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春秋五霸共有几个版本?五霸之首究竟是谁?

春秋五霸共有几个版本?五霸之首究竟是谁?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4802 更新时间:2024/2/15 23:30:00

春秋五霸是指春秋时期最厉害的五位诸侯,当时周王的统治力已经每况愈下,各个诸侯国纷纷崛起,彼此间为了争夺天下而东征西伐。其中这五位曾先后称霸,因此就有了春秋五霸的说法。不过春秋五霸不止一个版本,可能在不同人眼里,能进入这个排行榜的诸侯也不同,所以这次帮大家把所有版本的春秋五霸都给找了出来,看看他们之间到底有何区别,谁才是真正的五霸之首。

翻开春秋争霸史,大大小小的战争太多了。群雄逐鹿,最大的赢家无疑是春秋五霸。

关于春秋五霸的人选,版本较多,各执一词。下面七种说法,得到了普遍认可。

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宋襄公-《史记索隐》

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郑庄公-《辞通》

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越王勾践-《四子讲德论》

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吴王阖闾-《白虎通·号篇》

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吴王夫差-《汉书注·诸侯王表》

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荀子·王霸》

齐桓公、晋文公、晋襄公晋景公晋悼公-《鲒崎亭集外编》

大家应该注意到,这些称霸的诸侯,往往在国力全盛时期,发出异彩,威压群雄。其中齐、晋、楚、秦得到了普遍认可。其中齐桓公,晋文公地位不可动摇。

其实论春秋五霸,在一国里,往往有若干国君,组成了一个系列。即这些国君,诠释了该国的争霸历程。

论争霸好战之国,认为非晋楚莫属。这二个国家呀,多次交手,极大地耗损了国力。正所谓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晋楚,鹬蚌也;秦,渔翁也。

接下来,就为大家分析一下晋楚争霸过程中的鄢陵之战。之所以选择这次战役,因为这次战役规模巨大,影响深远。这么说吧,直接影响了晋楚的国运。

鄢陵之战是春秋中期,继城濮之战、邲之战之后,晋楚争霸中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的两国军队主力会战,在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公元前575年(周简王十一年)春,楚共王在武城(今河南省南阳市北)派遣公子成前去郑国,以汝阴之田(今河南省郏县、叶县间)向郑国求和,于是郑国背叛晋国,与楚国结盟。同年夏,郑国子罕率兵进攻宋国。宋军先后在汋陂(今河南省商丘市、宁陵县之间)、汋陵(今河南省宁陵县南)被郑国击败。

晋国得知郑国叛晋投楚,并兴兵伐宋以后,晋国准备兴师伐郑,一方面出动四军,一方面派人前往卫国、齐国、鲁国乞师,准备协同作战。晋军统帅是:国君晋厉公亲统四军;中军将栾书,中军佐士燮;上军将郤锜,上军佐荀偃;下军将韩厥,下军佐荀罃留守国内;新军将郤犨,新军佐郤至。

郑国国君郑成公闻讯,向楚国求救。楚共王决定出兵救郑,以司马子反、令尹子重、右尹子革统领三军,会同蛮军,迅速北上援救郑国。楚军统帅是:楚共王亲统三军;司马子反将中军,令尹子重将左军,右尹子革将右军。楚共王亲兵左广彭名驾驭战车,潘党为右;右广许偃驾驭战车,养由基为右。郑成公亲率郑军,石首驾驭战车,唐苟为右。

于是乎,鄢陵对抗赛开始了!

晋、楚、郑国君亲自上阵,其中楚、郑为一体。双方均出动精兵强将,以求一逞,图霸中原。

鄢陵,成了春秋争霸的屠宰场。

士燮见楚军势大,产生了怯战心理,郤至说躲避楚军,就会增加耻辱。今日之战,狭路相逢勇者胜,惟有拚死搏杀,才能维护晋国强国形象。

接着,郤至分析了楚郑军六个方面的弱点:1、统帅不和,有隙可乘;2、亲兵由贵族子弟组成,自由散漫;3、郑军阵伍不整;4、楚军蛮人列阵不规范;5、月末布阵,影响士气;6、楚兵喧闹,战斗时定然混乱。

晋厉公采纳苗贲皇的建议,由中军将、佐各率精锐一部加强左右两翼。在营内开辟通道,迅速出营,绕营前泥沼两侧向楚军发起进攻。首先击破楚军中薄弱的左、右军。

楚共王自恃军力强大,听从伯州犁分析,率中军反击,企图一举摧毁晋军指挥中心。

双方你来我往,决战竟日。尘土飞扬,杀气弥天。晋霸争霸,两败俱伤。

激战中,晋将吕锜一箭射中了楚共王的眼睛。楚将养由基奉楚共王之命出手,一箭射死吕锜,为楚共王报了仇。

郑军被晋军杀得稀里哗啦,晋将韩厥几乎生擒郑成公。郑将唐苟为保护郑成公,战死疆场。

这次大战,晋国惨胜。

楚国司马子反因为贪杯喝醉,贻误军情,不顾楚共王劝阻,自杀身亡。

鄢陵之战的结果,对晋楚双方均无好处,此后晋楚霸权衰落,中原战场逐渐沉寂。

此番大战,再次印证了孙子关于战争的论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郑和下西洋是为了寻找建文帝吗?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华夏历史

    建文帝朱允炆的下落,一直都是历史上一个非常大的谜团,没有什么人能准确说出建文帝的下落,也没有对于建文帝下落的准确的记载。朱棣时期曾经派出郑和多次下西洋,相传也是为了寻找建文帝的下落,这是真的吗?郑和下西洋看似是一次航海行动,但是究竟是否有一些不为人所知的目的,就一起来揭秘看看吧。建文帝朱允炆是明朝第

  • 崇祯皇帝为何要为“洪承畴”设坛祭奠?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崇祯其实大家也知道的很多人都说他不好,也有的人说他是有自己的方法的,但是就是争议非常大,这其中有一件事情小编就非常的不明白,话说这个崇祯皇帝好像有设坛祭奠“洪承畴”,那么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下面我们不妨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当时在崇祯皇帝的危局中,洪承畴堪称是

  • 关羽手中经常拿着一本书,这是什么书?什么奥妙?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华夏历史

    三国名将关羽相信大家都非常的熟悉了,出身贫寒,从小就没有受到什么良好的教育,当然这种情况在当年是非常常见的。不过关羽却有着一个好习惯,那就是非常喜欢读书。不论是在哪,后方练兵,还是带兵远征,但凡是有闲暇时间就肯定会拿着随身携带的书籍进行阅读,从中吸取前人的经验与教训。所以关于夜读史书也成为了关羽的一

  • 清朝官员为什么戴朝珠?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清朝的官员其实很多时候你会发现他们真的是规规矩矩的,衣服有讲究,帽子有讲究,反正都是非常的复杂的,那么不值得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一个细节,那就是这个清朝的官员是有戴项链的,大家都叫朝珠,那么这个朝珠有什么含义呢?又有什么讲究呢?下面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怎么回事吧!“朝珠&rdq

  • 李光弼是契丹人吗?李光弼一生有哪些功绩?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华夏历史

    李光弼是唐朝中期一代名将,曾率军平定安史之乱,还镇压袁晁起义。可能还有很多朋友不清楚李光弼并不是汉族,而是契丹人,他的父亲李楷洛原本是契丹酋长,后来在突厥战争中牺牲。李光弼为大唐立下盖世功劳,但也遭到鱼朝恩等人的嫉妒,最后愧恨长逝,结局令人感到惋惜。如果你还不太了解李光弼的话,正好可以通过下面的文章

  • 明朝募兵制有什么特点?募兵制的优缺点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华夏历史

    募兵制最早起源于春秋,此后逐渐取代了征兵制,成为古代兵制改革的一重大事件。宋朝大部分的士兵都是采用招募的方式,其中招募饥民还有流民都成了传统国策。到了明朝,明景帝继位后募兵制又成了主流,不过募兵制有个缺点就是军费较高,但也有好处,招揽的士兵质量会更高。下面就为大家讲讲明朝采用募兵制的原因,以及募兵制

  • 詹世钗真实身高,清朝第一巨人身高真有3.19米吗?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华夏历史

    古代人究竟有多高,这是一个很多人都非常感兴趣的问题,不过因为古代不同时期的尺度不一样,所以同样的表述在不同时期代表的身高也是不一样的。不过清朝时期出现了一个堪称清朝第一巨人的詹士钗,相传他的身高有3.19米,这简直比一层楼还要更高了,这是真的吗?詹士钗的真实身高究竟是多少呢?詹世钗(英语:Chang

  • 北宋开国名将潘美有多冤?揭秘历史上真实的潘美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华夏历史

    可能很多朋友都还不知道潘美是谁,但说起潘仁美大家肯定都有听说过。其实潘仁美的原型就是潘美,只不过历史上潘美并不是一位奸臣,反而还是北宋开国名将,和赵匡胤感情深受。不过杨业的确是因潘美而死,但潘美并非故意陷害杨业,而是指挥不当所致,为此还被削秩三等,降为检校太保。估计很多朋友都不太了解历史上真正的潘美

  • 为什么吴起在魏国的时候魏武卒那么厉害,去了楚国之后魏武卒就不禁打了?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华夏历史

    吴起也是战国时期的一员大将,只不过吴起并非是一直效力于某一个国家,他原先在魏国的时候,训练出来的魏武卒可以说是所向披靡,无人能敌,打了很多胜仗,但是当他离开魏国来到楚国之后,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魏武卒一点也不禁打,反而是楚国的军队越来越强。吴起究竟是有多厉害,被他训练过的军队到底有何不同之处?夫将者

  • 唐朝酷吏来俊臣为什么写《罗织经》?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华夏历史

    酷吏对于武则天来说,其实只是一种手段,她需要酷吏来帮助自己震慑朝廷的时候,自然会重用酷吏,但是当她需要和缓一些的时候,酷吏就没有了作用。武则天时期有一位非常有名的酷吏来俊臣,“请君入瓮”这个成语就是和他有关,而且他在陷害别人这方面非常有天赋,还写了一本《罗织经》,专门用来罗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