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廖化如何评价姜维?老将军一语道破真相

廖化如何评价姜维?老将军一语道破真相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1027 更新时间:2024/1/15 19:21:58

“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姜维北伐时蜀国已经开始缺少骁勇善战的将领,所以只能让老将军廖化担任先锋。虽然这句话时常被拿出来调侃,不过廖化的确是蜀国后期非常重要的人物,姜维接替诸葛亮北伐的志向也离不开廖化的帮助。不过北伐之路还是困难重重,姜维和邓艾交锋,始终难以占据上风。廖化曾道明其中真相,他是如何评价姜维的呢?下面就来了解看看吧。

在中国民间流传着一句老话,叫“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这话可以说是人尽皆知。但是真正能明白其中意思的却是少之又少!从字面意义上来讲就是三个人在一起就能算得上是个诸葛亮,但这个解释很明显就是行不通的!那,真正的含义又是什么呢?很简单,集众多之所长,补己之不足。

在三国时期,诸葛亮相当于现今的大网红李佳琦,即使在那个没有手机,没有电话,没有电脑的时候,诸葛亮的名气同样,不受影响,迅速传遍了五湖四海!可以说,在当时只要是会喘气的人都知道他诸葛亮的存在。

名气与能力也是绝对挂钩的,诸葛亮一生为刘备出谋划策,拟定不少战略方针,成功帮助刘备逆袭为帝,终于不再做织席贩履的行当。公元234年,诸葛亮在5次北伐之后,终于身体吃不住了,倒在了军营。临死之前,蜀国仍然是危机四伏,内有小人踊跃,外有强敌时思入侵。

怎么办呢?面对这样的国情,诸葛亮便把自己一身的本事传给了姜维,孔明希望姜维可以代替自己完成他未竞之事,为何诸葛亮偏偏选中了姜维呢?

原因很简单啊,一来,姜维乃是武将出身,爱国之心很强,一旦被收服,他不会叛变。其二,姜维有着不错的军事头脑,一旦学会兵法,那就会变化出无限的能力。其三,姜维武艺不错,可以打平赵云的人,他绝对是可靠的,除此之外,他的身体素质也是非常不错的,不会像自己一样,老是感冒,疾病緾身,甚至是会被公务累垮。如果是姜维,他绝对可以扛得住!

那么,在诸葛亮死后,姜维真的扛住了各方面的压力吗?

从大局观来说,姜维确实是顶住了压力,但是他做得并不是很好,为什么呢?因为他没有帮助刘禅真正做到“亲贤臣,远小人”,要知道,此乃是恩师诸葛亮所倡导的,诸葛亮在世之时,是非常严格的按照这个标准来要求刘禅的,但是在诸葛亮死后,作为传人的姜维,似乎把所有心思都花在了攻伐之事上。(当然,还有很大一部分时间用来研究恩师的兵法要道。)

除了未做到,帮助后主“亲贤臣,远小人”之外,姜维其实还有一个遗憾,那就是用尽一生,仍然未能完成诸葛亮之所愿,仍然匡汉失败,换句话说就是,姜维在后期基本上都是在吃败仗。

姜维到底输在了谁的手上?曹魏方面有谁可以打败姜维呢?细观曹魏用兵牛人,当属司马懿。不过,司马懿于251年,就见了诸葛亮。理应,学会诸葛亮兵法的姜维可以战胜曹魏才是,即便是不能全胜,但也可以慢慢吞食才对,但是为何却是吃败仗呢?

在司马懿死后5年,姜维被升为大将军,其权利达到顶峰,虽然此时荆州不在手,但是依然可以采用当年法正所提之谋,用汉中策,可以和曹魏来场持久较量。

其实,早在238年,姜维便一直在思考着如何伐魏,但是那时候自己手中并无兵权,根本起不了大的作用。后来,到费祎被刺之后,自己才真正做了军事之主。但是他这个时候朝中并无多少人支持,换句话说就是姜维是一个不通政治的武夫,虽然当上了大将军,但是他却不能完全保住这个位置。

因此,在253-262年,姜维引导发动7余次北伐,其目的其实不在打胜仗,更多的是为了保住兵权,抵御宦官黄皓

但是曹魏方面,虽然司马懿已死,但是还有司马昭,邓艾,钟会等人才。而蜀中呢?好像还真找不出一个像样的大将来,特别是可以独当一方的大将。

为何姜维会吃败仗呢?其实除了保住兵权这个因素之外,还有其他原因。这个问题,被老将廖化是看透了的。

当时,姜维正与曹魏邓艾、陈泰、王经、司马孚等交手。在吃了几次败仗之后,廖化就私下对姜维说了内心最真实的想法,我们都知道,廖化这个人,是一个老好人,起初跟随关羽,原来跟刘备,再跟诸葛亮,最后跟姜维,他可是蜀中资质最老的将军,他的话,再怎么也有一定的道理。

当时,廖化是怎么说的呢?其一:“兵不戢,必自焚”意思很简单,就是说姜维用兵无度,到最后必然是没有好的结果的。其二:“智不出敌,而力少于寇,用之无厌,何以能立?”,这句话就更好理解了,意思就是说姜维的智力没有超过,邓艾,钟会,然而兵力又少,长期打下去,怎么可以自立安身呢?

廖化的这两句大实话,一下子就把姜维老吃败仗的根本原因给捅了出来,真是,“稳,准,狠”!

关于姜维的成败,朋友们都怎么看呢?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嘉靖帝为什么没有杀海瑞?他是如何看待《治安疏》的?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华夏历史

    海瑞一篇《治安疏》,引得嘉靖帝震怒,也让明朝百官忐忑不安。这篇《治安疏》直接点名嘉靖帝的不作为,还有官场上的种种弊端,称百姓对现在的皇帝早就不满了。当然,海瑞知道自己上奏此文肯定难逃一死,所以连自己的后世都已准备好。不过海瑞虽然是被缉拿入狱,但嘉靖帝并没有将他处死,最后是留了他一命。嘉靖帝当时究竟怎

  • 蚩尤对华夏民族有哪些贡献和成就?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华夏历史

    在5000年前上上古时期,在长江和黄河两岸有着非常多的氏族和部落,这其中最强的部落就要属黄帝和炎帝了,所以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称自己是炎黄子孙的原因了。不过作为华夏文明的人文始祖,其实除了黄帝与炎帝之外还有一个蚩尤。他们存在的时期,被我们称之为上古时期,也有神话时代之称。富有代表性的遗址有良渚文化遗址和

  • 春秋时期大国之间的政治婚姻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华夏历史

    政治婚姻在古代是非常流行的一种政治手段。我们现在看看古代的大秦帝国,分析春秋时期那些大国之间的婚姻。秦晋之好,秦楚联姻,晋楚联姻,这不仅仅是加速了民族与民族之间的融合,同时也更是加剧了大国直接的争霸和斗争。《大秦帝国之崛起》中,张仪游说楚王与秦惠文王联姻,张仪对楚王说,秦楚有世代友好,世代联姻的传统

  • 朱高煦真的被朱瞻基做成烤肉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华夏历史

    后世有流传说朱高煦被自己的侄子朱瞻基做成了“烤肉”,也有的说是“瓦罐焖鸡”,但是不管是什么,听上去都不是什么好的死法,朱高煦必然是受了不少苦的,不过,朱瞻基也不是那种会随意草菅人命的皇帝,他这样对待朱高煦,必然是有什么原因的,那么究竟朱瞻基为什么要这样

  • 商鞅变法之后为何被处死了?这其中有什么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华夏历史

    在我们以往学过的课本当中,有一篇专门讲的是“商鞅变法”在文章中介绍了商鞅从魏国入秦,提出了废井田,重农商,奖军功实行统一度量和建立县制等一道变法求新的发展策略。商鞅的这些改革得到了秦孝公的信任,于是便任命他为左庶长。他任职的这一期间,先后两次实行了以“废井田、开阡

  • 明英宗是不是昏君?后人如何评价英宗为人?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华夏历史

    随着前段时间《大明风华》的热播,不少观众也对明英宗朱祁镇的为人感到好奇。当然电视剧里的明英宗和正史上的明英宗还是有差别的,想要了解真正的英宗最好是从正史入手。有些朋友可能不信,堂堂大明皇帝竟然会被瓦剌给活捉,实际上这段历史是真实发生过的,明英宗斩杀忠臣于谦也是真的。那英宗究竟是一位怎样的皇帝呢?后人

  • 明朝时期的王恭厂大爆炸是怎么回事?对明王朝的影响有多大?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华夏历史

    在1626年5月的下旬,也就是明朝的天启6年,大明朝都城北京发生异常神秘的大爆炸,后世们称这次大爆炸为“天启大爆炸”。正式这场大爆炸,造成了2万6千多人的伤亡,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是无法估量的。爆炸发生的时候,苍天哭泣,大地呜咽、群山战栗、四海震动。这场大爆炸是为何发生的,明朝

  • 灌婴和藤公是谁?黄忠赵云为何被称为灌婴藤公?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华夏历史

    灌婴和藤公是汉朝刘邦手下的将领,《三国志》的作者陈寿曾把黄忠赵云比作灌婴藤公,这究竟是为何呢?灌婴是汉朝开国功臣,他还当过太尉、丞相,地位非常之高。灌婴不仅帮助刘邦平秦灭楚,还平定诸吕之乱,拥立汉文帝即为。如果是比地位功劳,黄忠皆不如灌婴,他们之间到底是有什么联系呢?那这次我们就来讲讲陈寿到底是有何

  • 韦皇后为什么会败给李隆基?韦皇后究竟输在哪一环?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华夏历史

    韦皇后本想复制武则天称帝之路,她联合武三思,形成韦氏和武氏之间的联盟,再从韦温手中接过朝政大权。等李显去世后,韦皇后临朝称制,眼看距离她的目标仅剩一步之遥,结果李隆基率先一步发动政变,将韦皇后弑杀,并且贬为庶人。其实韦皇后看似差点成为第二个武则天,但她的成功几率是很低的。当时的朝廷,李氏已经逐渐拿回

  • 李信20万大军伐楚为何失败?秦始皇是如何处置他的?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华夏历史

    春秋战国这段历史,可以说是一段非常精彩的历史了,而秦国更是大家关注的焦点。秦国灭六国中,楚国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对手,而在秦国灭楚国的过程中,李信曾经带领二十万大军,并且信誓旦旦一定会灭掉楚国,可是最终的结果自然是不如人意,后来王翦率领六十万大军才终于完成目标。不过,在李信失败之后,当时的嬴政又是如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