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英宗夺门之变的时候,锦衣卫为何没有阻止?

明英宗夺门之变的时候,锦衣卫为何没有阻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2403 更新时间:2024/2/5 8:10:51

明朝时期的锦衣卫,作为古代历史上非常有名的特务机构之一,一直以来都是很多影视剧比较青睐的对象,而且锦衣卫基本上在整个明朝都存在,可以说锦衣卫对于当时的影响力还是非常大的。不过在明英宗进行夺门之变,要从朱祁钰手中夺回自己的皇位的时候,效忠皇帝的锦衣卫为什么没有出现阻止呢?如果阻止的话,则是效忠朱祁钰,如果没出现,是否就说明他们已经效忠于朱祁镇了呢?锦衣卫当时到底做什么去了?

1、土木堡之变后朱祁镇被软禁

土木堡之变时,明英宗朱祁镇被瓦剌人俘虏,其弟郕王朱祁钰被众臣推举为皇帝,是为明代宗(或称明景帝)。后来,兵部侍郎于谦成功抗敌,并与瓦剌议和,瓦剌首领也先眼见朱祁镇已无用利用价值,于是同意让他回京。

前领导朱祁镇返要京后,现领导朱祁钰却不愿意退位,面对大臣的质疑,朱祁钰也有自己的理由:当初是你们把我推上宝座的啊!现在又一句话让老子下课,没门!

朱祁钰贪恋帝位对于普通人而言,是可以理解的,能上不能下的机制,到现在也还不成熟,何况是560多年前的明朝呢。但是,他又不能不让老大朱祁镇回京,为了防止到口的肥肉落入他口,他把英宗迎接回京后,尊为太上皇,尊为太上皇,并以锦衣卫对英宗加以软禁,严密控管,宫门不但上锁,并且灌铅,食物仅能由小洞递入。

并且,为了万无一失,他还废了明英宗之子朱见深的太子这位,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太子。

小心驶得万年船。朱祁钰这样做,可谓是加了双保险,没想到,就是这样小心,最后他仍落了个船翻人亡的悲惨结局。

此时,一个名为石亨的野心家闪亮登场。石亨,明朝将领,抗击瓦剌,颇有战功,官至太子太师。自恃有功于国的石将军并不把新皇帝放在眼里,为了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就勾结一帮对新朝不满的人,如都督张軏(yuè)、太监曹吉祥、左都御史徐有贞等人。他们结成利益小团体,伺机而动。

时机终于来了。景泰八年(1457年),朱祁钰出巡郊外,疾病发作,守护在代宗病榻前的石亨便与张軏、曹吉祥等人商议,迎接被软禁的太上皇朱祁镇复位。

2、朱祁镇夺门之变

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十六日三更时,徐有贞提前进入朝房,石亨等率家兵1000多人潜入长安门,由曹吉祥作内应,直接进入南宫。

朱祁镇在曹吉祥、石亨等人的护卫下,乘上轿子便朝皇宫奔去。等到天亮时,曹吉祥敲响钟鼓,打开殿门。等待早朝的大臣们,没想到端坐于朝堂之上的竟是老领导朱祁镇。

朱祁镇复位后,认为石亨有首功,封其为忠国公,特加恩宠,言无不从。从此以后,石亨权欲膨胀,他的弟、侄家人冒功进官者50余人,其部下亲戚、朋友等攀亲骗官者多达4000余人。京师大臣,常被他借故逐出朝廷。

久而久之,朱祁镇也受不了。后来,石亨受其侄子谋反和凌辱亲王罪株连,朱祁镇下诏令石亨下狱,以谋反罪处斩,并没收其家资。石亨病死狱中,其侄孙石彪、石后皆处斩。

3、锦衣卫为何没有出现

明英宗复辟后,于谦却被以谋逆的罪名被处死。有史家评论于谦时说:“于少保最留心兵事,爪牙四布,若夺门之谋,懵然不少闻,何贵本兵哉!或闻之仓卒,不及发耳!”情报工作没做好,结果闹出天塌地陷的大事来。

复辟情报之不查,当属锦衣卫履责不力,而当时锦衣卫的指挥使朱骧正是于谦的女婿。与北京保卫战的民族英雄于谦一样,朱骧也是一位刚直不阿的正人君子。接替锦衣卫指挥使后,针对锦衣卫长期以来的种种劣迹恶习,朱骧对锦衣卫进行了大规模地整顿。整顿导致了锦衣卫内部的怨声载道,锦衣卫的无人干活,锦衣卫部分关键人物投靠敌方,甚至有人巴不得于谦等赶紧倒台。也正是朱骧的这次整顿,削弱了锦衣卫的战斗力,间接地为明英宗的夺门复辟创造了有力的条件。

朱骧的正义作为最终葬送了老丈人以及自己的性命。英宗复辟后,于谦很快被处死了,朱骧作为于谦的女婿噩运自然是在所难免。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风波亭惨案,岳飞为什么不拥兵自立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华夏历史

    岳飞的死可以称之为千古奇冤,也让我们看到了在赵构领导下的南宋,其畸形的政治主张和策略。不过岳飞其实是有改变命运的机会的,但他最后却选择了听令回朝,这或许令不少人不解。不知道当时岳飞有没有想到自己最后结局竟然会是这般,其实岳飞已经对朝廷和赵构的决定感到失望,为什么他没有选择拥兵自重呢?如果岳飞有着样的

  • 孝恭孙皇后为什么被蔡东潘称为一代妖后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华夏历史

    前段时间热播的剧集《大明风华》,让我们了解了孙若微这个人物,而她的原型就是历史上的孝恭孙皇后。其实从后人对孙皇后的评价来看,可以说是褒贬不一。明宣宗评价孙皇后说她是:“德义之茂,冠于后宫”,而蔡东藩觉得孙皇后性情狡黠,把明宣宗玩弄于股掌之间,甚至说她是“一代妖后&

  • 关羽性格傲慢自大被人诟病,但这些人证明他的确有骄傲的资本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华夏历史

    有人总结关羽的性格为六个字,勇、义、忠、智、信、傲。前五个字相信很好理解,应该多数人心中的关羽就是这样,不过可能大家不太了解关羽其实也有傲慢的一面,他并不是一位很好相处的人。不过你要是有真本事,傲慢一点别人也说不了什么,下面这几位三国武将虽然都不怎么服关羽,但从结果来看他们恰恰证明了关羽有傲慢的资本

  • 赵高篡改遗诏这么机密的事,后人是怎么知道的?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华夏历史

    很多人都知道,在秦始皇死后,赵高联合李斯篡改秦始皇的遗诏,立胡亥为秦二世,杀掉了扶苏,一个帝国就这样毁在小人的手中,说起来还是很可惜的。只不过,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那么这件事情就应该是属于机密事件,李斯和赵高当然不会主动告诉别人,遗诏是被篡改过的,知情的人也就只有他们两人,既然如此,这样机密的事情,

  • 清军入关真的让中华民族倒退三百年吗?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华夏历史

    清军入关中原,这便意味着一个蛮化的种族统治着中国这篇大地。而此时的英国已经在西方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的改造,整个中原大地已经开始远远落后于世界了。清朝统治开始之后,整个中国文化、经济、科技开了300年的倒车,逐渐地与世界拉开差距,直接导致了近代以来,中国上百年的屈辱史。虽然清政府一直被说的腐败、堕落,

  • 为什么叫冯玉祥为倒戈将军?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华夏历史

    在人类历史上,总会有那么一些人物让人看起来非常的反感,就比如说今天小编要提到的倒戈将军冯玉祥。冯玉祥是有名的墙头草,哪边强大向哪边倒。也正是因为他这种左右摇摆的性格,也让很多人受到了伤害。其实个人认为无论是在哪一个组织或者是军队中任职,忠诚是最重要的,当然了,历史上像他这种人也真是少见。别人都是以忠

  • 郑和下西洋是真是假?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华夏历史

    歌德曾经在很早以前说过一句话:“辩证法是一种辩驳的精神文化,人类有了辩证法就能学会觉察出事物之间的差别。”人类的历史从来就不缺评判,与其并存的,不论是赞美好事批评,对于我们来说,都是能够让我们更加理性的看待历史的的。但如果有人否认一段历史呢?旨意一段历史的真假呢?那么我们该如

  • 为何郑和郑成功被赐国姓后,不姓朱却姓郑?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华夏历史

    “赐国姓”一般都是古代皇帝给立了大功的臣子的一种规格非常高的封赏,古代以姓氏划分家族,同一个姓的人天生就多了几分亲近,然而臣子被皇帝赐国姓,和皇帝是同一个姓,这本身就已经是非常大的荣耀了,因此在古代被赐国姓的话,那就是相当厉害的。而在明朝时期,有两个在历史上非常有名的人物,他

  • 曹操为何没有霸占刘备的甘夫人?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华夏历史

    很多人都会觉得,曹操有一个“嗜好”,就是霸占别人的妻子,曹操的妻妾当中,有不少人原本都是人妻,但是后来都被曹操霸占。曹操收的人妻虽然有不少,但是有两个人却似乎他并没有动过,那就是刘备的两位夫人,甘夫人和糜夫人。甘夫人曾经差一点被曹操抓到,多亏赵云保护她和刘备幼子刘禅,而糜夫人

  • 曹皇后为何想废黜宋英宗?为何会有这样大的矛盾?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华夏历史

    很多人最近都在看《清平乐》,而这部剧剧情只到宋仁宗过世就结束了,但是其他人在之后的故事还在继续。历史上宋仁宗死后,宋英宗继位,曹皇后自然就成了曹太后了。不过,虽然历史上的曹太后从来不干政,不管自己是身为皇后还是太后,都绝不允许外戚干政的事情发生,但她和宋英宗之间却曾经发生过很大的矛盾,甚至一度想要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