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韦皇后为什么会败给李隆基?韦皇后究竟输在哪一环?

韦皇后为什么会败给李隆基?韦皇后究竟输在哪一环?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2264 更新时间:2024/2/5 10:46:46

韦皇后本想复制武则天称帝之路,她联合武三思,形成韦氏和武氏之间的联盟,再从韦温手中接过朝政大权。等李显去世后,韦皇后临朝称制,眼看距离她的目标仅剩一步之遥,结果李隆基率先一步发动政变,将韦皇后弑杀,并且贬为庶人。其实韦皇后看似差点成为第二个武则天,但她的成功几率是很低的。当时的朝廷,李氏已经逐渐拿回大权,而且百官的意向和支持也非常重要。韦皇后会失败也是情理之中。

朝廷官员大多不支持韦氏

神龙元年(705年),神龙政变之后武则天被迫退位,将皇位传于太子李显,是为唐中宗。唐中宗即位之后,却一直受到韦皇后、女儿安乐公主和武三思等人的影响,张柬之和敬珲等人更是先后被流放或被杀。

实际上,韦皇后一直有意成为第二个武则天,就连他的女儿安乐公主都意图谋取皇位,曾要求被立为皇太女。面对韦皇后和安乐公主的威胁,太子李重俊曾发动景龙政变,虽然最终以失败告终,但却使得朝中官员人心惶惶,他们大多不愿再经历一次例如武周那样的动荡,毕竟当时有太多的官员被杀了。虽然在韦氏掌权之时,有很多官员依附他们,但这些官员不过是为了获取向上的通道罢了,要让这些官员死心塌地地跟随他们变天,恐怕很难。

同时,与武则天时期不同的是,武则天不仅曾和李治有过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共同执政经历,之后又历经数十年的谋划和准备,已经在朝中拥有了极大的权威和影响力,即使如此,武则天称帝仍然遭遇到了朝野内外的极力反对。就凭韦皇后和安乐公主,从唐中宗于神龙元年(705年)即位到景龙四年(710年)驾崩,不过短短数年时间,想要充分将朝中官员掌握在自己手中,实在有些异想天开。

其实最终计划的泄露,便于此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兵部侍郎崔日用虽然一向依附于韦皇后集团,但最终还是向李隆基透露了韦氏的阴谋,直接导致了韦皇后上位的失败。

李氏宗族已然逐渐掌握大权

历经神龙政变、景龙政变,朝廷的大权其实已经逐步落入被李氏宗族所掌握,其中最主要的力量就是太平公主和李隆基。

神龙政变后,随着武则天的退位,武氏集团便已经开始逐步失势,这也是武三思等人和韦皇后勾结的一个原因所在。而太平公主则不同,早在武则天在位之时,其便已经开始逐步参与朝政,再加上其李氏宗族的身份和政治手腕,此时已经在朝中具备了一定影响力。而李隆基在被免去潞州别驾的职务后,他便在京师积极活动,不断结识智勇双全之士,更是积极与万骑、羽林军等基层军官交好,这些人职位虽低,却有着致命的影响力。

此后,太子李重俊发动的景龙政变虽然失败,但却诛杀了武三思、上官婉儿等,几乎彻底摧毁了武氏集团的残余势力,这更为太平公主和李隆基获取权力提供了机会。而韦皇后想要赚取足够替代李氏宗族的权力,短时间根本不太现实。

太平公主在朝中拥有极大影响力,李隆基又通过与底层军官较好而拥有了足够诛杀韦氏集团的实力,他们联合起来反对韦氏,岂有不成之理。

李隆基等人有充分准备时间

唐隆元年(710年)6月,唐中宗李显暴亡,韦皇后扶持李重茂即位,改元唐隆,却将南北衙禁军交给了韦氏子弟统领。而宰相宗楚客、司农卿赵履温、国子祭酒叶静能等人则劝说韦皇后登基称帝,并意图杀死威胁自己的李旦和太平公主,结果这个消息被兵部侍郎崔日用透露给了李隆基,这便给了李隆基等人充分的准备时间。

李隆基于是和太平公主及其子卫尉卿薛崇简、西京苑总监赣县人钟绍京、尚衣奉御王崇晔、前任朝邑尉刘幽求、利仁府折冲麻嗣宗等人策划举兵发难,铲除韦氏集团。

韦播、高嵩为了掌握军权,曾多次鞭打万骑士兵,这引起了万骑士兵对他们的怨恨,再加上李隆基的刻意拉拢,这些士兵自然愿意站在李隆基和太平公主一方。这支力量最早是唐太宗从官户和蕃口中选拔出来的骁勇善战之士,被命名为百骑,之后被武则天扩至千骑,又被李显称为万骑,乃是真正的宫禁精锐,是负责保护皇帝安危的一支重要力量。万骑果毅葛福顺、李仙凫和陈玄礼在得到李隆基的暗示之后,立即便表示了支持,这支军队的倒戈,几乎是致命的。

在李隆基和太平公主等人发动政变之后,他们动用的人虽然不多,但很快便攻破了宫门,杀入皇宫之中,守卫中宗灵柩的南衙士兵在得知消息后,立即响应。韦皇后在慌乱中逃入飞骑营躲避,结果被一个飞骑兵斩杀,随后安乐公主、武延秀等人也先后被杀。

综上所述,唐隆政变之中,韦皇后虽然有谋逆之心,但却没有相应的实力,岂有不败之理。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李信20万大军伐楚为何失败?秦始皇是如何处置他的?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华夏历史

    春秋战国这段历史,可以说是一段非常精彩的历史了,而秦国更是大家关注的焦点。秦国灭六国中,楚国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对手,而在秦国灭楚国的过程中,李信曾经带领二十万大军,并且信誓旦旦一定会灭掉楚国,可是最终的结果自然是不如人意,后来王翦率领六十万大军才终于完成目标。不过,在李信失败之后,当时的嬴政又是如何处

  • 唐朝是否真有胡人血统?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华夏历史

    要说历史上不是汉人建立的王朝,很多人都会想到元朝和清朝,这两个的确都不是汉人建立的政权,但是却也有人说,唐朝也是少数民族建立的,这是为何?长久以来,人们认知中的唐朝皇帝都是姓李的,自然也就默认了是汉人政权,可为什么有很多人认为,唐朝其实是有胡人血统的?唐朝真的是胡人建立的政权吗,我们一起来看看。1.

  • 李自成托人给崇祯带了三句话是哪三句话?明朝有机会避免灭亡吗?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华夏历史

    明朝经历了2-3百年的发展,终于是在末年的时候气数已尽,贪官奸臣当道,江山千疮百孔,老百姓民不聊生。于是李自成便带着农民们,促成了农民军揭竿而起,这是大明国的内忧。辽东的女真族在优秀首领努尔哈赤的带领下迅速壮大,并且公开和大明皇帝叫板,这是外患。而明朝的崇祯皇帝就是在这种内忧外患此起彼伏、国内无将可

  • 朱元璋为什么下令禁海?海禁背后有哪些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华夏历史

    明朝初期,倭寇横行,经常骚扰沿海地区,所以朱元璋为了防止这些日本武士、商人、浪人进行走私和骚扰,颁布了禁海的政策。实际上早期的海禁,只是禁止商业,不让出海经商,也不让外国商人来到国内。而海禁在整个明朝时期,经历了从严到废的过程,这些改变不仅是对明朝的发展造成了重大的影响,就连此后的清朝也受到了一定的

  • 鳌拜手握重兵40多万,为何不造反?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鳌拜,相信很多人对他的印象不是很好,觉着这个人很坏,主要是因为他不仅仅坏,而且还有权利。鳌拜的权利达到手握40万大军。不过即便是这样,鳌拜最后还是死了。那么或许有人就要问了,40万大军在手为何不搏一搏呢?如果当时鳌拜搏一搏去推翻康熙行不行呢?如果不行又是为什么呢?下面我们就着这些问题继续分析揭秘

  • 宋国为什么不是战国七雄?揭秘宋国鼎盛期国力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华夏历史

    春秋时期尚存一百多个诸侯国,到战国初期东周境内就只剩十几个国家了,可见在这百年间又有多少小国被大国吞并。当时齐国、楚国、越国和晋国最为强大,天下呈现四分之势,后来越国逐渐走衰,晋国一分为三,从此进入七雄并立时期。不过除了大家非常熟悉的战国七雄以外,当时还有一个国家是被称为“第八雄&rdq

  • 溥仪第一次结婚的时候收了多少彩礼?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华夏历史

    在我国的历史上,清朝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王朝,不仅仅只是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个王朝,还有一个非常特殊的点在于最为退位之君的溥仪竟然能在退位之后还能保留皇帝的名号,还可以用皇家的礼制去赢取皇后。除此之外,溥仪当时还受到了各地军阀的贺礼,其中不乏有张作霖,冯玉祥,黎元洪等赫赫有名的军阀名字。清朝在和平灭亡之后

  • 在潼关之战中,为什么哥舒翰被安禄山全歼?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华夏历史

    1.哥舒翰简介哥舒翰(704~757年),复姓哥舒,安西龟兹(今新疆库车县),突骑施族。唐朝时期名将,安西副都护哥舒道元之子。文武双全,仗义重诺,成为河西节度使王倕帐下衙将。在王忠嗣接任河西节度使后,哥舒翰深得赏识,授大斗军副使、左卫中郎将。屡次打败吐蕃 [2],拜员外右武卫将军、陇右节度副使。天宝

  • 明朝时期最大的船有多大?郑和的宝船后来去哪里了?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华夏历史

    我国的第一艘国产航母山东号交付海军之后,与辽宁舰成为了中国的双子星,也算是圆了中国人航母梦。说起航母,在我国历史上明朝的时候,郑和的宝船可以说就是当时的航母了,中国的海军曾经也阔气过。不过这个祖上,在郑和后就突然消失了。其实,他没有消失,就是换了个名字而已,变成了迷你版的“民营&rdqu

  • 司马懿最后为何决定搏命一拼,而不是安详晚年?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华夏历史

    都说司马懿善于隐忍,结果这位老人家到了70岁高龄突然决定发动政变,最后架空魏室,为他后代登基铺好了路。高龄者不都是珍惜现状,想要度过一个安稳的晚年吗,为什么司马懿偏偏决定此时搏命一拼呢?有人说司马懿忍了一辈子,最后已经不想再忍了,而且他要想改变司马氏的命运,此时是最好的机会,一旦错过就只能带着此番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