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娄师德是个怎样的人?揭秘娄师德和狄仁杰的故事

娄师德是个怎样的人?揭秘娄师德和狄仁杰的故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4298 更新时间:2024/1/9 0:35:35

娄师德是唐朝宰相,也算是一位名臣。历史上对于娄师德有着诸多典故,其实他和狄仁杰之间的故事最吸引人。而且狄仁杰还曾愧对娄师德,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狄仁杰当宰相以后,曾多次排挤娄师德,还将他放了外任。有一次武则天问狄仁杰知不知道娄师德会看人,狄仁杰回答不知。结果武则天告诉狄仁杰,他的宰相位就是娄师德推荐的,结果狄仁杰大感惭愧。那娄师德究竟是个怎样的人呢?

娄师德是武则天时期的宰相,此人虽然没有狄仁杰的后世名声大,但他让武则天不由自主地为他鸣不平,被狄仁杰称为贵人,还自叹不如。娄师德到底做了什么,让武则天为之不平,让狄仁杰自愧不如呢?

在武则天的宰相中,娄师德是最胆小的一个,很会自嘲。有一次,娄师德和李昭德一同上朝,因身体肥胖,娄师德走得很慢,李昭德多次停下来等他,他还是赶不上来。李昭德不禁生气地骂道,你这个乡巴佬!

同是宰相,同朝共事,李昭德骂人显得有些不厚道。但娄师德没有介意,而是笑着说,师德不是乡巴佬,谁是乡巴佬。

娄师德不但自己不招惹是非,也不让家人张狂。有一次,娄师德的弟弟去做地方官,临行前,娄师德问弟弟,他心目中的保全之策是什么?娄弟弟回答,如果有人吐我一脸口水,我不还嘴,把口水擦去就是了。

谁知,娄师德却忧心忡忡地说,这正是他最担心的。他分析道,人家朝你脸上吐口水,是对你发怒。你把口水擦了,说明你不满,人家会更生气。你应该笑着接受,让唾沫不擦自干。

成语“唾面自干”就是从这里来的。娄师德似乎胆小得有点窝囊。但他也不是没有一点脾气,有时候也会生气。

娄师德巡视并州时,和下属就在驿馆吃饭。期间,他发现自己碗里的是精细的白米,而下属却是粗糙的黑米。同一拨人不同对待,娄师德很生气,他把驿长叫来责备一番。

驿长一边谢罪一边惶恐地解释,恰好存粮不多,一时又没那么多好米,只好给下属吃粗食。

原来如此。娄师德不再责备,反而开导驿长,是自己来的太仓促,没有提前打招呼。说完,娄师德把自己的饭也换成粗食,和下属同甘苦

还有一次,娄师德到灵州出差。一行人在驿馆吃完饭准备离开了,娄师德手下的判官他诉苦,这个驿站的人都是势利眼,光顾着忙着招呼大人物,害得我们这些小人物连口水都没喝上。

宰相门房七品官,更何况是宰相手下的官员。娄师德又生气了,让人把驿长叫来责备:判官与纳言有什么区别,你竟敢不理他?拿板子来。

眼看要挨板子,驿长连忙叩头请罪。娄师德并没有去拿板子,而是接着说,我本想打你一顿,但我一个大使打你一个小小的驿长,传出去对我名声不好。告诉你的上官吧,你小命又难保。算了,思来想去还是饶了你吧。

驿长又是磕头又是流汗地狼狈出去了,娄师德望着他的背影,对判官说,看,我替你出气了。在他的意识中,责备几句就是替人出气了。

娄师德的胆小,一方面是出于对自己的保护,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朝廷的稳定。这是一种境界,委曲求全,顾全大局。

娄师德是狄仁杰的贵人,他推荐狄仁杰担任宰相,除了武则天,他没有对任何人提起过这件事,包括狄仁杰自己。

狄仁杰因为不知道娄师德的推荐,总觉得他窝囊,就多次排挤他,多次在武则天面前说他坏话。武则天实在看不下去了,找个机会跟狄仁杰谈心。

武则天采用迂回策略,问狄仁杰,你觉得娄师德贤明吗?

狄仁杰如实回答,娄师德作为将领谨慎守职,至于是否贤明,我不知道。这等于是否认。

武则天又问,娄师德知人吗?

狄仁杰摇摇头,我俩同僚,没听说过他知人。

武则天终于忍不住说出来,她告诉狄仁杰,你当宰相就是娄师德举荐的。说完,她拿出当初娄师德举荐的奏章。

狄仁杰看完非常惭愧。从此,他逢人便说,娄公盛德,我不及他太远了!

娄师德低调到让皇帝亲自为他喊冤叫屈,这样的人在历史上少有。娄师德的故事也告诉我们,低调做人,高调做事,才是人生最大的智慧。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魏征去世后,李世民为何要推翻魏征的墓碑?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华夏历史

    魏征是隋唐著名政治家,唐太宗能创建“贞观之治”,魏征功不可没,后人更是称魏征为“一代名相”。魏征为人正直,在官场上更是直言进谏,哪怕是在李世民面前也同样如此。据古籍记载,魏征曾向李世民谏议高达50次,呈上奏疏11件,而且言辞激烈,态度坚定,其他大臣根本

  • 南汉除了皇帝,全国所有官员都是太监?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华夏历史

    我国的历史悠久,在这数千年的时间里,发生了太多的事情,只有我们想不到的,没有历史上找不到的。五代十国时期,就有一个奇葩的国家,整个国家除了皇帝,其他大大小小所有的官员,全部都是太监,这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场面,举国的官员都是太监,这到底是谁规定的?这个太监王朝最终又如何?宦官干预朝政,欺上瞒下之举在史书

  • 益州之战刘备和刘璋各有多少兵力?刘备3万兵力为何能击败刘璋?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华夏历史

    刘璋本想接刘备入益州,一起对抗曹操,结果反而是让刘备接手了益州。实际上益州之战也算刘备早期的计划之一,因为《隆中对》就有进攻益州的意图。不过益州怎么说也是刘璋的大本营,刘备也只有3万兵力,为何刘璋还会输呢?刘备和刘璋决裂以后,刘备大军虽快要逼近成都,但在雒城遇到阻碍,耽误了一年时间。而且刘璋的兵力是

  • 汉光武帝刘秀为什么要迁都洛阳?只因长安没有他想要的一个东西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华夏历史

    汉光武帝刘秀光复汉室,建立东汉,定都洛阳。很多小伙伴不理解,刘秀为什么要迁都洛阳,而不是直接入住长安呢?实际上刘秀定都洛阳时,长安城内还是一片混乱的迹象,刘盆子被赤眉军拥立为傀儡皇帝,坐拥三十万大军,此时刘秀要想入住长安也并非易事。等一统全国后,刘秀还是继承了西汉独尊儒术的思想,开始兴建太学,大理传

  • 吴国越国为什么不是战国七雄?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华夏历史

    吴国和越国在春秋时期也算是比较厉害的了,尤其是越国,抓住春秋时期的尾巴,越国国君成为最后一个春秋五霸之一,在春秋时期,吴越两国还算是非常有存在感的了。但是到了战国时期,人们的焦点就据记载战国七雄身上了,这两个国家似乎从头到尾都没有出现过,也不知道这两个国家在战国时期究竟去了什么地方?吴、越为什么没有

  • 齐国是怎样灭亡的?昔日东方霸主最后却被秦国轻取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华夏历史

    齐国是春秋四强国之一,也是战国七雄之一,曾一度霸占东方霸主地位。虽然齐国被分成姜姓吕氏和田齐两个时代,但基本国力还是有保证的。秦灭六国之战,最后灭的就是齐国,当时秦始皇命王贲率军伐齐,齐王急忙集结40万兵力准备在西部抗秦。结果秦军根本就没打算和齐国正面交手,而是绕道从北面攻来,打了个措手不及。最后齐

  • 安禄山发动叛乱时几岁?两年后却被子所弑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华夏历史

    安禄山是唐朝著名人物,也是造成安史之乱的罪魁祸首之一。安禄山从小在突厥部落生活,后来建立起了以安氏为首的藩镇割据势力。唐玄宗十分重用安禄山等塞外民族,想以此稳定唐朝边疆疆域,但他却小看了安禄山的野心,导致安史之乱的爆发,也让唐朝就此步入衰落。安禄山发动叛乱时已经52岁,仅仅两年不到的时间,他便被自己

  • 刘备托孤为什么不回成都,而是要在白帝城过完余生?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华夏历史

    夷陵之战后,刘备惨败几乎等同于全军覆没,此后刘备退守白帝城,并且在白帝城走完了自己最后一段路。很多小伙伴不理解,刘备为什么没有选择回成都,他身为蜀国皇帝托孤一事最好是回到都城说明,但刘备却执意留在白帝城。难道是因为刘备当时没听劝阻,还一意孤行伐吴,所以没有脸面回到成都吗?实际上刘备有不回成都的理由,

  • 李煜和陈叔宝都是亡国之君,为什么李煜受到同情?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华夏历史

    亡国之君的命运一般来说都不太好,自己的国家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被灭亡了,任谁心里恐怕都不会好受吧。而在唐宋之间的五代十国,就有很多位亡国之君,其中比较有名的是两位,一个是李煜,一个是陈叔宝。李煜的遭遇总是有更多的人同情他,然而陈叔宝同样也是亡国之君,为什么大家却更同情李煜,而不同情陈叔宝呢?可能很多朋

  • 诸葛亮明知马谡没有经验,为什么不派姜维守街亭?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华夏历史

    马谡失街亭,虽然只是没有守住一个街亭,但其实给蜀汉带来的却是北伐失败的后果,街亭那么重要,诸葛亮却派了马谡去守,到底是想让他守住,还是不想让他守住?其实马谡有几斤几两,诸葛亮是很清楚的,可以说,他明明知道马谡能力不强,却还是要派他前往,究竟是什么道理?为什么不派有能力的姜维去守呢?对于诸葛亮的北伐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