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方孝孺为什么被诛十族?方孝孺死因揭秘

方孝孺为什么被诛十族?方孝孺死因揭秘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3522 更新时间:2024/1/2 17:39:13

方孝孺是明朝初期官员,官居翰林院文学博士。后来朱棣以“靖难”为由,率军进攻京城,而明军用来讨伐燕王朱棣的诏书檄文都是出自方孝孺之手。不过朱允炆最后不敌朱棣,朱棣入京,多数官员为了保命纷纷转投旗下,但方孝孺拒不投降,最后被捕入狱。朱棣更是下狠手,直接诛杀方孝孺十族,共873人,方孝孺也成了历史上唯一一位被诛十族的人。但这件事也负一定争议,十族的真相到底是什么呢?

我们知道,历史上号称被灭十族的人,只有明朝的方孝孺。明太祖在位的时候,方孝孺一直在地方上教书,并没有参与政事。不过他和太子朱标是同学,再加上在读书人里面名头响亮,朱元璋也很欣赏他。朱允炆登基以后,遵照太祖的遗训,召方孝孺进了京城,授给他翰林学士的官职,搁在现在相当于中央办公厅秘书,属于白丁入仕,而且一步到位的人物。

仔细研究下古代文人当官的制度,除了通过科举考试之外,有贤名、会写诗填词、文化修养高的人都有天上掉馅儿饼的机会,只可惜有些馅儿饼好吃,有些吃了会噎死人。

朱允炆很倚重方老师,登基诏书也交给他草拟,这可是天大的恩惠。方翰林也不负所望,所拟的诏书洋洋洒洒上千字,文辞优美、言之有物,烧掉了老方不少脑细胞。不过他做梦也没想到,仅仅过了四年,朱允炆的叔叔朱棣攻入了南京,夺了侄子的天下。朱棣也让他起草登基诏书,他不肯被老羞成怒的朱棣杀了,起草诏书这个曾经让他无比自豪的任务,最终却让他陷入万劫不复。

朱棣为啥非得让方孝孺起草登基诏书呢?很简单,就是为了让自己当皇帝的事变得名正言顺,只有方孝孺起草这个诏书,才能堵住天下人的嘴,“防人之口胜于防川”,方孝孺都愿意为他服务,天下的读书人还能有什么话说?

方孝孺是个犟骨头,他认定朱棣就是谋逆,刚被召见进了朝堂,当着朱棣和大臣们的面,他就开始大哭。朱棣以为他就是装装样子,为了感化他,就拍着胸脯说:“我就是学习周公,来南京是为了诛杀奸臣、辅佐我侄子来的,哪里想到他自杀死了,事情才变成现在这个样子。“方孝孺反问他:“那你为啥不立皇帝的儿子?”朱棣说:“国家有赖于年长的人治理。”方孝孺又问:“那你为啥不立皇帝的弟弟?”朱棣被噎住了,只好强词夺理:“你管得太多了,这是我们朱家的家事。”不愿跟他再争口舌,命左右取来纸笔,让老方起草诏书。

方孝孺早就下定了必死的决心,接过笔就扔在了地上,一边哭着一边说:“要杀就杀,要剐就剐,给谋逆起草诏书这种事,我是坚决不干的。”朱棣涵养再好,也实在忍不住了,盛怒之下命人将方孝孺拉出去杀了。

朱棣真有太祖的遗传,不但活剐了方孝孺,还诛杀了他的十族。反正一些明朝杂记上是这么写的,不过这件事可能不是真的,里面或多或少有演绎的成分。

首先,给方孝孺收尸的是廖镛和廖铭,这哥俩是老方的门生,是德庆侯廖永忠孙子。古代的“十族”是包括当事人的门生故吏的,如果真是被灭了十族,他的这两个学生就算不算在内,怎么可能会被允许收尸呢?其次,就是当朝的记载也显示,方孝孺的弟弟方孝友是主动跟着哥哥去刑场赴死,没有被拘押一说。方孝孺的妻子和两个儿子是自缢而死,两个女儿是跳进秦淮河死的,这些事情都有据可考。《明史》里面只记载有“丁丑,杀齐泰黄子澄、方孝孺,并夷其族”这样的话,没有说方孝孺被灭了十族。

这样说不是要替朱棣辩白,而是为了还原真相。其实,灭十族这种说法更可能来源于“连坐”,“连坐”就指的不是本族人了,而是跟方孝孺案有关联的人。

当时朱棣刚继位,跟方孝孺一样,许多人都反对他,以方孝孺为文化领袖的读书人就不在少数。特别是方孝孺被处死,引起了全国各地读书人的愤怒,他们以文字、集会等方式纪念方孝孺,向朱棣示威、声讨朝廷是非常有可能的。朱棣为了稳固统治、消灭这些反对的声音采取“连坐”的手段,诛杀了全国八百多人才可能是事情的真相。

朱棣灭方孝孺十族,只能证明他是个暴君,有百利而无一害。但是罗织罪名、诛杀反对者才更符合他当时的利益。因此,方孝孺有没有被灭十族,真相到底是什么?我们应该抱着客观的态度去分析和论证。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苏秦刺股是什么?有哪些关于苏秦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华夏历史

    头悬梁锥刺股的故事,我们以前也听过很多遍了,这两个故事常用来鼓励学生要勤奋努力读书,才会有一个好的成就。一些古书记载当中,的确有“苏秦刺股”的故事,这个故事讲的是什么?苏秦后来的确有非常大的成就,那么关于他还有哪些故事?除了苏秦刺股,苏秦还有怎样的经历,他后来的结局又是什么?

  • 蒯通三分之计是怎么样的?最后让韩信后悔莫及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华夏历史

    蒯通原本是一位能够改写历史的人物,他是韩信谋士,曾献上灭齐之策和三分天下之计。他明白天下局势皆取决于韩信,所以想让韩信离开刘邦自立,但韩信却是犹豫不决。最后刘邦夺得天下,韩信先是被贬,然后遭到吕后、萧何陷害。据说韩信临死前还说:“我真后悔不听蒯通的话,以至于死在女人的手中!”

  • 秦始皇为什么没立过皇后?秦始皇一生重大事件记录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华夏历史

    秦始皇是历史上第一位自称皇帝的人,但奇怪的是有皇帝却没有皇后,为何秦始皇一生都没有立过皇后呢?实际上,秦始皇不仅是没立过皇后,就连他的妃子是谁在古书中都无记载,这点很是蹊跷。有传闻说,秦始皇因为自己母亲赵姬的所作所为,导致他十分忌惮这些,所以终身不立皇后,而且让史官把他的后宫也给抹去了。看来赵姬的确

  • 宋钦宗为何拒绝当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华夏历史

    皇帝可是人人都羡慕的,古代有多少人为了争夺皇位,争的头破血流,甚至不惜杀掉自己的父母兄弟,然而宋朝却有这样一个人,他拒绝当皇帝,甚至在宦官为他穿龙袍的时候拼命挣扎,最终昏厥过去了。可如果你知道他是谁,就知道他为什么这么做了,他就是宋钦宗,北宋朝的最后一位皇帝,也是靖康之耻中被掳走的一位皇帝。赵桓(1

  • 李瑞东有多厉害?曾自创李式太极拳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华夏历史

    李瑞东是清末武术家,他一生恭拜武林名师,善于结交侠士,深得内外家武功之精髓,此后自创李氏太极拳,江湖人称“小孟尝君”。据说李瑞东5岁就能随塾师诵经,7岁拜师“大刀孙”正式开启习武之路,虽然李瑞东没有霍元甲、黄飞鸿等人出名,但民间也有很多关于他的故事,还

  • 刘聪有十个皇后?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华夏历史

    虽然说一个皇帝不一定只能拥有一个皇后,但是除非是上一个皇后死了,或者是犯了错被废掉,才能再立一个,所以同一时期的皇后还是只能有一个。但是历史上却有这样一位荒淫的皇帝,刘聪,他居然同时立下十个皇后,大臣和儿子们都劝他,却被他骂的骂,杀的杀朝局混乱不堪,到了后来甚至变本加厉,皇后也远远不止十个人。八王之

  • 朱熹真的纳了两个尼姑为妾?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华夏历史

    朱熹的思想,并非完全的错,但也绝不是全对,他有一些主张的思想,在任何时候都是非常不可取的,人如果都活成了他所希望的那个样子,就只能说都成了机器,这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可以的。而当时有人弹劾朱熹,说他明面上说反对纳妾,结果自己还找了两个尼姑做小妾,这种事情是真的吗?如果是假的,为什么朱熹也没有认呢?南宋

  • 裴炎支持武则天废唐中宗,为什么最后还是被杀?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华夏历史

    裴炎是唐高宗时期宰相,他是唐高宗的顾命大臣,受遗诏辅政。唐高宗死后,武则天总览大权,距离称帝仅一步之遥。裴炎虽然没有刻意帮助武则天,但武则天能顺利称帝,裴炎是有一定功劳的。裴炎支持废唐中宗,改立唐睿宗,等于是站在了武则天这边。但裴炎最后还是没能逃脱被杀的命运,不过他的死实际上是被冤杀,武则天并没有查

  • 宋襄公为何是春秋五霸之一?最终却沦为一个笑话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华夏历史

    春秋五霸的具体人物是谁,其实一直都不是一个定论,在不同的古籍当中的记载是不一致的,也可以理解为,在不同人的眼中,有不同的春秋五霸,不过在这当中,有一个版本中出现了宋襄公。宋襄公为人非常讲究仁义,这一点在和平时期是非常好的,但是他却偏偏在春秋,而且在打仗的时候还要讲仁义,结果就把自己讲成了一个笑话。宋

  • 秦惠文王为什么拒绝苏秦?苏秦四处碰壁在燕国找到知己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华夏历史

    苏秦是战国时期著名纵横家,但他早期的仕途之路却十分坎坷。苏秦年轻时到齐国拜鬼谷子为师,学习纵横之术,学成后苏秦将目标定在了洛阳。他立即动身前去求见周显王,但苏秦名声还是太小,周显王根本就看不上他。后来苏秦来到秦国,游说秦惠文王兼并列国,但商鞅刚死此时又来一位说客,秦惠文王只能将他打发走。苏秦向东来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