人,遗诏是被篡改过的,知情的人也就只有他们两人,既然如此,这样机密的事情,

  • 清军入关真的让中华民族倒退三百年吗?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华夏历史

    清军入关中原,这便意味着一个蛮化的种族统治着中国这篇大地。而此时的英国已经在西方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的改造,整个中原大地已经开始远远落后于世界了。清朝统治开始之后,整个中国文化、经济、科技开了300年的倒车,逐渐地与世界拉开差距,直接导致了近代以来,中国上百年的屈辱史。虽然清政府一直被说的腐败、堕落,

  • 为什么叫冯玉祥为倒戈将军?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华夏历史

    在人类历史上,总会有那么一些人物让人看起来非常的反感,就比如说今天小编要提到的倒戈将军冯玉祥。冯玉祥是有名的墙头草,哪边强大向哪边倒。也正是因为他这种左右摇摆的性格,也让很多人受到了伤害。其实个人认为无论是在哪一个组织或者是军队中任职,忠诚是最重要的,当然了,历史上像他这种人也真是少见。别人都是以忠

  • 郑和下西洋是真是假?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华夏历史

    歌德曾经在很早以前说过一句话:“辩证法是一种辩驳的精神文化,人类有了辩证法就能学会觉察出事物之间的差别。”人类的历史从来就不缺评判,与其并存的,不论是赞美好事批评,对于我们来说,都是能够让我们更加理性的看待历史的的。但如果有人否认一段历史呢?旨意一段历史的真假呢?那么我们该如

  • 为何郑和郑成功被赐国姓后,不姓朱却姓郑?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华夏历史

    “赐国姓”一般都是古代皇帝给立了大功的臣子的一种规格非常高的封赏,古代以姓氏划分家族,同一个姓的人天生就多了几分亲近,然而臣子被皇帝赐国姓,和皇帝是同一个姓,这本身就已经是非常大的荣耀了,因此在古代被赐国姓的话,那就是相当厉害的。而在明朝时期,有两个在历史上非常有名的人物,他

  • 曹操为何没有霸占刘备的甘夫人?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华夏历史

    很多人都会觉得,曹操有一个“嗜好”,就是霸占别人的妻子,曹操的妻妾当中,有不少人原本都是人妻,但是后来都被曹操霸占。曹操收的人妻虽然有不少,但是有两个人却似乎他并没有动过,那就是刘备的两位夫人,甘夫人和糜夫人。甘夫人曾经差一点被曹操抓到,多亏赵云保护她和刘备幼子刘禅,而糜夫人

  • 曹皇后为何想废黜宋英宗?为何会有这样大的矛盾?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华夏历史

    很多人最近都在看《清平乐》,而这部剧剧情只到宋仁宗过世就结束了,但是其他人在之后的故事还在继续。历史上宋仁宗死后,宋英宗继位,曹皇后自然就成了曹太后了。不过,虽然历史上的曹太后从来不干政,不管自己是身为皇后还是太后,都绝不允许外戚干政的事情发生,但她和宋英宗之间却曾经发生过很大的矛盾,甚至一度想要废

  • 乾隆子嗣众多,为什么没有出现九龙夺嫡?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华夏历史

    在清朝的历史上,为何争夺皇位而产生的皇子之间的夺嫡事件可以说是非常有名的了,比如康熙时期的九子夺嫡,在历史上一直都是非常有名的,皇子们为了争夺太子之位,可以说是争的头破血流,只不过现如今的人们可能是很难感受到当时的那种惨烈的,然而最终成为皇帝的,却是一个可能很多人都意想不到的人,也就是后来的雍正帝。

  • 范仲淹提高米价反倒救助灾民,一生都在为百姓立命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华夏历史

    每当提起范仲淹,可能我们第一时间想到的都是他所做的散文、诗歌。其实对于范仲淹来说,他肯定更希望能用自己的力量来帮助天下百姓,让他们的生活过的更好,可以说范仲淹一生都在为百姓立命。今天就跟大家讲一件和范仲淹有关的事情,其中也展现出了范仲淹的智慧,看看他是如何帮助灾民解决粮食问题的。当然,这也只是范仲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