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北魏河阴之变是怎样爆发的?河阴之变的受害者是谁?

北魏河阴之变是怎样爆发的?河阴之变的受害者是谁?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2923 更新时间:2024/1/22 0:02:41

河阴之变是发生在北魏时期的一场军事政变。由当时朝中权臣尔朱荣策划实施,最后胡太后、幼主元钊被杀,北魏政权临近崩溃。尔朱荣杀害了两千多名王公官吏,鲜卑贵族以及当时的大家族几乎都被消灭殆尽。尔朱荣虽然掌控了北魏政权,但经此一役,北魏已经失去了往日的繁华和安定,也就此改变了北朝的历史走向。河阴之变究竟是如何爆发的呢?下面就一起来了解下这段历史吧。

从封建王朝的建立开始,历史上就出现了各种君逼臣反,官逼民反的事件。在那个君主大过天的时代,从小饱受三纲五常等封建思想束缚的臣民,为什么会做出如此胆大妄为的事情呢?

众所周知,历朝历代的农民起义都与统治者的昏庸无能有关,正所谓:“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通常情况下,人都有一定的忍耐性,但是,如果超过这个忍耐度,谁也不知道自己会做出怎样的事情。公元五百二十八年,就出现了一件极度血腥的夺权事件。

那么,这件事到底残忍到什么程度呢?一个大臣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竟毫不犹豫的将年事已高的太后和年仅三岁的皇帝,以及朝中数以千计的文武大臣,全部投入黄河之中活活淹死。那么,这一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怎么会发生如此惨无人道的事情呢?

北魏武泰元年,19岁的孝明帝元诩羽翼渐丰,他不甘心一直受自己的母亲胡太后的掌控。所谓“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即使那个人是自己的亲生母亲也不行。一人处心积虑地想要夺回政权,一人又牢牢地握住手中的权柄不放。

时间久了,矛盾自然也就恶化了。年轻气盛的皇帝,早已不能忍受自己明明是一国之君,却要像个傀儡一样听凭太后的摆布。此时的他,心中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要夺回属于自己的江山和权力。于是,他和手下的人密谋通过武力夺回政权。

孝明帝有一个妃子是尔朱荣的女儿,且尔朱荣当时手握重兵,算是孝明帝手中的一张王牌。所以,为了让自己的夺权之路行进的更加顺畅,他就秘密下诏:命令尔朱荣迅速带兵进入洛阳,意图通过他手中的兵马来制衡太后,从而,达到夺回国家统治权的目的。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孝明帝的计划,很快就被太后一党知道了。虽然,太后久居深宫,但是,手下耳目众多,皇帝身边一有风吹草动,她就能得到消息。当她发现一直任凭自己摆布的儿子,竟然想找人回来对付她的时候,她才意识到,此时的皇帝早已脱离了自己的掌控。

人一旦尝过权势的滋味,就再也舍不得放手了,最终,更是不得不为了这个权势争得你死我活。在后宫之中汲汲营营几十年,并成功登上权力最顶峰的女人,必然不会是什么良善之辈。太后深知,此次自己和皇帝,必然是要闹个你死我活的局面。

于是,胡太后一不做二不休,和姘头一起用一杯毒酒了结了皇帝的性命。

但“国不可一日无君”,太后虽有问鼎帝位的野心,但是,她也明白无论是皇室宗亲,还是朝中大臣,都不会同意自己当皇帝的。既然自己不能登基为帝,那么,就找一个好操控的傀儡,自己在幕后掌握实权,未尝不是一个好办法。

当时,先帝的妃子胡嫔刚好生下了一个女儿,太后就将计就计,说这是一个男孩,并迅速将这个刚出生的女孩元姑娘立为了新一任皇帝。虽然,皇帝的事情暂时得到了解决,但是,太后明白这不是长久之计,毕竟,纸包不住火,总有一天这个孩子的性别会被天下人知道的。

如果,真到了那个时候,那事情就会变得更麻烦,于是,她开始未雨绸缪。

太后就私底下命人留意皇室宗亲,看有没有合适的皇帝人选。虽然,太后急于找替代者,但是,对于新皇帝的人选也不能大意。在经过千挑万选之后,年仅三岁的临洮王世子元钊进入到了她的视线。对于太后来说,这个刚刚三岁的小孩,并不能给自己造成什么威胁。

武泰元年,胡太后毫不犹豫地把这个孩子立为了新一任的皇帝,是为北魏孝庄帝。

一个国家最忌讳的就是臣强主弱,一个年仅三岁的孩子,在朝堂之上并不能起到什么震慑作用,更何况,这个孩子的皇位还来得名不正言不顺。虽然,胡太后的做法暂时解决了眼前危机,但却让本就人心惶惶的朝廷,变得更加动荡不堪。

眼前的局势对于野心勃勃的尔朱荣来说,真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时机。常言道:“开弓没有回头箭”,尔朱荣既然已经带领着自己的军队朝洛阳城进发了,自然没有半途而废的道理。更何况,他女儿本就是先帝的妃子,所以,借着这次机会铲除太后党羽,让自己的女儿顺利上位。

如果,这件事情成功了,他手中的权势就也会更加显赫。作为一个久经官场的老油条,尔朱荣十分明白,现在的皇帝虽然年幼,但是,他是胡太后亲自拥立的,按照祖制,这个三岁小儿的皇位是合理合法的。自己如果就这样带兵闯入洛阳,那就是师出无名。

所以,为了顺利将自己的行为变得合法化,尔朱荣拥立长乐王元子攸为皇帝,他是献文帝拓跋弘之孙,孝文帝元宏之侄,彭城武宣王元勰第三子。尔朱荣手中拥有兵权,元子攸又有问鼎帝位的野心,两人一拍即合。就这样,尔朱荣拥立着所谓的新帝,一路朝着洛阳城进发。

可能是天随人愿,洛阳城的守城将军郑季明是尔朱荣的知交好友。最终,在此人的帮助下,他们毫不费力的就攻进了洛阳城。胡太后虽然专权多年,但是,她的手中却并没有兵权,而此时朝廷里面,也没有人能够抵挡尔朱荣的大军,胡太后等人,很快就成为了待宰的羔羊。

俗话说,好死不如赖活着,只要有一线生机,就没有人愿意交出自己的生命。更何况是胡太后,这样一个集权势、地位、富贵于一身的女人。她虽然知道此时已经回天无力,但是,她并不愿意就此了结自己的生命。为了保住性命,胡太后想出了一个并不算高明的办法。

那就是:将先帝后宫的所有妃嫔全都集中到一起,让这些女子和自己一起出家为尼。她原本想借这件事,表明自己了却红尘的决心,以求保住性命,可是,最终还是没能如她所愿。因为,尔朱荣是一个心狠手辣之人,他深知“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的道理。

在看到太后做出如此举动之后,尔朱荣并没有停止杀戮。他知道自己做的这件事,本来就师出无名,如果,再轻易的放过太后一党,一旦自己离开洛阳,朝廷的局势就会变得混乱不堪。因此,尔朱荣告诉自己一定不能心慈手软给自己招来祸患。

最终,在谋士费穆的建议下,尔朱荣将年仅三岁的孝庄帝元钊、胡太后,以及成百上千的文武大臣,一起推向了黄河之中,让他们随着滚滚的黄河水,消失在了历史中。

此次事件,史称“河阴之变”,死难朝臣人数极多,据《北史》、《魏书》记载有一千三百多人,《资治通鉴》记载有两千多,反正是上至丞相高阳王元雍、司空元钦、义阳王元略,下至正居丧在家的黄门郎王遵业兄弟,包括孝庄帝的兄弟,不分良奸,全部杀个精光。

有了此事,尔朱荣在历史上骂名滚滚,他也注定要成为北魏的乱臣贼子。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邬思道为什么要先后投奔李卫和田文镜?邬思道早已看透雍正心思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华夏历史

    《雍正王朝》中,邬思道辅佐胤禛登基,也算是雍正身边的一位能人。等雍正称帝后,邬思道又想着法子躲避雍正,他的每一步其实都很危险,但好在算是保全了自己。其实邬思道会选择投奔李卫和田文镜都是深思熟虑的结果,当然总有人说邬思道早已看透了雍正,其实雍正也明白邬思道的心思,只是两人都不说破而已。还有一点,邬思道

  • 魏国为何无视秦国崛起,而把矛头直接对准齐国?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华夏历史

    战国初期,魏国率先称霸成为七雄之首。此后魏国想尽各种办法,限制其他诸侯国的发展,但秦国还是凭借商鞅变法逐渐提升国力。而且东边,齐国也有崛起的迹象,魏国作为领头羊肯定不会眼睁睁看着秦国、齐国变强,虽然秦国距离魏国更近,但魏王还是选择先把矛头对准齐国,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下面就为大家讲讲魏国的选择,看看魏

  • 儒林外史的作者是谁?他混的比范进还惨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华夏历史

    “范进中举”的故事很多人都知道,不过这只是一个写在小说里面的故事,这部小说写了很多具有讽刺意义的故事,其中或许就数范进中举最为出名了。不过,你知道这部小说的作者是谁吗?其实,这部小说的作者,他的一生比范进更惨,他就是吴敬梓。今天就来介绍一下这位作者,他的人生经历是怎样的呢?吴

  • 明朝将领盛庸有多厉害?曾多次击败朱棣最后却被逼死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华夏历史

    盛庸是明朝将领,也是靖难之役朱允炆一方的主要指挥之一。盛庸曾多次率军击败朱棣,并且斩杀他好几位手下,使得朱棣前期战事非常不顺。不过此后中央军逐渐走衰,盛庸见胜利无望变向朱棣投降,此后继续被任用。但盛庸和王钦不和,虽然盛庸已经主动辞官,但王钦还是抓住机会向朝廷揭露盛庸的罪行,导致盛庸被活活逼死。盛庸的

  • 元朝灭亡之后为什么很多文人念念不忘?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华夏历史

    元朝作为历史上一个非汉人建立的统一政权,却只有短短不到一百年的时间就被推翻了,之后建立起了最后一个汉人王朝明朝。现代人眼中看明朝,很多人都是非常佩服的,朱元璋看多了元朝统治者欺压百姓的事情,所以对待自己朝代的官员非常严苛。但是,很奇怪的是,为什么有很多文人却在怀念已经灭亡的元朝呢?“崖山

  • 南唐末代皇帝李煜是怎么死的?李煜死因揭秘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华夏历史

    李煜是南唐最后一位皇帝,在位一共15年。李煜一生主要成就体现在了他的诗词、书法上,李煜词的成就颇高,其语言明快、情感真挚、题材广阔,影响了此后一大批的词人。只不过李煜没办法阻止南唐被灭亡的事实,成了一位亡国皇帝,不过李煜的死因到目前为止一直是个谜。他本可以免去一死,最后却是喝毒酒身亡,当时李煜并没有

  • 唐代诗人李贺为何英年早逝?李贺生平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华夏历史

    李贺是唐朝著名诗人,和杜甫、李白、王维齐名,有着“诗鬼”之称。李贺是唐高祖李渊的叔父李亮后裔,所以李贺也算是唐室宗亲,他年少出名,并且开创了“长吉体诗歌”。李贺作诗的风格和李白相近,都属于浪漫主义诗人,只不过李贺的作品会更具有想象力一些。令人遗憾的是,

  • 朱由榔和崇祯朱由检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华夏历史

    如果单从名字上来看,朱由榔和朱由检之间,应该是平辈人的关系。朱由检,即崇祯帝,是明朝时期最后一位皇帝,而朱由榔,他虽然也是明朝皇帝,但却一直得不到承认,因为按照正统历史来算,明朝到崇祯死的时候就已经灭亡了,而且朱由榔也是“南明”的皇帝。那么照这样说,朱由榔到底还算不算是真正的

  • 诸葛亮掌权期间陨落了多少人才?导致蜀汉国力持续走衰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华夏历史

    刘备虽然任命诸葛亮和李严同为托孤大臣,但等刘备去世后,蜀汉朝内基本还是由诸葛亮一人掌控。而在这段时期内,诸葛亮把重心放在了北伐事业上,诸葛亮的出发点肯定是好的,只不过这个过程让蜀国损失了太多人才,导致此后国力逐渐走衰。诸葛亮也并非完人,他也有缺点,在用人方面诸葛亮明显不如刘备。当然站在诸葛亮的角度思

  • 郑袖为什么被称为南后?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华夏历史

    提起郑袖,很多人都能想起屈原,郑袖在楚国历史上的地位,有人认为甚至可以和商朝的妲己同级,可见郑袖并不是什么好人。郑袖曾经诬陷屈原,以至于楚王疏远屈原,最终屈原投江而死。而历史上的郑袖被称为南后,这个南后又是什么意思?郑袖做了这么多恶事,她最终又是什么样的结局呢?郑袖(生卒年不详),战国时期楚怀王的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