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瞻基杀了朱高煦,为什么放过了朱高燧?

朱瞻基杀了朱高煦,为什么放过了朱高燧?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2438 更新时间:2023/12/10 22:20:41

因为《大明风华》的热播,很多人也对明朝的这段历史非常感兴趣。剧中朱瞻基最后登基称帝,但是面对自己的两个叔叔,朱高煦和朱高燧,他们两人总是站在一伙,想要对皇位图谋不轨,当朱棣还活着的时候他们就非常嚣张了。然而很多人知道,朱高煦最后是被朱瞻基处死的,可是跟他一起的朱高燧为什么朱瞻基没有追究他,他最后还善终了呢?

1.朱棣登基

壬午年之秋,踏着南京城内血迹斑斑的落叶,燕王朱棣登上了“金銮宝殿”。为了犒劳靖难有功的部属,朱棣首先对他们进行了封赐。通算下来,朱棣一共封赐了三位公爵、十三位侯爵、十一位伯爵。

他们是:淇国公丘福、成国公朱能、已逝的荣国公张玉、咸阳侯张武、泰宁侯陈珪、武安侯郑亨、保安侯孟善、同安侯火真、镇远侯顾成、靖安侯王忠、武成侯王聪、永康侯徐忠、隆平侯张信、安平侯李远、成安侯郑亮、思恩侯房宽、兴安伯徐、武康伯徐理、襄城伯李俊、信安伯张辅、新昌伯唐云、新宁伯谭忠、应城伯孙岩、富昌伯房胜、忻城伯赵彝、云阳伯陈旭、广恩伯刘才。

此外,新归附的建文朝勋贵、从征的将官、甚至帮过燕军的老百姓都得到了不菲的赏赐。利益均沾,并非朱棣的首创,历史上但凡新君即位常常会大赦天下以收揽人心。

犒赏完毕,朱棣又开始着手准备办理两件大事。

第一件:追捕建文朝的“余孽”。

这件事早在朱棣大军入城后就开始办了,贴在应天城大街小巷的燕王令旨清楚地罗列了二十九名“奸臣”的名单。事实上,这些忠心建文帝的大臣们没有了武力的保护,基本成了朱棣砧板上的肉,垂涎高额赏金的百姓自会将他们一一缚归官府。

最让朱棣忧心的是第二件大事:如何处理明初众藩王。说起来,这也是洪武朝和建文朝遗留的老问题了。当初明朝将蒙古人赶回漠北后,他们的实力仍然很强大。为消除边患,朱元璋先后发动了八次北征。可当北元朝廷日渐式微时,朱元璋又遇到了新的难题:异性将领手握重兵。

如何钳制这些骄兵悍将呢?苦思冥想后,朱元璋想了个主意:分封诸王。终洪武一朝,朱元璋一共进行了三次大分封,除了太子朱标以及早夭的幼子外,包括他的外甥朱文正之子朱守谦在内,朱元璋一共封了26个藩王。

归纳起来:第一次分封主要是控制边疆,第二次和第三次分封主要是控制内地。

这些藩王都拥有强大的武装护卫部队,少则3千人,多则近2万人。他们的冠冕、服饰、依仗、府第的规格仅次于天子,公侯大臣见了都要叩头膜拜。

和分封诸王同时进行的还有朱元璋对异性勋贵的大清洗。在洪武十三年以前,朱元璋主要清洗的对象是明朝的文官集团,胡惟庸案由此发酵。1388年捕鱼儿海之战,北元政权受到重创,明朝外部威胁不复存在。

2.朱棣清洗武将集团

于是,朱元璋遂决定发动蓝玉案清洗武将集团。临死前,朱元璋遂了心意,把一干功臣宿将几乎诛戮殆尽。后来,朱元璋自豪地对太孙朱允炆说,“朕以御虏付诸王,虏不靖,诸王御之!”朱允炆听完沉默不语,许久才说,“诸王不靖,孰御之?”

果然,朱元璋死后,朱允炆担忧成真,燕王朱棣凭借边防精兵率先发难。因为缺少统筹全局的良将,建文帝一败再败,终于被朱棣夺了皇位。为防止“靖难之役”重演,朱棣继位后不得不采取了更加有力的削藩措施。

但朱棣并未从根本上废除亲王典兵的制度,心怀不轨的亲王依旧存在,如朱瞻基即位初期的朱高煦之叛便是最明显的例子。若不是朱棣在位时削减了诸王护卫,控制了他们的资金来源,朱高煦之叛绵延到何时还真说不准。

不过,朱高煦之叛倒是提醒了朱瞻基:洪武时代遗留的藩王问题并未得到解决。那么,该从何处下手呢?不成想,赵王朱高燧帮他带了好头。

3.朱高燧低调保命

朱高燧,是永乐帝的第三子,曾在永乐时代多次伙同朱高煦陷害太子朱高炽。和冒失的朱高煦不同,朱高燧城府很深,他常将朱高煦推到前台,自己却躲在后方出谋划策。很明显,朱高燧是希望朱高煦和朱高炽拼的两败俱伤,好坐收渔翁之利。

太子朱高炽以退为进,虽然明白朱高煦、朱高燧狼狈为奸,但却从未向朱棣汇报过他们的不法行为。而且,每当朱棣将要严惩他们的时候,朱高炽竟不惜触怒朱棣为两人求情。这些事,朱高煦视若无睹,认为是朱高炽软弱可欺,但朱高燧却颇有触动。

但帝位的诱惑太大,朱高燧已经难以收手。眼见永乐九年太子朱高炽之子朱瞻基被册封为皇太孙,永乐十五年朱棣将汉王朱高煦徙往山东乐安。朱高燧决定放手一搏。

很快,机会来了。永乐二十一年朱棣病重,将朝中大小事务交给了太子朱高炽处理。朱高燧暗地拉拢当初投靠朱高煦的宦官黄俨,让他散布朱棣有意废太子而改立赵王的流言。

同时,朱高燧又暗示护卫指挥孟贤,让他做好起兵接应的准备。朱高燧的盘算很简单:先毒杀朱棣,再矫诏继位。谁知事不周密,朱棣知道了此事。他强撑病体提审孟贤等人,并将涉案之人全部诛杀。

若不是朱高炽向朱棣求情放过朱高燧,此事真是难以收场。虽然饶恕了朱高燧,朱棣却对朱高燧有了警惕。不久,他就对朱高燧的部属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清洗。自此,朱高燧势力一落千丈,人也变得低调起来。

明仁宗朱高炽登基后,聪明的朱高燧立刻上表辞去了王府的两支护卫,以表臣服。到了朱瞻基继位时,朱高燧不仅首劝朱瞻基登基,还将自己存在北京仓库里的八百余石禄米奉献给朝廷。后来,朱瞻基越发恭顺,无论大事小事都要上报朝廷,从不自己做主。

尽管如此,朝中百官仍然认为朱高燧和朱高煦一样,是朝廷的一大隐患,应该设法剪除。于是,户部尚书陈山在宣德帝平定高煦之乱后,便力劝其乘胜奔袭彰德,逮捕赵王。朱瞻基拿不定主意,便问杨荣、夏元吉、蹇义是否可行。

杨荣表态支持,夏元吉、蹇义两人知道朱瞻基的报复心理,没敢提出异议。没想到,负责起草诏书的杨士奇却劝下了朱瞻基。他认为朱高煦反叛已被平定,朱高燧孤掌难鸣,已经不足为虑。况且朱高燧就藩后主动交出了自己的两支卫队,已经表示了臣服。若执意处置朱高燧,难免有损声誉。

但如何清除这颗定时炸弹呢?还是夏元吉想了一招:朝廷派人将朱高煦的供词和大臣弹劾的奏折送给朱高燧,看他如何处置?朱高燧收到信件后明白了朱瞻基的用意,马上表示愿将赵王府所有的护卫部队交还朝廷。

从此,以赵王朱高燧交还兵权为开端,那些仍然拥有护军的藩王们一遇到风吹草动,第一件事就是上表请求辞去护卫。渐渐地,诸王典兵的制度被废除了。

从此,藩王势力大衰,再也对中央皇权构不成威胁,这也是明武宗时期寘鐇之乱和宸濠之叛被迅速平定的原因所在。1431年8月,赵王朱高燧善终于家。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司马直死谏汉灵帝,他究竟是被谁给逼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华夏历史

    汉灵帝时期,皇宫南宫云台意外发生火灾,后来宦官张让劝汉灵帝收“修宫钱”,但这个数字却是个天文数字。钜鹿郡太守司马直不愿刮搜民脂民膏给朝廷凑钱,于是称病不就。但上面三番四次催促司马直交钱,最后司马直无奈,决定死谏汉灵帝。最后汉灵帝看着司马直的遗书才发现自己做错了,感到无比的自责

  • 李善长可谓位极人臣,为何最后被朱元璋连同妻女一并处死?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李善长早年跟随朱元璋出生入死,立下无数汗马功劳,算是比肩萧何的人物。等朱元璋称帝后,李善长授号“开国辅运推诚守正文臣”,晋升中书左丞相,进爵韩国公,堪称位极人臣。但谁也没想到,李善长最后竟然被朱元璋连同妻女弟侄一并处死,当时李善长已经76岁,晚年遭此不幸实在令人唏嘘。要说李善

  • 孙太后为什么没有让朱祁钰还政?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华夏历史

    朱祁镇在土木之变当中被瓦剌俘虏,在那里度过了一年的俘虏生涯,不过当初瓦剌俘虏他是为了想要以此来威胁明朝,没想到新君朱祁钰登基,朱祁镇也就没有什么价值了。后来朱祁镇回宫,却被朱祁钰囚禁起来,这时候,朱祁镇的生母孙太后,为什么没有强制要求朱祁钰还政呢?朱祁钰算是临危受命,可是朱祁镇都已经回来了,为何连孙

  • 朱见深的儿子都谁生的叫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华夏历史

    最近不少的人在看《大明风华》这个朱见深也是不一般的人物,话说朱见深好像一没有孩子,但是其实也并非如此了,朱见深有孩子话说在后宫里面隐藏了不知道多少年,所以这个故事就显得很有意思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分析看看这个朱见深到底有几个儿子,分别叫什么吧,感兴趣的别错过哈!朱见深其实前前后后有好多儿子,准确的来

  • 明宣宗弑父为何还被赞颂他是一位好皇帝呢?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华夏历史

    近期《大明风华》这部剧又带动了一次大家对于明朝历史的一定了解。明宣宗朱瞻基是明朝时期的第五位皇帝,天资英畅,敬礼大臣,谨慎用人,勤恤民隐,严惩贪官污吏,或说臣下有过失,密加详察,实则加罪,诬陷则重惩诬告之人。由于他出色的治国方针,竟治理出了“仁宣之治”的盛世局面,可以说是一位

  • 夺门之变三大功臣下场如何?只有一人善终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华夏历史

    将领石亨、大臣徐有贞和宦官曹吉祥被认为是夺门之变的三大功臣,他们策划了朱祁镇复位一事。朱祁镇平安回归后被朱祁钰软禁在南宫,后来朱祁钰身体抱恙,石亨为了立功暗中联系徐有贞、曹吉祥等人,希望能让朱祁镇复位。计划成功后,这三人也是受到了朱祁镇赐予的奖励,但他们只是风光一时,最后的下场只有一人勉强善终。一起

  • 魏延的南郑侯地位有多高?在蜀国处于什么水平?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华夏历史

    不少人可能都小看了魏延在蜀国的实际地位。诸葛亮在准备北伐期间,魏延升为丞相司马、凉州刺史。后来曹魏派出三路大军进攻汉中,魏延临危受命领兵攻击凉州,期间遇到了费瑶,郭淮大军,并且将其击败。立下大功的魏延再次升官,成为前将军,并且封南郑侯。那魏延的南郑侯爵位在蜀国到底处于一个怎样的地位呢?这其中的奥秘恐

  • 朱祁镇有什么功绩?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这个明英宗朱祁镇其实也很有争议的一个人,他又叫明英宗然后好像他差点把明朝搞得快灭亡了,然后又两次登上皇位,这看起来就显得十分的尴尬了,那么有的人得问了,这个朱祁镇到底有历史功绩,让后人经常性提起他,真正的历史上朱祁镇到底是一位什么样的人呢?算好皇帝还是算昏君啊?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大明

  • 孙皇后立朱祁钰为帝,朱祁镇归来孙皇后为何不让朱祁钰还位?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华夏历史

    土木堡之变后,京城告急,瓦刺还打算以朱祁镇为筹码向明朝要好处。但国家不可一日无主,后来孙太后答应让朱祁钰即位,算是解救了明朝危机。谁知朱祁镇几年后竟平安归来,这下就比较尴尬了,朱祁钰到底要不要还位给自己的哥哥呢?虽然朱祁镇是孙皇后的亲儿子,但孙皇后并没有让朱祁钰主动还位,这又是为什么?下面就来讲讲这

  • 土木之变后,孙太后为何同意让朱祁钰当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华夏历史

    虽然说朱祁镇和朱祁钰都是朱瞻基的儿子,但是只有朱祁镇是孙太后之子,朱祁钰却不是,然而土木之变中,朱祁镇成了瓦剌的俘虏,明朝失去了皇帝,虽然朱祁镇没死,可是人却不在大明,所以明朝还是需要一个新皇帝的。而为何孙太后会统一让朱祁钰当皇帝呢?朱瞻基还有没有别的儿子,朱祁钰为何是具有当皇帝的资格的呢?明代的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