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裴炎支持武则天废唐中宗,为什么最后还是被杀?

裴炎支持武则天废唐中宗,为什么最后还是被杀?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4445 更新时间:2024/1/19 11:19:06

裴炎是唐高宗时期宰相,他是唐高宗的顾命大臣,受遗诏辅政。唐高宗死后,武则天总览大权,距离称帝仅一步之遥。裴炎虽然没有刻意帮助武则天,但武则天能顺利称帝,裴炎是有一定功劳的。裴炎支持废唐中宗,改立唐睿宗,等于是站在了武则天这边。但裴炎最后还是没能逃脱被杀的命运,不过他的死实际上是被冤杀,武则天并没有查明真相就将他处死。直到唐睿宗时期才被平凡,并追赠太尉,谥号忠。

(一)出身世家

裴炎,字子隆,唐周鼎革之际的著名宰相。

裴炎的忠于唐室,始于唐高宗的高度信任。裴炎出身士族,从小就沾了皇家甘露。他毕业于皇家子弟学校弘文馆,早就深明春秋大义,恪守“君君臣臣”之道,这就为他仕途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秩序基础。

于是,在入相的第二年,裴炎就由黄门侍郎迁侍中,主管中央三省之一的门下省。后来,唐高宗病重,又授命裴炎辅政。

论说,官当到这个程度,裴炎已经声望显赫,该懂得进退有据,明哲保身了。况且,裴炎自小熟谙文史,在历史的轮回中,应该通晓在集权与强臣之间怎么走“平衡”。

但后来的事实一再说明,这裴炎偏偏是个拗脾气,觉得自己身负皇恩,对于先帝托孤之事,得有自己的主见,断不能为了自己头上的乌纱,而失了道德正义的方寸。

(二)仗义执言

于是,我们这位执拗的宰相大人,屡屡做了一些置个人前途命运于度外的事情。

第一件事:敢把皇帝拉下马

唐中宗李显即位不久,就张罗着提拔自己的岳父韦玄贞为宰相并给自己乳母的儿子授五品官。时任中书令的裴炎认为,这样做不合法统,拒绝了他的命令。

自以为得了天下的中宗也没多想自己的皇位坐的稳不稳,就意气用事地说:“我就是把国家让给玄贞,又有什么不可以?更别说是个侍中了?”这种荒唐的话一说出口,敏感的裴炎就认为,一个把自己都不当回事儿的皇帝,怎么能够治理好国家?如果让这样的皇帝执掌天下,那苍生百姓的性命还不是贱如草芥?大唐的江山断不能毁在这种率性的皇帝手里。自己作为辅政大臣的话,皇帝都视同儿戏,哪他还能听的进朝中那些忠介之士的话吗?

无奈的裴炎只好向太后武则天报告。

生性要强的武则天,哪能容忍儿子窝囊到这个地步!她立即召集百官到乾元殿,命裴炎与中书侍郎刘讳之、羽林将军程务挺、张勖勒兵入宫,宣太后令,废中宗为庐陵王,实施幽禁,另立豫王李旦为皇帝,是为睿宗,自己临朝称制。

第二件事:敢怼天后立祖庙

武则天当政后,要为自己的祖先立庙祭祀,裴炎再次起而反对。

他说大唐江山是李姓打下来的,你武则天是李家的儿媳,按照封建礼制,另立武家宗庙就是僭越,汉初的吕后就是因为这样做,最后自取其辱。武则天听了很不高兴,只得暂缓建武氏庙,但还是在文水老家为祖宗立了祠堂。

从这一次进谏上,武则天已经隐隐感觉到,裴炎日后必将是自己施政的一大障碍,必须除之而后快。

第三件事:为保李氏再仗言

是为了加快武氏改朝换代的步伐,武则天大肆杀戮李氏宗室,宗室人人自危,朝臣敢怒不敢言。

在杀死废太子李贤后,武则天又向大臣们提出要杀掉韩王李元嘉和鲁王李灵夔,以绝天下人对李唐宗室的幻想。

同朝的宰相刘讳之、韦仁约都悄不作声,又是裴炎一个人以为不可,据理力争,使的武则天更加怒不可堪。

这接二连三地触怒当今说一不二的女主子,裴炎不是没想过后果。但他觉得,只要天下还是姓李,他这个辅弼大臣就没有辜负先帝重托。人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那什么时候报呢?自己一个做臣子的,在李唐王朝变姓易色的关键时刻,不能站出来,那还叫忠臣吗?在强权之下,裴炎不是没想过自己的性命掌握在谁的手上。

但是,他要在坚守自己的道义下做出选择。

(三)引火烧身

历史要造就一个人,总是会在适当的时间创造机会的。

不久,徐敬业公开打出反武旗号在扬州起兵,武则天召集群臣询问对策。又是裴炎站出来说:“天子已经老大不小了,你不让他参政,所以天下才会生乱。如果你现在把政权还给天子,叛乱自然就会停下。”这是裴炎对武则天的又一次发难。

这次,武则天是不会善罢甘休了。再加上有人在武后跟前煽风点火,说裴炎与叛军勾结,里应外合。武则天顺势就把裴炎投入监狱。

在监狱里,裴炎仍然刚烈不屈,面对许多忠贞之士的劝告,他凛然正气地说,宰相下狱,理不可全,表现出决然赴死的果断。

尽管朝堂之上,多数官员为裴炎说情,但武则天根本不为所动,没出十天,就把裴炎问斩。

(四)人生反思

对裴炎是否参与徐敬业反叛这段历史公案,后人展开了丰富的想象。

当年的当事人都早已作了土,什么样的猜测也已经死无对证。更何况,历史就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从裴炎的人生结局来看,我分明感觉出在唐周交替之际,读书人在道德与责任、人伦与情理中的矛盾与困惑。

裴炎作为先皇指定的辅政大臣,是一个饱受诗书礼仪、道德伦常浸淫的知识分子,他在这个女权凌驾于男权、权力污染了道德的非常时期,想做一个捍卫纲常伦理的领跑者。但是,在裴炎与武则天的对弈中,裴炎的第一步棋就走错了。

其实,早在废黜中宗李显时,武则天还是非常倚重裴炎的。尽管武氏与高宗早就被民间并称“二圣”,但在高宗去世后,她还得按照法统把权力交给儿子中宗。武则天再有本事,也不敢在这个时候逆天违命。否则,就会给自己带来无穷祸患。

裴炎作为新皇的顾命大臣,无疑是她拉拢的对象。我想以裴炎读书做官的资质,不可能看不出武后的能力及撺掇权力的野心。然而,他面对中宗对权力的恣肆,却不得不把眼光转回到武后的身上。一个是他觉得武后先前的作为还算收敛,另一个是让母亲管教儿子也是自然而然的事。自己做臣子的,尽职本分就是了。

武则天显然对裴炎此时的表现是赞赏的,以后每逢大事都很重视裴炎的意见。人随事变,裴炎本来是想为李唐社稷选个好的接班人,却不料剑走偏锋,反倒为武则天改朝换代铺平了道路。从此,武后“圣衷独断”,加快了做女皇的步伐。

这个时候,裴炎才发现自己事与愿违,辜负了高宗的临终遗命。对比此时的裴炎,颇有些像三国刘备托孤时,诸葛亮面对的无奈。不同的是,诸葛亮面对的是无能的阿斗,他必须为先帝的功业而不顾一切、六出祁山。而裴炎面对的却是强硬的武后,他必须为践行先帝的遗命而一次次梗直脖子,据理力争,保证李唐的江山不易姓。于是,才有了他一次次与武则天展开的对抗,有了他对下狱后面对生死的通透。

如今,当过往已经散若烟尘,我们还是可以从历史的斑驳中读出人性,读出精神不可败亡的原因:那就是“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如果抛开时代特征和阶级属性,那么裴炎就是为了撑起李唐的大旗而勇于牺牲的。

这样评价,我想也不为过吧?!

【作者简介】乔永胜,致力于用现代视角检视历史人物,更多还原人性的写作。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宋襄公为何是春秋五霸之一?最终却沦为一个笑话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华夏历史

    春秋五霸的具体人物是谁,其实一直都不是一个定论,在不同的古籍当中的记载是不一致的,也可以理解为,在不同人的眼中,有不同的春秋五霸,不过在这当中,有一个版本中出现了宋襄公。宋襄公为人非常讲究仁义,这一点在和平时期是非常好的,但是他却偏偏在春秋,而且在打仗的时候还要讲仁义,结果就把自己讲成了一个笑话。宋

  • 秦惠文王为什么拒绝苏秦?苏秦四处碰壁在燕国找到知己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华夏历史

    苏秦是战国时期著名纵横家,但他早期的仕途之路却十分坎坷。苏秦年轻时到齐国拜鬼谷子为师,学习纵横之术,学成后苏秦将目标定在了洛阳。他立即动身前去求见周显王,但苏秦名声还是太小,周显王根本就看不上他。后来苏秦来到秦国,游说秦惠文王兼并列国,但商鞅刚死此时又来一位说客,秦惠文王只能将他打发走。苏秦向东来到

  • 司马懿怕曹叡吗?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华夏历史

    司马懿虽然很厉害,可以说手握大权,成为曹魏后期的实际掌权人,只不过这些也都是在曹家三代人都死了之后才发生的事情,司马懿惧怕曹操和曹丕,这些都可以理解,这两位都是非常厉害的人物,但是为什么他也会害怕曹叡?曹叡在后期的表现就是一个只顾着玩乐的皇帝,为什么司马懿也怕他?曹叡真的有那么厉害的吗?司马懿是曹魏

  • 万历皇帝不上朝事出有因,却让明朝迅速走向衰落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华夏历史

    万历皇帝朱翊钧是明朝第13位皇帝,明朝覆灭的结局基本就是在万历时期决定的。朱翊钧在位48年,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但朱翊钧却没有好好行使自己的皇权,反而是让国家运转几乎陷入停摆,百姓民不聊生。朱翊钧在这48年中,几乎是有一般时间没上过朝,这样的皇帝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不过朱翊钧不上朝的确有他的

  • 竹林七贤之一阮籍生平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华夏历史

    在竹林七贤之中,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代表了当时的文学成就,也代表了一种对当时的朝局不满的态度。很多人知道嵇康,但其他人也都是一些厉害的人物,而对于阮籍有一句评价很奇怪,叫“阮籍猖狂”,猖狂在我们看来并不是什么好词,不过很多词语都是古今异义的,那么这里的猖狂是什么意思?阮

  • 如果楚怀王重用屈原,楚国还会灭亡吗?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楚怀王其实大家也知道这个人还是挺给力的,但是有一件事情一直被人诟病,那就是屈原,话说楚怀王一直不重用屈原,也有人说楚国之所以灭亡很大程度就是没重用屈原,那么有的人问了,这话说得到底对不对呢?假如楚怀王重用屈原,最后楚国还会灭亡吗?下面就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即使楚怀王重用屈原,楚国

  • 明代的倭寇之患为何能为祸四十余年?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明代的倭寇大家还是知道的,其实明朝一直被倭寇祸乱,然后前前后后一直被祸害了有接近四十余年,那么有的人要问了,为什么会这么长啊?难道明朝没有能力去治理吗?下面我们不妨就着这个问题继续来分析揭秘看看具体是怎么回事吧!明代自明成祖以后,即时有变乱,其中规模最大、旷日持久者是“倭寇&rdqu

  • 西汉学者刘歆为何改名刘秀?他和光武帝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华夏历史

    汉光武帝刘秀是东汉开国皇帝,实际上在此之前还有一位叫刘秀的人。这位刘秀是西汉著名学者,他开创了古文经学派,还是一名目录学家、天文历算家。不过这位刘秀本名叫刘歆,后来才把自己的名改成了秀,他是刘邦弟弟楚王刘交后人,也属于汉室宗亲。可能这位刘秀在历史上并不出名,但他对于西汉做出的贡献不可埋没,而且他最后

  • 袁天罡和李世民关系如何?袁天罡曾劝谏李世民不要杀一人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华夏历史

    袁天罡是隋末唐初著名玄学家、天文学家,民间也流传了很多有关袁天罡的传说典故。不过袁天罡在玄学方面的确有很高的成就,他著有《九天玄女六壬课》、《五行相书》、《袁天纲称骨歌》等书,其中《推背图》最为出名。不过这些主攻玄学的文人,在处理和皇帝之间的关系时要特别小心,不然最后怎么死的都不知道。下面就为大家讲

  • 明朝倭寇之患有多严重?倭寇进攻路线解析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华夏历史

    实际上在明朝初期,倭寇之患还不算太严重,因为当时明军十分重视海军建设。但到了嘉靖年间,官场腐败,海军战力急速衰退,导致沿海地区一些富商主动勾结倭寇劫掠,倭寇之患随之愈演愈烈。从1552年开始,明军对倭寇已经丧失主动权,加上装备经久不修,对于倭寇作乱也只能束手无策。这次就以地图的方式为大家讲讲,当时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