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元璋为什么下令禁海?海禁背后有哪些影响?

朱元璋为什么下令禁海?海禁背后有哪些影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324 更新时间:2024/1/16 1:47:01

明朝初期,倭寇横行,经常骚扰沿海地区,所以朱元璋为了防止这些日本武士、商人、浪人进行走私和骚扰,颁布了禁海的政策。实际上早期的海禁,只是禁止商业,不让出海经商,也不让外国商人来到国内。而海禁在整个明朝时期,经历了从严到废的过程,这些改变不仅是对明朝的发展造成了重大的影响,就连此后的清朝也受到了一定的浸染,最终造成了不可逆的结果。

在古代,皇帝的官方命令被称为“圣旨”,而皇帝的一言一行,以及思想认知都会通过他们所颁的圣旨体现出来,比如号称最浪漫的圣旨是汉宣帝“不弃贫贱、故剑情深”、暗示自己绝对不会抛弃发妻的圣旨,号称最通俗的圣旨,则是朱元璋用来对付沿海倭寇们的一道圣旨。

这道圣旨上面的内容十分搞笑:“......告诉百姓每(们),准备好刀子,这帮家伙来了,杀了再说。”当时,登州(地处山东半岛)沿海倭寇肆虐,朱元璋了解情况后下的这道白话圣旨主要是为了方便百姓们理解皇帝的意思,另外,明初的圣旨也确实受到元朝的通俗化影响。

不过,朱元璋曾经下过另一道跟倭寇有关的圣旨,从历史走来看,这道圣旨的内容就显得有些“笨”,它上面短短的6个字直接影响了明清时期中国的前进状态,足以证明海禁并不是清朝的首创,早在明朝时期就有了雏形。

事实上,朱元璋下定决心实施海禁,跟元朝的一段历史也有关系。由于邻国日本不肯效法高丽奉元朝为宗主国,“倔强不臣”,忽必烈在公元1274年派遣军队远征日本,不料由于台风的袭击,元军在海上死伤无数,这一计划破灭,日本也因此兴起了拜“神风”的活动。

所以,朱元璋实行海禁的重要原因,就是防止倭寇作乱。谢肇淛《五杂俎》记载:“元之盛时......罔不宾服,惟有日本,倔强不臣。阿拉罕以师十万从征,得还者仅三人。”再加上朱元璋争夺天下时,敌对势力张士诚等接受过外国商团的支持,让他开始排斥这样的海外贸易。

朱元璋实行海禁前,派出使者赵秩去见日本天皇,没想到赵秩反而遭到戏弄,最后被杀,以上种种让朱元璋下定决心以后“经略沿海,设备防倭”,然后有了那道“片板不许下海”的著名圣旨,为的是禁止民间百姓私自出海贸易,杜绝海民与倭寇勾结的行为。

客观来说,朱元璋的这道圣旨有他考虑精密的地方,但从长远的角度看,利处并没有多过弊端,再加上清军入关后,对明朝时期的海禁采取“依样画葫芦”的照搬策略,比如顺治皇帝就在1655年下令“无许片帆入海”,防范反清势力,进一步强化了中国的与世隔绝。

而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清廷虽然战败,却依然坚持“闭关锁国”,这4个字直接导致中国在近代落后于世界百年,对大众的思想产生了不少消极影响,比如乾隆皇帝的“天朝物产丰盛,无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观点就遮挡了无数士大夫的眼目。

所以说,“片板不许下海”这样的圣旨,虽然方便了明清两朝皇帝管控沿海,节约了时间和人力成本,却直接导致中国的科学技术在近代落后于西方,实在称不上什么英明的圣旨,反倒成了教科书上的反面案例。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鳌拜手握重兵40多万,为何不造反?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鳌拜,相信很多人对他的印象不是很好,觉着这个人很坏,主要是因为他不仅仅坏,而且还有权利。鳌拜的权利达到手握40万大军。不过即便是这样,鳌拜最后还是死了。那么或许有人就要问了,40万大军在手为何不搏一搏呢?如果当时鳌拜搏一搏去推翻康熙行不行呢?如果不行又是为什么呢?下面我们就着这些问题继续分析揭秘

  • 宋国为什么不是战国七雄?揭秘宋国鼎盛期国力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华夏历史

    春秋时期尚存一百多个诸侯国,到战国初期东周境内就只剩十几个国家了,可见在这百年间又有多少小国被大国吞并。当时齐国、楚国、越国和晋国最为强大,天下呈现四分之势,后来越国逐渐走衰,晋国一分为三,从此进入七雄并立时期。不过除了大家非常熟悉的战国七雄以外,当时还有一个国家是被称为“第八雄&rdq

  • 溥仪第一次结婚的时候收了多少彩礼?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华夏历史

    在我国的历史上,清朝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王朝,不仅仅只是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个王朝,还有一个非常特殊的点在于最为退位之君的溥仪竟然能在退位之后还能保留皇帝的名号,还可以用皇家的礼制去赢取皇后。除此之外,溥仪当时还受到了各地军阀的贺礼,其中不乏有张作霖,冯玉祥,黎元洪等赫赫有名的军阀名字。清朝在和平灭亡之后

  • 在潼关之战中,为什么哥舒翰被安禄山全歼?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华夏历史

    1.哥舒翰简介哥舒翰(704~757年),复姓哥舒,安西龟兹(今新疆库车县),突骑施族。唐朝时期名将,安西副都护哥舒道元之子。文武双全,仗义重诺,成为河西节度使王倕帐下衙将。在王忠嗣接任河西节度使后,哥舒翰深得赏识,授大斗军副使、左卫中郎将。屡次打败吐蕃 [2],拜员外右武卫将军、陇右节度副使。天宝

  • 明朝时期最大的船有多大?郑和的宝船后来去哪里了?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华夏历史

    我国的第一艘国产航母山东号交付海军之后,与辽宁舰成为了中国的双子星,也算是圆了中国人航母梦。说起航母,在我国历史上明朝的时候,郑和的宝船可以说就是当时的航母了,中国的海军曾经也阔气过。不过这个祖上,在郑和后就突然消失了。其实,他没有消失,就是换了个名字而已,变成了迷你版的“民营&rdqu

  • 司马懿最后为何决定搏命一拼,而不是安详晚年?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华夏历史

    都说司马懿善于隐忍,结果这位老人家到了70岁高龄突然决定发动政变,最后架空魏室,为他后代登基铺好了路。高龄者不都是珍惜现状,想要度过一个安稳的晚年吗,为什么司马懿偏偏决定此时搏命一拼呢?有人说司马懿忍了一辈子,最后已经不想再忍了,而且他要想改变司马氏的命运,此时是最好的机会,一旦错过就只能带着此番遗

  • 赵高为什么要杀掉胡亥,改立子婴为王?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华夏历史

    秦始皇病逝后,赵高不惜更改秦始皇医嘱,也要帮助胡亥继位。当然,他这样做并不是因为他忠于胡亥,而是想借用胡亥来帮助自己达到目的,此后秦二世也成了赵高手上的傀儡。不过既然胡亥已经各方面都逃脱不了赵高的手掌,为什么赵高还要逼死胡亥,改立子婴为秦王呢?赵高的这个举动也是将他给害死,子婴仅仅继位五天后就将赵高

  • 300年前的清朝在西方欧洲人的眼中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华夏历史

    1655年,荷兰东印度公司派了特使团来到北京觐见大清国的顺治皇帝,试图想要叩开大清国的贸易大门。6月19日,一对由16人所组成的荷兰使团从巴达维亚出发,两个月后到达了中国海岸。9月初的时候,清政府便安排了师团下榻广州,次年3月份荷兰的使团有清国护送到了北京。10月2日紫禁城觐见顺治皇帝,1657年1

  • 朱元璋称帝后,为何家乡凤阳的乞丐却越来越多?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华夏历史

    很多人都知道,凤阳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家乡,朱元璋从这里开始,一步一步成为了皇帝,而一个地方出了个皇帝的话,对于这个地方的人来说,应该是好事的,毕竟这里是皇帝的家乡,他就算是给这里一些优惠政策也是非常正常的。然而历史上,朱元璋当了皇帝之后,凤阳的乞丐却越来越多,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为什么会发生这种

  • 唐宪宗在位期间开启元和中兴,为何唐朝依然无法扭转颓势?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华夏历史

    唐宪宗曾被认为是唐朝中后期的希望,他即位后励精图治,通过一系列的改革,艰难的开启了中兴局面,史称“元和中兴”。唐朝在安史之乱后已经很久没有迎来这样的盛世了,但从长远来看,唐宪宗的这番努力并没有改变唐朝走衰的颓势,这点还是十分可惜的,而且唐宪宗晚年也曾做过一些糊涂事。那&l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