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一省制什么意思?元朝采取一省制有哪些特点?

一省制什么意思?元朝采取一省制有哪些特点?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3288 更新时间:2024/1/23 10:37:52

隋朝以后,多数朝代采用的中央官职都是三省六部制,只有元朝除外。元朝废除了三省六部制而制定了新的一省制,这个一省制是什么意思呢?只有中书省属于中央政务的中枢,执掌最高军事政务的为枢密院,但权力和地位要比中书省低。虽然也有设立过尚书省,但一般只负责财政,而且这个部门十分不稳定,这便形成了元朝特有的一省制。下面就为大家简单讲讲一省制的特点,一起来看看吧。

在中国历史上,三省六部制作为一套成熟的中央官制体系,曾运行了长达数百年时间。元朝建立后,元世祖忽必烈刘秉忠鹗、姚枢等一批汉人幕僚的建议和指导下,仿照中国传统王朝的行政框架,建立了元朝的中央行政机构。

不过,和以往王朝的中央行政机构所不同的是,元朝并没有采取三省制(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而是只保留了中书省,并将绝大部分行政权力都交由中书省管辖。

中书省是元朝官机构的中枢系统,除了军队将领与监察系统以外的官员皇帝上交奏折都需先通过中书省呈送。此外,中书省还拥有举荐官员、替皇帝草拟诏书等权力,整个帝国的所有文官都受中书省管辖。

元朝采取一省制的初衷是希望能实现中央集权。然而元朝的军事机构拥有独立且很高的权限,再加上各地宗王享受着半自治的特权,因此文官系统无法对他们进行节制,元朝自始自终都没能成功将大权收归皇帝或中书省的手中。

中书省的最高长官是中书令,在忽必烈执政期间,这一职位由皇太子真金担任。由于中书令的权力过大,在行政事务方面跟皇权非接近,所以在整个元朝时期,中书令这一职务经常空缺。真正在中书省主持工作的是右丞相(元朝以右为尊)和左丞相,官阶都是正一品。

从职能上来看,元朝中书省相当于现在的国务院,右丞相和左丞相相当于现在的国务院副总理。

中书省的下级单位是六部,即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各部置尚书三名,官阶正三品;侍郎二名,官阶正四品;郎中二名,官阶从五品;员外郎二名,官阶从六品。

吏部是六部中最有权势的部门,因为它掌管全国文官的任免职能。元朝官员的任期一般为30个月(京官)或三年(地方官),每届期满后由吏部对官员在任职期间内的表现进行考核,然后决定升迁、平调或降级。

户部掌管全国人口统计、国家财政、赋税、钱币等事宜。其中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负责对纸钞的管理,因为当时伪造纸钞的现象屡禁不绝,这让元朝政府头疼不已。

礼部负责宫廷仪式、祭祀、追封庙号等事宜。这些事情在现代人看来似乎并不那么重要,但在古代却都是国家大事,绝对不容许有所疏忽。

让很多人都想不到的是,元朝六部中最不重要的部门竟然会是兵部。其主要职责仅仅是管理军屯人口、调拨军事所需牲畜,以及管理驿站。因为元朝真正的军事权力都掌握在和中书省平级的枢密院手中,《元史》对枢密院的描述是“掌天下兵甲机密之务”。因此,元朝六部之中,最没前途的就是在兵部任职。尚书级别的官员如果有的选择,那是绝对不愿去兵部做主官的。

刑部掌管起草刑法政令、管理罪犯的罚没物品、复审死刑案件。由于元朝不设大理寺,所以刑部在司法体系中一家独大。不过,涉及蒙古人的案件并不归刑部管辖,而是由另一个和中书省平级的机构——大宗正府审理和判决。

工部负责征募劳力、管理工匠、修建大型工程等事宜,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负责对黄河河道的治理。值得一提是,元朝还有一个专管河道水利事务的机构——都水监。

中书省的另一个下级单位是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元朝幅员辽阔,以当时的交通和通讯条件,很难实现高效管理。因此在全国各地另设了十个行省。每个行省各自掌管所辖省内的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及其他军政事务。正是所谓“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

元朝的行省制度是中国行政制度的一大变革。后来的明清两朝依然沿用了这一制度,只是将名称改为承宣布政使司,但人们在习惯上依然称行省或省。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吕蒙是怎么死掉的?和孙权有关吗?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华夏历史

    吕蒙是东吴名将,也被称为江东四杰之一。吕蒙偷袭荆州,导致关羽战死麦城,荆州也重新落入孙权口袋,可谓是立下一大功。不过吕蒙立功没过多久就因病去世,其死因一直是个谜。在演义中更是把吕蒙的死因归结于关羽索命,当然这是绝不可能的。也有人怀疑吕蒙的死和孙权有关,是孙权害死了吕蒙,不过孙权究竟有何动机这样做呢?

  • 和珅临死前写了一首什么诗?和珅终于明白自己的死因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华夏历史

    和珅是清朝,乃至整个历史上都赫赫有名的大贪官,和珅贪腐的钱财足以对抗一个国家。乾隆皇帝知道和珅贪污,但依然对他宠信有加,因为和珅的确有帮乾隆解决各种难题的能力。不过乾隆最后选择主动禅位,把处决和珅的机会让给了嘉庆皇帝,嘉庆帝原本就看不惯和珅,这下和珅的好日子也到头了。和珅或许明白这一天总会到来,所以

  • 高粱河之战宋军为什么会输?高粱河之战改变辽宋战局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华夏历史

    高粱河之战是辽宋战争之间非常重要的一场战役,虽然宋军占有兵力上的优势,但还是痛失好局让辽军取得了胜利,也就此改变了辽宋战争的局势。宋太宗为了夺回燕云十六州,打算趁其不备攻打辽国,试图一举拿下幽州。但辽军的反击却让宋军三面受敌,最后全线崩溃。而这场战役也体现出了辽国善用骑兵的优势,宋军则元气大伤,对此

  • 揭秘刘备的陋习,一个让脾气好的甘夫人都无法忍受的陋习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华夏历史

    东汉末年,战乱频频,民不聊生,老百姓们的生活可以说是苦不堪言。无数的英雄豪杰,奸雄、枭雄都在这个动乱的年代中孕育而生。最终形成了以曹操、孙权、刘备为首的三股强大势力形成鼎足而立的局面。由于历朝历代尊刘抑曹的风气,所以三人当中以刘备是最受欢迎的,因为他是汉室宗亲,汉景帝之后裔,又有着匡扶汉室的理想。在

  • 孔子见到老子之后老子说了句什么?为什么孔子听后三天不说话?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华夏历史

    孔子和老子,都是春秋时期非常有名的思想家,一个创立了儒家学说,一个创立了道家学说。虽然后世从汉武帝开始一直都在尊崇儒家学说,但是这并不代表其他学说就没有价值,相反,儒家其实是因为更加符合统治者的统治思想所以才被接纳,如果要论起其他的学说,或许儒家还要往后排。就像当年孔子见到老子之后,老子说了一句话,

  • 袁崇焕死的冤吗?其实毛文龙死的更冤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华夏历史

    很多人可能觉得,明朝大将袁崇焕死的很冤,毕竟明朝正是用人之际,崇祯却杀掉了袁崇焕,这不是把明朝往火坑里面推吗?不过,要说袁崇焕死的冤,那就得先看看另外一个人死的冤不冤了,这个人就是毛文龙。崇祯也不会无缘无故杀掉一员大将,如果来看看毛文龙为何而死,就会知道袁崇焕到底是不是冤枉的了。袁崇焕杀毛文龙,历来

  • 包拯被叫做包青天,包拯家中其实很有钱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华夏历史

    长期以来,很多人都觉得,包拯作为一个公正严明,爱民如子的好官,不仅应该是满脸黑色震慑坏人,而且还自动的给他安上了“清官”的印象,认为包拯应该同样也是两袖清风,家里没什么钱财才对。但实际上,包拯家中的境况刚好与此相反,毕竟包拯生在重文轻武的宋朝,宋朝对于文人的待遇可以说是非常好

  • 诸葛亮不在蜀国会产生哪些隐患?蜀汉内部从此不在团结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华夏历史

    刘备去世后诸葛亮成了蜀汉的主心骨,他能代替刘备的作用将蜀汉内部给团结起来,所以大家都会配合诸葛亮北伐。除了李严从中故意阻挠,所以最后被诸葛亮贬为庶民,这份气魄恐怕其他人还没办法达到。所以等诸葛亮不在以后,就会给蜀汉带来一些隐患,因为朝中根本没有能替代诸葛亮的人,导致内部开始分化百官不在团结,各方矛盾

  • 慈禧太后的最后一天是怎么度过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华夏历史

    一般来说,没有太多人能够预感到自己的死亡,那些洞察世事,年事已高的人,或许能有一些预感。而古代封建历史上最后一个掌权的女性,慈禧太后,一直以来都是很多人讨论的对象,人们对于慈禧太后的一生非常的好奇。那么,慈禧在临死的那一天,她又做过些什么事呢?慈禧是否也可以预料自己的生命结束?1908年11月15日

  • 狄仁杰担任过哪些官职?黜陟使和行军大总管是什么官?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华夏历史

    狄仁杰为官以不畏权贵著称,他一生也担任过许多官职,例如判佐、法曹、大理寺丞、郎中、刺史、宰相等。其中黜陟使和行军大总管这两个官职算是比较少见,属于唐朝时期的专属官职,那这两个职位究竟有多大权利呢?实际上黜陟使算是由皇帝钦点的出巡大使,他们的任务是到全国各地考察官吏,然后进行奖惩。所以这个位置必须要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