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安乐公和山阳公谁大,刘禅待遇远不如刘协

安乐公和山阳公谁大,刘禅待遇远不如刘协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3990 更新时间:2024/1/16 13:03:03

220年,曹丕迫使刘协禅位,刘协为了保命只能妥协。后来刘协就从皇帝被贬为山阳公,据说曹丕还跟刘协说:“这天下的好东西,我都可以跟你一起分享。”曹丕这番话不知是不是在试探刘协,不过以刘协的性格来说可能他早就不想坐在这皇位之上了。不少朋友都好奇,刘协的这个山阳公到底是个什么地位的公爵,那这次就没就来给大家讲讲这个问题,顺便拿刘禅的安乐公做个对比。

众所周知,蜀汉灭亡后,后主刘禅废帝,被封“安乐公”,而之前东汉灭亡,汉献帝刘协被封“山阳公”,那么这个“公”,到底是什么意思?

“公”是什么爵位

公自然是一种爵位,当然,这里的“公爵”,和咱们通常所认为的诸如韦小宝的“鹿鼎公”,这样的爵位不同。和袁绍所谓的“四世三公”也不是一码事。那个三公是指朝廷上的三公九卿中的三公,是官职,不是爵位,西汉朝廷把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三个最显赫的官职合称为三公,东汉的三公则是指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四世三公是指祖上有四代人担任过三公高官。

而这里的公爵更像是西周时期的爵位,有封国,属于诸侯之列。

按《礼记·王制》记载:

“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

就是说,周王以下,公爵是臣属所能获封的最高爵位,比如春秋五霸之一的宋襄公就是公爵。

原本在汉朝,是没有“公爵”这样一个爵位的。因为当初秦朝在平定天下后,采取的是郡县制,爵位分封上则是沿用原秦国的二十等爵位制度,只有封爵们,只有食邑封地,而没有相关的统治权。而汉朝其实也是采用秦朝制度,只不过因为汉初分封诸侯,所以在二十等爵位制上面,还有王爵。王爵即等同于诸侯,享有封国。比如刘备的祖先,靖王刘胜,其封国便是中山国。

而且在刘邦铲除异姓王之后,这是刘姓皇族子弟才享有的权力。

后来随着汉武帝推恩令的施行,王爵实力逐渐被削弱。他们虽然名义上是诸侯,但其实和其他封爵一样,只享有食邑,并没有政治权利。当然并没有被取消,只是大都得要是皇子才有资格享有。比如汉献帝刘协,在即位之前,乃是陈留王。

其他非刘姓的功臣,最高也只能是封为列侯,享有食邑封地。刘邦白马之盟,与大臣盟誓,非刘氏宗亲不得封王,非有军功者不得封侯。侯爵是汉代王爵下的最高等级。侯爵在汉代分两种才,彻侯(武帝刘彻继位后为避讳改称列侯)和关内侯。

“六等爵位”的诞生

最初封侯的门槛很高,而且地位也比较高,最高可食邑万户,享一县之地。但后来列侯泛滥,逐渐出现乡侯﹑亭侯这样的称呼,基本就是功大者食县﹐功小者食乡亭。比如关羽是汉寿亭侯,而曹操则是武平县侯。总结来讲,在汉朝的大部分时间里,封爵都只是荣誉象征,是财富封赏,并不享有政治权力。直到曹操将这一制度打破。

不过,当年曹操大权在握之后,并不满足于县侯这样一个地位。于是他打破传统,加九锡,进爵魏公。当然,曹操也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也是找王莽学的。西汉末年,王莽把持朝政,进位安汉公,成为汉朝第一个公爵,进而篡位。这种“公”实际直接来源周朝的五等爵位制度,王莽篡位后由于这个人对古代的那一套非常感兴趣,于是就恢复了这种五等爵制度。

东汉末年,曹操听从了董昭的建议:恢复周代的“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为掌权制造声势和舆论导向。另外曹操还别出心裁地在“五等爵位”前加了一个“王爵”,变成了“六等爵位”,之后的曹操也是按照这“六等爵位”,一步一步地夺取了朝廷大权。

所以,曹操这里的魏公就等同于西周时期的诸侯。其可以列土封国,并在其封国内置百官,立宗庙。

所以,其实这时候魏国就已经成立了,只不过是应该叫做魏公国,后来曹操进魏王,则可以被称为魏王国。而曹丕代汉之后的魏国,其实应该算是魏朝了。所以历史上常说的是魏晋南北朝,而不是三国南北朝。所以,这里的公爵,其实是有着封国置官的权力的。后来的司马家也是从晋公一步步实现篡位的。

刘禅爵位为何不如刘协

同理,后来刘禅废帝后被封“安乐公”,刘协废帝后被封“山阳公”,其实和曹操的魏公,司马昭的晋公是一个意思。其乃是封国。刘禅的叫做安乐公国,刘协的则是被称为山阳公国。

当然了,虽然同是公国,刘禅地位却远不如刘协。首先刘协的封国更大,其封有河内山阳郡一郡之地。刘禅则是渔阳郡安乐县一县之地。当然,曹操当初更厉害,其封国享有十郡之地。

而且刘协被允许永居山阳郡,在封国内仍然享有天子地位,位在诸侯王上,奏事不称臣,遇诏书可以不拜。刘协不仅可以在封国内保留天子的仪仗,对曹丕不必称臣外,他还是“位在诸侯王上”。就是说他的爵位是第一等的。

奉帝为山阳公,邑一万户,位在诸侯王上,奏事不称臣,受诏不拜,以天子车服郊祀天地,宗庙、祖、腊皆如汉制,都山阳之浊鹿城。四皇子封王者,皆降为列侯。”

而刘禅虽然有封国,但封给刘禅的封地,是兔子不拉屎的北方边陲的渔阳郡安乐县,安乐公不仅是个“县公”,比郡公差着等级,地理位置也差强人意。更惨的是,刘禅只能住在洛阳城,受到司马家的监视,没什么自由,每天提心吊胆。

所以当初刘禅说自己乐不思蜀,其实更多的是因为自己处在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困境,为了生存,不得已而说之。否则,以刘禅的仁厚性格,不可能不为自己的亡国而感到悲伤。

当然,还有比刘禅爵位更低的,比如吴国灭亡后,小皇帝孙皓只被封了一个归命侯,连封国都没有。人家刘禅好歹食邑万户,孙皓只有良田三十顷,这个差距可就太大了。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王敦、桓温为何先后放弃称帝?东晋皇位为什么不好篡位?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华夏历史

    我们知道,在古代,皇位对于很多人来说,可以说是有非常大的诱惑力的,因此皇帝们对于权臣也是非常忌惮的,没有一个皇帝希望自己的身边有一个权力很大的臣子,因为他们会让皇帝感到威胁,因此不管是手段强硬的皇帝,还是比较柔和的皇帝,都会想尽办法把臣子的权力收走。而在东晋时期,有这样两位权臣,一个是王敦,另一个就

  • 曹皇后和宋英宗关系,赵宗实差点遭到废黜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华夏历史

    宋仁宗因为无子,迟迟无法下定决心拟定太子人选。后来在百官的劝说下,宋仁宗决定过继濮王赵允让第十三子赵宗实为养子,赵宗实就这样成了皇位继承人。不过赵宗实的继位之路也不平坦,问题就出在他和曹皇后之间的关系上。虽然赵宗实不是曹皇后亲生,但他从小是被曹皇后带大,但曹皇后却一度萌生废黜宋英宗的想法,这究竟是为

  • 赵高他为什么要把秦国给毁了?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华夏历史

    最近在看一些这个赵高的故事,很多人都在说啊,这个赵高还是非常有意思的一个人,凭借一己之力硬生生的把好不容易统一全国的秦朝又给整灭亡了,那么有的人要问了,这个赵高他为什么要把秦国给毁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是赵高对秦始皇有仇,还是说赵高的国家被秦始皇毁了,他在忍辱负重复仇?这其中到底是为什么?下面我们继

  • 魏忠贤生前留13字是什么?崇祯皇帝为何不听?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华夏历史

    魏忠贤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反派的形象,宦官掌权,祸乱朝政,给当时的明朝带来了灭顶之灾,然而很多人也认为,其实魏忠贤并没有那么简单,他不仅仅只是一个反派人物那么简单,认为魏忠贤对当时的明朝还是做了很多事情的,而也正是因为崇祯杀了魏忠贤,才导致了明朝的快速灭亡。而据说在魏忠贤临死之前,他给崇祯皇帝留下了十三

  • 周朝为什么能存在791年,周朝从繁盛到陨灭给后人哪些启示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周朝,可能多数朋友第一时间会想起春秋至战国这段历史。而春秋战国属于东周,不过当时周天子的权势已经大不如前,随着郑、齐、楚、晋等诸侯国的强势崛起,周天子的话语权是越来越小了。但周朝依然持续了791年,此后的朝代基本不超过300年,为何周朝能存在这么长时间呢?那这次就准备跟各位小伙伴讲讲周朝大致发展

  • 清朝的斩监候是死缓的意思吗?究竟是斩还是不斩?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华夏历史

    可能在很多电视剧里面,很多人应该都对这个词比较熟悉了,可以说是经常会听到的,那就是“斩监候”。在很多影视剧里面,犯人被判刑斩监候,很多人其实对这个词并不熟悉也不了解,但是听的很多,时间长了就会以为,斩监候就和现代意义上的死缓应该是一个意思的,因此也就会这样去理解了。然而,斩监

  • 司马懿和诸葛亮最后谁赢了,一番现实与理想的碰撞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华夏历史

    司马懿和诸葛亮之间的较量,最后到底是谁赢了?从战局的结果来看,肯定是司马懿胜出,不过诸葛亮为自己赢得了更加宝贵的东西,就是他的务实和坚持,以及鞠躬尽瘁的精神,这些都是司马懿没办法比拟的。其实他们从各自的人生出发,都不算是失败者,原本现实与理想之间的碰撞,总能引起很多人的共鸣,哪怕诸葛亮失败了依然能够

  • 董卓为何与孙坚结亲?为何遭到拒绝?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华夏历史

    董卓作为三国故事当中初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很多人对他都是非常的熟悉了。而结亲,或者说联姻,在一些有身份地位的人看来,其实就是一种政治联姻,利益交换,是一种能够有利于双方的事情,所以董卓曾经想要和孙坚结亲,自然是想要从中获得一些有利于自己的好处。然而没想到的是,却直接被孙坚给拒绝了,这又是怎么回事

  • 崔杼弑其君的故事,崔杼为何要杀齐庄公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华夏历史

    历史上,弑君的例子也不再少数,那今天就准备跟大家讲讲发生在春秋时期的一件弑君故事。主人公是齐国大夫崔杼,崔杼为齐丁公后人,他曾拥立齐庄公继位,是齐国非常重要的人物。但齐庄公和崔杼妻子棠姜私通的事情被发现,崔杼一气之下决定弑杀齐庄公,然后立齐景公为君。所以崔杼弑其君的根本原因,就是因为齐庄公给他戴了绿

  • 龚遂是如何平定饥民叛乱的?用的什么方法?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华夏历史

    公元前74年,汉昭帝驾崩,由于汉昭帝没有子嗣,于是霍光等一些权臣拥立海昏侯刘贺为帝。而刘贺却因为荒淫无度,仅仅当了27天的皇帝就被霍光给废了。紧接着在杜延年的劝说下,霍光立汉武帝之曾孙、戾太子刘据之孙刘病己为帝,刘病己,也就是后来的汉宣帝刘询。汉宣帝登基不久,远在东部的渤海郡(今河北沧州一带)因连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