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张仪是如何瓦解六国合纵的?连横是怎么连的?

张仪是如何瓦解六国合纵的?连横是怎么连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2269 更新时间:2024/1/19 6:07:39

合纵连横,是战国时期以秦国为目标和以秦国为中心所做出的的两种联合方式,合纵是六国为了攻灭秦国做出的联合,秦国当然不会坐以待毙,派出张仪进行连横,破解了原本六国的合纵形式,称之为连横。但是六个国家的联盟,张仪如何破解?他的连横又是怎么做到的呢?连横之后,六国就再也无法形成联盟,终于被秦国破灭了。

张仪游说瓦解六国合纵连横的事非常有意思。

先听小编讲一个小故事。一天,鬼谷子决定开一个兴趣班,目标对准了附近小区的一些学生。他使出浑身招数,搞定了第一个孩子张仪小同学,让他加入了兴趣班。然后小恩小惠搞定张仪的同学苏秦。接着又跟小区其他几个孩子家长说:"小区里的孩子王张仪,苏秦都加入了兴趣班。",这样又搞定了几个孩子。

鬼谷子用这招屡试不爽,没花多长时间就把兴趣班的学员招满了。(故事纯属虚构)

言归正传,看看历史上张仪是如何瓦解六国的。

第一步,找突破口,邻国魏国比较合适,就是它了。先用一招,打,打服为止,直至彻底臣服,瓦解了魏国。同时得到了部分其他国家的领土。

秦惠王三年(前322年),为了秦国的利益,张仪去魏国担任国相,打算使魏国首先臣事秦国而让其它诸侯国效法它。魏惠王不肯接受张仪的建议,秦惠王大发雷霆,立刻出动军队攻克了魏国的曲沃、平周,暗中给张仪的待遇更加优厚。张仪觉得很惭愧,感到没有什么可以回敬来报答秦惠王。

秦惠王六年(前319年),魏惠王去世,魏襄王即位。张仪又劝说魏襄王,魏襄王也不听从。于是,张仪暗中让秦国攻打魏国。魏国和秦国交战,魏国战败。

秦惠王七年(前318年),韩国、赵国、魏国、燕国、齐国率领匈奴人一起进攻秦国,秦国还击打败了韩国申差的部队,杀死了八万官兵,诸侯们震惊慌恐 。

秦惠王八年(前317年),张仪再次游说魏襄王退出合纵盟约,臣事秦国 。于是,魏国宣布退出南北合纵,请张仪担任中间人与秦国和解;张仪回到秦国,重新出任国相。秦惠王九年(前316年),秦惠文王派遣张仪、司马错救援苴国和巴国,趁机吞并了蜀国。张仪贪图巴国和苴国的富饶,又攻取了巴国,擒获了巴王,设立巴郡、蜀郡和汉中郡,将三郡土地分为三十一县。并在江州筑城。秦惠王十一年(前314年),魏国又背弃了秦国加入合纵盟约。秦国就出兵攻打魏国,夺取了曲沃。秦惠王十二年(前313年),魏国再次臣事秦国。

第二步,小恩小惠。不要楚国送的土地,还向楚国质押子女,并承诺永结兄弟邻邦,不相互打仗,瓦解了楚国。

秦惠王十四年(前311年),张仪从囚禁中放出来不久,没有立即离开楚国,而是又去游说楚怀王。

张仪向楚怀王提出:他可以向秦王建议不要黔中之地,请秦王派太子来楚国作人质,楚国派太子到秦国作人质,把秦王的女儿作为侍候楚怀王的姬妾,两国永结兄弟邻邦,不相互打仗的策略。

此时,楚怀王虽已得到张仪,却又难于让出黔中土地给秦国,想要答应张仪的建议。

屈原反对说:“前次大王被张仪欺骗,张仪来到楚国,我认为大王会用鼎镬(古代两种烹饪器鼎和镬)煮死他,如今释放了他,不忍杀死他,还听信他的邪妄之言,这可不行。”

楚怀王说:“答应张仪的建议可以保住黔中土地,这是美好有利的事情。已经答应了而又背弃他,这可不行。”

楚怀王最终答应了张仪的建议,背离了“合纵”与秦国结盟亲善。

第三步,从地势上说事,拿楚国威胁小国韩国,顺从秦国能活,还能扩大地盘,顺从楚国则灭亡。瓦解了韩国。

张仪离开楚国,就借此机会前往韩国,游说韩宣惠王说:“韩国地势险恶,大王不归附秦国,秦就会发兵占据宜阳,截断韩国的上党地区,再东取成皋、荥阳,那么鸿台之宫、桑林之苑就不再属于大王所有了。要是阻塞了成皋,截绝了上党地区,那大王的国土就要被分割了。早归附秦国就安全,不归附秦国就危险。如果制造的是祸端却要想得到福报,计虑粗浅,结怨很深,违背秦国而顺从楚国,要想国家不亡,那是不可能的啊。所以我替大王谋划,还不如替秦国效劳。秦最大的希望是削弱楚国,而最能削弱楚国的就是韩国。不是因为韩国比楚国强大,而是由韩的地势所决定的。现在大王向西臣事秦国,进攻楚国,秦王必然高兴。攻打楚国有利于韩国扩大领土,转移了祸患,取悦了秦国,没有比这更好的主意了。”

韩宣惠王听从了张仪的主意。张仪回到秦国作了汇报,秦惠王赐给张仪五座城邑,并封他为武信君。

第四步,用前面瓦解的魏,齐,韩来说事,各个突破齐,赵,燕。分别瓦解下了齐国、赵国、燕国。

秦惠王十四年(前311年),秦惠王又派张仪向东游说齐国的齐湣王说:“天下强大的国家没有超过齐国的,大臣及其父兄兴旺发达、富足安乐。然而,替大王出谋划策主张合纵的人,都为了暂时的欢乐,不顾国家长远的利益。如今秦、楚两国嫁女娶妇,结成兄弟盟国。韩国献出宜阳,魏国献出河外,赵国在渑池朝拜秦王,割让河间来奉事秦国。假如大王不臣事秦国,秦国就会驱使韩国、魏国进攻齐国的南方,赵国的军队全部出动,渡过清河,直指博关、临菑,即墨就不再为大王所拥有了。国家一旦被进攻,即使是想要臣事秦国,也不可能了,因此希望大王仔细地考虑它。”

齐湣王说:“齐国偏僻落后,僻处东海边上,不曾听到过国家长远利益的道理。”就答应了张仪的建议。

张仪离开齐国,向西到赵国游说赵武灵王说:“如今秦国相约齐国、韩国、魏国的军队,准备进攻赵国。所以我不敢隐瞒真实的情况,先把它告诉大王左右亲信。我私下替大王考虑,不如与秦王在渑池会晤,面对面,口头作个约定,请求按兵不动,不要进攻。希望大王拿定主意。”

赵武灵王答应了张仪的建议,张仪才离去。

张仪又向北到了燕国,游说燕昭王说:“大王最亲近的国家,莫过于赵国。赵襄子凶暴乖张,六亲不认,大王是有明确见识的,那还能认为赵国可以亲近吗?赵国出动军队攻打燕国,两次围困燕国首都来劫持大王,大王还要割让十座城池向他道歉。如今,赵国已经献出河间一带土地臣事秦国。如今,假如大王不臣事秦国,秦国将出动军队直下云中、九原,驱使赵国进攻燕国,那么易水、长城,就不再为大王所拥有了。所以希望大王仔细地考虑它。”

燕昭王听信了张仪的建议,说:“我就像蛮夷之徒一样处在落后荒远的地方,这里的人即使是男子大汉,都仅仅像个婴儿,他们的言论不能够产生正确的决策。如今,承蒙贵客教诲,我愿意向西面奉事秦国,献出恒山脚下五座城池。”

总结一下,张仪瓦解六国合纵连横,就是各个突破,突破之后利用前期瓦解的国家作为典型案例,来说服剩余的国家。最难的是开始,只要瓦解1到2个,后面就顺了。很多事都是这样,先把基本功打扎实,接下来寻找突破口,找到了就做为突破剩余目标的依据。这样慢慢积累,越积越多,效果会倍增。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诸葛亮为何一定坚持让刘备赐死刘封?刘封对蜀汉发展是威胁吗?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华夏历史

    刘封是刘备养子,能力要比刘禅强出很多。不过刘封因为不出兵帮助关羽,导致关羽被杀,最后刘备亲自下令赐死刘封。其实刘备本还有些犹豫,但诸葛亮却坚持除掉刘封,认为他不可留,诸葛亮此番有没有道理呢?实际上刘封虽然是养子,但刘备传位肯定还是传给亲儿子刘禅,但刘禅能力平平刘封不一定服气,因此两人有可能产生储子之

  • 冥古宙太古宙元古宙显生宙时间顺序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华夏历史

    今天小编有提到这个冥古宙,那么有的人问了,这个到底是个啥情况呢?其实很简单的,这个也就是另外一种全新的宇宙说法了,还是挺有意思的啊,如果要说冥古宙相关的问题,那我们估计都能说好久,但是今天我们只研究几个问题,一个问题就是冥古宙之前是什么宙,还有就是冥古宙太古宙元古宙显生宙他们的时间顺序怎么排列的,相

  • 长平之战后赵国是如何恢复国力的?损失45万大军还能击败燕国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华夏历史

    长平之战是秦国和赵国对赌国运之战,最后结局十分惨烈,赵国45万大军被全歼,秦国也战死30万左右的兵力。赵国此役失败,也预示着此后再也没有诸侯国能和秦国抗争。不过赵国就算损失了45万大军,但却在短时间内恢复部分国力,秦国想趁势灭掉赵国,但最后还是失败。赵国还顺便击败燕国,赵国此前几乎出动了全部兵力,他

  • 乾隆的九龙宝剑是什么?为什么碰过的人下场很惨?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华夏历史

    古代总是有一些“神兵利器”,可以说是神乎其神,很多人也可能是受到了玄幻小说的影响,对于古代的兵器感到非常的好奇。而在传说中,乾隆皇帝有一把“九龙宝剑”,据说但凡是碰过这把宝剑的人,最终的下场都是很惨的,这是怎么回事?九龙宝剑真的存在的吗,为什么碰过这把

  • 孙坚和刘表为何结怨?孙坚私藏玉玺是真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华夏历史

    《三国演义》中讲述,董卓迁都长安后,孙坚入住洛阳,一次偶然的机会让孙坚发现了传国玉玺。此后孙坚则起了私心,想要带走玉玺,但计划最后还是暴露,导致孙坚和袁绍、刘表结仇。孙坚最后也是死在了与刘表手下的交战中,不过历史上孙坚真有私藏过玉玺吗?这是很多人的疑问,他和刘表发生的战役在正史上并无记载,这其中的真

  • 朱元璋吃饭时碗里有根头发,厨师做了什么得到重赏?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华夏历史

    吃饭的时候忽然发现自己碗里有根头发,换做是谁都不会开心,这说明做饭的条件实在是堪忧,吃进嘴里的东西也就不见得有多干净,为生状况很差。然而历史上,如果是这种情况让皇帝碰见了,会怎么样?朱元璋有一次吃饭的时候,就遇到了碗里有头发的情况,当即叫来厨师,而厨师又做了什么才逃过一死,还获得了重赏呢?吃饭吃出头

  • 李莲英给慈禧安装电灯,慈禧大怒说了一句话让人哭笑不得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华夏历史

    现如今我们看着很寻常的事物,但是在慈禧太后眼中,或许就是很令她鄙弃的东西,比如现在每天都会使用到的电灯,清朝末年慈禧太后的宫中,李莲英为慈禧安装上了电灯,但是慈禧看了却异常的生气,斥责李莲英为什么要给自己装上这么多茄子。这话现在听上去,又让人觉得好笑,却也让人觉得悲哀。清朝时期,我国固步自封,反倒是

  • 空城计到底谁赢了?一个赢了当下一个赢了未来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华夏历史

    诸葛亮上演空城计,想要以此逼退司马懿大军,虽然司马懿洞察出了诸葛亮的计谋,但最后还是决定率军撤退。那空城计下到底是谁赢了呢?实际上两人都有赢,只不过诸葛亮赢了当下,司马懿赢了未来。司马懿完全可以趁机拿下诸葛亮,但他回到魏国后处境可能更加艰难,所以他选择养寇自重。诸葛亮当下看似占了上风,但此后的北伐战

  • 慈禧每天花多少钱?揭秘慈禧的奢侈生活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华夏历史

    相信大家都很好奇,慈禧每日的开销究竟是不是像传说中那样奢侈。慈禧是一位极度迷恋权利的人,她的行为甚至已经凌驾于皇帝之上,是京城权势最大的人物。慈禧掌权后,她各方面的待遇已经和皇帝无异,可能还要远超皇帝,无论是用的还是吃的都是最顶尖的存在。慈禧的挥霍无度对全国都造成了很大影响,特别是当时还要承受被列强

  • 秦朝统一之前,七国的文字真的差别很大吗?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华夏历史

    秦始皇统一全国之后,整个国家的文字制度等都进行了统一,原本战国时期的很多国家,因为各自的文字预言不同,所以相互之间的交流也很困难。不过,七国各自的文字究竟有多大的差别?难道每个国家之间都是完全不一样的吗?那原本的国家之间又该如何进行交流?但原本都是属于周朝,文字差别真的会很大吗?汉字从陶符开始,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