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三国中能和吕布齐名的人物,除了张飞这五人也不虚他

三国中能和吕布齐名的人物,除了张飞这五人也不虚他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2391 更新时间:2024/1/26 14:16:03

在很多人眼中,吕布都是三国中的第一武将。在演义的渲染下,吕布的确拥有超高的战斗力,刘备、关羽、张飞三人围攻吕布都没办法将他拿下。其实按照演义中的说法,在武力这一栏中基本没人能和吕布齐名,不过并不是所有人都怕对阵吕布,例如张飞就根本不虚他。当然,三国英雄辈出,除了张飞以外还有很多武将不怕吕布,那这次就位大家做个简单的介绍,看看他们都有谁吧。

一、方悦

虎牢关之战,吕布率兵前来,河内太守王匡引军迎战,两军阵前,王匡问谁敢出战,河内名将方悦“纵马挺枪而出”。

方悦主动出战,但“战不三合”,被吕布“一戟刺于马下”。以方悦的武艺来说,根本不是吕布的对手,连命都保不住,当然不能称之为“不怕”。

至于穆顺、武安国和公孙瓒这三个人,是在吕布“搦战”的时候出马迎敌,都没有坚持多少回合,非死即伤,或者败下阵来,也不能称之为“不怕”。

二、夏侯惇

夏侯惇也是少有的几个敢于主动向吕布发起进攻的猛将之一。

董卓兵败,挟天子挟都洛阳,曹操率兵追赶。追至荥阳,吕布率兵拦住,夏侯惇“挺枪跃马,直取吕布”。夏侯惇就是这种性格,明确知道不是对手,但也要敢于亮剑。但是打起来发现确实不是个儿,战不数合,夏侯惇就“抵敌吕布不住,飞马回阵”,敢打也敢跑。

到了濮阳之战的时候,曹操与吕布再次对阵,先是乐进臧霸大战,夏侯惇出阵,张辽接住厮杀,吕布一怒之下,亲自挥戟上阵,“夏侯惇、乐进皆走”,都跑掉了。所以说,夏侯惇虽勇,富有亮剑精神,但也不能称为“不怕”。

三、许褚

曹操与吕布二次濮阳交锋是在《三国演义》的第12回中,这时候曹操麾下多了一员猛将——虎痴许褚。

两军对峙,吕布“引军出阵,横戟大骂”,曹许禇主动出马迎战,“斗二十合,不分胜负”。虽然许褚能在吕布马前撑住了二十回合,但曹操却认为“吕布非一人可胜”,并派出典韦上阵助战,夹攻吕布,这说明连曹操都能看出,许褚的情况已经很不容乐观,若继续再打下去恐怕要出问题了。

大家注意到,后来在渭水之战中,许褚下书约战马超,曹操在门旗下说了一句话:“马超不减吕布之勇”,这一下子激怒了许褚,话音未落,许褚就“拍马舞刀而出”,可见许褚对吕布的印象非常深刻,见曹操拿马超相类比,许褚大为不服,也说明在濮阳城下那场战斗,许褚不是吕布之敌,也不能称之为“不怕”。

四、典韦

曹操麾下的超级猛将除了许褚之外,还有一人就是典韦。典韦号称“古之恶来”,手中一双大戟重达八十斤,堪称力量超群。

但我们也发现,典韦从来没有过主动出战吕布。其实他有很多机会与吕布交锋,两次濮阳之战,典韦都参加了,但他从来没有发起主动搦战。只是在许褚与吕布交手时,典韦受命助战。

典韦的武力值与许褚相差微小。两人在伯仲之间,可以视为旗鼓相当。许褚不是吕布之敌,典韦亦然,表现不会强过许褚。所以说,如果让典韦出阵单挑吕布,典韦肯定敢于上阵,但结果肯定令人失望。典韦的武力值还不足以与吕布相抗,他也不能称为“不怕”。

五、关羽

关羽名列蜀汉五虎将中的首位,掌中青龙偃月刀重达八十二斤,武艺绝伦,倒在他刀下的英雄豪杰甚多。

但我们也能发现,关羽从来没有主动挑衅吕布,他本来有很多机会与吕布交锋,但他每次都是看着张飞冲到最前面。

关羽此人性格高傲自矜,目中无人,非常狂妄,以这样一种性格他都没有主动与吕布一较高下,那只有一个原因:他清楚自己那两下子决非吕布之敌。所以说关羽也不能称之为“不怕”。

六、张飞

其实在整部《三国演义》中只有张飞一个人能称得上“不怕吕布”。

虎牢关之战,张飞斜刺里飞马截住吕布,张嘴就是一句“三家姓奴”,激怒了吕布。两人大战“五十余合,不分胜负”。

吕布势穷来投奔徐州的刘备,筳席间称了刘备一声“贤弟”,张飞就勃然大怒,要与吕布“斗三百合”。散席之后,吕布送刘备出门,张飞又“跃马横枪而来”,要与吕布厮杀。

曹操让汉献帝任命刘备为徐州牧,又写信让刘备杀掉吕布。张飞得知,“扯剑上厅,要杀吕布”,被刘备喝止。

吕布夜袭徐州,张飞酒醉不能力战,吕布“素知飞勇,亦不敢相逼”,能让吕布产生“不敢”的情绪,唯有张飞一人。

张飞劫掠吕布的马匹,吕布兴师到小沛城来问罪,张飞寸步不让,与吕布“酣战一百余合,未见胜负”,此时吕布已经没有任何优势了。

后来小沛城外的吕布与张飞再次相斗,吕布居然先让高顺上阵,见高顺不敌,吕布亲自上阵接战,又见敌方援军到来,吕布匆忙退走。这是吕布战斗生涯中唯一一次搞“车轮战”,也是吕布唯一一次单挑认怂。

即能与吕布多次相战,愈战逾勇,愈斗愈强,还屡次侮辱和蔑视吕布。要说“不怕吕布”,在整个三国时代,除了张飞,还真找不出第二个人来。

综上所述,三国中,真正能称得上不怕吕布的人,唯有张飞一人而已。这样的答案说出来,大家别不信,因为事实上就是如此!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为何诸葛亮出山的时候,水镜先生说他虽得其主不得其时?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华夏历史

    可能在很多人看来,诸葛亮跟随刘备,就是找到了他的明主,诸葛亮跟随刘备一起扶持汉室江山,也是在做着他非常希望去做的事情,尽管最后的结局仍旧是难以阻挡改朝换代的命运,但是他们做的一直都是人们心中非常正确的事情。但是,为什么在诸葛亮刚出山的时候,水镜先生却说他是“虽得其主不得其时”

  • 开国功臣77岁下地干活,朱元璋为何下令满门抄斩?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华夏历史

    很多人都知道,朱元璋对于曾经和自己一起打天下的开国功臣们,可以说是非常狠辣的了,洪武年间的洪武四大案,死了十几万人,其中就有很多都是受到牵连的。在他的开国功臣当中,李善长可以说是非常有名的了,而李善长当时已经是告老还乡,自己七十多岁还下地干活,但是朱元璋却下令将李善长满门抄斩,这到底是为什么呢?1.

  • 李渊是怎么当上皇帝的?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华夏历史

    最近很多人都在说一个问题,那就是唐朝的一位叫李渊的皇帝是怎么当上皇帝的呢?有的人说这和他一分钱关系没有,这个说法就非常的欠考虑了,那么具体怎么说下面我们一起分析看看,有感兴趣的网友可以看看,看看李渊的上皇之路吧!看到这个问题,可能很多人都会觉得就觉李渊能当上皇帝都是李世民的功劳。实际上,并非如此。可

  • 我国晚晴时期社会有多腐败?朝廷有多腐败?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华夏历史

    一说到我国历史上的清朝,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鞑子,金钱鼠尾小辫子,还有臭名昭著的慈禧太后后,尤其是晚晴时期,简直就是咱们中国历史上的一段耻辱时期,永远也无法忘记。当年的晚清政府吏治败坏,贪污腐败的情况非常严重,从上到下各种卖官,各种进爵,有着“三年清知府10万雪花银”的说法,

  • 忠臣于谦被杀,后人如何看待朱祁镇这一决定?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华夏历史

    于谦作为历史上著名的功臣,民族英雄,最后却被朱祁镇下令处死,蒙冤遇害。近期热播剧《大明风华》中就讲述了这段剧情,虽然和正史有一定出入,但也让不少观众了解了这位鞠躬尽瘁的名臣。当然,站在朱祁镇的角度来说,他为了复位必须拿下于谦,但在更多人眼里于谦死的太冤,甚至是有刽子手自杀陪死。也正是因为如此,后人对

  • 春秋郑国率先称霸各个诸侯,为何此后国力持续走衰?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春秋这段历史,可能大家都会想到齐国、楚国、晋国这些霸主。不过春秋第一个崛起称霸的诸侯国其实是郑国,郑庄公即位后攘外安内,大力发展经济,使得郑国国力迅速提升,与其他诸侯国拉开差距。当时有一种说法称“天下诸侯,莫非郑党”,可见郑国的地位有多高。不过等郑庄公去世后,郑国几经国君

  • 三国时期天下大乱,为何没有外族人趁虚而入呢?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三国时期,相信大家都非常的熟悉了,指的就是中国历史上的魏蜀吴三国时期,三分天下的时期,成为犄角对峙的局面。三国时期天下大乱,战争不断。不过由于三国的统治者为了巩固和发展自己的势力,都比较重视在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秩序的安定。我们知道,在历史上一旦出现国内混乱,就很容易出现外地入侵的情况,比如说历

  • 和珅和吕不韦谁更富有?和珅口碑为何不如吕不韦?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华夏历史

    和珅和吕不韦其实并没有太大可比性,不过他们两位的身家都算是有钱人,而且是巨富的那一种,所以很多小伙伴好奇和珅和吕不韦到底谁更有钱。但一个是战国时期的人物,一个是清朝时期的大臣,时间相隔太远,想要得出一个精准的数字怕是不可能了。所以这次就已一种比较轻松的方式,来为大家做个对比,论后人对他们的评价以及口

  • 土木之变的起因是什么?真的是因为明军劫掠蒙古吗?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华夏历史

    土木之变是导致明朝发生巨变的一件事情,对整个明朝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而很多人在关注土木之变的结果和过程的时候,重点都放在了朱祁镇和朱祁钰这对兄弟的身上,但是,这件事情发生的原因究竟是什么,你是否知道呢?土木之变为何会发生,在一些电视剧里面,将这件事情的原因说成是因为明军劫掠蒙古,那么在历史上真的是这

  • 刘备为什么推荐袁谭为茂才?此举让刘备保住一命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华夏历史

    袁谭是袁绍长子,曾击败田楷、孔融,占据青州。袁谭应该是袁绍的第一继承人,不过袁绍把袁谭过继给了他的亡兄袁基当继子,导致他失去了继位资格,所以袁谭才会和袁尚彻底闹翻。早年刘备曾推荐袁谭为茂才,可能刘备都没想到他的这一举动为日后的自己保住一命。建安五年,刘备兵败,要不是有袁谭帮他引见袁绍,可能他的生涯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