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诸葛亮死后,为什么曹叡就不再是明君了?

诸葛亮死后,为什么曹叡就不再是明君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3217 更新时间:2024/1/16 20:56:57

诸葛亮的死,对蜀国来说应该是一个非常大的损失了,不过作为诸葛亮的老对头的司马懿,他可能也没那么好过,因为对于魏国来说,司马懿有一个很大的价值就是对抗诸葛亮,可是诸葛亮死了,司马懿的价值就减去了一大半。然而在这时,为什么连曹叡都不再是之前的明君的样子,转而变得颓废,成了一个昏君呢?

看到这个问题时,我们首先要清楚的是曹睿的身份。曹睿即魏明帝,字元仲,豫州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时期曹魏第二任皇帝(从曹丕继位算起)。年轻时的曹睿相貌俊美,十分聪慧,博闻强识,才能让人惊异。其祖父曹操更是因其的才能对其倍感喜爱。而曹睿在曹丕死后继位前期也没有让曹操失望。但是为何其在诸葛亮死后就变得颓废且不再像个明君了呢?个人认为有以下四点原因。

第一,从曹睿母亲的死对其的重大打击角度来分析。

据《三国志·魏书·明帝传》记载:

帝生数岁而有岐嶷之姿,武皇帝异之,曰:“我基于尔三世矣。

并且再每次与大臣举行宴会时,曹操都会带着曹睿"与侍中近臣并列帷幄。"由此可见曹睿在扒拉心中还是一个比较优秀的继承者的。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曹操选择曹丕当作下一任继承者就包含了想让曹睿做第三任魏主的意思。

但是为何曹睿在后期又会性情大变纵情享乐呢?如《三国志》所言:文帝以郭后无子,诏使子养帝。帝以母不以道终,意甚不平。

因曹丕无子,将曹睿过继给郭后抚养。但曹丕却因郭后诋毁赐死生母甄氏,导致其不得善终。想必曹睿内心也是记恨文帝(曹丕)的。但甄氏死时他尚年幼,面对文帝与郭后毫无抵抗之力,自然会隐忍不发。但当他做了许久的皇帝时,根基较稳,多年的积怨一朝爆发,有此放纵行径亦不足为奇。

第二,从曹睿生活习性、性格改变的角度来分析。

人都是会变的。从前曹睿因郭后对其不喜,未当上太子之时只能时时刻刻小心谨慎,遵守礼仪。以自己的聪慧仁爱来赢得曹丕的喜爱。但曹丕死后,曹睿做了皇帝,无人约束,他的本性自然也就暴露无遗了。大兴土木,广招妃嫔,生活奢侈,不知节俭。而曹魏大臣中大多数人又屈服于曹睿的"王位继承者"的光环,使得曹睿更加放肆。

曹睿其实本人是非常有能力的,不然也不会有率军大败蜀军,逼得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功绩。但是在此时与曹魏对敌的蜀汉一大谋士诸葛亮已死,诸葛亮死后,自然削减了曹魏政权的来自外部的压力。而卡在曹睿嗓子眼里的那块石头也自然就落了地,因此曹睿自然会比之前更加的放纵自我,日益颓废最后成为昏君。

第三,从曹睿的一意孤行不听忠臣劝谏的角度来分析。

由《三国演义》第一百零五回可知,曹睿降旨大土木兴建芳林园,而忠臣司徒董上表劝谏之时,曹睿却大为恼怒说:

董寻不怕死耶"。仍下令大兴土木,耗费了国家钱财,导致民不聊生,人民生活困苦。

这与其之前的面对曹丕时的"陛下已杀其母,臣不忍复杀其子。”的仁爱表现大相径庭。

而此时的曹睿不听忠臣劝谏,纵情放肆,又怎么会是明君所为呢?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但曹睿却下令斩首勇于劝谏敢进忠言的太子舍人,让一众臣子寒心,之后又怎么会有人再为曹魏的安危所担忧呢?

第四,从曹睿身体状态不好,有可能预见到来日不多的角度来分析。

据《三国志》记载我们不难知道,曹睿继位时年仅12岁,而其在位后期又大肆甄选民女。虽然此时曹睿正值壮年,但却因为其的骄奢享乐身体早已被损坏,之后再加上曹魏连年征战,国力不如以前,国库也面临着空虚,大臣们又纷纷的给曹睿上折陈述其中的弊处,导致曹睿的身体状况大不如前。

而其之后却愈来愈放肆的行为也昭示着他并没有听从忠臣义士的劝告,变得越来越颓废,越来越失去民心。此时的曹睿或许已经预料到了自己已经时日无多,不再像他年幼时有那样谨守礼法,一心为民,想做个贤明的君主了。而诸葛亮之死更让曹睿失去了压力,不再担心魏国的后路,日益成为骄奢淫逸之人。

由上文提到的内容我们不难知道,曹睿自身其实只有打仗之勇,却无治国之能。他视诸葛亮为生平大敌,而诸葛亮一死,他也就失去了前进的动力,变得日渐颓废,最终败坏了曹魏的根基。而纠其根本,曹睿正是失去了军事上来自诸葛亮的压力,才会变得如此昏庸。由此观之,压力即是推动一个人不断前进的动力,正是有压力的推动,我们才能不断的前行,风雨无阻。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朱元璋为什么要将李善长一家处死?李善长死因揭秘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华夏历史

    李善长很早便跟随朱元璋南征北战,立下无数战功,后来朱元璋建立明朝,李善长也算是开国功臣之一。不过李善长最后的结局却十分凄惨,已经76岁高龄的他被朱元璋下令连同家人一起处死,总共有七十多人。李善长到底是如何得罪了朱元璋,尽在晚年遭受如此劫难呢?实际上李善长触碰到了朱元璋的底线,这也是他一生犯的最大过失

  • 廉颇和蔺相如谁对赵国更重要?其实两位缺一不可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华夏历史

    实际上廉颇和蔺相如对于赵国来说都是不可获取的人才,廉颇出生于赵武灵王时期,他亲眼见证了赵国在军事方面一步步走向强盛。而廉颇也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为赵国立下无数战功。蔺相如则是赵国另一柄锋利的矛,在渑池之会上,蔺相如凭借自己三寸不烂之舌不仅保住了赵惠文王的颜面,还让赵王得以顺利归国。虽然他们之间存在一

  • 鲍信满腔抱负,为何会投靠曹操?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华夏历史

    说道三国时期的人物其实大家也知道的,话说啊但凡是有远大抱负的人都会选择蜀国,划水的呢?都喜欢吴国,感觉图一下利益的呢就会投靠魏国,所以人以群分嘛,话说这其中有一位让人非常的不解,这个人就是传说中的鲍信,话说鲍信是真的很有抱负的一个人,他最好的东家应该蜀国啊,为什么这个鲍信最后却选择了曹操呢?下面就着

  • 慈禧曾经下令禁止缠足?为什么最终还是没能禁止?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华夏历史

    在很多人的眼中,恐怕慈禧就是一个好事不做,坏事做尽的负面形象吧,但其实,真正的慈禧也并非是如此,大概只是因为清政府还是太过软弱,所以才给了人们这样的一种认识吧。其实,慈禧也是做过一些好事的,我们知道古代有些时期的女子会缠足,这是一种非常不好的陋习,而慈禧也曾经下过命令,要禁止这种行为,可是即便是慈禧

  • 清朝时期一座县城会拥有多少朝廷的官员?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在我国历史上,朝廷为了实现国家的行政管理,于是便建立了一套完善的行政区划制度,将全国划分成为了很多个省份,然后再将省份划分为很多个州或是府。然后每个州再划分为很多个县,县就是古代最低级的行政划分了。那么清朝时期一个县里面又有多少有品级的朝廷干部呢?首先,古代的县面积都比较小,现在的县与古代的县相比,

  • 朱棣只是攻破了南京城就当了皇帝,为何大家都不反抗?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华夏历史

    明朝时期的靖难之役相信大家多少都有听说过吧,明太祖朱元璋死了还没几年,继任的好孙子朱允炆就开始削藩,结果这一削到是把自己的皇位给削没了。那么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要说起这是,这还得明太祖朱元璋来背锅。朱元璋是布衣之身横扫暴元、驱除鞑虏,开创了一个帝国,实在是万世楷模。他在位的时候虽然对大臣极为苛刻严厉

  • 辽东三杰分别是谁?他们各自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华夏历史

    辽东三杰是指明末时期,在辽东奋勇抗金的三位杰出统帅,他们分别是熊廷弼、袁崇焕和孙承宗。明朝末年,明军和后金在辽宁省东部和南部展开了大规模的交战,明朝为了阻拦金军南下,在辽东投入了大量兵力,如果没有这三位将领积极抗敌,恐怕明朝的衰败还会提前。不过辽东三杰的下场却是凄惨无比,他们并没能得到好的回报,甚至

  • 钩弋夫人死的冤不冤?汉武帝此举并非意料之外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华夏历史

    汉武帝立刘弗陵为太子后,决定处死他的母亲钩弋夫人。此举让当时一众大臣感到不解,其实站在汉武帝的立场来看没什么难理解的,刘弗陵年纪尚小,继位后无法靠自己处理朝政,到时候大权很有可能落入皇后手中。所以汉武帝为了避免刘弗陵重蹈覆辙,才会立子杀母。虽然钩弋夫人也不一定会总览大权,排挤刘氏宗亲,但这样做能起到

  • 雍正皇帝曾宠爱宫女云惠,云惠在历史上真的存在吗?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华夏历史

    雍正皇帝的妃子云惠,一直出现在各大影视剧中,不过历史上真有这位云惠吗?云惠原本只是一名宫女,后来被皇帝看上,但在雍正后宫中一直给不了云惠一个名分。和云惠相同经历的还有兰英、吉官,她们同为雍正帝身边无名分的妃子,所以史籍对她们的记载也是少之又少。皇帝的后宫原本就不是什么清静之地,还可能潜伏杀机,如果真

  • 李贽生平思想主张影响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华夏历史

    古代有非常多的著名的思想家,他们为后世留下了非常多的值得我们研究和继承的思想,而明朝时期的思想家李贽,就是一位不得不提的人物。不过李贽的这个名字,你知道应该怎么读吗?李贽这位思想家在后世受到了人们的尊敬和追捧,但是在当时的情况下,李贽却过得并不怎么样,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介绍一下这位伟大的思想家吧。李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