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赤壁之战后黄盖为什么消失了?黄盖结局如何?

赤壁之战后黄盖为什么消失了?黄盖结局如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3146 更新时间:2024/1/19 11:35:23

黄盖是东吴名将,也是拿下赤壁之战的功臣之一。要不是有黄盖和周瑜上演苦肉计,恐怕曹操还不会轻易上当。不过令人奇怪的是,为什么黄盖在赤壁之战以后就消声灭迹了呢?好像关于他的记载瞬间少了很多。其实这也是正史和演义的区别之一,在演义里黄盖在赤壁之战充当了一个比较重要的角色,但在正史上赤壁究竟有没有发生过,还存在不小的争论。所以苦肉计或许也是杜撰出来的一个情节。

“周瑜打黄盖”是小说《三国演义》中的精彩故事,可以说妇孺皆知。那么,在赤壁之战中黄盖诈降曹操,帮助周瑜打败曹操后,他得到了怎样的封赏?最后结局又怎样呢?

出身虽苦,为官有道:

黄盖少年时期家中贫困、生活困难,但难得的是,黄盖“有壮志”,常负薪激励自己读书学习,机缘巧合下还学了一些兵法。因此,长大后黄盖才有机会担任郡吏,后来又被考察为孝廉,得以升任公服。初平元年(190年),黄盖听说江东豪杰孙坚起兵,于是便前往投奔,成为孙坚手下的别部司马。第二年,孙坚战死后,黄盖继续为孙策以及后来的孙权效力,一路拼杀过来,算是在江东站稳了脚跟。

孙策和孙权兄弟刚占据江东时,山越诸部族有不愿归服孙吴统治的,常常会派黄盖去那里担任行政长官,收服诸部。据《三国志》记载,黄盖在石城县作县令的时候,听说这里的官吏“特难检御”,其到任后,便任命两个掾史,令其管理各个部门。黄盖对二人说:“我靠武功当上县令,从未因为文官做得好出名。现在我仍然要扫平贼寇,所以将衙门处理公文的事务都委托二位,你们好好办,即使有没办好的差事,我也不会鞭杖你们,你们尽心做事就好。”后来,这两个掾史见黄盖果然不查看公文处理情况,所以他们便懈怠了,没想到黄盖在暗中早已抓了他们工作失误的把柄,寻机将二人斩首,顿时震惊了全县所有官吏,再无敢懈怠之吏。

可见,黄盖当时的手法虽然简单粗暴,但却适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所以后来他又转任多地当县令、太守,他都能搞定当地动荡不安的局面,使不安分的人归附。

赤壁立功,九死一生: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南征追杀刘备,并威胁江东,刘备联合孙权在赤壁迎击曹操大军,面对实力强大的曹军,黄盖向周瑜建议火攻曹操战船,得到周瑜的认同。但《三国志》中并未说黄盖是靠苦肉计诈降曹操的,因为黄盖在东吴的地位不是很高,所以他是很合适的诈降人选。从史料记载看黄盖应该是直接向曹操诈降的,其实当时曹操非常自信,认为大军压境黄盖来降是符合实际的。吴魏交战前夕,黄盖让自己的船队满载可燃之物,并用赤幔罩住,同时在每艘大船后面都系上轻快的小船。曹军见黄盖率船队来降时并未怀疑,待凑近曹营后,黄盖令军士点燃大船,然后纷纷跳上小船转头撤离,火船顺风冲进曹营,很快便引燃曹营中的很多战船,并逐渐波及曹操江岸边的营寨。

东吴大军趁曹营起火之际,开始“趁火打劫”。黄盖自然也在拼杀的队伍中,但不幸的是,黄盖被曹军弓箭手射中,掉到江水中,被士兵救起时,吴军士兵已经认不出是黄盖,便随便驾着这个虚弱的“伤员”坐靠到厕床(古代厕所中的专门坐器)休息。后来黄盖大声呼叫韩当,才被韩当发现,韩当找到这个伤员发现竟是黄盖,急忙流着眼泪为其解衣救治,才使黄盖得以活命。大战结束后,黄盖因功被封为武锋中郎将,据说后来还赐给黄盖一块地皮,后来黄盖家族在这里建成了黄盖府。多年后,那里发生了一场大地震,黄盖府所在地塌陷,逐渐形成了一片湖泊,被后世称为黄盖湖。

调任太守,病死任上:

赤壁之战后,武陵地区一些少数民族发生叛乱,孙权调任黄盖为太守,令其平定叛乱。当时郡兵只有五百人,黄盖觉得直接出兵显然不是乱兵的对手,便根据自己丰富的军事经验,命令士兵打开城门,做放弃抵抗之态。贼兵不知黄盖有诈,纷纷涌进城中,黄盖待“贼半入”时,突然下令各小队对贼兵发起攻击,贼兵首尾不能相顾,很快就被“斩首数百”,城外贼兵见队伍大乱,只得溃散逃走,黄盖顺势还收复了其它丢失的城邑,并斩杀了贼兵首领,释放降兵。最终只用几个月时间就平定了那里的叛乱。

黄盖一生在东吴主要充当了地方上的灭火器,常被孙权派到各地平乱。后来,长沙郡益阳县又发生山贼扰乱地方的事,黄盖又成功扫平了那里的山贼,事成后黄盖升为偏将军。常年的军旅生涯,使黄盖最终死在了任上,令“国人思之”。孙权称帝后,追思功臣,特“赐子柄(黄盖儿子黄柄)爵关内侯”。

黄盖是东吴老资历的武将,从孙坚开始就追随其左右,后来帮助孙策、孙权兄弟开创江东基业,但黄盖在东吴的地位却并不显赫,其在历史上最有名的事迹,就是他在赤壁之战中诈降曹操,当时他确实是九死一生,帮助周瑜完成了火烧赤壁壮举。黄盖一生为东吴立下了不少战功,属于江东元老,也有一定的军事才能,所以,孙权对其也进行了一定的嘉奖,这一点可以从流传的黄盖湖的故事得到证明,仅凭这一点,也算不枉黄盖的历史功绩。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香妃嫁给乾隆的时候年近三十还是已婚,为什么还能得到乾隆的宠爱?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华夏历史

    《还珠格格》里面的香妃这个人物角色,很多人可能都以为是虚构出来的,毕竟像这样身上自带香气的设定,怎么看都只会存在于小说当中,现实生活中从来就没有人看到过这样的情况。不过,香妃的一些特点虽然是虚构,但是她却是真的有历史原型的,只不过这这个历史原型让人有些惊讶,因为她嫁给乾隆的时候已经是快三十岁了,这个

  • 努尔哈赤建立大金,为什么皇太极改成大清?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华夏历史

    清朝作为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是离现代最近的朝代,自然也是留存下来资料最多的朝代,所以我们对于清朝的了解应该也是远多于其他朝代。不过“大清”这个名字,却是皇太极改名而来,原本是叫做“大金”,努尔哈赤取的名字。那么,为什么皇太极要改名字,这两个

  • 董卓为何不如曹操?他和曹操有着本质的区别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华夏历史

    从董卓占据朝廷,挟天子以令诸侯开始,东汉政权就此名存实亡。其实董卓和曹操都做过相同的事情,但董卓却没能达到曹操这样的成就。董卓生于凉州,和羌人交好,但他也讨伐过羌人。此后受袁绍所召,进京讨伐十常侍,这才让董卓有了把持朝政的机会。但董卓的行为却惹来天下诸侯共怒,这次又是袁绍联合关东各地刺史讨伐董卓,最

  • 清朝的地位皇贵妃孝献皇后是一个怎样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华夏历史

    都说自古帝王家是最无情的,然而在清朝的时候却是一个出情种的朝代,而且主角都是皇帝。前有雍正与年贵妃,后又乾隆与富察皇后,那么今天小编就给大家讲讲顺治帝最爱的妃子孝贤皇后。孝贤皇后原名叫做董鄂妃,是清朝时期的第一位皇贵妃,性格非常的温柔娴熟,是顺治帝一生的最爱。董鄂妃是在1639年出生的,是满洲白棋人

  • 宫女为何要杀朱厚熜?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华夏历史

    在我国明朝时期,这是一个奇葩皇帝辈出的时期,除了朱元璋和朱棣还算正常外,其他的一个个都是奇葩。有成天跟蛐蛐作伴的皇帝朱瞻基、木匠皇帝朱由校、战俘皇帝朱祁镇、怠工皇帝朱栩君等等。若要是给明朝皇帝来个奇葩排名的话,那绝对是朱厚熜莫属了,翻遍整个中国古代史也找不出第二个了。因为明朝的文官实在太烦了,让人不

  • 良妃在历史上真的获得了康熙皇帝极大的宠爱吗?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华夏历史

    良妃是清朝皇帝康熙统治时期的一位妃子,在众多妃子当中,良妃可以说是资历最浅,生子最晚的。但是由于康熙宠爱有加,也是位居康熙五妃之一。不过在《清高宗实录》中有记载着这样一段,说是当年康熙骂胤禩是“系辛者库贱妇所生”。康熙既然宠爱良妃,但为何却还要骂她是“幸者库贱妇&

  • 三国时期刘备国号是汉,为什么不叫汉国?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华夏历史

    现代人一提起三国就知道“魏蜀吴”三国,魏国和吴国都没什么,但是蜀国这个名字其实是有问题的,当初刘备创立国家的时候,国号分明是“汉”,和蜀没有丝毫关系,但是后世人在称呼这个国家的时候,都是叫做蜀国,或者蜀汉,却从来都不叫“汉国”&

  • 宋朝是如何走上重文轻武之路?北宋兴衰史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华夏历史

    其实北宋各方面的评价都很高,唯独对外总吃败仗这点,有失前几个朝代的风采。汉朝、唐朝的军事实力,和同期世界上其他国家相比也都是数一数二的存在,唯独到了宋朝外患问题变的十分严重。很多人不明白,宋朝究竟是如何走上重文轻武之路的,其实这一切还是要从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说起。单纯指责宋朝“重文轻武&

  • 袁涣为何被刘备奉为上宾?曹操也为其流泪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华夏历史

    早三国时期,名士也不少,有一类名士是早就成名了,喜欢品评一些后进学子,一旦这些后进学子中真的出现了大才之士的话,那么这些品评家们就能再上一层。就比如许劭评价曹操,庞德公提携龙凤雏,曾经都是一时美谈。另外还有一类名士就是学问非常大,但是在其他方面却没什么成绩。就比如说孔融喜欢评议时政,但从行事方面来看

  • 刘备后期为何会选择弃用马超?只因马超做错一件事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华夏历史

    马超是蜀汉五虎将,也是三国最出名的将领之一。马超年少成名,继承父亲马腾军队后,和韩遂组成联军共同抗曹。可惜后来败给了曹操的离间计,最后转投刘备,成为刘备身边的得力助手。刘备建立蜀汉后,马超封骠骑将军,等于是个从一品的官,可见当时马超地位之高。不过在此后刘备却选择弃用马超,逐渐将他放置主力将领以外,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