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河南信阳原本分属两州,为什么后来合并到了一起?

明朝河南信阳原本分属两州,为什么后来合并到了一起?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413 更新时间:2024/1/15 8:42:25

河南信阳古称义阳,是三省通衢,在古代占据了江淮河汉的重要战略位置。历史上,信阳是孔子周游列国的终点,也是梁武帝发迹的福地。实际上在明朝时期,信阳还是被分属两州,后来才合并到了一起,那这其中到底是有用意呢?这也跟当时各地行政区域的划分有关,信阳作为比较重要的战略要地,自然是要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下面就为大家简单介绍下当时信阳的发展情况,一起来了解下吧。

河南古称“中原”“豫州”,地处我国中东部内陆、黄河中下游,是我国早中期的政治、经济、化中心,历史文化底蕴极为深厚。现在,河南省共辖17个省辖市、1个省直管市,其中位于河南省东南部的信阳市与省内其他地市自历史、文化等方面均有较大差异,文化方面为楚文化与中原文化交融之地,地理上兼有南北特色,有“豫风楚韵”“江南北国、北国江南”的美誉。

信阳也是历史悠久之地,今市境息县更是有“中华第一县”之称,是我国最早的县治之一,历史涌现出了孙叔敖、司马光等先贤,因特殊的地理位置历史上更是成为中原民众南迁的重要终点站,尤以固始最为出名,有“唐人故里,闽台祖地”之誉。历史上信阳市境历史可大致分为两部分,分别为光州、信阳州,明朝时期今信阳市域就分属两州,这两州各有何沿革呢?

信阳之名始于北宋,为北宋太平兴国元年(公元976年)为避赵光义之讳改义阳军为信阳军,信阳军以信阳县(义阳县改称)为军治,领信阳、罗山两县。信阳军上可追溯到魏晋时期的义阳郡,隋唐时期的申州等。军为五代、宋、金时期行政区划,起源于唐时之军镇,后逐渐演变为行政区划名称,也多以军事为目的,军分为两级,信阳军领县隶属于京西南路。

元朝初期,信阳军改为信阳州,仍领信阳、罗山两县,此为信阳为州之始,此后也曾短暂升为信阳府,后又移治罗山县,但辖县未变,此时信阳州隶属于汝宁府,也就是说信阳州此时为散州。明朝初期,信阳州移治信阳县,后信阳州废,信阳县、罗山县均直属于汝宁府,1475年(明成化十一年)信阳县升为信阳州,领本辖(原信阳县)、罗山县及确山县,不久仅领罗山一县。

此时,信阳州东为光州,光州设立时间要早于信阳州。光州最早设于南朝梁时,到唐朝时成为稳定建制,唐朝时期,今信阳市境光州为与申州并置。两宋时,光州均隶属于淮南西路,也曾短暂改为光山军,治所多为定城县(今潢川县)。

明朝初期,光州曾短暂隶属于临濠府,后改属河南汝宁府,领本辖(原定城县)及固始、光山、息县三县,明成化十一年(公元1475年)析固始置商城县,光州领本辖及四个县。

光州、信阳州两州明朝时均为散州,清初承袭明制,雍正二年(1724年)光州升为直隶州,但辖地未变,雍正以后信阳州仍为散州且不再领县。民国初废州存县,光州、信阳州分别为潢川县、信阳县,建国初分别于两县设潢川专区、信阳专区,1952年潢川专区并入信阳专区,现在潢川为信阳市辖县。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唐朝为什么有很多外国人?千年前长安便是国际大都市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华夏历史

    大家在看了《长安十二时辰》后,肯定会产生一个疑问,为什么长安城内会有很多外国人呢?不仅是有西域人,还有黑人,这到底是真的还是经过改编的历史呢?实际上这都是真实的,早在千年前长安便是一座国际都城了。因为唐朝对外的政策一直是采取比较开放的态度,所以其他民族的人也能在长安。当然这有好处也有坏处,会爆发安史

  • 让韩信受胯下之辱的人最后怎么样了?韩信为何没有杀他?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韩信早期落魄,还曾遭受胯下之辱。当时淮阴屠户有个青年侮辱韩信,称他胆小如鼠,虽然佩剑却不敢用。他还挑衅韩信,如果怕死就从自己的胯下钻过,韩信对他打量了一番,便趴在地上从他胯下爬过,此后街坊们都以为韩信是胆小怕死之人。不过也可能是因为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才让韩信如获重生,更加坚定自己的信念,开始变得勇敢

  • 唐朝有没有发生过焚烧长安事件?历史上长安遭遇过哪些危机?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华夏历史

    因为《长安十二时辰》的热播,导致不少观众都对唐朝充满了兴趣。唐朝在古代封建时期,的确算是一个较为开放的朝代,而且各方面的发展也都达到了鼎盛期。在这部电视剧中,长安城陷入了一个重大危机中,如果处理不当很有可能会被毁城。那在历史上究竟有没有发生过类似焚烧长安的事件呢?虽然《长安十二时辰》里的主剧情都是虚

  • 古人如何评价诸葛亮和司马懿?孙权一语道破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华夏历史

    诸葛亮和司马懿之间的比拼,是三国迷们最喜欢拿出来谈论的话题。北伐之战上,诸葛亮就像是一杆锋利的矛,而司马懿是无坚不摧的盾,最后盾战胜了矛,获得了胜利。不过当时魏国和蜀国国力差距实在太大,诸葛亮也没资本长久耗下去。如果纯粹比较诸葛亮和司马懿之间的谋略水平,到底谁会更胜一筹呢?这次我们不妨听听古人是如何

  • 诸侯国都是二十四节气,为什么齐国有三十个?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华夏历史

    二十四节气在我国已经流传了数千年,这是古代先祖的智慧,这些节气对于我们现在的生活来说依旧具有很大的意义。不过可能很多人都认为,二十四节气是从确定下来的时候开始,就一直不变的延续至今的,事实上并非如此,在春秋战国时期,其他的诸侯国用的都是二十四节气,但是只有齐国有三十个,为什么他们会有三十个节气呢?齐

  • 明朝将领卢象升是一个怎样的人?卢象升性格特点解析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华夏历史

    卢象升是明朝末期著名将领,卢象升早年镇压叛军有功,升至右副都御史,此后又率兵击败张献忠,而且还是抗清军的主力部队。因为卢象升捷报连连,导致遭受宦官高起潜的陷害,因此被夺去尚书一职。1639年,卢象升率军抵抗清军,最后被困在巨鹿贾庄,又得不到援军支援,最后战死沙场。一代名将就这样死了,可能还有不少朋友

  • 安庆绪为什么要杀安禄山?只是为了权力吗?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华夏历史

    安禄山和史思明的安史之乱,让原本盛极一时的唐朝走上了一条下坡路,差一点亡国不说,从此之后再也恢复不到以前的境况了。不过安禄山最终还是被安庆绪,也就是他自己的儿子给杀掉了。安庆绪为什么要杀自己老爹,如果安禄山成功了,自己难道不会成为太子吗?还是说安庆绪只是想自己当皇帝,不想让安禄山当皇帝吗?其实亲手杀

  • 若魏延不死,对战司马懿有多大胜算?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华夏历史

    魏延在长沙投奔刘备之后屡立战功,尤其是在五虎上将亡故之后,魏延就显得格外的重要一些了,当年诸葛亮每战必将魏延作为先锋军。公元249年,诸葛亮积劳成疾,病死在了五丈原。蜀军中发生了内讧,长史杨仪与魏延火拼,结果杨仪得胜了,魏延被夷三族。若是魏延在与杨仪的对抗中胜出,接替诸葛亮,掌握蜀汉大权,蜀汉会怎样

  • 夏侯惇经常打败仗,为什么还是曹魏第一大将?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华夏历史

    历史上的名将,自然是需要靠自己的战绩来证明自己的能力,白起、王翦、项羽、韩信等等,他们的战绩都非常辉煌,随便说出来一个大都是大名鼎鼎的所以他们被称为名将也是理所应当。但是在三国时期却有这样一个人,他打仗经常失败,但是却依旧稳坐第一大将的位子,这究竟是什么原因?既然打不了胜仗,为什么还能有这样高的地位

  • 楚共王五个儿子四个称王,为什么唯独公子皙不能称王?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华夏历史

    楚共王是春秋末期楚国国君,在位一共30年时间,楚共王一生中的大事记之一便是诸子争位。楚共王一共有五个儿子,其中四个称王,分别是楚康王、楚灵王、楚初王和楚平王,唯独四儿子公子皙没能称王,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储位之争的事件在历史上已经屡见不鲜了,为了皇位兄弟可以反目,甚至大义灭亲。那楚共王的这几个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