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朝为什么有很多外国人?千年前长安便是国际大都市

唐朝为什么有很多外国人?千年前长安便是国际大都市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3987 更新时间:2024/1/24 19:48:33

大家在看了《长安十二时辰》后,肯定会产生一个疑问,为什么长安城内会有很多外国人呢?不仅是有西域人,还有黑人,这到底是真的还是经过改编的历史呢?实际上这都是真实的,早在千年前长安便是一座国际都城了。因为唐朝对外的政策一直是采取比较开放的态度,所以其他民族的人也能在长安。当然这有好处也有坏处,会爆发安史之乱就和多民族杂居有一定关系。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下当时长安城有哪些外族人,一起来看看吧。

在中国历史上,“中国”之名威镇四夷时,汉唐时期最盛。特别是唐朝,在中亚各部族及小国中,他们称中国人为“唐家子”。老李家的威名远扬而显赫。

李世民当皇帝后,边陲各附属国都派子弟“入质”于唐,这些外国人在长安学习生活。在此期间,中华文明与西域文明交融。但这些所谓的“外国人”大都来自西域诸国。而西域各国中,既有唐朝的藩属国,也有的是臣服于唐朝的国家,还有向往唐朝的友好国家。如果这样算的话,并不全是外国人。但在历史上把这些生活在唐朝的“外国人”叫做“西域人”。

古代西域所指的面积很笼统,中亚、西亚、波斯、东欧地区都被古人泛指于“西域”,因此,在长安城里“外国人”,可以叫做“西域人”,也就是西边来的人。

西域人在长安城生活学习,有的甚至落户于中国,在中国长期繁衍,有的则把中华文明带到西方。

从古代史料来看,西域人到中国,并非唐朝就有,在北魏时也较多,只是那时西域人去的是洛阳。据《洛阳伽蓝记》记载:“自葱岭已西,至于大秦……附化之民万有余家”。这一万多家西域人便在洛阳安家落户,用中国姓,其后裔已被华夏同化。

而长安比洛阳更靠近西边,自从秦汉把长安当成国都后,长安逐渐成为政治文化中心,这个中心是西域人的心中的“中心”。大量西域人到这里经商生活。比如《梁高僧传》曾记载:“康僧渊本西域人,生于长安,貌虽梵人,语实中国”。这里说的是一个叫康僧渊的西域人,出生在长安,长得像胡人,其实说话与中国人无异。可见西域人已经在长安定居很久。

而建立唐朝的李家,据学者考证其先祖是鲜卑人,出于蕃姓。但到了李渊开朝后,早已经是汉人,因此唐朝一切都按照中华传统所建。

由于西域人大量在长安居住,也给唐朝文化带来一定影响。而且唐朝对外来人口及文化有着很强的包容性。据记载,贞观初年,平定突厥后,迁突厥人于朔方,投降的突厥人进入长安居住的也有近万家。还有学者考证,唐朝时,长安附近突厥流民近万户,其数量惊人。流民数量不断增加,并在长安居住生活,那时一些长安人都感叹,这些突厥人在长安聚妻生子,他们的后代都有“胡心”。

安史之乱后,两京沦陷,唐肃宗时,平定安史之乱就有朔方、安西、回纥、大食的兵力15万之多。安史之乱后,这些胡人成为有功之臣。唐肃宗、唐代宗时,回鹘人在长安牛气冲天,没人敢惹,甚至敢去坊市掠人子女,白天杀人,甚至入狱劫囚。这些与《长安十二时辰》里的“狼卫”差不多。

据《资治通鉴》记载,唐代宗时,回鹘聚集长安的人有一千多人,他们穿着唐人服装在长安开店盈利,甚至打着公家之名侵害百姓利益。唐德宗时,下令把留居长安的回鹘人全部遣送。甚至发生了振武留后张光晟杀回鹘使者董突900多人的惨案。

回鹘人的来源很复杂,天宝后回鹘取代突厥而雄踞朔漠,但该部族中有很多西域人。唐代宗时有的九姓胡就冒充回鹘。有学者认为九姓胡人是苗裔。据《李文饶集》记载,在长安的回鹘人有石姓的,是西域石国人,他们臣服回鹘。这些在长安回鹘人并没有因为唐朝大开杀戒而绝迹。据史料记载,会昌五年,和亲回鹘的公主回到长安,她的随从中就有回鹘人。

唐穆宗长庆五年,右龙武大将军李甚的儿子因为借回鹘人的钱不还,被回鹘起诉,因此被贬为宣州别驾。

唐朝自太宗时,西南部吐蕃势力强大,高宗时,西域四镇被吐蕃所占。安西、北庭及西域的使节无法回国,只得留在长安居住。由于是使节,朝廷还给予照顾。这些胡人在长安聚妻买房子,长期留住下来不回国。《唐会要》记载:“……诸蕃使人所娶得汉妇女为妾者并不得将还蕃”。也就是聚汉人为妻就不能回去了。

唐朝时在长安生活居住的西域人主要为分四大类:①早魏周以来入住长安等地的人,虽然同化已久,但族姓可以追寻到胡人祖先。②西域商人为了生意到中国居住的人。③唐朝西域诸国害怕唐朝威名,把子侄作为人质送到唐朝来充任侍卫,这些人从此久居长安。如新罗质子金允夫入朝充质,在长安生活了26年,还有人直接加入唐朝国籍,成为唐朝子民。④葱岭以东的于阗、龟兹、疏勒等国,以及中亚、西亚等地的人,还有昭武九姓、波斯诸国来的人,因此在长安城的西域人成分很复杂。

1.尉迟氏。这一姓氏是于阐王族,在唐朝以前就已经进入中国居住,比如李世民手下的大将尉迟恭。尉迟氏的来源也很复杂,有人认为是北魏留下的尉迟族,还有学者认为是于阗在隋唐派子侄来中国的后裔。而尉迟恭这一支,是在长安很久并已经汉化的尉迟氏,此支尉迟氏出于北魏。但隋唐时来的西域人也有一支尉迟氏,比如当时有名的画家尉迟跋质那、尉迟乙僧父子。这一支尉迟氏是隋朝按质子迁入长安的。

无论哪支尉迟氏,都已经汉化并成为唐朝将臣,为唐朝效命。

2.疏勒裴氏。这一支是疏勒国的王姓裴氏,也称阿摩支。裴氏入居长安,是在唐朝初年,疏勒国的质子到长安当守卫,至此不再回国。在唐朝有名的裴玢其五世祖就是疏勒王室。

另外,我国佛教史上有名的高僧慧琳,姓裴,也是来自疏勒国。

3.龟兹白氏。此姓氏时间久远,从汉朝到唐朝,都是王室的姓氏。龟兹国也是一个强大的西域国家。隋朝时宫里乐府有个叫白明达的伶工,就是龟兹人,还有大诗人白居易也龟兹王室后裔。

4.昭武九姓胡人。所谓的昭武九姓,史料记载不一。《唐书》定的九姓是“康、安、曹、石、米、何、火娄、戊地、史。”

康氏,是康国到中国来留下的后裔。康国人既有善画之人,但大都善长商业,“利之所在,无所不至”。

安氏是唐朝入居中国的昭武九姓胡人之一,与康姓都是显族,据林宝《姓纂》记载,安氏出自安国。

曹氏,北魏后期出自曹国进入中原曹氏一家,也很显贵。有乐工,有画家。

石氏出自昭武九姓中的石国,因国王姓氏,该国人到中国后都以石为姓氏。

米氏出自昭武九姓的米国。还有何氏是西域何国人。

5.波斯诸国胡人。唐朝时波斯商胡懋迁往来于广州、洪州、扬州、长安等很多。唐朝居住在长安的波斯人,最显赫的当属萨珊王朝的后裔卑路斯及其子泥涅斯两人。

同化

唐朝如此多的胡人聚居在长安,从正面看,加强文化、艺术、饮食、服饰上的交流。很多人胡人已被汉化,而汉人也喜欢上吃胡食、穿胡服、听胡乐等胡人东西。但西域来的人相比大唐来说毕竟是少数,最终汉化是趋势。不过一些胡人东西比如饮食、音乐、舞蹈、医药等却留在中原。

唐朝虽然是一个宽容的王朝,对居住在长安外国人很照顾,但唐朝却一直抵制“胡化”,抵制最厉害的就“胡服”,严禁唐人着胡服,这在一定程度上阻止的胡化的发生。但在吃、喝、玩上,唐朝并未严格禁止。

在观看《长安十二时辰》时,我们会为长安城出现的一些胡人感觉奇怪,也感叹唐朝开放与宽容。但这些人其实就是一些同胞祖先而已,此后随着王朝更替及战乱,他们大都融入华夏民族。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让韩信受胯下之辱的人最后怎么样了?韩信为何没有杀他?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韩信早期落魄,还曾遭受胯下之辱。当时淮阴屠户有个青年侮辱韩信,称他胆小如鼠,虽然佩剑却不敢用。他还挑衅韩信,如果怕死就从自己的胯下钻过,韩信对他打量了一番,便趴在地上从他胯下爬过,此后街坊们都以为韩信是胆小怕死之人。不过也可能是因为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才让韩信如获重生,更加坚定自己的信念,开始变得勇敢

  • 唐朝有没有发生过焚烧长安事件?历史上长安遭遇过哪些危机?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华夏历史

    因为《长安十二时辰》的热播,导致不少观众都对唐朝充满了兴趣。唐朝在古代封建时期,的确算是一个较为开放的朝代,而且各方面的发展也都达到了鼎盛期。在这部电视剧中,长安城陷入了一个重大危机中,如果处理不当很有可能会被毁城。那在历史上究竟有没有发生过类似焚烧长安的事件呢?虽然《长安十二时辰》里的主剧情都是虚

  • 古人如何评价诸葛亮和司马懿?孙权一语道破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华夏历史

    诸葛亮和司马懿之间的比拼,是三国迷们最喜欢拿出来谈论的话题。北伐之战上,诸葛亮就像是一杆锋利的矛,而司马懿是无坚不摧的盾,最后盾战胜了矛,获得了胜利。不过当时魏国和蜀国国力差距实在太大,诸葛亮也没资本长久耗下去。如果纯粹比较诸葛亮和司马懿之间的谋略水平,到底谁会更胜一筹呢?这次我们不妨听听古人是如何

  • 诸侯国都是二十四节气,为什么齐国有三十个?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华夏历史

    二十四节气在我国已经流传了数千年,这是古代先祖的智慧,这些节气对于我们现在的生活来说依旧具有很大的意义。不过可能很多人都认为,二十四节气是从确定下来的时候开始,就一直不变的延续至今的,事实上并非如此,在春秋战国时期,其他的诸侯国用的都是二十四节气,但是只有齐国有三十个,为什么他们会有三十个节气呢?齐

  • 明朝将领卢象升是一个怎样的人?卢象升性格特点解析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华夏历史

    卢象升是明朝末期著名将领,卢象升早年镇压叛军有功,升至右副都御史,此后又率兵击败张献忠,而且还是抗清军的主力部队。因为卢象升捷报连连,导致遭受宦官高起潜的陷害,因此被夺去尚书一职。1639年,卢象升率军抵抗清军,最后被困在巨鹿贾庄,又得不到援军支援,最后战死沙场。一代名将就这样死了,可能还有不少朋友

  • 安庆绪为什么要杀安禄山?只是为了权力吗?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华夏历史

    安禄山和史思明的安史之乱,让原本盛极一时的唐朝走上了一条下坡路,差一点亡国不说,从此之后再也恢复不到以前的境况了。不过安禄山最终还是被安庆绪,也就是他自己的儿子给杀掉了。安庆绪为什么要杀自己老爹,如果安禄山成功了,自己难道不会成为太子吗?还是说安庆绪只是想自己当皇帝,不想让安禄山当皇帝吗?其实亲手杀

  • 若魏延不死,对战司马懿有多大胜算?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华夏历史

    魏延在长沙投奔刘备之后屡立战功,尤其是在五虎上将亡故之后,魏延就显得格外的重要一些了,当年诸葛亮每战必将魏延作为先锋军。公元249年,诸葛亮积劳成疾,病死在了五丈原。蜀军中发生了内讧,长史杨仪与魏延火拼,结果杨仪得胜了,魏延被夷三族。若是魏延在与杨仪的对抗中胜出,接替诸葛亮,掌握蜀汉大权,蜀汉会怎样

  • 夏侯惇经常打败仗,为什么还是曹魏第一大将?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华夏历史

    历史上的名将,自然是需要靠自己的战绩来证明自己的能力,白起、王翦、项羽、韩信等等,他们的战绩都非常辉煌,随便说出来一个大都是大名鼎鼎的所以他们被称为名将也是理所应当。但是在三国时期却有这样一个人,他打仗经常失败,但是却依旧稳坐第一大将的位子,这究竟是什么原因?既然打不了胜仗,为什么还能有这样高的地位

  • 楚共王五个儿子四个称王,为什么唯独公子皙不能称王?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华夏历史

    楚共王是春秋末期楚国国君,在位一共30年时间,楚共王一生中的大事记之一便是诸子争位。楚共王一共有五个儿子,其中四个称王,分别是楚康王、楚灵王、楚初王和楚平王,唯独四儿子公子皙没能称王,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储位之争的事件在历史上已经屡见不鲜了,为了皇位兄弟可以反目,甚至大义灭亲。那楚共王的这几个儿子

  • 历史上真正的吕布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华夏历史

    我们所了解的吕布大多数都是来自于罗贯中的小说《三国演义》,在书中描写的吕布勇猛无敌,被冠以“人中吕布”的称号,但是又被张飞称之为“三姓家奴”。所以在我们很多人的主管印象当中,吕布就是一个勇猛且容易善变的武将。然而历史上真正的吕布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