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义府为什么叫李猫,李义府笑里藏刀典故介绍

李义府为什么叫李猫,李义府笑里藏刀典故介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925 更新时间:2024/1/19 11:09:07

李义府是唐朝早期宰相,他在朝中倾向于武则天,曾成为武则天的心腹。李义府任相期间,卖官鬻爵、权势熏天,可以说是不得人心,当时有人将他称为“李猫”,这是什么意思呢?原因就在于,李义府为人表面谦逊随和,实际内心小肚鸡肠,手段残忍无比,只要是跟他作对的人往往都会遭到报复,笑里藏刀这个成语的典故就和李义府有关。下面就来讲讲李义府这个人,一起来看看吧。

1、初露峥嵘

李义府自幼聪慧,“才思精密”,写得一手锦绣文章。经多人举荐入仕后,凭其猫抓老鼠般的真才实学步步高升,受到唐太宗亲切接见,得以奉诏侍奉太子李治

李义府捧着天上掉下这块大馅饼,对太子“耗子给猫当三陪——拼了命地巴结。”他在太子府的表演,把猫的特性表现得淋漓尽致:一方面,摇尾乞怜忙前陪后当太子的宠物猫,极尽谄媚之能事;一方面,他刻意将自己打扮成专抓耗子的黑猫警长。

他特意为太子创作《承华箴》,一本正经李规谏太子远佞近贤:“殿下作为皇位继承人,切勿轻视行小善,积小善成大善则声名远播;切勿轻视微小的举动,微小的行动积累起来就会使自己身正气壮。奸佞阿谀者善于巧言令色,邪恶狡诈者惯于伪装忠善。如果不把这些人消灭在萌芽状态中,他们必将贻害天下!”

这段文字与其所作所为正好相反,以至史书引用时直接讥讽:“李义府当时正极尽谄媚之能事取悦太子,这番话却恰似出自刚正不阿的贤臣之口!令人齿冷!”

凭借乖猫一般驯顺与忠诚,李义府大获太子父子的赞赏,获得锦缎四十匹的特殊贡献奖,及参与编纂《晋书》的特殊荣誉。唐太宗病逝后,遗命元舅长孙无忌辅政。太子即位为唐高宗后,李义府再次凭借猫似的机敏迅捷,火箭般蹿升为朝廷重臣。

2、拥立武后

李义府的仕途通道,几乎被权倾一时的长孙无忌彻底堵死。长孙无忌厌恶李义府为人两面三刀,奏请将李义府贬斥为壁州司马。唐高宗羽翼未丰,只得违心答应。李义府通过特殊渠道得知消息后,抓住贬官敕书尚未下达门下省的良机,拜求别人帮忙。获知唐高宗专宠武昭仪且“欲立为后”、却屡遭长孙无忌阻挠后,李义府决定孤注一掷、铤而走险,将前途化为洋洋洒洒的表文,恳请唐高宗无所顾忌地立即废黜王皇后,改立武昭仪为皇后。

李义府押对了宝。正为此事焦头烂额的唐高宗阅罢表文,正中下怀,立刻召见李义府商谈细节,并“赐珠一斗”,收回贬官敕书,留待京城。

武则天被立为皇后,李义府与其他拥立有功的佞臣沆瀣,狼狈为奸,残害忠良,并在武则天的庇护下窃取权柄,气焰嚣张到使唐高宗都敬而远之。

李义府城府极深,是典型的“人前一团火,人后下家伙”的笑面虎。他貌似温良恭俭让,与人交谈时和颜悦色,给人以如沐春风之感。但其内心阴险褊狭,别人对他稍有冒犯或不从,他必定挖空心思加以诬告陷害,置之死地而后快。因此,时人都知“义府笑中有刀(此即成语“笑里藏刀”出处)”,称其“笑中刀”。又因李义府与外表柔顺内心凶辣的猫习性相似,又称其"李猫(亦称“人猫”)"。

3、胡作非为

洛阳美女淳于氏艳名远播,因奸情败露而被关押在大理寺监狱待审。李义府听说她貌美出众,垂涎三尺,嘱咐大理寺丞毕正义把她捞出监狱。淳于氏秘密出狱后,李义府立即纳为妾室,特意为她做无罪申辩。大理寺卿段宝玄发现疑点重重,马上据实上奏。唐高宗诏令彻查此案,李义府被逼得走投无路,强逼毕正义在狱中自缢身亡,断绝了此案的实证。

侍御史王义方义愤填膺,弹劾李义府杀人灭口,详细陈述李义府的犯罪事实。唐高宗有心偏袒李义府,“不问义府奸滥之罪”,反以“毁辱大臣、言辞不逊”罪名将王义方贬到地方为官。退朝后,李义府皮笑肉不笑地挑衅:“王御史,无凭无据弹劾我,您良心不会痛吗?”王义方义正词严:"“孔子出任鲁国司寇第七天,便能诛杀少正卯。我王义方枉任御史十六日,却不能在朝廷诛杀奸贼,真是痛断肝肠!”李义府自讨没趣,灰溜溜离去。

李义府贪得无厌,把唐高宗赋予品评鉴别人才的权力,化作捞钱的资本,又倚仗武后势力,“专以卖官为事。”把李府改为官帽批发市场。他让母亲和妻子、诸子与诸卖官鬻爵,收取高额费用包打官司或往监狱捞人,生意红火得“其门如市。”在朝中,他利用掌握官员升迁权力,不以政绩和品德考察官员,而是根据行贿数目的大小,自己确定让他们担任“御史、员外、通事舍人”职务,令相关部门照此办理。相关部门因其权倾朝野,不敢退却,只得照办。正直有才的官员们得不到正常升迁,只能叹息讥讽。

4、鸡犬升天

李义府轻松地边捞钱边升官封爵,安享唐高宗用国家财政拨款建造的私宅,连他尚在襁褓吃奶的儿子都与哥哥们享受清官(只领俸禄不干活的清资官)待遇,“荣宠莫之能比。”

为感谢冒青烟的祖宗,李义府获准将祖坟改葬永康陵侧,既让先祖陪伴长眠于永康陵的唐高祖祖父李虎,又沾点儿皇家的富贵之气。他征调附近七县民工,夜以继日用牛车运土筑坟,致使某县令疲劳过度而死。改葬前,满朝文武争先恐后大手笔地送物送钱。改葬日,唐高宗诏令御史为特使持节哭祭,送葬队伍和车辆声势浩大,延绵“七十里不绝。”所有器物“穷极奢侈”,时人感叹:“一个王公举行如此盛大的葬礼,简直是史无前例!”

告慰祖宗后,李义府又把光宗耀祖的目光转向重修族谱。他飞黄腾达后,毫不脸红地自称出身赵郡李氏。给事中李崇德郑重其事地把他列入族谱,在李义府失势时又将其除名。李义府怀恨在心,“重为宰相“后,指示心腹罗织罪名将李崇德逮捕下狱至其自杀。

唐太宗时,曾诏令博学之士编修《氏族志》,收录名门望族,颁发天下收藏。李义府逼死李崇德后,深深耻于祖上世代无名,奏请修改此书,令心腹党羽等按照其意志重修。心腹们将望族姓氏降低到五品官即可入书,以保证李义府家族顺利入选,并改名《姓氏录》。由于入选标准过低,使得大字不识一个的武夫都能凭战功官居五品而入选。士大夫们入选此书而羞耻,索性蔑称此书为“勋格(功勋品级)”李义府恼羞成怒,奏请收缴天下的《氏族志》,付之一炬。

关东一带的魏氏与齐氏,是北魏时期的望族。至唐代时,虽已沦落,但依然自恃名门望族,只允许两姓相互通婚。李义府为抬高身价,放低身段分别为儿子们向两姓求婚,遭到无情拒绝。李义府狗急跳墙,奏请“陇西李等七家,不得相与为婚。”

5、自作自受

李义府在唐高宗面前乖得像只猫,说不尽甜言蜜语,把皇帝哄得团团转。出宫后,他原形毕露,肆无忌惮地胡作非为,文武百官见他如同鼠见猫,怕得大气不敢出,更没有人敢在皇帝面前弹劾他。但是,纸包不住火,邪恶永远压不住正义。一些正直的大臣冒着生命危险,用各种方式密奏其罪行及过失,彻底解开了李义府问题的盖子。唐高宗对李义府进行火力侦察,于是出现文章开头那幕君臣廷斗。

唐高宗被李义府的肆意妄为彻底激怒,下决心将其绳之于法。正巧,有人为唐高宗送上神助攻:

李义府对风水先生说他府第上空弥漫着冤狱造成的怨气、必须拿出两千万巨资来镇邪的说辞深信不疑,变本加厉花式敛财。他利令智昏,居然主动以七十万价格向长孙无忌的孙子长孙延出售司津监(相当于今水利部部长)官职。在财政税务部门供职的下级官吏杨行颖置生死于度外,挺身而出曝光这桩肮脏交易。

唐高宗如获至宝,立刻诏令组成联合组彻查此事。李义府深知大势已去,供认不讳。唐高宗诏令撤销其一切职务,与儿子和女婿和党羽们长期流放巂州(今四川西昌市)。诏令颁布后,朝野奔走相告,拍手称快。有个文人激动之余创作出《河间道行军元帅刘祥道破铜山大贼李义府露布》,抄写无数份,张贴到交通要道口。

李义府人在巂州心系长安,望眼欲穿期盼有机会通过大赦回京东山再起。三年后,唐高宗果然于泰山封禅后宣布大赦。但是,大赦令中明文规定:获罪流放的所有官员不予释放!李义府“猫妖尿泡——空欢喜一场”,忧愤交加,病发身亡。

朝臣们自从李义府被流放后,始终提心吊胆担心唐高宗心血来潮对李义府法外开恩使他卷土重来。李义府的死讯传到京城后,朝野上下才得以心安:“纵然猫有九条命,这只李猫铁定是死翘翘了!”

李义府作为文人,靠过硬的笔杆子闯入官场,死后留下“文集三十卷”和“《宦游记》二十卷”。清代《钦定全唐文》辑其文三篇,《全唐诗》录其诗七首。从文学成就而论,李义府堪称青史留名。

但是,唐高宗在流放诏书中给他的定性是:“李义府是内心充满邪念、惯于贪掠财物”的儒门败类和衣冠禽兽。

这个对有才无德的李义府恰如其分的评价,再次证明古往今来颠扑不破的真理:有德有才,德才兼备,方能流芳百世;有才无德,德不配位,只会遗臭万年!

【作者简介】许云辉,男,1984年毕业于云南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为云南省保山一中教育集团高级讲师。曾出版专著两部,在省级以上文学刊物发表文章六十余万字。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关羽败走麦城,错在诸葛亮吗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华夏历史

    不少人会把关羽败走麦城,归结于是诸葛亮的错,这真的有道理吗?如果了解这段历史的话,应该就明白,这跟诸葛亮其实没有关系。这次的确是关羽大意了,据说关羽北伐之前,曾在梦中梦见有猪咬自己的脚,意为不详,还给关平说自己可能回不去江陵了。当然,这个说法真假参半,不过当时关羽是有机会撤退的,但最后还是陷入吴军的

  • 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什么意思,徐骏为何因此诗被处死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华夏历史

    雍正年间曾盛行文字狱,不少文人、官员都因此被冤杀。当时文字狱之所以会流行,都是自年羹尧一案开始。年羹尧被抄家后,他的《西征随笔》被雍正看见,这让胤禛大为恼火,此事也是牵连了很多人。而“清风不识字”案也是当时著名的文字狱冤案。“清风不识字,何必来翻书?”

  • 唐朝女子为什么喜欢穿男装?与女性地位有关系吗?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华夏历史

    我们经常会在一些影视剧里面看到,会有女子女扮男装出门的,目的自然也就是为了掩饰自己的身份,但是剧情里的女性角色穿上男装,可以说一眼就能看得出来,而在古代历史上,唐朝的女子也会穿男装,但是她们不是为了掩饰身份,而是一种社会风气,是一种流行的时尚,这又是为什么呢?唐朝女子喜欢穿男装,是否说明她们的社会地

  • 袁术实力如何?为何敢称帝?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华夏历史

    不论是在影视作品中还是在各种三国的游戏当中,袁术这个人物的形象总是很莫名其妙,总是那一副阴险狡诈的猥琐像,四维或者五维约等于不及格,占据着一个城池,手下五六个三流武将。就这么一个人,居然也敢称帝?是谁给他的勇气?梁静茹吗?但是大家有没有想过,这是艺术加工后的结果,历史上袁术真正的实力可不止如此。袁术

  • 项羽分封诸侯为什么会失败,项羽在齐地走错关键一步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华夏历史

    项羽原本有机会一统天下,他在攻入咸阳后,用大火将秦王宫连着烧了三个月,已然成为当时的领导者。后来项羽自称西楚霸王,并且分封十八路诸侯,但就在分封诸侯这件事上让项羽吃了大亏,此后他会被刘邦翻盘跟这件事也有关。其实项羽在分封前有经过一番打算,最后肯定是对自己一方有利,但在齐地项羽犯下一个致命错误,导致此

  • 明英宗夺门之变的时候,锦衣卫为何没有阻止?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华夏历史

    明朝时期的锦衣卫,作为古代历史上非常有名的特务机构之一,一直以来都是很多影视剧比较青睐的对象,而且锦衣卫基本上在整个明朝都存在,可以说锦衣卫对于当时的影响力还是非常大的。不过在明英宗进行夺门之变,要从朱祁钰手中夺回自己的皇位的时候,效忠皇帝的锦衣卫为什么没有出现阻止呢?如果阻止的话,则是效忠朱祁钰,

  • 风波亭惨案,岳飞为什么不拥兵自立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华夏历史

    岳飞的死可以称之为千古奇冤,也让我们看到了在赵构领导下的南宋,其畸形的政治主张和策略。不过岳飞其实是有改变命运的机会的,但他最后却选择了听令回朝,这或许令不少人不解。不知道当时岳飞有没有想到自己最后结局竟然会是这般,其实岳飞已经对朝廷和赵构的决定感到失望,为什么他没有选择拥兵自重呢?如果岳飞有着样的

  • 孝恭孙皇后为什么被蔡东潘称为一代妖后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华夏历史

    前段时间热播的剧集《大明风华》,让我们了解了孙若微这个人物,而她的原型就是历史上的孝恭孙皇后。其实从后人对孙皇后的评价来看,可以说是褒贬不一。明宣宗评价孙皇后说她是:“德义之茂,冠于后宫”,而蔡东藩觉得孙皇后性情狡黠,把明宣宗玩弄于股掌之间,甚至说她是“一代妖后&

  • 关羽性格傲慢自大被人诟病,但这些人证明他的确有骄傲的资本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华夏历史

    有人总结关羽的性格为六个字,勇、义、忠、智、信、傲。前五个字相信很好理解,应该多数人心中的关羽就是这样,不过可能大家不太了解关羽其实也有傲慢的一面,他并不是一位很好相处的人。不过你要是有真本事,傲慢一点别人也说不了什么,下面这几位三国武将虽然都不怎么服关羽,但从结果来看他们恰恰证明了关羽有傲慢的资本

  • 赵高篡改遗诏这么机密的事,后人是怎么知道的?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华夏历史

    很多人都知道,在秦始皇死后,赵高联合李斯篡改秦始皇的遗诏,立胡亥为秦二世,杀掉了扶苏,一个帝国就这样毁在小人的手中,说起来还是很可惜的。只不过,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那么这件事情就应该是属于机密事件,李斯和赵高当然不会主动告诉别人,遗诏是被篡改过的,知情的人也就只有他们两人,既然如此,这样机密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