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刘伯温给明太祖送鱼是有和寓意?只是朱元璋明白的太晚

刘伯温给明太祖送鱼是有和寓意?只是朱元璋明白的太晚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1628 更新时间:2024/2/20 9:22:13

刘伯温是朱元璋能够建立大明的功臣之一,后人似乎对刘伯温这个人物十分感兴趣,将他的事迹做了不少神话。很多人都喜欢把刘伯温和诸葛亮放在一起比较,如果是论预言、计谋的话,刘伯温甚至比诸葛亮更加高明。当然他们二位在世人眼中的地位非常高,自然会有崇拜拔高的现象产生。据说刘伯温临死前曾送给朱元璋一筐鱼,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不了解他的人恐怕一时还难以洞悉。

刘伯温是明代的政治家、军事家,精通天文、地理、兵法、术数,刘伯温从小就异于常人,非常聪明天赋异禀,加上家庭的氛围,他幼时就很喜欢读书,思考,对儒家著作、诸子百家都了然于心。

而且他的记忆力非常好,一目十行,过目成诵,他的文笔也非常厉害,后来他写的那些书更是成了当时的畅销书,刘伯温是人中之杰,他在元统元年考取进士,进入仕途,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公元1360年,明太祖向隐居在青田的刘伯温两次发出邀请,希望他能出山帮着自己成就大业,刘伯温经过深思熟虑后,觉得明太祖也是一个明君,决定出山辅佐他,同时也可以实现自己治国平天下的宏伟之志。

刘伯温跟诸葛亮都是辅佐明君的贤臣,所以后人常把他跟诸葛亮做比较,有“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的说法。在后人看来,刘伯温跟诸葛亮都是历史上有名的军师,但行事并不同,刘伯温更有大格局。

刘伯温第一次跟明太祖相遇,就提出了自己的《时务十八策》的见解,明太祖大喜过望,把刘伯温当成自己的心腹和军师,当然刘伯温也对明太祖忠心耿耿,积极帮着筹谋大业,帮助明太祖一统江山。

特别是他制定的先用诱敌之计大败陈友谅,挫其锐气,再灭张士诚的策略就很成功,最终明太祖在刘伯温的辅佐下如虎添翼。

公元1368年,明太祖在南京登基称帝,正式建立大明皇朝。刘伯温作为开国元勋之一,受到了明太祖的嘉奖,还赦免了刘伯温家乡青田县的租税,追封刘伯温的祖父、父亲为永喜郡公。这样的封赏还是很尊宠的。

刘伯温何等聪慧,他知道兔死狗烹的道理,也知道自己平时得罪了很多官僚和权贵,于是提出告老还乡,在自己功成名就的时候急流勇退,回到青田县隐居起来。

但是关于他的传说,并没有因为他的隐退而减少,反而在民间越传越邪乎,听到他在民间的威望这么高,让明太祖对他有所忌惮,刘伯温吓得赶紧回到明太祖身边,表明自己坚决拥护皇帝的态度。

后来他身体抱恙,胡惟庸派太医给他开了药方吃后,明显感到不适,于是他将此事禀告了明太祖,结果明太祖却表现的非常冷淡,只是让他不要过于多虑,安心养病。

这时候刘伯温就知道,自己在明太祖这里已经没有了利用价值,刘伯温为此一直郁郁寡欢,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刘伯温知道自己时日不多,于是将自己写的所有书都烧毁了,只留下了最初的那本《时务十八策》,然后每天去河边钓鱼,钓了满满一筐鱼后,吩咐手下人将鱼入筐,筐入缸,连同这本《时务十八策》进献给了皇帝。

朱元璋作为一代开国明君,身怀雄才大略,加上跟刘伯温多年的相处,对刘伯温还是比较了解的,刘伯温这异常的举动,朱元璋还是参透了几分。

他从这鱼入筐,筐入缸,以及这本《时务十八策》书上来看,刘伯温是想让自己善待他的后人,那个时候喜欢连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树倒猢狲散。

刘伯温当时帮助建国有功,整个县城的百姓都跟着沾光,但是他死后,他的后人以及他家乡的父老乡亲,会不会也因为他遭殃呢?

他用这几样礼物,希望能够换回朱元璋对他的一丝情谊,用入筐的鱼来形容他的后人,他们已经翻不起什么浪花,希望留他们的性命苟活于世。

而另外一层意思在《时务十八策》中写道:天下,非一人之天下,唯有德者居之。

朱元璋不是出身皇族,只是一介布艺,凭借自己的能力打下天下,如果不以仁德治天下,还会有其他人起兵造反,到时候这江山也只能拱手让人。

朱元璋也正是在刘伯温的告诫下,一生勤勉,几乎没有一天休息,而且非常节俭,同时鼓励农民耕田,奖励开荒之人,大兴水利,提倡种植,减免税赋严惩贪官,开创了洪武之治。

当然对贪官污吏是非常严厉的,只有采取这种仁德的治国之策才能够让百姓安居乐业,心悦诚服,也只有这样做才能保自己的江山社稷平安。

如果一味的实施暴政,虽然百姓会表面上臣服,实际上暗流涌动,百姓生活不下去了,自然会有人揭竿而起,到时候一呼百应,江山很有可能不保。

这两层意思朱元璋都已经猜到了,可是最后一层意思朱元璋当时并没有搞懂,直到17年之后才明白,只可惜太晚了。

这最后一层意思就是,皇子只能圈养而不可分封,可以让皇子享受好的待遇,圈养在京城里,不可让他们掌握实权,如果皇子们分封后,有了实权自然会不断强大自己的势力,有了足够的能力后,他们就会觊觎皇位,极有可能为了争夺权力,引起手足相残。

就是因为朱元璋没有参透这一层意思,对同姓王没有设防,而朱棣像极了朱元璋,有心计有野心,有才华有能力,同时又有军事政治上的实力,还有皇子的高贵身份。

哥哥朱标死后,太子之位空缺,朱棣本以为自己会顺理成章成为太子,没想到朱元璋却将皇位传给了自己的侄子朱允炆,让朱允炆做了皇帝,于是朱棣起兵造反,赶走了朱允炆导致他下落不明。

通过造反,朱允炆登基做了皇帝,这场战乱势必会给国家带来不小的伤害,如果朱元璋未雨绸缪,按照刘伯温的提示早做打算,就不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了。

其实刘伯温这鱼入筐,筐入缸到底是什么寓意,恐怕只有刘伯温自己知道,对于他这个举动的解读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只能按照历史发展的轨迹去猜想,刘伯温作为一代有名的军事家、政治家,他的举动必有含义,但是这含义到底是什么,却永远成了一个谜!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朱厚照在宫里开妓院?明武宗到底有多荒唐?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华夏历史

    历史上荒唐的皇帝并不少,但是各自却有各自的荒唐法,每个人都不一样。明武宗朱厚照,就曾经在皇宫里面开了一家妓院,这听上去简直是匪夷所思了。一个皇帝居然在皇宫里开妓院,这是要做什么?朱厚照究竟是怎么开的,又是什么原因让他如此荒唐?明朝有这样的皇帝,最后如果不灭亡,恐怕才是不可思议的。中国古代出了很多奇葩

  • 阿斗是甘夫人生的,为什么长坂坡是糜夫人抱着阿斗?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刘禅刘阿斗,虽然能他在历史上的名声一直都不是很好,很多人都在嘲笑他智商有问题,但是也有不少人认为,阿斗的脑子是没有问题,只不过是大智若愚而已。而在长坂坡,赵云营救阿斗的时候,却是糜夫人抱着他的,那时候阿斗还很小,只是一个婴儿,不过阿斗却是甘夫人所生的,为什么却是糜夫人在抱着他?阿斗是三国时期的西蜀后

  • 曹操也用文字狱杀过人?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虽然说文字狱是明清时期才出现的比较多,而且尤其是清朝,因为文字狱而死的人多如牛毛,但其实“文字狱”这个概念,却并不是只有清朝特有的,历史上有很多因为一些言论被处死的人,就连曹操也用这个办法杀过不少人。那么,曹操时期的“文字狱”是什么样的,他杀了哪些人?

  • 唐赛儿起义是怎么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华夏历史

    唐赛儿起义是发生在朱棣成为皇帝之后的事情,唐赛儿起义作为历史上的一次农民起义,之所以会爆发,无非也就是当时的他们快要没有活路了,所以聚集在一起进行了一次反抗,朱棣即位之后迁都,重新修建宫殿,再加上此前的靖难之役,很多人被逼的走投无路了,唐赛儿就是如此。但是一个女性称为农民起义的领袖还是很少见的,唐赛

  • 汉武帝不喜欢宠妃李夫人的儿子刘髆?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华夏历史

    人们常说,爱屋及乌,古代有很多皇帝也都是如此,因为宠爱自己的某一个妃子,所以也会连带着很喜欢她所生的孩子,刘邦对刘如意就是这样,甚至威胁到了刘盈的太子之位。然而汉武帝却并非如此,汉武帝有很多宠妃,其中有一位倾国倾城的李夫人,汉武帝虽然宠爱李夫人,可是对她所生的儿子刘髆却一直很不喜欢,这是为什么呢?昌

  • 丹书铁券是什么?古代丹书铁券作用揭秘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华夏历史

    丹书铁券是古代皇帝发给功臣的一种凭证,就像是现代的荣誉证书,功勋的证明。在某些朝代丹书铁券还附加了一些特权,例如可以免于一死,和免死金牌的作用相当。据说丹书铁券最早是由刘邦颁授,为了防止假冒会把铁卷从中间一分为二,自己一半朝廷一半,如果此后用的上的话就能当做证明。不过也有皇帝根本无视丹书铁券的作用,

  • 康熙和福全关系如何?福全最后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华夏历史

    爱新觉罗·福全是顺治皇帝次子,康熙的异母兄弟。康熙登基后,福全被封为裕亲王,属议政大臣。当时清军还在讨伐噶尔丹,福全则被授以抚远大将军,配合常宁共同出兵噶尔丹,攻打乌兰布通。不过有一次福全打了败仗,回来后被康熙处罚。福全算是康熙的哥哥,虽然康熙是皇帝,但这样的举动难免会让他们兄弟之间产生不好的想法,

  • 秦国崛起并非全靠商鞅变法,秦献公改革才是关键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华夏历史

    秦献公是秦国第30位国君,在为一共22年时间。很多人都把秦国的崛起归结为秦孝公采用了商鞅变法,实际上秦国有能力推行变法全是秦献公的功劳。秦献公早年流亡魏国,当时魏国十分强大,等他回国继位后,便准备推行一些列的改革,想要重振秦国。但最后却是受到各方阻力,改革进行的并不彻底。虽然秦献公的改革说不上成功,

  • 公孙衍得到秦王重用为什么又离开秦国?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华夏历史

    公孙衍,是战国时期一位纵横家,而他的主张主要就是联合其他国家合纵抗秦。不过在公孙衍前期,他也在秦国待过一段时间,而且还收到了秦昭襄王的重用,后来公孙衍又是为什么离开了秦国,去了其他的国家,而且还联合其他国家对抗秦国?公孙衍恨秦国吗,难道是他在秦国的那段时间,发生了什么让他无法释怀的事情吗?公孙衍是战

  • 张辽威震逍遥津,入选武庙七十二名将之一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华夏历史

    215年,东吴十万大军逼近合肥,张辽仅率领800士兵一路杀至孙权旗下,最后东吴军队望风而逃,孙权也只能暂且撤退。后来张辽乘胜追击,再次击败孙权、甘宁,成功守住合肥。张辽经此一役后名声大振,威震逍遥津的故事也是流传至今。张辽在三国时期算是一名悍将,而且他的实力绝对不输蜀汉五虎。此后张辽被选为武庙七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