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如何评价天启皇帝朱由校?天启皇帝是昏君吗?

如何评价天启皇帝朱由校?天启皇帝是昏君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3535 更新时间:2024/2/5 6:08:03

说起天皇帝朱由校,可能多数人都会想到他是一位木匠皇帝。朱由校痴迷木匠活的程度,已经让他忘记了自己是一位皇帝,整日不务朝政一心钻研木工。不过皇帝有皇帝的责任,并不是当了皇帝就能为所欲为,朱由校不务正业的后果就是导致明朝内外开始出现各种矛盾。关键是朱由校还重用了宦官魏忠贤,这也给明朝此后走向衰落埋下隐患,那天启皇帝在历史上究竟算不算一位昏君呢?

昏君、暴君、明君这些都是有所指的,天启爱做木匠并不代表他不做别的事情,也不代表他不懂政治。这些都轮不上他,他就是一个“在体制压力下,‘礼’下循规蹈矩的展现自己爱好而已”,除了木匠工作外,他并没有明武宗的更多爱好,称不上昏君、暴君,更与明君相距甚远,算个正常人吧——聪明的败家子儿。

(1)天启皇帝除了木匠之外,基本都沿袭皇帝们的日常规范,后世对其“戏剧化描摹”并不确切。以经筵为例说明。

经筵说白了就是学习儒家理念如何治国。这一制度从明英宗时期开始正式确立,即时间、地点、由谁讲课、如何讲等都制定了详细的规章制度。

经筵每月三次(初二、十二、二十二),仪式比较隆重内阁六部九卿等都要参加。当然,每旬一次没有做到,但天启七年时间举办了19次旬讲(经筵)。日讲也相对符合规制,比较频繁。

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理由:按规矩、按规制我该做的都做了,没我什么事儿,我不做木匠干什么?

(2)天下制度已成——有没有皇帝其大明天下仍可按照规章、潜规则去运行,皇帝可做的事儿并不多,对于没有才能的皇帝其实只具象征性意义而已

天启年代,文官权力在“经济秩序”下已经形成党派利益;宦官虽然庞杂,但也各有集团。双方都有祖宗的“制度”保障自己干涉皇权。双方都有祖宗的“制度”保障自己干涉皇权的权利,你还真没办法。

对于没有什么才能的天启皇帝来说,他不做木匠能做啥?

朱元璋将儒家思想从上到下引入统治,并以铁血方式排除了后宫干政、外戚专权、武将夺权的可能性。形成皇权第一、文臣治理的治国方式。

朱棣抬高锦衣卫、建立东厂,以“特务统治”地方式监视文臣;朱瞻基开始又开始分皇权为太监,太监以皇帝“代言人”形象统御文臣。由此,这一制度体系比较完善。

正因为体系已经比较完善,天启皇帝又没啥能力,只好做木匠。那他为啥没有能力呢?主要是父亲不受万历待见,自己从小就没接受过教育。

其内心对儒家并不感冒,更主要是符合规制应付差事儿。同时,对于太监专权问题也无能为力,做木匠更符合人的本性——快乐。

天启不算昏君,因为他就没做我们思想中的皇帝——一言九鼎、掌握天下。他更符合我们老百姓的语言——聪明的败家子儿——既然管不了家,我又不懂,倒不如啥都不管。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清朝官员不能跟三种女人结婚,这是哪三种?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华夏历史

    对于现代人来说,婚姻是每个人一生当中的大事,在古代同样也是。在我国古代,婚姻有着“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惯例,在很多情况下,男女双方连面都没见过就这么稀里糊涂的成为了夫妻。像这样包办婚姻的情况在我国已经是延续了2000多年的历史,最终是在西方外来文化的冲击之下土崩瓦解。然而大

  • 刘伯温死之前,为什么要吃一口烧饼?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华夏历史

    民间其实一直都是有很多关于刘伯温的传说,说他能力非常厉害,甚至能够和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媲美,说他超过诸葛亮的也大有人在,总之是把他吹得神乎其神,天上地下绝无仅有,也就有了后世很多关于刘伯温神机妙算的传闻。而在这些传闻中,刘伯温死之前一定要吃一口烧饼,这是为何?这与烧饼歌是不是有什么联系?看历史不要相信

  • 秦国外戚势力有多强大?比秦始皇一统六国还难搞定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华夏历史

    秦国外戚虽然是个小群体,但在秦国的地位却是最特殊的。可能很多人都只看到了秦国奋六世之余烈,最后由秦始皇一统六国的光鲜一面。实际上秦王处理起内部的外戚势力更为头疼,春秋战国有很多诸侯国都曾出现过外戚参政的现象,但只有秦国的外戚一度垄断了朝政所有权利,发生这种事情还是比较可怕的。秦国一共有三大外戚集团,

  • 长安十二时辰望楼是什么?唐朝真的存在望楼吗?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华夏历史

    《长安十二时辰》中很多信息的传递都要依靠望楼,望楼就像是现代的天眼系统,能够掌控整个长安城的动向。不过唐朝时期的长安城真的有望楼吗?实际上望楼系统只是作者马伯庸给加进去的,历史上唐朝并没有如此繁杂的一套侦查和传递信息的方式。其实仔细想想,望楼也有一定的缺陷,实际操作起来就没这么方便了。那唐朝究竟是怎

  • 刘备做的最缺德事是什么事情?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华夏历史

    相信只要了解过三国历史的小伙伴们都会知道,曹操为了扩充军费,成为了盗墓的祖师爷已经不是什么稀奇事了。为了能够充实军饷,那么盗墓就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身世还为此设置“摸金校尉”这一官职。因此盗墓这话总见不得人的勾当就成为了曹操一生中最大的污点之一。常言道,人无完人金无足赤,那么

  • 历史上刘备死后,孙尚香真的回到东吴嫁给别人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华夏历史

    历史上很多女性的下落都是成谜,因为史书并不会详细记载她们的下落,比如孙策和周瑜死后,大小乔的命运如何,全都是后人的猜测,同样,即便是孙权的妹妹,也得不到高一等的待遇。后人给她起了个名字叫孙尚香,她嫁给刘备之后,其实也并没有《三国演义》里面说的那样幸福,不然也就不会一直想要回到东吴,而刘备死后,相传孙

  • 明朝河南信阳原本分属两州,为什么后来合并到了一起?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华夏历史

    河南信阳古称义阳,是三省通衢,在古代占据了江淮河汉的重要战略位置。历史上,信阳是孔子周游列国的终点,也是梁武帝发迹的福地。实际上在明朝时期,信阳还是被分属两州,后来才合并到了一起,那这其中到底是有何用意呢?这也跟当时各地行政区域的划分有关,信阳作为比较重要的战略要地,自然是要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下面就

  • 唐朝为什么有很多外国人?千年前长安便是国际大都市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华夏历史

    大家在看了《长安十二时辰》后,肯定会产生一个疑问,为什么长安城内会有很多外国人呢?不仅是有西域人,还有黑人,这到底是真的还是经过改编的历史呢?实际上这都是真实的,早在千年前长安便是一座国际都城了。因为唐朝对外的政策一直是采取比较开放的态度,所以其他民族的人也能在长安。当然这有好处也有坏处,会爆发安史

  • 让韩信受胯下之辱的人最后怎么样了?韩信为何没有杀他?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韩信早期落魄,还曾遭受胯下之辱。当时淮阴屠户有个青年侮辱韩信,称他胆小如鼠,虽然佩剑却不敢用。他还挑衅韩信,如果怕死就从自己的胯下钻过,韩信对他打量了一番,便趴在地上从他胯下爬过,此后街坊们都以为韩信是胆小怕死之人。不过也可能是因为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才让韩信如获重生,更加坚定自己的信念,开始变得勇敢

  • 唐朝有没有发生过焚烧长安事件?历史上长安遭遇过哪些危机?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华夏历史

    因为《长安十二时辰》的热播,导致不少观众都对唐朝充满了兴趣。唐朝在古代封建时期,的确算是一个较为开放的朝代,而且各方面的发展也都达到了鼎盛期。在这部电视剧中,长安城陷入了一个重大危机中,如果处理不当很有可能会被毁城。那在历史上究竟有没有发生过类似焚烧长安的事件呢?虽然《长安十二时辰》里的主剧情都是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