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在潼关之战中,为什么哥舒翰被安禄山全歼?

在潼关之战中,为什么哥舒翰被安禄山全歼?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2730 更新时间:2023/12/10 4:48:05

1.哥舒翰简介

哥舒翰(704~757年),复姓哥舒,安西龟兹(今新疆库车县),突骑施族。唐朝时期名将,安西副都护哥舒道元之子。

文武双全,仗义重诺,成为河西节度使王倕帐下衙将。在王忠嗣接任河西节度使后,哥舒翰深得赏识,授大斗军副使、左卫中郎将。屡次打败吐蕃 [2],拜员外右武卫将军、陇右节度副使。天宝八载(749年),发动石堡城之战,取得大捷,拜特进、员外鸿胪寺卿、御史大夫。开疆拓土,屡建功勋,迁开府仪同三司、太子太保,进封凉国公,迁河西节度使,封为西平郡王。爱好饮酒,纵情声色,身患风疾,回归长安。安史之乱爆发后,拜检校左仆射、同平章事,前赴潼关拒敌半年。宰相杨国忠催促出战,导致灵宝之战兵败被俘,囚于洛阳。

唐肃宗至德二载(757年),为反贼安庆绪所害,追赠太尉,谥号武愍。

2.哥舒翰为何败给安禄山

这是唐朝时期,北境民间对名将哥舒翰的颂歌。意思是说,只要有哥舒翰镇守边将,北方的那些入侵者,连往唐朝的疆域看一眼都不敢。哥舒翰简直就是战神!

甚至连大名鼎鼎的李白,也曾这样写哥舒翰:“丈夫立身有如此,一呼三军皆披靡。卫青谩作大将军,白起真成一竖子。”在这里,李白甚至认为,连卫青、白起这样的千古名将,都比不上哥舒翰。哥舒翰简直是战神中的战神!

既然哥舒翰是战神中的战神,可为什么在安史之乱中,他身负唐玄宗重托,却在守潼关的时候,一战就被安禄山打败,还被绑在马肚子上前去见安禄山。见了安禄山以后,他竟然向安禄山下跪求情。安禄山先给他封了了高官,接着就把他杀掉了。可以说,哥舒翰显得无才又无德,毫无名将风采。

那么,哥舒翰究竟是战神,还是徒有虚名呢?为什么在潼关之战中,会那样不堪一击,同时又投降变节呢?

我们先来看看哥舒翰在“潼关之战”中的表现。

安禄山攻陷洛阳,向长安进发。唐朝把大军集结在潼关,严防死守,避免安禄山打进关来。当时镇守潼关的是将领高仙芝和封常清。本来两人都守得好好的,安禄山根本就无法前进一步。但是唐玄宗不满意,逼令两人出去,和安禄山决战。在两人都反对的情况下,唐玄宗杀掉两人,把哥舒翰换到潼关。

哥舒翰到了潼关以后,最终失败了。他为什么会失败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3.哥舒翰没有带兵能力

史书上说哥舒翰治军“严而不恤”,就是说他根本不关心士兵。要知道,古代的名将,包括吴起、白起、韩信、卫青等人,都是非常关心士兵的。吴起甚至与士兵同吃同住。他们为什么会这样,就是要让士兵愿意与指挥者“生死与共”。哥舒翰不关心士兵,自然就失去了士兵的支持。

同时,哥舒翰又没有识将能力。他自己身体不行,就委任行军司马田良丘负责军队事务。可这个田良丘没有杀伐果断的手段,又把权力交给了两个部下。而两个部下又互相扯皮,谁也不服谁。

这样一支军队,将领不合,士兵不服,还能打胜仗吗?

4.哥舒翰没有铁血气质

古代有一句话是“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哥舒翰明知道不能轻易出关和安禄山打仗,但是,面对唐玄宗的反复催促,最终他不得不仓促出关。

哥舒翰这样做,无非是害怕得罪了君王。要知道,古代的将领,为了打胜仗,从来不害怕得罪君王。孙武敢杀掉吴王的两个妃子,就是证明。

哥舒翰既然知道必须死守,不能轻易出击,无论如何,他都应该坚持。而且,在受命的时候,他就应该向唐玄宗提要求,让唐玄宗支持他,不猜疑他。但他害怕得罪唐玄宗,失去荣华富贵,因此什么也不敢做。

5.哥舒翰没有谋略战术

哥舒翰对安禄山是很熟悉的,他已经识破了安禄山的战术,是以老弱残兵前来引诱,然后设埋伏打自己。但是,他却并没有针对性的方案,依然落入安禄山的埋伏圈中,被动挨打。

在出关打仗之前,史书记载,哥舒翰是“恸哭出关”。这什么意思啊?一下就把哥舒翰对皇帝不满,与杨国忠不和的事情,全部暴露出来了。士兵们全都知道了,一时间人心惶惶,这样去打仗,能够打胜吗?

从这里可以看出,哥舒翰实在算不得什么名将。既然算不得名将,为何却被大家赞扬是战神中的战神呢?

其实,哥舒翰之所以出名,是因为当年他在边关,打了一场“石堡之战”。吐蕃修筑一座石堡城,易守难攻。当年唐玄宗迷恋开疆拓土,一定要边将把石堡城拿下来。当时很多将领都反对,认为打下这座城得不偿失。连唐玄宗的义子王忠嗣都反对。

但是唐玄宗一定要打。最终哥舒翰领命。哥舒翰用损失数万人的代价,终于拿下石堡城。虽然实际上拿下来确实也没什么用,但这让唐玄宗大为高兴,因此对哥舒翰大加赞赏,极力宣扬,重用有加。由此,哥舒翰一时之间天下闻名。

可以说,哥舒翰本身并没有什么能力,他不过因为听话,最后变成了战神。但是在“潼关之战”,他很快就原形毕露了。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明朝时期最大的船有多大?郑和的宝船后来去哪里了?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华夏历史

    我国的第一艘国产航母山东号交付海军之后,与辽宁舰成为了中国的双子星,也算是圆了中国人航母梦。说起航母,在我国历史上明朝的时候,郑和的宝船可以说就是当时的航母了,中国的海军曾经也阔气过。不过这个祖上,在郑和后就突然消失了。其实,他没有消失,就是换了个名字而已,变成了迷你版的“民营&rdqu

  • 司马懿最后为何决定搏命一拼,而不是安详晚年?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华夏历史

    都说司马懿善于隐忍,结果这位老人家到了70岁高龄突然决定发动政变,最后架空魏室,为他后代登基铺好了路。高龄者不都是珍惜现状,想要度过一个安稳的晚年吗,为什么司马懿偏偏决定此时搏命一拼呢?有人说司马懿忍了一辈子,最后已经不想再忍了,而且他要想改变司马氏的命运,此时是最好的机会,一旦错过就只能带着此番遗

  • 赵高为什么要杀掉胡亥,改立子婴为王?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华夏历史

    秦始皇病逝后,赵高不惜更改秦始皇医嘱,也要帮助胡亥继位。当然,他这样做并不是因为他忠于胡亥,而是想借用胡亥来帮助自己达到目的,此后秦二世也成了赵高手上的傀儡。不过既然胡亥已经各方面都逃脱不了赵高的手掌,为什么赵高还要逼死胡亥,改立子婴为秦王呢?赵高的这个举动也是将他给害死,子婴仅仅继位五天后就将赵高

  • 300年前的清朝在西方欧洲人的眼中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华夏历史

    1655年,荷兰东印度公司派了特使团来到北京觐见大清国的顺治皇帝,试图想要叩开大清国的贸易大门。6月19日,一对由16人所组成的荷兰使团从巴达维亚出发,两个月后到达了中国海岸。9月初的时候,清政府便安排了师团下榻广州,次年3月份荷兰的使团有清国护送到了北京。10月2日紫禁城觐见顺治皇帝,1657年1

  • 朱元璋称帝后,为何家乡凤阳的乞丐却越来越多?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华夏历史

    很多人都知道,凤阳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家乡,朱元璋从这里开始,一步一步成为了皇帝,而一个地方出了个皇帝的话,对于这个地方的人来说,应该是好事的,毕竟这里是皇帝的家乡,他就算是给这里一些优惠政策也是非常正常的。然而历史上,朱元璋当了皇帝之后,凤阳的乞丐却越来越多,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为什么会发生这种

  • 唐宪宗在位期间开启元和中兴,为何唐朝依然无法扭转颓势?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华夏历史

    唐宪宗曾被认为是唐朝中后期的希望,他即位后励精图治,通过一系列的改革,艰难的开启了中兴局面,史称“元和中兴”。唐朝在安史之乱后已经很久没有迎来这样的盛世了,但从长远来看,唐宪宗的这番努力并没有改变唐朝走衰的颓势,这点还是十分可惜的,而且唐宪宗晚年也曾做过一些糊涂事。那&ldq

  • 刘邦为什么定国号为“汉”?其实和刘邦早期定都汉中有关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华夏历史

    我们都知道,我国人口最多的民族是汉族,那在古代自称汉人就是因汉朝得名。所以不少小伙伴就好奇,为什么当年刘邦要定国号叫“汉”呢?其实其中的原因并不复杂。刘邦生于楚国,但他肯定没必要延续“楚”这个号。当时刘邦和项羽争夺天下,他将自己的都城定在汉中,当时谁能

  • 刘备诸葛亮为何要借刀杀关羽?背后原因真相究竟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关羽之死,很多人都会觉得非常可惜了,关羽被后世称为武圣,自然在人们心中的地位是非常高的,然而关羽看起来是死在了孙权的手上,但是有很多人认为,他其实是死在了刘备和诸葛亮的手上,是他们借刀杀人了。事情真的是这样的吗?为什么会有这种说法,关羽之死究竟是怎么一回事,难道还有很多不为人知的真相吗?1.刘备可能

  • 萧衍掌权后为什么要将国号改为梁,而不是沿用齐?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很多人还不太明白,为什么萧衍掌权后要更改国号。当时萧衍大权在握,曾想废黜萧宝融,自己登基称帝,不过萧衍并没有急于行动,而是在等待一个合适的机会出现。后来朝中有人想拥立萧衍为帝,然后逼萧宝融禅位,并且在民间为萧衍造势,说他登基是顺应天意。萧衍此后便在百官的请求中接受了称帝的请求,后来还将萧宝融赐死。南

  • 郭松龄有7万精锐打到奉天城下,为何最后还是以失败告终?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郭松龄其实看起来还是很厉害的一个人,也有一定的实力,话说当时他都打到奉天城下了,而且手握7万金兵,但是最后还是失败了,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下面我们一起分析揭秘看看!奉军内部有三大派系。第一大派系,是以张作相为首的元老派。这一派,是张作霖起家的老班底、老弟兄,与张作霖的感情最深厚,也最得张作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