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晋国四卿分别是谁?晋国六卿并为四卿事件介绍

晋国四卿分别是谁?晋国六卿并为四卿事件介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1803 更新时间:2024/1/19 13:27:43

晋国原本是春秋四大强国之一,但晋国内部六卿争权情况十分严重,从而导致六卿并为四卿,也为此后晋国分裂埋下隐患。晋国六卿全部是世袭制,但各卿逐渐对现状感到不满,从而发生不可避免的斗争,以至于互相兼并。当时晋国对外已经获得一番成就,但内部的十多个卿逐渐只剩下韩、魏、赵、智、中行、范六大宗族。此后范族和中行族被灭,晋国就此步入四大贵族时期。

《晋国卿位之争》第12篇,晋国的卿位之争,是一场长期残酷的内斗。十几个强势家族轮流争夺六席卿位(晋设三军,每军置将、佐各一人,此六人分掌晋国军政,而被称为六卿)。待狐氏、先氏、郤氏、胥氏、栾氏等显赫的家族先后出局之后,晋国便只余下了范氏、中行氏、智氏、赵氏、魏氏、韩氏等六大强势卿族。

按理说,自此以后,晋国的六大强势卿族都可以各自稳获一席卿位,晋国的卿族之争可以得到很大程度的缓解。但是,晋国的卿位之争却并没有因此而止步。在栾氏被灭之后的第53个年头,又爆发了晋国六卿并为四卿的八年之战,而触发这场战争序幕的却是晋国赵氏内部的大宗并吞小宗事件。

在晋国的众多世卿家族中,赵氏绝对是这其中最有故事的家族。赵衰与狐偃晋文公重耳的左膀右臂,而赵衰之子赵盾又是晋国历史上第一个集军权与朝权於一身的执政正卿。可以说晋国的卿族之争,就是自赵盾才掀开了序幕。赵盾利用其党羽势力,率先将与赵氏并驾齐驱的狐氏,排挤出了晋国。其后,赵氏才得以独大晋国,然而,族大多怨,其他卿族对赵氏不满那是在情理之中,而随着晋灵公的长大成人,也与赵盾势同水火。

晋灵公几番欲除去赵盾,都未能成功,赵盾见不容於晋国,便欲流亡,但还没离国境,晋灵公便被赵盾的堂弟赵穿弑杀。而由于史官董狐的秉笔直书,赵盾深受“弑君”之名。赵盾之后,赵氏又因家族宗主之争,而有了“下宫之难”(即著名的“赵氏孤儿”事件,为赵盾之孙,赵朔之子)。而最后确立韩赵魏三家分晋局面,也是因为智氏先联合韩、魏围攻赵氏(其时,赵氏宗主为赵襄子赵无恤)於晋阳,而在赵氏眼看就要被灭之际,却成功策反韩氏与魏氏,反戈共灭了智氏。

今天要讲述的,则是在这两者期间的一场也因赵氏而起的重要事件,此即赵氏大宗并吞小宗,而触发六卿并为四卿的重要事件。

自下宫之难后,赵盾之孙--赵武,又重新夺回了赵氏宗主之位(赵盾在其晚年时,曾将赵氏宗主之位让给了异母弟赵括)。而在赵盾、赵武这一赵氏大宗之外,赵氏还有一支颇具势力的旁支,此即赵盾堂弟赵穿这一支系。

赵穿,为晋襄公之女婿,故也被称为公婿穿,因其封邑在邯郸(战国时期,赵国的国都),故别为邯郸氏,也称邯郸穿。赵穿弑杀了晋灵公,自恃有功於赵盾,而屡向赵盾请求卿位,但赵盾也终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提拔此弑君之人。致使赵穿怏怏不快,较早地死去了,临终前将其子赵旃(后来也如愿位列卿位)托付给赵盾,赵盾也默然答应了。

在赵氏因下宫之难而元气大伤,赵武又年幼之际,赵旃得以赵氏旁支的身份暂代卿位。赵旃生赵胜,赵胜生赵午(邯郸午),虽未能再保有卿位,但世为邯郸大夫,又曾入卿席,且在赵氏大宗的庇荫之下,势力甚为稳固,并不可小觑。

而至赵武之孙--赵鞅(赵简子),甚是觊觎小宗邯郸氏的地盘,而欲将之吞并。而邯郸午(系中行寅外甥)却与范氏、中行氏相善,并结有姻亲。前497年,赵鞅欲将卫国进贡的500户良民(曾被安置在邯郸)从邯郸迁到晋阳,邯郸氏的家臣却一致认为,时值齐国进犯,仓促移民将与邯郸不利,便欲暂缓实行。

而赵鞅却勃然大怒,杀死了邯郸午,邯郸午的家臣涉宾逃奔回邯郸,拥立了邯郸午之子邯郸稷为邯郸的继承人,据邯郸以抗赵氏。而范氏、中行氏与赵氏素不相善,中行氏的外甥又遭赵鞅杀害。于是,范氏、中行氏起兵助邯郸氏共讨赵氏,赵氏不敌,退守晋阳固守。

而在赵氏命悬一线之际,晋国的其余三卿,智氏、韩氏、魏氏成了左右胜败的关键。韩氏亲於赵氏而恶中行氏,魏氏与范氏相恶。而智氏虽与中行氏同出於荀氏,却想以其宠臣梁婴父取代中行寅。于是,智氏、韩氏、魏氏出於其各自的目的,最终站在了赵氏一边,并赦免赵鞅先发难的罪行(晋有法令,先难者死)。

智氏、韩氏、魏氏三家讨得晋定公之命,率兵攻打范氏、中行氏。但范氏、中行氏的家底也甚为雄厚,未能被三卿的军队攻克,反而令范氏、中行氏恼羞成怒,竟悍然攻打晋公室。范氏、中行氏的以下犯上、攻打公室的行为,致使其成为了众矢之的。智氏、韩氏、魏氏助晋公室守卫国都,范氏、中行氏未能攻克,战败而逃。此时,赵氏的晋阳之围也得以解除。

智氏、韩氏、魏氏、赵氏,趁势追击范氏、中行氏,范氏与中行氏逃出晋国,顿时“良心”大发现,愿将其封地尽献於晋公室。范氏与中行氏虽已流亡在外,却都是一、两百年的世卿家族,根基甚为深厚,又得到了齐国、周室刘氏等势力的相助。故而,范氏与中行氏一直支撑了八年之久,才得以被智氏、韩氏、魏氏、赵氏四卿族彻底击败。

最终,智氏、韩氏、魏氏、赵氏瓜分了范氏、中行氏的封地。而赵氏小宗邯郸氏的封地,为赵氏所得。智氏、韩氏、魏氏、赵氏等四卿势力又各自得到了加强,晋公室愈加卑弱。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宋朝看起来窝囊,为什么美国认为它是中国最伟大的朝代?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华夏历史

    在很多人看来,宋朝就是“弱宋”,重文轻武带来的结果就是,军事力量很薄弱,所以面对辽和西夏的时候,就显得非常的无能为力,打也打不过,只能依靠源源不断的给别人送钱来平息战火,这听起来的确是挺窝囊的。但是就是这样一个我们眼中的窝囊的王朝,在美国人眼中却是一个非常厉害非常了不起的朝代

  • 蜀汉为何敢重用夏侯霸?只要此人在曹魏夏侯霸就会效忠蜀汉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华夏历史

    夏侯霸原本是魏国将领,他的父亲是曹魏征西将军夏侯渊,不过夏侯霸却选择投奔蜀汉,还得到了刘禅的重用,难道就不怕这位曹氏宗亲叛变么?实际上,只要有一人还在曹魏,那夏侯霸就会效忠蜀汉,这人便是司马懿。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曹爽被夷灭三族。而夏侯霸此前受到曹爽恩惠,他又和司马懿亲信郭淮不和,所以才会想要转投

  • 如果吴三桂当年成功了,史书会如何评价他?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华夏历史

    吴三桂,很多人对他的了解,或许还是始于他曾经为了陈圆圆而“冲冠一怒为红颜”的事情吧,虽然最终陈圆圆还是因为人老珠黄而被吴三桂嫌弃,结局悲惨,但是人们向来喜欢的也就是那些美好的传说而已。不过吴三桂因为最终还是失败了,所以现代人对他的评价可能更多的还是感慨,那么如果吴三桂当初成功

  • 李世民曾受关羽水淹七军启发,顺势除掉心腹大患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华夏历史

    水淹七军是关羽后期一场十分经典的战役,当时关羽利用雨季造成的水灾,将魏军困住,并且乘势进攻。最后取得了擒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的辉煌成果。其实关羽在谋略方面的才能,放置整个三国时期也是首屈一指的存在。唐太宗李世民就曾受到关羽的启发,同样利用水攻顺利除掉心腹大患。李世民的军事才能在历史上也是名列前茅,

  • 样式雷什么意思?样式雷真的存在吗?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华夏历史

    《盗墓笔记》中曾提及“样式雷”,很多小伙伴还不太明白样式雷究竟是什么意思。实际上样式雷是清朝对雷姓世家的誉称。因为当时专门负责宫廷建筑的都是雷家人,他们整整把持了200年的皇家设计。在故宫内,就保存了样式雷设计的建筑图档,包括皇陵、圆明园、颐和园等都是出自雷氏之手。如今在看看

  • 东吴实力更强为何不去北伐?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华夏历史

    自从刘备死后,诸葛亮一直都在坚持不懈的北伐,虽然说自己最终也累死在了北伐途中,但是他的这一举动虽然在消耗蜀国自己的国力,却也是一种保全自己的办法。不过,相比蜀汉,东吴的整体实力还要更高一些,为何东吴却并不热衷于北伐?东吴对此有什么考虑,或者当时的局势是怎样的,他们为什么似乎很少与曹魏对抗?三国史,是

  • 袁术很厉害吗?为什么说他是三国所有人的爸爸?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华夏历史

    三国时期虽然说人物众多,但是如果仔细分析的话,就会发现其实顶多也就是一家人各种分支之间的争斗,比如曹魏和蜀汉,张飞娶的就是夏侯家的女儿,再比如东吴和蜀汉,孙权的妹妹就是刘备的夫人,而且远不止此,其中关系错综复杂,可能没有几个人能够理得清楚。但是却又有一种说法,就是认为袁术是三国时期所有人的爸爸,这是

  • 孙尚香和刘备有孩子吗?结婚三年为什么没有生下孩子?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华夏历史

    虽然说,孙尚香孙夫人与刘备之间属于政治婚姻,为了能够巩固东吴和蜀汉之间的联系,毕竟孙夫人和刘备之间年龄相差甚远,当孙夫人还是一个妙龄闺阁女子的时候,刘备却已经年过半百,这样的婚姻注定不会有什么好结果,小说里面的描写纯粹只是作者的一厢情愿了。不过毕竟结婚也有三年多的时间,为什么他们最后并没有生下一儿半

  • 刘伯温为什么不愿当宰相?这便是他的先见之明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华夏历史

    刘伯温是明朝开国元勋,也是明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虽然朱元璋开国以后处理了不少功臣,但一直对刘伯温信任有加。朱元璋在废除丞相之前,曾多次暗示想让刘伯温担任宰相一职,但都被刘伯温拒绝了。刘伯温什么不愿当宰相呢?实际上这正好说明了刘伯温有先见之明,当时朱元璋已经对宰相有了厌恶之情,他知道这个职位存在的时

  • 晋朝司马家族的灭亡竟和曹操有关?曹操这一决定害惨司马懿后人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华夏历史

    历史上对于司马懿的评价比较两极,但多数人还是不喜欢司马懿,认为他是一名毫无忠心可言的奸臣。其实司马懿的一生十分富有戏剧性,他早年为了躲避出仕甘愿在家装病数年,没想到这样一位厌恶为曹操的事的人,最后却亲手毁掉了曹氏江山。司马懿能够熬过曹操、曹丕以及曹睿,已经算是个奇迹了,最后会选择发动政变也说明司马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