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范文程为什么恨明朝?

范文程为什么恨明朝?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4747 更新时间:2024/2/20 9:15:33

范文程是明清时期的人物,是一个汉人,但却是清朝的开国重臣,曾一度被看做是当时的文官之首。然而在范文程的眼里,对于亡国的明朝却并没有什么太深厚的感情,相反,他甚至是憎恨明朝的,这或许也就是他愿意在清朝做官,帮助满清的原因之一。那么,范文程为什么会恨明朝,当时到底是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范文程(1597年—1666年),字宪斗,号辉岳,辽东沈阳(今沈阳)人。北宋名相范仲淹十七世孙。曾事清太祖、清太宗、清世祖、清圣祖四代帝王,是清初一代重臣,清朝开国时的规制大多出自其手,更被视为文臣之首。

范文程少好读书,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在沈阳县学考取了秀才,时年18岁。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后金八旗军攻下抚顺,范文程与兄范文寀主动求见努尔哈赤,成为清朝开国元勋之一。清太宗时期,他深受倚赖,凡讨伐明朝的策略、策反明朝官员、进攻朝鲜、抚定蒙古、国家制度的建设等等,他都参与决策。

康熙五年(1666年),范文程去世,终年70岁。康熙亲撰祭文,赐葬于怀柔县之红螺山。康熙皇帝亲笔书写“元辅高风”四个字,作为对他的最高评价。

明末,天灾人祸不断,风雨飘摇之中,涌现出了无数风云人物,这其中既有忠臣,也有汉奸。如被评为明朝大汉奸的吴三桂,至今都被后人唾弃。相较于吴三桂,很多人都觉得范文程才应该是明末的第一汉奸。

范文程为何获此“殊荣”?大明之所以亡国,清军之所以能够如此顺利入关,背后都是范文程在出谋划策。他明明是汉人,为何有着满清第一功臣的身份,甚至还是清朝的开国元勋?他为何一直忠于大清?这样的“汉奸”,又有着怎样的结局呢?

范文程的曾祖父,曾担任过明朝的兵部尚书,因为在官场上刚正不阿,结果遭到小人排挤,导致整个家族被流放到了东北。所以,范文程从出生的时候,就已经算是东北人了。

不过范文程本人其实并没有在明朝廷当过官,多年参加科举的他,只考中了一个秀才,这让当时20多岁的范文程颇为郁闷,尤其是他待的地方属于科举贫瘠之地,想要踏入仕途实在是难上加难。科举太难是范文程叛明的原因吗?不是,或者说并不全面,范文程后来之所以忠于清朝,其实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找准自己的定位,投靠努尔哈赤。反复参加科举考试的范文程认识到,想要通过科举来实现自己的理想,完成自己高官厚禄的梦想,已经是不可能之事。

当时的明朝廷腐败不堪,范文程这样的人几乎没有出头的几乎。所以,“有奶便是娘”他选择换一个方向,继续实现自己的“伟大”抱负。

对于范文程而言,当时想要获得为官的机会,投靠满清是最好的选择。清军虽骁勇善战,但是渔猎民族出身使得他们十分缺少有文化的人,很需要一位能够帮助自己打江山的谋士。范文程虽然籍籍无名,仅是一个秀才身份,但是在满清的队伍中却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第二个原因:引起努尔哈赤注意后,又遇伯乐。如果范文程只是一个矮小瘦弱的文人长相,即便是归顺清军,也很难获得努尔哈赤的赏识。更何况,在八旗集团中,汉人只是被奴役的人,一直被八旗歧视。

范文程之所以能够在八旗集团中“脱颖而出”,则由于他的外观。根据《清史稿》记载,范文程生的高大威猛,颇有清军虎将之风,虽然努尔哈赤非常反感明朝儒生,但是范文程的长相,依然让他获得了努尔哈赤的喜爱,范文程这才能在降清以后,获得一个不大不小的官职。

范文程归降以后,凭借着自己高大威猛和聪明智慧,入了镶红旗。不过此后八年的时间里,他一直没有得到清军重用,直到皇太极慧眼识才,将这个年轻的汉朝官员调到了自己身边,此后的军国大政,总能够看到范文程的身影。

范文程虽是汉人,却和皇太极成了知己,甚至成了皇太极身边必不可少的智囊团之一。就这样,范文程的事业逐渐走上正轨,尤其是在清军入关以后,他建议多尔衮采取的怀柔政策,逐步帮助清王朝巩固了在中原的地位,成为了清朝的开国功臣。

范文程的结局,可以说是功成隐退的典型代表。多尔衮掌权以后,他清楚明白的看到了权力更迭所带来的残酷事实,他以养病为由,在残酷的政治斗争中隐退。

顺治皇帝登基以后,想要再度招用范文程,只可惜他不愿意再过问政事,一心一意的在家中安度晚年。康熙5年他在家中病逝,去世时70岁,终于在当时复杂的政治形势中得以善终,也坐稳了“大清第一文臣”的位置。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周培公简介,周培公一生立有哪些战功?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华夏历史

    周培公是清朝官员,康熙皇帝的谋臣之一,可能多数朋友都是通过《康熙大帝》这部小说认识的周培公。在小说里,周培公入仕无门,后来在街头被康熙皇帝发现,就这样开启了自己的仕途之路。不过历史上周培公的确是依附显赫者才顺利入京,但这个人应该不是康熙。周培公虽然深得皇帝重用,但最后却落得一个被弃用的下场,也是表明

  • 唐顺宗李诵一生有多憋屈?在位仅六个月便禅位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华夏历史

    唐顺宗李诵是唐朝第十位皇帝,也是称帝经历比较特殊的一位。他是唐朝位居储君时间最长的人,足足当了25年太子。唐德宗死后,李诵仅仅在位186天,就禅位于李纯,这屁股都还没坐热呢,就把皇位交给别人了。不过唐顺宗也并非自愿禅位,而是受人威胁,为什么唐顺宗就不能好好当这个皇帝呢?这跟当时的背景有很大关系,总之

  • 曹节身为曹丕妹妹为何诅咒曹丕亡国?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华夏历史

    曹节是曹丕的妹妹,也是被曹操嫁给刘协的一个女儿,汉献帝的伏皇后死后,曹节就被立为皇后。不过曹节虽然是曹家人,可是成为皇后之后,却一心只向着汉献帝了,曹节面对自己的哥哥曹丕,说出过一些诅咒他亡国的话,这还真的是嫁出去的妹妹泼出去的水了。曹节是出于什么才对曹丕这样说,是因为自己的身份,还是因为她是真正忠

  • 赵武灵王怎么死的?为何他能看透赵国急需改革?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华夏历史

    赵武灵王是胡服骑射的推动者,也正是因为他带领赵国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才使得赵国迎来一段强盛期。但赵武灵王最后的下场却令人唏嘘,他遭遇沙丘之路,被活活幽禁而死。赵武灵王明白赵国目前的唯一出路就是进行改革,不然只有被吞并的份,而胡服骑射想要坚定实行,早期也并非易事,那赵武灵王究竟是如何改变赵国命运的呢?

  • 唐朝西洲城在如今的哪个地方?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华夏历史

    天宝14年,安史之乱爆发了,叛军攻进了长安城,唐玄宗逃难到了蜀地。安西都护府与北庭都护府紧急组织了15000人的勤王兵马奔赴中原地带。由于边关的兵力因此变得空虚。于是吐蕃就趁乱大肆入侵,于公元763年将安西都护府、北亭都护府与中原的联系给切断了。两地的唐朝守军孤悬绝域,泣血相守几十年。最终,北庭都护

  • 《大唐漠北的最后一次转账》背后的历史故事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华夏历史

    前段时间《长安十二时辰》引发了一阵唐朝历史的热潮,随后又紧接着一部广告短片《大唐漠北的最后一次转账》又再一次的唤醒了人们对于唐朝时期的那段记忆。该短片虽然仅仅只有16分钟的时间,是却以独特的角度再现了唐朝西域守军与唐朝中央政权失联的情况下坚守了数十年的悲壮史实,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与讨论。秦时明月汉时关

  • 武则天男宠薛怀义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武则天的男宠,很多人应该都知道有张昌宗和张易之两兄弟吧,其实除了这两个人之外,武则天还有一些男宠,而要说她的第一个男宠,就是一个叫做薛怀义的人,也叫冯小宝。不过这个薛怀义,在历史上却并没有什么好结局,这是一个有些太把自己当回事的人,孰不知在武则天的眼里,他算不上什么,那他最终又是怎么死的呢?薛怀

  • 鬼谷子有四大徒弟,张仪为什么排第一?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华夏历史

    鬼谷子可以说是千百年来,历史上最为神奇的一个人了,民间也一直都流传着不少有关鬼谷子的传言,鬼谷子也可以说是一个被神化了的人物,毕竟各种有关他的传说都太多了。而鬼谷子的弟子其中有四个人是非常厉害的,然而他们四个里面又有张仪是排名第一,张仪为何能够有这样的地位?其他三位弟子是谁,他们难道都不如张仪吗?鬼

  • 唐代宰相李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后人如何评价李绅?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华夏历史

    李绅是唐朝宰相,诗人,他的作品《悯农》相信大家都会背诵。李绅从小勤奋好学,后来参加科举中进士,招官翰林学士,开启了仕途之路。有一次李绅走访亲友,来到观稼台,当他遥望远方时,看到田野里正在劳作的农夫,内心潮涌澎湃,便随口作出了《悯农》这首诗。李绅和白居易、元稹等人都是好友,不过后人对于李绅的评价却是褒

  • 公孙衍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华夏历史

    战国末期,各国之间的纷争,基本上都是在“合纵连横”当中发展的,各国合纵对抗秦国,或者瓦解掉合纵的连横,而在这其中,各个有名的纵横家,就显得非常的引人注意了,而且可以说是瞩目。在这中间,有一个名为公孙衍,他与秦国之前有很多的故事。他是合纵的支持者,但是在此之前他在秦国担任官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