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郑和下西洋是为了寻找建文帝吗?

郑和下西洋是为了寻找建文帝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4972 更新时间:2024/2/27 6:10:45

建文帝朱允炆的下落,一直都是历史上一个非常大的谜团,没有什么人能准确说出建文帝的下落,也没有对于建文帝下落的准确的记载。朱棣时期曾经派出郑和多次下西洋,相传也是为了寻找建文帝的下落,这是真的吗?郑和下西洋看似是一次航海行动,但是究竟是否有一些不为人所知的目的,就一起来揭秘看看吧。

建文帝朱允炆是明朝第二个皇帝,本来这个皇位不应该传给他的,只是因为他的老爸朱标体弱多病没来得及继承皇位人就走了。朱标是朱元璋的太子,继承皇位那是合情合理无可争议,但是朱允炆继承皇位在当时就引起了其他几个叔叔的不满,尤有是他的四叔朱棣,朱棣不管在文治武功还是治国经验方面都要比朱允炆强的不止百倍,而且在建立大明江山的上功劳还很大,朱棣只恨自己晚出生了几年,心中虽然很是不满,但是也没办法只好当了一个燕王,谁知道就在此时原本可以老老实实做自己皇帝的朱允炆却做了一件让人意想不到的事,也正是因为此事导致他丢掉了自己的江山。

年轻的建文帝朱允炆刚当上皇帝没多久,就听从身边的一些文臣书生的建议,对藩王进行削藩,政策刚一下达就朱允炆的四叔朱棣就起兵造反,理由是“清君侧”也就是说要清除皇帝身边的小人,这个口号打的好。朱棣那是跟着朱元璋一起打天下的猛将,年幼的朱允炆哪里是对手,加上朱元璋在死之前把一些武将基本上都清除了,所以此时朱允炆这边能打仗的人真的不多了,加上朱允炆临阵更换将领,而且换了一个只会纸上谈兵的人带领军队,结果可想而知,本来朱允炆手里还有一张好牌可以打,朱棣的三个儿子还都在南京做人质。

也不知道朱允炆是慈悲为怀还是哪根筋不对劲了,都要打仗了,竟然把人质给全部放走了,这下朱棣一点后顾之忧都没了,经过三年的战争朱棣终于打到了南京城,眼见形势不妙的建文帝这时候做了一件事,也正是这件事一直到现在都成为了谜案,正史上说朱棣打进皇宫的时候已经起火,最后只找到了一句烧焦的尸体,不能确定建文帝的下落。

这下朱棣着急了,虽然他当上皇帝,史称永乐大帝,但是建文帝的下落一天不找到,他就一天睡不好觉,万一建文帝逃跑后在号召人跟他打起来,那就麻烦了,本来朱棣的皇帝就是抢来的,所以朱棣就私下里派人到处去打听建文帝的下落,活要见人死要见尸。那么最终朱棣找到建文帝了吗?建文帝的到底去了哪里?历史上著名的郑和下西洋和建文帝有什么关系?

对于朱允炆的下落有以下几种观点。第一种说法,朱棣派了一名特使去寻找建文帝的下落,此人名叫胡灐(ying)一直找了10来年,此时朱棣早已经坐稳大明江山了,终于被胡灐给找到了,他把这事连夜告诉的朱棣,大致意思就说朱允炆已经找到了,他现在在一座寺庙里出家为僧了,朱允炆还让胡灐告诉朱棣,“你比我适合做皇帝,我现在只想做一个普通的百姓”朱棣听后相信了,此时江山已经坐稳,也就没有斩草除根。

第二种说法,当朱棣打进南京时候,朱允炆用爷爷朱元璋早就给他留下的一身袈裟坐船南下,一路来到了湖南永州在当地龙池寺出家为僧。第三种说法,胡灐经过16年终于找到朱允炆,此时建文帝已经出家为僧,地点就在江苏吴县普洛寺。第四种说法,朱允炆一路坐船到了江西上饶的三清宫,在此地做了主持,而且一做就是四十年,当地也有很多的对联和谚语验证此说法。

当然还有一种最为离奇的说法,是说朱允炆一路坐船来到了泉州,后来觉得不安全就辗转出了国,流落到了国外,来到了今天的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据说当地华人每年都会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来拜祭建文帝,当年朱棣派郑和下西洋就是带着寻找朱允炆的任务的。

朱允炆最后到底去了哪里?大家说呢?其实不管朱允炆最终的下落在哪里,但是结局都是一样的,那就是死亡,历史没有假如也没有对与错,历史选择了朱棣当皇帝,那就是必然作为,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了朱棣确实是一位不错的皇帝,在治理国家方面要比朱允炆强很多,这也许对朱元璋来说也算是一件好事吧。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崇祯皇帝为何要为“洪承畴”设坛祭奠?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崇祯其实大家也知道的很多人都说他不好,也有的人说他是有自己的方法的,但是就是争议非常大,这其中有一件事情小编就非常的不明白,话说这个崇祯皇帝好像有设坛祭奠“洪承畴”,那么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下面我们不妨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当时在崇祯皇帝的危局中,洪承畴堪称是

  • 关羽手中经常拿着一本书,这是什么书?什么奥妙?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华夏历史

    三国名将关羽相信大家都非常的熟悉了,出身贫寒,从小就没有受到什么良好的教育,当然这种情况在当年是非常常见的。不过关羽却有着一个好习惯,那就是非常喜欢读书。不论是在哪,后方练兵,还是带兵远征,但凡是有闲暇时间就肯定会拿着随身携带的书籍进行阅读,从中吸取前人的经验与教训。所以关于夜读史书也成为了关羽的一

  • 清朝官员为什么戴朝珠?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清朝的官员其实很多时候你会发现他们真的是规规矩矩的,衣服有讲究,帽子有讲究,反正都是非常的复杂的,那么不值得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一个细节,那就是这个清朝的官员是有戴项链的,大家都叫朝珠,那么这个朝珠有什么含义呢?又有什么讲究呢?下面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怎么回事吧!“朝珠&rdq

  • 李光弼是契丹人吗?李光弼一生有哪些功绩?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华夏历史

    李光弼是唐朝中期一代名将,曾率军平定安史之乱,还镇压袁晁起义。可能还有很多朋友不清楚李光弼并不是汉族,而是契丹人,他的父亲李楷洛原本是契丹酋长,后来在突厥战争中牺牲。李光弼为大唐立下盖世功劳,但也遭到鱼朝恩等人的嫉妒,最后愧恨长逝,结局令人感到惋惜。如果你还不太了解李光弼的话,正好可以通过下面的文章

  • 明朝募兵制有什么特点?募兵制的优缺点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华夏历史

    募兵制最早起源于春秋,此后逐渐取代了征兵制,成为古代兵制改革的一重大事件。宋朝大部分的士兵都是采用招募的方式,其中招募饥民还有流民都成了传统国策。到了明朝,明景帝继位后募兵制又成了主流,不过募兵制有个缺点就是军费较高,但也有好处,招揽的士兵质量会更高。下面就为大家讲讲明朝采用募兵制的原因,以及募兵制

  • 詹世钗真实身高,清朝第一巨人身高真有3.19米吗?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华夏历史

    古代人究竟有多高,这是一个很多人都非常感兴趣的问题,不过因为古代不同时期的尺度不一样,所以同样的表述在不同时期代表的身高也是不一样的。不过清朝时期出现了一个堪称清朝第一巨人的詹士钗,相传他的身高有3.19米,这简直比一层楼还要更高了,这是真的吗?詹士钗的真实身高究竟是多少呢?詹世钗(英语:Chang

  • 北宋开国名将潘美有多冤?揭秘历史上真实的潘美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华夏历史

    可能很多朋友都还不知道潘美是谁,但说起潘仁美大家肯定都有听说过。其实潘仁美的原型就是潘美,只不过历史上潘美并不是一位奸臣,反而还是北宋开国名将,和赵匡胤感情深受。不过杨业的确是因潘美而死,但潘美并非故意陷害杨业,而是指挥不当所致,为此还被削秩三等,降为检校太保。估计很多朋友都不太了解历史上真正的潘美

  • 为什么吴起在魏国的时候魏武卒那么厉害,去了楚国之后魏武卒就不禁打了?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华夏历史

    吴起也是战国时期的一员大将,只不过吴起并非是一直效力于某一个国家,他原先在魏国的时候,训练出来的魏武卒可以说是所向披靡,无人能敌,打了很多胜仗,但是当他离开魏国来到楚国之后,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魏武卒一点也不禁打,反而是楚国的军队越来越强。吴起究竟是有多厉害,被他训练过的军队到底有何不同之处?夫将者

  • 唐朝酷吏来俊臣为什么写《罗织经》?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华夏历史

    酷吏对于武则天来说,其实只是一种手段,她需要酷吏来帮助自己震慑朝廷的时候,自然会重用酷吏,但是当她需要和缓一些的时候,酷吏就没有了作用。武则天时期有一位非常有名的酷吏来俊臣,“请君入瓮”这个成语就是和他有关,而且他在陷害别人这方面非常有天赋,还写了一本《罗织经》,专门用来罗织

  • 光禄寺竟然竟然是皇帝的食堂?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华夏历史

    光禄寺是做什么的?肯定很少有人能答对,有一个“寺”,可能会有人觉得这就是一个寺庙,只不过身份属于皇家,也有人觉得,可能跟大理寺一样,是朝廷的一个办事机构,但其实这些解读都是不对的。光禄寺在明朝时期,竟然是皇家的“食堂”,很多人要问,这不是御膳房的事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