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刘邦一生写过多少诗?《大风歌》和《鸿鹄歌》分别写给谁的?

刘邦一生写过多少诗?《大风歌》和《鸿鹄歌》分别写给谁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2730 更新时间:2024/2/3 21:54:10

其实刘邦一生也就写过两首诗,分别是《大风歌》和《鸿鹄歌》,但这两首诗的风格却是大相径庭。《大风歌》只有短短三句,前两句豪放雄迈,踌躇满志,最后一句则回归现实,表现出他对未来的焦虑。刘邦的确是有一匡天下的志向,所以才在短短三句话中包含了两种感情。而《鸿鹄歌》是和刘邦立嗣有关。刘邦晚年宠爱戚夫人,本打算废长立幼,但吕后却请出商山四皓说服刘邦,刘邦无奈便借着酒意创下此文。

刘邦一生写过两首诗。

准确地说,也不叫写诗,而是写歌词。在当时的楚地,流行一种楚歌。只要有调子,谁都可以编一些词填上去。只要是生活在吴楚一代的人,似乎都会唱。而且这种楚歌很有代入感,当年韩信就用一招“四面楚歌”,让项羽的十万大军溃不成军,项羽也因此走到了绝境。

刘邦显然也很会唱这样的楚歌。他一生写了两首诗(或者说两首歌词,我们姑且把它们都称为诗,下同),不过,我们今天读这两首诗的时候,却感觉刘邦写的这两首诗,画风完全不一样,完全不像是一个人写的。为什么这么说呢?

我们先来看看刘邦写的第一首诗《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这首诗慷慨悲凉。尤其是最后一句“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表达了刘邦心中的落寞和悲哀。他虽然是帝王,他虽然能够雄视天下,一统海内。但是到了最后,却是所有的人都想反叛他。先是楚王韩信、梁王彭越,接着是燕王臧荼、韩王信、赵相陈豨。后来又是淮南王英布。虽然他率军平定了英布之乱,但是,他本人也被英布射了一箭。然而这还没完,北方的匈奴又虎视眈眈,他重新封的燕王卢绾,本来是他最好的兄弟,似乎又有背叛他的风言风语。

早年的刘邦,朋友满天下。现在却成了孤家寡人,找不到人和他说说心里话。

不过,刘邦心中虽然悲凉,但是,悲凉并不是主调,慷慨才是这首诗的主调。“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这种威服天下,一扫六和,舍我其谁的气势和霸气,满满的都是骄傲,都是狂放。

这是一种帝王的霸气,一种想要你今天死你绝不可能活到明天的霸气。

但是,在刘邦写的另一首诗里,我们读到的却是另外的东西。这首诗是刘邦写给戚夫人的:“鸿鹄高飞,一举千里。羽翮已就,横绝四海。横绝四海,当可柰何!虽有矰缴,尚安所施!”

当时刘邦为了戚夫人,准备废掉刘盈的太子之位,立戚夫人的儿子刘如意为太子。然而,刘邦的这个想法,遭到了周昌这些朝中大臣的强烈反对。吕后最后去求已经归隐的张良想办法,张良对吕后说,你把商山四皓请出来,给刘盈站台吧。于是,吕后花重金请出了商山四皓。当刘邦看见商山四皓站在刘盈身后的时候,于是认为刘盈羽翼已丰,不可动摇。

回去以后,刘邦就把这个消息告诉了戚夫人,还对戚夫人说,你给我跳个舞,我给你唱首歌吧。在戚夫人绝望含泪跳舞的情况下,刘邦唱了这首歌。也可以说,写了这首诗。

在这首诗里,刘邦满满都是灰心丧气,意气消沉。他认为刘盈是鸿鹄,已经羽翼丰满,高飞而去,横绝四海。而自己手中只有短箭,就算是想要刘盈射下来,也是办不到的。

如果我们不明白刘邦和刘盈的关系,我们可能真的会和戚夫人一样,陪刘邦伤心落泪。但是我们知道刘邦和刘盈的关系,我们知道刘邦的能力,他想要换太子,其实也就是一句话而已。虽然有周昌等人反对,虽然樊哙等人肯定也会反对,虽然吕后更不同意。但是,韩信、臧荼、韩王信、彭越、英布、陈豨等等这些一世枭雄刘邦都不放在眼里,周昌、樊哙、吕后又算得了什么?

周昌连话都说不利落。刘邦敢跑过去,骑在周昌的脖子上,周昌反对又怎样?

刘邦派樊哙去打卢绾,樊哙不动身,刘邦还不就毫不讲情面地让陈平周勃去杀他。如果当时刘邦不是行将就木,樊哙肯定就被杀了。

至于吕后,她连大声对刘邦说一句话都不敢。当周昌反对刘邦废太子后,她作为一个国母,竟然赶紧跑去跪谢在周昌面前,可见她的无助。要救刘盈,她还只能去求张良出主意。我估计她当时可能并不是去求张良出主意,而是求张良救刘盈。但是张良知道他去对刘邦说也没用,同时,也不想再招惹红尘之事,才让她去请商山四皓的。

张良不过是推脱而已,没想到刘邦竟然把商山四皓很当回事,由此便认定刘盈的太子之位不可动摇。

刘邦真的把商山四皓很当回事吗?商山四皓无权无势,不过是四个隐居的老头罢了,也谈不上有什么德行。而且刘邦心狠手辣,从来没认为老人家很重要,他怎么会把商山四皓当回事呢?

显然,或许刘邦压根就没想过要换太子,商山四皓只不过是刘邦推脱戚夫人的一个借口而已。

而刘邦一个写过《大风歌》的霸气帝王,写出了那么一首自轻自贱的诗,也不过是他推脱责任,找的一个借口搪塞戚夫人而已。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历史上咸阳宫隐藏着怎样的秘密?秦三世为何要主动迎战?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华夏历史

    秦孝公迁都咸阳,此后开始修建皇宫,直到秦昭襄王继位后咸阳宫才修建完成。历史上也存在很多关于咸阳宫的传说,直到秦始皇在位,才动用大量人力和财力修建新宫阿方宫。秦国历代君王都是在咸阳宫举办国宴,招待各国贵宾、使臣,而且商讨大事也一律在咸阳宫进行。此后项羽攻入咸阳,把大半咸阳宫变为废墟。很多人不解秦三世为

  • 嘉庆继位之后,面对康熙是什么感受?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华夏历史

    “太上皇”听起来虽然是很威风,但是历史上太上皇也并不多,而且做得真的威风的太上皇,就更少了,很多都是被迫的。不过乾隆这个太上皇却过得很舒服,虽然退位但是依旧大权在握,尤其是还活得长。不过,乾隆是舒服了,那继位之后的嘉庆帝又是什么感受?面对如此强大的太上皇,皇帝的心里又会怎么办

  • 晋国四卿分别是谁?晋国六卿并为四卿事件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华夏历史

    晋国原本是春秋四大强国之一,但晋国内部六卿争权情况十分严重,从而导致六卿并为四卿,也为此后晋国分裂埋下隐患。晋国六卿全部是世袭制,但各卿逐渐对现状感到不满,从而发生不可避免的斗争,以至于互相兼并。当时晋国对外已经获得一番成就,但内部的十多个卿逐渐只剩下韩、魏、赵、智、中行、范六大宗族。此后范族和中行

  • 宋朝看起来窝囊,为什么美国认为它是中国最伟大的朝代?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华夏历史

    在很多人看来,宋朝就是“弱宋”,重文轻武带来的结果就是,军事力量很薄弱,所以面对辽和西夏的时候,就显得非常的无能为力,打也打不过,只能依靠源源不断的给别人送钱来平息战火,这听起来的确是挺窝囊的。但是就是这样一个我们眼中的窝囊的王朝,在美国人眼中却是一个非常厉害非常了不起的朝代

  • 蜀汉为何敢重用夏侯霸?只要此人在曹魏夏侯霸就会效忠蜀汉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华夏历史

    夏侯霸原本是魏国将领,他的父亲是曹魏征西将军夏侯渊,不过夏侯霸却选择投奔蜀汉,还得到了刘禅的重用,难道就不怕这位曹氏宗亲叛变么?实际上,只要有一人还在曹魏,那夏侯霸就会效忠蜀汉,这人便是司马懿。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曹爽被夷灭三族。而夏侯霸此前受到曹爽恩惠,他又和司马懿亲信郭淮不和,所以才会想要转投

  • 如果吴三桂当年成功了,史书会如何评价他?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华夏历史

    吴三桂,很多人对他的了解,或许还是始于他曾经为了陈圆圆而“冲冠一怒为红颜”的事情吧,虽然最终陈圆圆还是因为人老珠黄而被吴三桂嫌弃,结局悲惨,但是人们向来喜欢的也就是那些美好的传说而已。不过吴三桂因为最终还是失败了,所以现代人对他的评价可能更多的还是感慨,那么如果吴三桂当初成功

  • 李世民曾受关羽水淹七军启发,顺势除掉心腹大患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华夏历史

    水淹七军是关羽后期一场十分经典的战役,当时关羽利用雨季造成的水灾,将魏军困住,并且乘势进攻。最后取得了擒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的辉煌成果。其实关羽在谋略方面的才能,放置整个三国时期也是首屈一指的存在。唐太宗李世民就曾受到关羽的启发,同样利用水攻顺利除掉心腹大患。李世民的军事才能在历史上也是名列前茅,

  • 样式雷什么意思?样式雷真的存在吗?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华夏历史

    《盗墓笔记》中曾提及“样式雷”,很多小伙伴还不太明白样式雷究竟是什么意思。实际上样式雷是清朝对雷姓世家的誉称。因为当时专门负责宫廷建筑的都是雷家人,他们整整把持了200年的皇家设计。在故宫内,就保存了样式雷设计的建筑图档,包括皇陵、圆明园、颐和园等都是出自雷氏之手。如今在看看

  • 东吴实力更强为何不去北伐?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华夏历史

    自从刘备死后,诸葛亮一直都在坚持不懈的北伐,虽然说自己最终也累死在了北伐途中,但是他的这一举动虽然在消耗蜀国自己的国力,却也是一种保全自己的办法。不过,相比蜀汉,东吴的整体实力还要更高一些,为何东吴却并不热衷于北伐?东吴对此有什么考虑,或者当时的局势是怎样的,他们为什么似乎很少与曹魏对抗?三国史,是

  • 袁术很厉害吗?为什么说他是三国所有人的爸爸?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华夏历史

    三国时期虽然说人物众多,但是如果仔细分析的话,就会发现其实顶多也就是一家人各种分支之间的争斗,比如曹魏和蜀汉,张飞娶的就是夏侯家的女儿,再比如东吴和蜀汉,孙权的妹妹就是刘备的夫人,而且远不止此,其中关系错综复杂,可能没有几个人能够理得清楚。但是却又有一种说法,就是认为袁术是三国时期所有人的爸爸,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