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建成曾对李世民下毒,为何李世民中毒还能逃过一劫?

李建成曾对李世民下毒,为何李世民中毒还能逃过一劫?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2363 更新时间:2024/1/15 20:15:52

李建成虽然是李渊长子,但他还是十分忌惮李世民对他的威胁,所以曾多次想要除掉李世民。有一次李建成宴请李世民,但在他的酒中下毒,最后李世民中毒,夜间吐血数升,不过最后却奇迹般的活了下来。很多人怀疑这起事件的真伪,如果李世民真的身中剧毒还能活下来的几率是很低的,那这件事背后的真相究竟如何呢?下面就为大家做个简答的分析,感兴趣的话就一起来看看吧。

《旧唐书》记载:“(李建成)后又与元吉谋行鸩毒,引太宗入宫夜宴,既而太宗心中暴痛,吐血数升,淮安神通狼狈扶还西宫。”

这段话太明白不过了,就是李建成与李元吉合谋,假意宴请李世民喝酒,但却在酒中放鸩毒,准备毒杀李世民。李世民吐血数升,好歹救回了一条命。

李渊知道这件事后,对李建成说:“秦王素不能饮,更勿夜聚。”从这句话可以看出,虽然李建成和李元吉想谋杀李世民,但是李世民并没有告诉李渊,所以李渊才说那么样的话。

不过,这一段历史记载其实是很让人怀疑的。怀疑这不是真实的历史,而是后人加上去的。为什么这么说呢?

其一,李建成和李元吉就算下毒谋害李世民,也并不确定所用的毒就是“鸩毒”。毕竟谁也没看见过他们下毒。而《旧唐书》却明确地说这是“鸩毒”,显然,这话除了来自于当事人李世民的特意交代外,不可能再有第二个人说这个话。

其二,“鸩毒”实际上是一种子虚乌有的毒药。什么是“鸩毒”?说的是用鸩鸟的羽毛在酒里扫一下,这种酒就成了鸩酒。喝了这种酒就会中鸩毒。但事实上,鸩鸟这种鸟本身就是子虚乌有的鸟,是不存在的。而且按照历史上对鸩毒的介绍,中了鸩毒是无药可救的。既然无药可救,为什么李世民仅仅只是吐血数升,并没有死呢?

其三,李世民陪李建成和李元吉喝完酒后吐血,也有可能并非喝毒酒,而是酒喝多了,造成了胃出血。这种情况也是存在的,不能因此就说李建成和李元吉是想害李世民,更不能直接就说这是中了鸩毒。

其四,这段文字,记载在《旧唐书·列传·卷十四》里。《旧唐书·列传·卷十四》主要是记载李渊的二十二个儿子。其中,介绍李建成的文章排在第一位。这段文字,也就出在介绍李建成的文章里。

不过,读这篇文章的时候,我有一个奇怪的感觉。李建成虽然是“隐太子”,但他毕竟曾经当过太子。作为曾经的太子,一生肯定是做过很多事情的。但是,这段文字里,介绍李建成做其它事情的地方非常少,绝大多数篇幅,是在介绍李建成如何与李元吉勾结,如何与李渊的那些后妃们勾结,想方设法整治李世民。而且整治李世民的次数,不下于十次。

不仅对李建成的介绍是这样的,对李元吉的介绍也是这样的。同时,对李元吉的介绍中,还不仅仅是说他想整治李世民,还有他在阴谋陷害李建成。给人直观的印象,是李元吉联合李建成打倒李世民后,他在想办法除掉李建成,他自己当太子。

其五,同样是这一段介绍李建成和李元吉的文字,竟然有好几处地方在说,李渊要立李世民为太子。比如“时太宗功业日盛,高祖私许立为太子,建成密知之,乃与齐王元吉潜谋作乱”。

再比如,文干造反后,李渊派李世民前往平乱,并对李世民说:“文干事连建成,恐应之者众,汝宜自行,还,立汝为太子。”就是说文干造反与李建成有关系,李渊让李世民平定叛乱后,就立李世民为太子。

又比如,李渊对李世民说:“发迹晋阳,本是汝计;克平宇内,是汝大功。欲升储位,汝固让不受,以成汝美志。”就是说,最初起兵是李世民的计策,打下大唐江山是李世民的功劳。本来想立李世民为太子,但是李世民却数次不接受。

在介绍李建成和李元吉的文章中,竟然有三处写到李渊想把太子之位让给李世民。这实在是非同寻常的。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旧唐书》上实际上并不是在对李建成和李元吉的人生经历进行介绍,而是在证明一个道理。这个道理就是,李世民发动玄武门政变夺取储位,是理所当然的,是光荣正确的。

也就是说,李世民喝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酒后,吐血数升,正是李建成残害李世民的重要证据。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蒋济是一个怎样的人?信错司马懿亲手毁掉曹魏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华夏历史

    蒋济是魏国四朝老臣,早年曹操将他视为心腹,后来在曹丕、曹睿时期也都身居要职。不过蒋济最后却成为了毁灭曹魏的帮凶之一,因为他是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的支持者。蒋济身为魏国元老,为什么会答应帮助司马懿呢?实际上蒋济也是被逼无奈,他只能选择相信司马懿一次。等曹氏宗亲被架空后,蒋济也是整天郁郁寡欢,觉得对不起

  • 卧薪尝胆的典故是真的吗?揭秘勾践卧薪尝胆的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华夏历史

    卧薪尝胆是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的一个成语,意思是为了达成某个目的甘愿忍辱负重,其背景典故就是越王勾践灭吴的故事。勾践灭吴是真,但“卧薪尝胆”究竟有没有发生过呢?根据《史记》中的记载,勾践的确有过“尝胆”,但并没有提到“卧薪”,所以

  • 张居正死后被抄家的时候,为什么没人求情?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华夏历史

    张居正历来评价不一,赞扬的自然欣赏他锐意改革,批评的也是看不惯他奢侈的行事作风,不过毕竟人无完人,之所以会这样,因为他本身就是那样,却总会有人不喜欢。张居正生前进行改革,身为首辅也是尽职尽责,但是死后却被抄家,而抄家的时候竟然没有人出来为他求情,是张居正人缘太差吗?1582年6月20日,当国十年的张

  • 娄师德是个怎样的人?揭秘娄师德和狄仁杰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华夏历史

    娄师德是唐朝宰相,也算是一位名臣。历史上对于娄师德有着诸多典故,其实他和狄仁杰之间的故事最吸引人。而且狄仁杰还曾愧对娄师德,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狄仁杰当宰相以后,曾多次排挤娄师德,还将他放了外任。有一次武则天问狄仁杰知不知道娄师德会看人,狄仁杰回答不知。结果武则天告诉狄仁杰,他的宰相位就是娄师德推

  • 魏征去世后,李世民为何要推翻魏征的墓碑?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华夏历史

    魏征是隋唐著名政治家,唐太宗能创建“贞观之治”,魏征功不可没,后人更是称魏征为“一代名相”。魏征为人正直,在官场上更是直言进谏,哪怕是在李世民面前也同样如此。据古籍记载,魏征曾向李世民谏议高达50次,呈上奏疏11件,而且言辞激烈,态度坚定,其他大臣根本

  • 南汉除了皇帝,全国所有官员都是太监?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华夏历史

    我国的历史悠久,在这数千年的时间里,发生了太多的事情,只有我们想不到的,没有历史上找不到的。五代十国时期,就有一个奇葩的国家,整个国家除了皇帝,其他大大小小所有的官员,全部都是太监,这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场面,举国的官员都是太监,这到底是谁规定的?这个太监王朝最终又如何?宦官干预朝政,欺上瞒下之举在史书

  • 益州之战刘备和刘璋各有多少兵力?刘备3万兵力为何能击败刘璋?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华夏历史

    刘璋本想接刘备入益州,一起对抗曹操,结果反而是让刘备接手了益州。实际上益州之战也算刘备早期的计划之一,因为《隆中对》就有进攻益州的意图。不过益州怎么说也是刘璋的大本营,刘备也只有3万兵力,为何刘璋还会输呢?刘备和刘璋决裂以后,刘备大军虽快要逼近成都,但在雒城遇到阻碍,耽误了一年时间。而且刘璋的兵力是

  • 汉光武帝刘秀为什么要迁都洛阳?只因长安没有他想要的一个东西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华夏历史

    汉光武帝刘秀光复汉室,建立东汉,定都洛阳。很多小伙伴不理解,刘秀为什么要迁都洛阳,而不是直接入住长安呢?实际上刘秀定都洛阳时,长安城内还是一片混乱的迹象,刘盆子被赤眉军拥立为傀儡皇帝,坐拥三十万大军,此时刘秀要想入住长安也并非易事。等一统全国后,刘秀还是继承了西汉独尊儒术的思想,开始兴建太学,大理传

  • 吴国越国为什么不是战国七雄?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华夏历史

    吴国和越国在春秋时期也算是比较厉害的了,尤其是越国,抓住春秋时期的尾巴,越国国君成为最后一个春秋五霸之一,在春秋时期,吴越两国还算是非常有存在感的了。但是到了战国时期,人们的焦点就据记载战国七雄身上了,这两个国家似乎从头到尾都没有出现过,也不知道这两个国家在战国时期究竟去了什么地方?吴、越为什么没有

  • 齐国是怎样灭亡的?昔日东方霸主最后却被秦国轻取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华夏历史

    齐国是春秋四强国之一,也是战国七雄之一,曾一度霸占东方霸主地位。虽然齐国被分成姜姓吕氏和田齐两个时代,但基本国力还是有保证的。秦灭六国之战,最后灭的就是齐国,当时秦始皇命王贲率军伐齐,齐王急忙集结40万兵力准备在西部抗秦。结果秦军根本就没打算和齐国正面交手,而是绕道从北面攻来,打了个措手不及。最后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