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在蜀国能和关羽相提并论的武将是谁?并不是张飞而是他

在蜀国能和关羽相提并论的武将是谁?并不是张飞而是他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298 更新时间:2024/1/23 11:34:41

关羽不光是在蜀国位居第一武将,就算放置整个三国时期,关羽都是对后世影响力最大的人物。那蜀国有没有能和关羽相提并论的人呢?可能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会是张飞。张飞其实也是一名智将,他的谋略不在关羽之下,但张飞还是缺少一些关键战役为自己正名。蜀国有一人能力不输关羽,而且总能制定出一些出其不意的计谋,但他总被世人小看,这个人究竟是谁呢?一起来看看吧。

客观来说,蜀汉集团刘备伐吴之前,还是有着很强大的实力的。汉中一役,刘备率领大军正面击溃了曹操,可见其雄厚实力。在此时的蜀汉集团中,也有着众多一流武将。除了最著名的五虎上将,刘备麾下还有魏延、马岱、邓芝等优秀将领。那么问题来了,在这么多的武将之中,谁的军事能力,又最为突出呢?

我们先来看看古人对此的态度。唐朝年间,颜真卿曾上书,列举古今名将六十余人,令其入列武成王苗,得享后人祭祀。而放眼三国时代,仅有七人上榜。他们分别是魏国张辽、邓艾;蜀国关羽、张飞;吴国周瑜、吕蒙、陆逊。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人之所以称之为名将,并非个人武力值极高,而是他们军事指挥能力,受到后人认可。

即便是名将辈出的蜀国,也只有关羽、张飞二人。据《三国志•张飞传》记载:“初,飞雄壮威猛,亚于关羽,魏谋臣程昱等咸称羽、飞万人之敌也。”就连周瑜,也不得不在奏折中承认,关张有“熊虎之姿”。除此之外,他们的军事指挥能力,也是值得称道。关羽水淹七军活捉于禁,张飞巴西一役大破张郃,都是含金量十足的一场战斗。

可尽管如此,笔者认为单从军事能力上来说,魏延也丝毫不逊色于此二人。只可惜他与杨仪的内斗,令自身蒙上了一丝阴影。魏延军事能力的最大体现,便是他镇守汉中的功绩。当时的蜀汉集团,有两个至关重要的战略要地。其一是荆州,这里是刘备图取天下的最佳之地,由前将军关羽独自把守;其二便是汉中,乃是蜀国防守魏国进攻的天然屏障。但这守将却并非是张飞,而是魏延。

据《三国志•魏延传》记载:“先主为汉中王,迁治成都,当得重将以镇汉川,众论以为必在张飞,飞亦以心自许。先主乃拔延为督汉中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一军尽惊。”刘备一向是知人善任,而面对张飞和魏延两个人选,他却出人意料选择了魏延。至于张飞,则是去了蜀中第二道防线——阆中。

倒不是说刘备不信任张飞,只是在他看来,张飞是万人敌,更加适合引军冲锋。而反观魏延,他却更有一些勇略和稳重。这个结论从哪里得来了的呢?见于陈寿评语:“然羽刚而自矜,飞暴而无恩,以短取败,理数之常也。”考虑到张飞“”爱敬君子而不恤小人”的缺点,刘备自然会担心张飞遭到小人蒙蔽。而汉中之地事关重大,刘备自然会选择深受士兵们爱戴的魏延:“延既善养士卒,勇猛过人。

对此,魏延的回答则是:“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在魏延镇守汉中的十多年里,他也未能让刘备失望,多次击败来犯敌军。就连曹魏名将郭淮,也在魏延手中吃过大亏:“八年,使延西入羌中,魏后将军费瑶、雍州刺史郭淮与延战于阳谿,延大破淮等,迁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假节,进封南郑侯。”

那么,魏延镇守汉中之时,奉行的策略又是什么呢?简单来说,魏延是充分利用了蜀中险要这一有利地形来实现。在魏延镇守汉中期间,他重点防御汉中周边的战略要地,在秦岭一带,魏延下达的唯一指令便是,据守敌军。也就是说,魏延镇守汉中的核心思想,是借助地形优势,对来犯敌军实行消耗战术。魏延此举,确实将蜀中险要与他勇猛的战斗风格结合在了一起,从而确保汉中十年之内,都是固若金汤。

后来生性谨慎的王平出任汉中太守,他便是采取的魏延的消耗战术,也同样成功抵挡住了魏军进攻。不过,在姜维镇守汉中之时,他却摒弃了这种做法。据《三国志•姜维传》:“初,先主留魏延镇汉中,皆实兵诸围以御外敌,敌若来攻,使不得入。及兴势之役,王平捍拒曹爽,皆承此制。维建议,以为错守诸围,虽合周易‘重门’之义,然適可御敌,不获大利。”

后来姜维立功心切,便主张将敌军引入汉中之地,打算聚而歼之。而“敛兵聚谷”便是姜维的核心主张。那么姜维这样做的结果又是什么呢?“维率众出汉、侯和,为邓艾所破,还住沓中。”客观来说,如果姜维按照魏延主张来坚守汉中的话,蜀中或许不会这么快就被邓艾突进到了成都城下。

单凭魏延坚守汉中来看,其军事能力的确可圈可点。更别说魏延在跟随刘备创业途中,还曾立下的无数战功了。而放眼众多蜀汉武将,也只有关张二人的实战成绩要略高于魏延。只可惜魏延激进善战的作战风格引起了诸葛亮忌惮,最终枉死于小人杨仪之手。魏延一死,最蜀国失去了最后一位大将,这也加速了它最终灭亡的时间。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五代十国有两个蜀国,它们有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蜀国”,最容易让人想起来的就是三国时期刘备的蜀国了,不过当时应该并不叫做蜀国,毕竟国号是汉,又是想要复兴汉室,怎么可能自己叫自己蜀国呢?而后世在五代十国的时候,其实也有蜀国,而且还有两个,这两个蜀国是如何建立的,它们为什么要叫蜀国?这两个蜀国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五代十国

  • 海瑞和王用汲关系如何?历史上王用汲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华夏历史

    其实王用汲和海瑞两人的性格有相似之处,王用汲生性正直,而且仗义执言,不过王用汲又不像海瑞那么刚烈,他在官场上更加懂得如何收放自如。不过王用汲也干过一件很拼的事情,他曾上疏弹劾张居正,结果自己反被免了官职,只能回乡。直到张居正去世后,才重新被启用。可能很多人都对王用汲还有海瑞之间的关系感到好奇,他们两

  • 李建成曾对李世民下毒,为何李世民中毒还能逃过一劫?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华夏历史

    李建成虽然是李渊长子,但他还是十分忌惮李世民对他的威胁,所以曾多次想要除掉李世民。有一次李建成宴请李世民,但在他的酒中下毒,最后李世民中毒,夜间吐血数升,不过最后却奇迹般的活了下来。很多人怀疑这起事件的真伪,如果李世民真的身中剧毒还能活下来的几率是很低的,那这件事背后的真相究竟如何呢?下面就为大家做

  • 蒋济是一个怎样的人?信错司马懿亲手毁掉曹魏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华夏历史

    蒋济是魏国四朝老臣,早年曹操将他视为心腹,后来在曹丕、曹睿时期也都身居要职。不过蒋济最后却成为了毁灭曹魏的帮凶之一,因为他是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的支持者。蒋济身为魏国元老,为什么会答应帮助司马懿呢?实际上蒋济也是被逼无奈,他只能选择相信司马懿一次。等曹氏宗亲被架空后,蒋济也是整天郁郁寡欢,觉得对不起

  • 卧薪尝胆的典故是真的吗?揭秘勾践卧薪尝胆的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华夏历史

    卧薪尝胆是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的一个成语,意思是为了达成某个目的甘愿忍辱负重,其背景典故就是越王勾践灭吴的故事。勾践灭吴是真,但“卧薪尝胆”究竟有没有发生过呢?根据《史记》中的记载,勾践的确有过“尝胆”,但并没有提到“卧薪”,所以

  • 张居正死后被抄家的时候,为什么没人求情?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华夏历史

    张居正历来评价不一,赞扬的自然欣赏他锐意改革,批评的也是看不惯他奢侈的行事作风,不过毕竟人无完人,之所以会这样,因为他本身就是那样,却总会有人不喜欢。张居正生前进行改革,身为首辅也是尽职尽责,但是死后却被抄家,而抄家的时候竟然没有人出来为他求情,是张居正人缘太差吗?1582年6月20日,当国十年的张

  • 娄师德是个怎样的人?揭秘娄师德和狄仁杰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华夏历史

    娄师德是唐朝宰相,也算是一位名臣。历史上对于娄师德有着诸多典故,其实他和狄仁杰之间的故事最吸引人。而且狄仁杰还曾愧对娄师德,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狄仁杰当宰相以后,曾多次排挤娄师德,还将他放了外任。有一次武则天问狄仁杰知不知道娄师德会看人,狄仁杰回答不知。结果武则天告诉狄仁杰,他的宰相位就是娄师德推

  • 魏征去世后,李世民为何要推翻魏征的墓碑?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华夏历史

    魏征是隋唐著名政治家,唐太宗能创建“贞观之治”,魏征功不可没,后人更是称魏征为“一代名相”。魏征为人正直,在官场上更是直言进谏,哪怕是在李世民面前也同样如此。据古籍记载,魏征曾向李世民谏议高达50次,呈上奏疏11件,而且言辞激烈,态度坚定,其他大臣根本

  • 南汉除了皇帝,全国所有官员都是太监?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华夏历史

    我国的历史悠久,在这数千年的时间里,发生了太多的事情,只有我们想不到的,没有历史上找不到的。五代十国时期,就有一个奇葩的国家,整个国家除了皇帝,其他大大小小所有的官员,全部都是太监,这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场面,举国的官员都是太监,这到底是谁规定的?这个太监王朝最终又如何?宦官干预朝政,欺上瞒下之举在史书

  • 益州之战刘备和刘璋各有多少兵力?刘备3万兵力为何能击败刘璋?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华夏历史

    刘璋本想接刘备入益州,一起对抗曹操,结果反而是让刘备接手了益州。实际上益州之战也算刘备早期的计划之一,因为《隆中对》就有进攻益州的意图。不过益州怎么说也是刘璋的大本营,刘备也只有3万兵力,为何刘璋还会输呢?刘备和刘璋决裂以后,刘备大军虽快要逼近成都,但在雒城遇到阻碍,耽误了一年时间。而且刘璋的兵力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