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冉闵究竟是英雄还是暴君?

冉闵究竟是英雄还是暴君?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3660 更新时间:2023/12/12 17:50:41

冉闵,又被称为冉闵大帝,他在历史上出现的时间很短,但是对于他所在的时代却有着很重要的意义。一个人不可能只有好的一面,也不可能只有坏的一面,这一点用在冉闵身上是再合适不过的了。有人认为,冉闵是一个英雄人物,但是也有人说,冉闵是一个暴君,他虽然对南北朝历史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但是却从来没有出现在历史书上,这又是为何?

冉闵,魏郡内黄人,十六国时期称冉闵大帝,国号大魏,死后被追谥为武悼天王。他虽然建立起了冉魏政权,却只在位短短两年。是年,他被前燕皇帝慕容儁所擒获,死于遏陉山。冉闵大帝如昙花一现般,只盛其一时,很快便消失在了历史的洪流之中。

冉闵明明是汉人,却是后赵武石虎的养孙。这到底是怎么错综复杂的关系呢?原来,冉闵的父亲冉良被后赵明帝石勒所俘获,并被石虎收为义子。当时十二岁的冉闵也就顺理成章变为石虎的义孙了。冉闵虽然年幼但是眼光敏锐观察细致,所以深得石虎的宠爱。成年后的冉闵,身材威武,有胆有识,骁勇善战,并在昌黎之战中表现突出,从此一战成名。

闵冉虽然在战斗方面勇猛有识见,但是真的称不上是有仁心的帝王,这或许就是他最后战败被擒的原因之一。石虎在位时,曾授封有功之将苻洪为西平郡公。但是闵冉却劝谏石虎,苻洪才智突出,得到将士的拥护,儿子们也都有才干,应该将他们秘密杀掉,以除后患。石虎没有采纳。石虎死后,石世即位。闵冉帮助石遵夺取了帝王之位。后来,石遵越来越疏远闵冉,并对他产生了猜疑,于是闵冉在石遵杀掉他之前,先下手为强,在琨华殿杀死了石遵。

就是这样一个有着狼子野心的人,大肆屠杀胡人,血洗城池,灭掉石姓的人,称帝于南郊,改年号为永兴,国号为大魏。

五胡乱华时代,中原大地上曾出过不少反抗异族侵略的勇士,被称为“屠夫天子”的冉闵便是其中赫赫有名的一位。冉闵作为军人出身的皇帝,以雷霆手段沉重打击了塞外入侵中原之游牧民族的嚣张气焰,在百年战乱中挽救了数百万汉族百姓的生命,保护了悠久灿烂的华夏文明,对汉人来说,他是毋庸置疑的民族英雄。

后世有人评价冉闵为暴君,在他与异族交战的过程中,数度发动大规模屠杀,每攻陷一座城池即下令屠尽城中胡人军民,手段未免太过残忍,然而不容忽视的是,这世上还有一个放诸四海皆通用的关键词,叫作“立场”,这就好比日本人至今还在为二战时降临到自己国土上的两颗原子弹耿耿于怀,每每以“受害者”自居,而对于曾经饱受日本军国主义铁蹄蹂躏的中国百姓来说,日本遭受这样的天罚,简直是罪有应得。

同样道理,站在氐、羌,或鲜卑族人的立场来说,他们的族人百姓遭到屠杀流亡的悲惨命运固然值得同情,然而作为侵略者,这些塞外游牧民族在中原大地上也曾疯狂屠杀汉族军民,犯下滔天罪恶,致使近两千万汉人被屠杀得所剩无几!面对异族侵略,中原军民除了奋起反抗,以暴力手段将侵略者赶出家园之外,别无他途,而以暴制暴,虽然不值得提倡,但无可否认,它一直是人类有史以来的战争中最能有效地震慑敌人的手段。

冉闵因为被传为是中华民族的英雄,使得这个冉魏王成为了争议的中心。相传他被鲜卑族斩杀后尸骸被遗弃。因为被胡人痛恨,所以他的尸首被胡人剖开,肢解,导致冉闵尸骨无存。冉闵部将把冉闵的衣冠收集,在冉闵的故乡河南安阳建了一个衣冠冢。近些年,安阳当地部门又在附近建起一个冉闵纪念园。

园林里有他的雕像,剑林,还有一个具有特别意义的华夏哭墙。在黄县高提乡寨外村里的一处农家院子,曾经挖掘出文物,在文化大革命的时候,被红卫兵毁坏。至今是唯一一个直接证明是魏王冉闵的遗迹地址。但是因为这里并没有尸骸发现,所以被认为是冉闵部将纪念他建立的衣冠冢遗址。一直到今天冉魏家族的后人和海内外华夏子孙一起发起,共同筹款在这个地方建立了冉闵的纪念园林。

五胡乱华曾经是历史上出现的一个极度混乱时期,主要是胡人对汉族人的残杀暴政令人发指,直接导致中华民族危难存亡。华人几乎都被沦为低等人种以及奴隶,甚至出现汉人被当成食物的可怕场景,这个时候,汉族人人自危,冉闵,被收养为赵国后代的汉人,却在逆境中顽强生存,在胡人侵华的北方混乱中建立了一个强悍的冉魏政权,还发布了屠杀胡人的指令,就是因为他的崛起才让胡人不敢再轻易虐杀汉人,汉族才得以重新光复。因此冉闵纪念园其实非常值得肯定的。

中国历史上因屠尽五胡,挽救了中华国运而被称为“汉家英魂”的北魏皇帝冉闵,于公元352年就义于遏陉山,至此,轰轰烈烈的冉魏王朝,如一颗光芒璀璨的流星,瞬间的惊艳过后,立刻在华夏历史的长河中陨落。

冉闵死后,被追封为武悼天王,其后人为躲避战乱而隐姓埋名,散落西南各地。

相传,后世学者通过对南方冉氏世系的调查,认为现在冉氏一族的后代主体主要为聚居在武陵山区的土家族。

据史料记载,土家族人的先祖冉守忠在南宋徽宗皇帝时期,曾奉命征讨苗族部落而进入川东南的蛮荒之地,后因种种原因落户,因而冉氏一族血脉流落于此,也不难理解。

光阴流转千年,至新中国建国后,民族划分,现在当地冉姓居民绝大部分是土家族或其他少数民族居民,鲜有汉人。他们绝大多为冉闵的后人,即使是目不识丁的文盲,也知晓他们的先辈之中曾出现过一位皇帝,尽管后代子孙经历了颠沛流离的逃亡之苦,然而至要提起先祖的丰功伟绩,他们依旧带着一份难掩的自豪感。当然,除可自豪感,还有一些羞耻感,因为儒学对中华民族的影响极其深远,那位所谓的皇帝,是一个双手沾满鲜血的屠夫暴君,亦是一个不忠不孝的篡位自立者,想到这些,后人便不愿再提起有关先祖的事迹。

冉闵此人,究竟是挽救汉家存亡的民族英雄,还是一个杀人如麻的屠夫,正史并未给出太多评价,作为一个不可忽视的传奇历史人物,其功过自有后人评说。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晋楚争霸为何宋国能促成弭兵会盟?宋国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华夏历史

    春秋大部分时期,都是由楚国和晋国争夺霸主地位。后来两国进行了三次大规模交战,加上由宋国促成的弭兵会盟,两国基本处于平分霸权的状态。实际上大国频繁交手,倒霉的是其他诸侯国,以及周边小国,被夹在中间的宋国就是其中之一。不过宋国却能在晋楚争霸中起到一个调停的作用,宋国究竟是如何做到的呢?如果没有一定的智慧

  • 朱买臣妻子崔氏为何自尽?覆水难收的典故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华夏历史

    朱买臣是汉武帝时期大臣,官至会稽太守、主爵都尉。朱买臣出生于寒贫之家,靠卖柴为生,后来经过同乡推荐,拜为中大夫。此后朱买臣向汉武帝献计,平定了东越反叛,因此获得重用。“覆水难收”这个成语的典故就和朱买臣有关。当年朱买臣娶了妻子崔氏,但常年的穷苦日子让崔氏难以忍受,逼朱买臣写下

  • 戚继光的儿子犯了什么罪,为什么会被他斩首?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华夏历史

    历史上不乏一些因为自己的老爹是高官,所以就为非作歹的纨绔子弟,这种人往往犯了错,都有老爹出面替他摆平,别人看在他的背景的份上,也不会去招惹他,也就造成了他变本加厉。不过,有这种仗着自己权势大就为所欲为的人,却也有即便身为主帅,面对自己不听军令的儿子,直接下令斩首的,比如戚继光。据《仙游县志》载,戚继

  • 秦始皇的遗诏到底写了什么?真的是让扶苏继承皇位吗?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华夏历史

    根据《史记》当中的记载,秦始皇嬴政在临终前,写下了让扶苏回到咸阳主持大局的遗诏,虽然没有明白写下让扶苏继承皇位,但是这样的安排已经足够说明一切了,只是后来被赵高篡改,毁了秦朝的未来。不过,虽然《史记》是这样记载的,但是那份遗诏毕竟司马迁也没见过,究竟遗诏上面真的写了这样的话吗?秦始皇三十七年,秦始皇

  • 秦始皇遗诏内容是什么?为何会被赵高轻易篡改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华夏历史

    秦始皇虽然成就一统全国的霸业,却没办法使得秦朝千秋万代。没想到秦始皇最后遗诏竟会被赵高、李斯擅自篡改,不仅将原本的继承人扶苏给逼死,还使得赵高成了秦的实际掌权人。其实对于秦始皇来说,他应该知道立嗣这件事对于整个大秦会有多重要,全国刚刚统一,如果不能顺利完成交接,恐怕这个政权便会被轻易瓦解。所以说秦始

  • 宣华夫人陈氏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宣华夫人生平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华夏历史

    宣华夫人陈氏是南北朝时期陈宣帝女儿,封宁远公主。等隋朝灭陈后完成统一后,陈氏被选为宫女,后来成为隋文帝的嫔妾。隋文帝非常宠爱陈氏,甚至是冷落了文献皇后。等隋文帝身体抱恙他便封陈氏为宣华夫人。不过宣华夫人后来被卷入仁寿宫变,隋文帝驾崩后,隋炀帝又将宣华夫人再次请入宫中。这次就为大家介绍下宣华夫人这个人

  • 王翦灭赵只用了30万人,为什么伐楚要60万?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华夏历史

    赵国可以说是秦国非常棘手的一个对手,尤其是长平之战,可以说是战争史上一个非常经典的战役,而且赵国很难打,即便是经历了长平之战那样的重创,后面还能继续和秦国对抗。不过,面对这样的对手,灭赵之战却只用了30万,但是面对另一个打过,楚国,王翦却坚持要带60万人,难道楚国比赵国厉害这么多吗?秦朝灭楚的战争,

  • 魏国为何在魏惠王手中逐渐走衰?魏惠王错用两位人才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华夏历史

    三家分晋后,魏国迅速崛起成为中原一大霸主。等魏惠王即位后,魏国国力正处于鼎盛时期,对于周边国家拥有绝对的压制力。不过到了魏惠王执政中后期,魏国接连败给齐国、秦国还有楚国,导致国力开始走衰,魏惠王在位52年并没能将魏国的强势延续下去,反而是让魏国陷入衰败。其实这跟魏惠王错用了几位人才有关,庞涓和公叔痤

  • 汉景帝明知杀了晁错七国不会退兵,为什么还要这样做?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华夏历史

    刘邦设立的各个诸侯国,在他后辈的时期,就想着要削掉他们的权力和地位了,毕竟如果要建立一个中央集权的国家,有这么多诸侯并不是一件好事,会分散掉皇帝的权力。汉景帝时期,就因为这件事情爆发出了七国之乱,而一部分根源就是在于晁错提出的削藩这件事情。而七国之乱爆发之后,汉景帝明知道杀了晁错其实并没有多大的用处

  • 刘备称帝后诸葛亮拜为丞相,丞相是当时最高的官职吗?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华夏历史

    刘备在成都称帝后,诸葛亮直接升为丞相,负责主持朝政。蜀汉的官职也是承袭汉朝,不过东汉为了加强皇权不设丞相,只有西汉才有丞相。曹操当时担任丞相属于特例,一般太傅、三公最大,只不过三公虽然是最高官职但并没有实权。刘备称帝后还是决定采用丞相一职,所以诸葛亮当时已经达到了最高官位。等刘备去世后,诸葛亮更是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