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诸葛亮为什么不愿还政于刘禅?是因为刘禅太年轻吗?

诸葛亮为什么不愿还政于刘禅?是因为刘禅太年轻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4792 更新时间:2023/12/21 16:16:33

刘备死后,诸葛亮李严同为托孤大臣,但诸葛亮明显地位更高,甚至还要力压刘禅一头。当时刘禅的身份虽然是蜀国皇帝,但基本没有任何实权,无论做什么都不能自己决定。因为诸葛亮的形象被树立的太高大,而刘禅又并非一位明君,所以他在朝中权倾朝野好像也没什么不对。但要是换一个人来看,大臣不愿还政于皇帝,其中的原因可能就没那么简单了,那诸葛亮的理由究竟是什么呢。

诸葛亮在中国被视作为智慧以及忠诚的化身,在刘备白帝托孤之后,诸葛亮用一生来兑现他对刘备的承诺,尽心竭力辅佐刘禅,为匡扶汉室殚精竭虑。

当刘备死亡之后,他的儿子刘禅继承了皇位。但是和他的父亲不同,刘禅这个皇帝,没有太大的实权,诸葛亮,成为了朝堂上的一把手,所有的事情都由他来处理,这种状态一直维持到了诸葛亮死亡。为什么诸葛亮一直不愿意将权力归还呢?

刘阿斗这个人是一个富二代,在他的身上有许多富二代的通病,对于吃喝玩乐,他很在行,对于治国,作为一个17岁的人来说,他实在太过年轻。指望这么一个没有经历过风雨的温室花朵,在17岁的年龄能够扛起蜀汉帝国向前飞奔,那不是傻就是坏。

所以诸葛亮责无旁贷的接过蜀汉帝国的担子,继续努力前行。而随着刘禅的年龄增长,他依然沉迷于声色犬马,在这种情况下,让诸葛亮放权,这在他心目中就是对刘备的不忠。所以诸葛亮勉为其难的继续控制朝廷。

诸葛亮的内政和军事能力在整个蜀汉帝国数一数二,他的威望也非常的高,在整个朝堂之上,绝大多数人都对诸葛亮这个人的人品交口称赞。

他作为万人之上,一人之下的丞相,他为了能够很好地协调好前线与朝堂之间的关系,让针对没有后顾之忧,他也绝不能放权,使得整个帝国中又出现一个能够与自己互相掣肘的军事强人,所以诸葛亮不到鞠躬尽瘁,他绝不会将兵权交出。

刘禅他对诸葛亮紧紧拿住手中的权力度,不愿意放权,感到十分满意,有诸葛丞相在所有的问题都能够解决,他乐得做一个挂名天子,天天享受生活,在他的默许甚至暗爽之下,诸葛亮手中的权力牢不可破。

至于他要带100名武士上殿朝拜君主,这件事情我觉得是假的。首先这一点在历史典籍中没有明确的记载,只是在桓温的传记中,有那么一鳞半爪。其次,按照诸葛亮谨慎一生,不曾弄险的个性,就算他有资格这么做,也不会如此招摇。

综上所述,诸葛亮把持朝廷不愿意还政给刘禅,这一点是真的,但是所谓的带100名士兵上朝,这绝对是假的。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李成器与李隆基什么关系?李成器让位李隆基是真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华夏历史

    李成器是唐睿宗长子,李隆基的哥哥,李成器死后李隆基下诏,追谥他为让皇帝。或许正是因为李成器的谥号,让不少人觉得李隆基的皇位是李成器让出来的,不过以当时的情况来看,李隆基在朝中的权势已经不是李成器能够撼动得了的,哪怕他是嫡长子。所以李成器也是为了自保才主动让出皇位,此后也是选择明哲保身。李成器和李隆基

  • 当年慈禧一天的生活费相当于如今的多少人民币?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华夏历史

    都说慈禧太后是晚清时期的败家娘们,光就这么说的话可能大家也仅仅只是觉着吃东西,用的东西都非常的奢华罢了。然而事实上远远超乎咱们的认知与想象的。根据当年清王朝最后一任总管太监小德张的回忆:慈禧太后的一天下来的日常开销大约在4万两纹银左右。那么这4万两纹银相当于现在多少人民币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

  • 康乾盛世时期的社会是什么样子的?老百姓真的衣食无忧吗?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华夏历史

    在公元13世纪的时候,意大利的商人马可波罗到达了中国,并且在中国停留了很长一段的时间。回到意大利之后,马可波罗便在中国各个地区游历的经过写成了一本旅行记录,即《马可波罗游记》。这本书使得欧洲人对中国的这地方、习俗、历史以及文化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明万历年间,以利玛窦为首的一群天主教耶稣会士来到中国讲

  • 商鞅变法使秦国强盛并一统六国,为何会遭到后人批驳?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华夏历史

    导语:商鞅的法治极其成功,使秦国强盛而统一天下,为何遭到后人人批判?商鞅所推行的法治其实是君主手中的工具,压榨人民的武器,遭到了儒家、道家的抵制战国时代,乱世纷争,诸侯争霸,各诸侯国为了富国强兵在乱世中生存下来,并统一天下,都进行过各式各样的变法,有魏国李悝变法、吴起变法,赵国的胡服骑射,燕国乐毅改

  • 清朝为何不允许外国女人进入国内?这是为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华夏历史

    在我国古代社会,中国统治者常常会与外界保持着和平共处的贸易关系,贸易往来,相互合作才能实现共赢。这样的合作不仅仅可以让本国获得丰富的物品,还可以与他国进行长时间的文化交流,以做到扬长补短的效果。可是,事情的发展从来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在清朝末期,乾隆开始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这使得中国与外界的交流

  • 朱由校真的很无能吗?真的只会做木工吗?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华夏历史

    一直以来,可能有很多人都认为,明朝时期倒数第二位皇帝,也就是历史上很有名的木匠皇帝,明熹宗朱由校,其实就是一个无能昏庸的皇帝吧。的确,朱由校的种种表现,的确让人对他会有这样的印象,但是,不做就真的代表没有能力去做吗?朱由校到底是不是一个昏君,他是真的一辈子只会做木工,别的什么都不会吗?1.朱由校是一

  • 田氏代齐之后,为什么连国名都不改?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华夏历史

    西周时期最开始分封的齐国,是属于姜子牙的领土,我们称之为姜齐,但是时间长了难免会出现很多问题,齐国就是如此,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的国君成了田氏人,我们称之为田齐。然而历史上这样夺权篡位的基本上都会改朝换代,至少国号会换一个,做一个新的国家,但是为什么田氏代齐之后,却连国名都不改一个呢?1.吕氏齐国

  • 唐僖宗平定黄巢起义,他是如何处置黄巢姬妾的?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唐僖宗是唐朝即位年纪最小的皇帝,刚满11岁便登基称帝。在此期间黄巢起义爆发,黄巢率军攻入长安,唐僖宗被迫逃到四川,这一躲就是四年。后来唐僖宗在川中慢慢积累兵力,准备对黄巢进行反攻。黄巢政权因为缺少群众基础和经济来源,没坚持多久便在唐军的反攻下败下阵来。黄巢逃走却没办法带走他的姬妾,那唐僖宗又是如何处

  • 清朝真的有篡改历史吗?明朝太监张敏到底是什么时候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华夏历史

    在我国历史上的明朝有一位叫做张敏的大太监,他因为保护明孝宗而闻名。尽管这违背了万贵妃的之意,但是为了保全皇帝的血脉,他做到可义无反顾。不过从明史来看的话,张敏的下场是比较凄惨的,因为最后被万贵妃知道了事情,担心会被报复,所以选择了自杀。在几百年里没人会怀疑此事的真实性,毕竟《明史》可是被修订了上百年

  • 为何清朝政府不承认西方文明的先进性?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华夏历史

    相对于日本国的明治维新,我国历史上清庭显然就是拒绝革新了,而其中最主要的关键点就是拒绝承认西方文明的现金性。这道理相信大家只要想一想就能明白了,清庭掌权的大多数都是怀旧的老顽固派,不想做出什么改变。若是承认了人家的先进性,那势必就要进行改变。或者也可以理解为,为了拒绝改变,那自然不能承认西方文明的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