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海瑞和王用汲关系如何?历史上王用汲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海瑞和王用汲关系如何?历史上王用汲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3631 更新时间:2023/12/12 17:54:34

其实王用汲海瑞两人的性格有相似之处,王用汲生性正直,而且仗义执言,不过王用汲又不像海瑞那么刚烈,他在官场上更加懂得如何收放自如。不过王用汲也干过一件很拼的事情,他曾上疏弹劾张居正,结果自己反被免了官职,只能回乡。直到张居正去世后,才重新被用。可能很多人都对王用汲还有海瑞之间的关系感到好奇,他们两人之间似乎是有些理念不合,不过海瑞死后他的丧事还是王用汲出钱给办的。

一、

审完何茂才,杨金水把赵贞吉拉到了织造局,明确告诉他,吕公公有信,沈一石的家产必须要转卖,而转卖给胡宗宪,也是审时度势,充分揣摩嘉靖帝的意思之后才做出的决定。

赵贞吉的内心必然是纠结的,一方面他辜负了胡宗宪的嘱托,另一方面他又不敢赌自己的前途,相对于仕途来讲,在赵贞吉心中,最终还是压过了对朋友的内疚。

这边赵贞吉还干坐在织造局发愣,那边的海瑞和王用汲碰上头了……

一到驿站,海瑞先喊自己的好朋友:

“王大人到了吗?”

王用汲一脸堆笑着从室内出来,其实海瑞这样性格的人很难交到知心朋友,王用汲绝对是最好的那个。

驿站工作人员也给海瑞汇报:

“王老爷说一定要住你们原来住的那两间,若是嫌办公不便,还可以调。”

海瑞大喜,结果俩人一进门就愣住了,太奢侈了,见海瑞不快,书办急忙解释:

“海老爷,您老和王老爷虽还在知县任上,可这回是奉旨办差,我们是按规制接待。”

海瑞可是熟读大明律,这个书办也是胆大包天,敢跟海瑞较真,不被怼才怪呢?

“什么规制,大明官制,有这种规制吗?”

二、

王用汲马上出来打圆场,叫书办赶紧按照海瑞说的办,不用的东西都拿下去。

海瑞随后又发现一个东西:

“一百两一匹的松江棉布,用来做擦脸帕,你们也太阔气了,我只用麻的。”

《大明王朝1566》前期围绕丝绸展开斗争,后期则围绕棉布展开争斗,这个松江棉布就是出镜率相当高的一种。不过有些事情并不是非黑即白,海瑞前期主要是因为受到了倒严大趋势所致,所以能顺利成为青天大老爷。而等到了后期,为什么得不到重用,就是因为对立面没有了,本来他站在老百姓的立场,怼严党,等严党倒台,没有了对立面,谁又会成为他的对立面呢?

后来朝廷在徐阶的带领下大力推行棉布,裕王也不理解:

“百万亩棉田,归本付息,纯利便有二十万匹,徐家和那些官绅为什么只愿意出五万匹?谭伦这个南直隶巡抚是怎么当的?”

显然徐阶成为了第二个严嵩,只是裕王不知,能给朝廷争取到三成,谭伦已经是扯下面子在干了。如果徐家也撂挑子不干了,那淞江一带的棉纺业就没人敢干了。而朝廷想凭借扩种棉田充盈国库的大计,就会立刻付之东流。

实际上海瑞这种只用麻布的态度,并不能要求所有人,如果每个人都采取最基本的需要,都拿贫穷当标准去生活,那么国家永远也富裕不了。

所以,时代不同,需求也不同,放在过去叫节约,放在现在叫人民消费水平降低,国家经济要倒退……当然,作为穷苦老百姓,我们还是能节约一定要节约!

哈哈,扯远了,给大家一个思考,我们中国水多的地方节约用水后,非洲就能喝上水吗?

三、

海瑞到了王用汲的屋内后,更加感觉不舒服,太奢华了,非要到院子里去站着,王用汲劝了一句:

“刚峰兄,你自己不愿意舒服,还不让别人舒服啊,你也太不近人情了吧?”

海瑞要求田县丞一定要把老父亲接家里去,但是他并没有考虑田老父亲的感受,他真的愿意去吗?后来的大兴城,他让县令把灾民安插到大户人家,而不是朝廷去赈灾,遵纪守法的大户人家真的愿意吗?包括他三十多岁还跟老母每天晚上共处一室,到底是老母要求的,还是他刻意的?

这个世界上有两件事最难,一是从别人手中拿钱,另一个就是往别人脑中灌输自己的思想。

显然,在这一点上,海瑞并没有说服王用汲,如果王用汲跟他一样,后来海瑞去京城,没有王用汲的帮助,估计连温饱都解决不了。

王用汲索性说明白了,其实这种规制是赵中丞和织造局安排的,我们拒绝,反而会让他们起疑心。

“上谕下来都五天了,我们来了不立刻召集我们审案,倒在规格上做起文章来。”

海瑞还是愤愤不平,隐隐约约觉得赵中丞和织造局有问题,但是又说不出为什么。

“这么大的案子,被审的人睡不着,审案的人当然也睡不着!”

俩人终于不争论规制了,开始正儿八经地讨论起案情来,王用汲在办案方面并不比海瑞差:

“为什么这个案子的主审官是赵贞吉,两个陪审官是你和我?”

这还用说嘛,三个人都是裕王的人,显然嘉靖帝是要倒严啊,可是嘉靖帝这人又不明说,让底下的人猜。之前也不是没有对严党“开炮”的人,比如芸娘的家人,结局也很惨,严党必然反扑,所以这个案子审起来将面对的困难必然不小。

四、

海瑞听出了王用汲的担忧:

“那这幅担子你准备怎么担?”

王用汲一针见血:

“一句话,小事不糊涂,大事要糊涂!”

海瑞明知故问,什么叫小事不糊涂,大事要糊涂呢?

我们往往小看王用汲,他对时局的把控并不亚于裕王身边的人,也不亚于嘉靖帝身边的人:

“他们那些人这二十年干的事,有多少牵扯到宫里,牵扯到皇上……牵扯到鼠,我们可以严查,牵扯到器,我们便一个字也不能问,更不能查!”

嘉靖帝让赵贞吉到浙江办案,其实就是为了把牵扯到的官员范围控制在浙江,既能抓了老鼠,又能不伤到器具。这个器具,实际上就是指皇权,挑战皇权,那是万万不可的。

海瑞鄙视的眼光看着王用汲,王用汲也不在乎:

“不要用这种眼神看着我!”

王用汲的主张并没有错,审问郑泌昌和何茂才,他俩必然一切事情都往宫里扯,而他们又一个字都不能提宫里,难,真难!

五、

海瑞又问,是不是赵贞吉也这么想?

王用汲哈哈一笑,亏你是海瑞,海刚峰啊,你以为赵中丞为什么用这么高的规格接待咱俩这小小的县令?

哈哈,这就是官场啊,高规格接待是织造局安排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他们手下留情。也是暗示他们,等到了审案的时候,一旦提到织造局,还望放过。

海瑞有点疑惑,怎么还有织造局呢?

看来,海瑞还是一根筋,就凭他能问为什么是织造局,就能看出,对时局的把握,他真比王用汲要差。

不过又得讲我之前提到的一个问题,之所以领导能做出正确的判断,一个关键原因就是信息掌握的足。事先王用汲已经打探到了消息,沈一石的家产卖给了徽商,这些徽商还是胡宗宪的亲谊,而海瑞并不知道。

听到王用汲的解释,海瑞突然就懂了高翰文当初给他念的账册:

“嘉靖三十九年五月,织造局赶织上等丝绸十万匹,全数解送内廷织工局……”

海瑞还是比胡宗宪晚一步发现大明朝的弊端,那就是家国不分,而胡宗宪不过是建议赵贞吉上疏,而海瑞却要直接拿起大明律当做武器,一查到底:

“瑞莲,这件事我要查!”

王用汲傻了,你怎么查?

连夜提审郑泌昌和何茂才!

《大明王朝1566解密》第96期

那么接下来的海瑞又是如何夜神郑泌昌和何茂才的呢?又发生了哪些事?请听下回分解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李建成曾对李世民下毒,为何李世民中毒还能逃过一劫?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华夏历史

    李建成虽然是李渊长子,但他还是十分忌惮李世民对他的威胁,所以曾多次想要除掉李世民。有一次李建成宴请李世民,但在他的酒中下毒,最后李世民中毒,夜间吐血数升,不过最后却奇迹般的活了下来。很多人怀疑这起事件的真伪,如果李世民真的身中剧毒还能活下来的几率是很低的,那这件事背后的真相究竟如何呢?下面就为大家做

  • 蒋济是一个怎样的人?信错司马懿亲手毁掉曹魏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华夏历史

    蒋济是魏国四朝老臣,早年曹操将他视为心腹,后来在曹丕、曹睿时期也都身居要职。不过蒋济最后却成为了毁灭曹魏的帮凶之一,因为他是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的支持者。蒋济身为魏国元老,为什么会答应帮助司马懿呢?实际上蒋济也是被逼无奈,他只能选择相信司马懿一次。等曹氏宗亲被架空后,蒋济也是整天郁郁寡欢,觉得对不起

  • 卧薪尝胆的典故是真的吗?揭秘勾践卧薪尝胆的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华夏历史

    卧薪尝胆是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的一个成语,意思是为了达成某个目的甘愿忍辱负重,其背景典故就是越王勾践灭吴的故事。勾践灭吴是真,但“卧薪尝胆”究竟有没有发生过呢?根据《史记》中的记载,勾践的确有过“尝胆”,但并没有提到“卧薪”,所以

  • 张居正死后被抄家的时候,为什么没人求情?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华夏历史

    张居正历来评价不一,赞扬的自然欣赏他锐意改革,批评的也是看不惯他奢侈的行事作风,不过毕竟人无完人,之所以会这样,因为他本身就是那样,却总会有人不喜欢。张居正生前进行改革,身为首辅也是尽职尽责,但是死后却被抄家,而抄家的时候竟然没有人出来为他求情,是张居正人缘太差吗?1582年6月20日,当国十年的张

  • 娄师德是个怎样的人?揭秘娄师德和狄仁杰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华夏历史

    娄师德是唐朝宰相,也算是一位名臣。历史上对于娄师德有着诸多典故,其实他和狄仁杰之间的故事最吸引人。而且狄仁杰还曾愧对娄师德,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狄仁杰当宰相以后,曾多次排挤娄师德,还将他放了外任。有一次武则天问狄仁杰知不知道娄师德会看人,狄仁杰回答不知。结果武则天告诉狄仁杰,他的宰相位就是娄师德推

  • 魏征去世后,李世民为何要推翻魏征的墓碑?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华夏历史

    魏征是隋唐著名政治家,唐太宗能创建“贞观之治”,魏征功不可没,后人更是称魏征为“一代名相”。魏征为人正直,在官场上更是直言进谏,哪怕是在李世民面前也同样如此。据古籍记载,魏征曾向李世民谏议高达50次,呈上奏疏11件,而且言辞激烈,态度坚定,其他大臣根本

  • 南汉除了皇帝,全国所有官员都是太监?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华夏历史

    我国的历史悠久,在这数千年的时间里,发生了太多的事情,只有我们想不到的,没有历史上找不到的。五代十国时期,就有一个奇葩的国家,整个国家除了皇帝,其他大大小小所有的官员,全部都是太监,这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场面,举国的官员都是太监,这到底是谁规定的?这个太监王朝最终又如何?宦官干预朝政,欺上瞒下之举在史书

  • 益州之战刘备和刘璋各有多少兵力?刘备3万兵力为何能击败刘璋?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华夏历史

    刘璋本想接刘备入益州,一起对抗曹操,结果反而是让刘备接手了益州。实际上益州之战也算刘备早期的计划之一,因为《隆中对》就有进攻益州的意图。不过益州怎么说也是刘璋的大本营,刘备也只有3万兵力,为何刘璋还会输呢?刘备和刘璋决裂以后,刘备大军虽快要逼近成都,但在雒城遇到阻碍,耽误了一年时间。而且刘璋的兵力是

  • 汉光武帝刘秀为什么要迁都洛阳?只因长安没有他想要的一个东西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华夏历史

    汉光武帝刘秀光复汉室,建立东汉,定都洛阳。很多小伙伴不理解,刘秀为什么要迁都洛阳,而不是直接入住长安呢?实际上刘秀定都洛阳时,长安城内还是一片混乱的迹象,刘盆子被赤眉军拥立为傀儡皇帝,坐拥三十万大军,此时刘秀要想入住长安也并非易事。等一统全国后,刘秀还是继承了西汉独尊儒术的思想,开始兴建太学,大理传

  • 吴国越国为什么不是战国七雄?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华夏历史

    吴国和越国在春秋时期也算是比较厉害的了,尤其是越国,抓住春秋时期的尾巴,越国国君成为最后一个春秋五霸之一,在春秋时期,吴越两国还算是非常有存在感的了。但是到了战国时期,人们的焦点就据记载战国七雄身上了,这两个国家似乎从头到尾都没有出现过,也不知道这两个国家在战国时期究竟去了什么地方?吴、越为什么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