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51岁高中状元的陈亮是个怎样的人?陈亮生平简介

51岁高中状元的陈亮是个怎样的人?陈亮生平简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4897 更新时间:2024/1/19 6:49:07

陈亮是南宋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永康学派”的创始人。陈亮一生忧国忧民,为了家国前途身心俱疲,他一生正气却总被奸臣陷害,导致前后两次入狱。不过陈亮并没有放弃,他在51岁时参加科举并且高中状元,终于可以实现为国效力的梦想。只是陈亮常年忧患困折,消耗太多精力,最后在1194年溘然长逝。作为南宋最坚定的北伐人士之一,陈亮一生纵然是令人敬佩的,其精神也一直被后人敬仰。

一、一介草民心系国家

蜗居在家中不能出门,静静地阅读史料,写一点零散的碎片,往事缥缈,人物高远。

昨天写了一篇辛弃疾的文字,接触到别一个人物陈亮,便想写一写这位我敬仰的人物。

北宋遭靖康之难,天塌地陷,二帝北狩,高宗南渡,金人的铁骑踏碎了赵宋“琼林玉殿,朝喧弦管,暮列笙琶”的繁华绮梦,也将往日偎红依翠、浅斟低唱的文人们拉到烽火连天的现实中来,有识之士痛悼故国,高歌抗战,力诋投降,将词这种花间尊前侑酒佐欢的工具变成了服务于抗金恢复的武器,一时间,词坛上“艳情”骤歇,“豪情”陡起,抚时感事,情真意切,也涌现出一批忠贞报国的仁人志士,以抗金恢复为己任,发出振聋发聩,铿锵有力的声音,回响着义无反顾的豪情。

一介布衣陈亮在《上孝宗皇帝第一书》中道:“南师之不出,于今几年矣。河洛腥膻,而天地之正气抑郁而不得泄。岂以堂堂中国,而五十年之间无一豪杰之能自奋哉?其势必有时而发泄矣。”

陈亮,字同甫,号龙川。婺州永康(今浙江永康)人,生于宋高宗绍兴十三年(公元1143年),出生于一个没落的士人家庭。

他的曾祖父陈知元“以武弁赴京守御,从大将刘元庆”,后来战死于抗金的战斗中。

陈亮“生而目光有芒”(也就是说奇人有天象,目光烔烔有神),“为人才气超迈”,自小聪慧非凡,熟读各类史书,尤其对军事方面显示出浓厚的兴趣,颇有研究。自少年起,就以擅写军事方面的文章小有名气,十八岁的时候,就写了“可以观、可以法、可以戒、大则兴王、小则临敌”,知往鉴今、纵横捭阖的《酌古论》,被时任婺州知州的周葵赞喻为“他日国士”,引为上宾。

周葵调到京城,升任参知政事(副宰相),携陈亮入京师,让陈亮有机会结交了许多名士豪杰,开拓了眼界,也让他对当时的酸腐儒生深为不满,写文道:“今世之儒生自以为得正心诚意之学者,皆风痹不知痛痒之人也。举一世安于君父之仇,不知何者谓之性命乎?”

这些言论令一代大儒朱熹十分不满,由之,只要两个人一见面就争论不休,谁也说服不了谁。

“陈朱论战”是南宋最著名的一场思想论战,陈亮先后写了《又乙巳春书之一》、《又乙巳春书之二》等系列文章,在《里辰答朱元晦书》中道:“推倒一世之智勇,开拓万古之心胸”,让一代大儒朱熹不得不承认陈亮“才太高,气太锐、论太险、迹太露”。

二、力主北伐的陈亮

隆兴二年(公元1164年),南宋与金人乞和,达成和议,南宋再次向金人割地赔款,大臣们不以为耻,反以为幸,认为“天下忻然幸得苏息”,陈亮此时以乡试第一被推荐到太学学习,他认为这样做不合适,极度愤懑之下,冒着极大风险,以一介布衣之身写下《中兴五论》,包括中兴论、开诫论、执要论、励臣论、正体论五个部分,希望能够改变圣上之意,可惜他写的文章如石沉大海,“奏入,不报”。

陈亮一生都力主抗金,可惜一直没有得到皇帝的青睐,直到淳熙五年,他再次上书宋孝宗,才引起宋孝宗的注意。

然而,朝堂之上主张抗金的人士一直被主和派打压与排挤,陈亮不谙官场之道,正直敢言,由之得罪了许多朝廷官员。

虽然陈亮多次上书发表主张,抒受到很多人反对,甚至初政敌陷害,两次因莫须有的罪名被下狱。

面对朝堂上下,文恬武嬉,苟且偏安的局面,他忧心如焚,焦虑万分。适值好友大理少卿章森出使金朝,陈亮赋笔写下了《水调歌头 ?送章德茂大卿使虏》,以壮其行,兼寓己志:

不见南师久,谩说北群空。当场只手,毕竟还我万夫雄。自笑堂堂汉使,得似洋洋河水,依旧只流东!且复穹庐拜,会向蒿街逢。之都,舜之壤,禹之封,于中应有,一个半个耻臣戎。万里腥膻如许,千古英灵安在?磅礴几时通?胡运何须问,赫日自当中。

淳熙十五年(公元1188年)春天,陈亮往来于长江沿岸的军事重镇建康、京口一带,考察了那里的山川形势,深入民间了解心声。

他登上京口北固山甘露寺内的多景楼,极目北望被金人占领的神州沃土,怅然而激昂地写下了《念奴娇 ? 登多景楼》:

危楼还望,叹此意、今古几人曾会?鬼设神施,浑认作、天限南疆北界。一水横陈,连岗三面,做出争雄势。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因笑王谢诸人,登高怀远,也学英雄涕。凭却江山,管不到、河洛腥膻无际。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小儿破贼,势成宁问强对。

回到南宋京城临安后,陈亮立马第四次上书宋孝宗(这是怎样一种倔犟的爱国情怀),重申北伐的主张:“京口连岗三面,而大江横陈。江傍极目千里,其势大略如虎之出穴,而非若穴之藏虎也”,“天岂使南方自限于一江之表,而不使与中国而为一哉”,实是表达了“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意思!

三、陈亮与辛弃疾的爱国情怀

陈亮,与另一爱国词人辛弃疾,两个人是相惜相交,互通书信,词作往来,一起抒发抗金的壮志。

辛弃疾的《破阵子 ? 为陈同甫壮语以寄》,今天读来依旧热血沸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陈亮于这年冬天,从浙江东阳前往江西上饶拜访辛弃疾,两个人“憩鹅湖之清阴,酌瓢泉而共饮,长歌互答,相论世事”,留连十日才离去,这就是传为美谈的“鹅湖之会”。

陈亮,到了五十一岁的时候,也就是绍熙四年(公元1193年),被拔擢为状元,陈亮赋诗“复仇自是平生志,勿谓儒臣鬓发苍”,表达了自己志在北伐的决心。可惜天不假年,逾年五十二岁便去世了,至死没能实现心中的抱负。

人,讲究的是人格与人品,养的是心间那份傲骨,思量这陈亮,人生格局远比那些宦海沉浮媚上的“君子”们高的很多,反对空谈“道德性命”,提倡务实的“事功之学”。

陈亮的政论文章气势纵横,笔锋犀利,切中时弊;其词情感激昂,慷慨倜傥,笔健思驰,一直是笔者心目中敬仰之人,是不折不扣的斗士。

不必装出一副看似为了江山社稷的样子,暗地里满足私欲。

窗外,春天的阳光很好,笔底斑驳的真纯,终归会令一些人不快。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清朝12位皇帝为何只有11个灵位?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华夏历史

    北京的故宫,相信大家都非常的熟悉了,是明清两朝的皇家宫殿。清朝经历了200多年,总共传承了12带皇帝,但是在故宫里却只供奉了11位皇帝的排位。有很多人疑惑,另一个牌位是不是像当年的乾隆牌位一样,流失到了海外或者被损毁了?学者给予了回答:不是流失也是不是损毁,而是没资格!清朝在乾隆时期国力达到顶峰,出

  • 司马懿在害怕什么?为何要到70岁才敢造反?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华夏历史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从黄金之乱一直到三家归晋,汉朝末年的三国时期动乱了近百年的事件。在这段时间了,诸侯军阀割据,天下颠覆,英雄人物辈出。而最后司马氏能够一统天下,离不开一个人的努力,此人就是司马懿。司马懿原本是东汉的臣子,后来成为曹魏的臣子,再后来熬死了曹家三代人后,便篡夺了曹魏的政权,成为曹魏实际的

  • 诸葛亮为什么不敢冒子午谷的险?可能这才是最正确的选择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华夏历史

    诸葛亮北伐期间,魏延曾提出一计,他想率兵从子午谷杀入长安,和诸葛亮大军在潼关汇合。只是子午谷路程凶险,诸葛亮再三权衡后并没有实行。因为北伐最后成效平平,所以有人觉得诸葛亮太过保守,如果采用魏延的奇谋说不定能一举攻破曹魏防线。实际上这种说法很难站住脚,因为此举并没有接受过实战的检测,能否成功只是纸上谈

  • 司马迁怎么知道沙丘密谋?他如何看出赵高篡改遗诏?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华夏历史

    按理说,赵高和李斯篡改秦始皇遗诏,让胡亥继位这件事不可能史书上有记载,一切都是秘密进行,那司马迁是怎么知晓此事的呢?沙丘密谋知晓者恐怕最后都死了,而且时间已经过去了那么长时间。有人猜测司马迁看出了秦始皇遗诏的破绽,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其实正常来讲,秦始皇要是真想立胡亥,在他把扶苏派去修长城后,就能离

  • 大明四大剑侠是哪四位?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这个大明四大剑侠分别是哪四位这个问题,小编有孤陋寡闻了,小编第一次听说大明有四大剑侠了,经过小编的研究之后也发现了,这四大剑侠里面有熟悉的人物也不熟悉的人物了,所以还是值得研究研究看看的,那么这个大明四大剑侠究竟是哪四位呢?还有这四位又是怎么排名的呢?下面就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分析看看吧!&ldqu

  • 李辅国怎么死的?宦官李辅国地位有多高?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华夏历史

    李辅国是唐朝历史上,第一位封王拜相的宦官,其权利巅峰基本是达到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唐肃宗时期,李辅国打算当宰相,此举遭到了萧华的反对,结果李辅国在肃宗面前一顿献媚,让皇帝用他人取代了萧华的宰相之位。此后任何大臣想要觐见皇帝,都要经过李辅国的允许。不过李辅国此景并没有延续太长时间,等唐代宗继位后,他

  • 五胡乱华最终谁平息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华夏历史

    最近很多人都在说这个五胡乱华到底是被谁平息的呢?有的人说是被这个冉闵平息的,还有的人说是被这个司马氏平息的,但是好像也一直有争议,那么到底是被谁平息的呢?这个问题其实也还是比较有意思的,下面我们一起仔细的分析揭秘看看吧!平息五胡乱华的既非冉闵。也非东晋司马氏。更非刘裕以及南朝四代宋齐梁陈,只能说五胡

  • 古代灾荒时,范仲淹为何将米价抬高?百姓为何还称赞他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华夏历史

    我国古代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很多次的灾荒,而每一次灾荒发生的时候,最倒霉的永远都是老百姓。然而不同的人面对灾荒,他们的应对办法也都是不一样的。今天要说的就是宋朝时期的范仲淹。他在面对灾荒的时候,他的做法让很多人都想不明白,为什么范仲淹会将米价抬高呢?米价抬高了之后,百姓不是更买不起了吗?为何当时的百姓还

  • 明神宗和张居正关系如何破裂的?最后竟将张居正抄家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华夏历史

    明神宗继位时只有10岁,没办法亲自处理朝政,前十年基本都是靠首辅张居正执掌政务。期间,张居正实行了大名鼎鼎的“张居正改革”,虽然改革进行的不算彻底,但也给民间带来了很大的改观,这段时期明朝发展放在全球来说都是主导地位。不过张居正晚年却和明神宗关系破裂,最后将他满门抄斩,下场惨

  • 刘邦为何放弃换太子?真的是因为商山四皓吗?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华夏历史

    很多人可能都觉得刘邦之所以没有废掉刘盈,改立戚夫人的儿子,是因为吕雉请来了商山四皓。吕雉当时得知刘邦有废掉太子的意思,急忙去找张良给自己帮忙,而张良也为他请来了商山四皓,因此刘盈没有被废掉,他依然是太子。但是刘邦真的是因为商山四皓的原因,而没有废掉刘盈吗?刘邦究竟考虑了一些什么样的因素呢?我们今天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