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旦为什么不愿当皇帝?两次主动禅位原因解析

李旦为什么不愿当皇帝?两次主动禅位原因解析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4106 更新时间:2024/1/17 19:19:35

唐睿宗李旦是唐朝第五位皇帝,武则天的儿子。李旦曾两次坐上皇位,但最后都选择禅位,这在历史上实属罕见。皇帝都想越当越久,李旦却两次选择主动退出,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实际上这跟李旦的性格有着很大的关系。李旦觉得自己禅位李隆基是天意,他相信传德避灾的说法。只是这次的禅位还伴随了不小的风险,好在李隆基为人果断,不然大唐李氏的血脉就又有危险了。

武则天逝世后,李旦被封为了安国相王,不久后他坚决“辞职”。唐中宗李显又欲立李旦为皇太弟,但是,却被其拒绝了。景云元年,唐中宗驾崩,有人说是被韦皇后下毒杀害,而后,少帝李重茂继位,改元唐隆,韦皇后则以皇太后的身份临朝摄政。当年六月,李旦的三儿子李隆基发动御林军入宫讨伐,杀了韦皇后、安乐公主和上官婉儿等人。

而后,他们再此迎李旦入宫辅佐少帝。但是,李重茂迫于形势,请求让位于叔父李旦。此时,李隆基与太平公主一起拥护李旦继位,并废黜李重茂,改年号为景云,史称“唐隆之变”。同年六月,李旦在承天门楼复辟大赦天下。在与儿子李隆基一起除掉韦皇后等党派的势力后,李旦遂立李隆基为皇太子,安心当自己的皇帝。

李旦第二次在位的初期,李隆基与太平公主的斗争越来越激烈。

太平公主想除掉太子李隆基独揽政权,彼时朝中有一半人依附太平公主,七个丞相有五个是太平公主举荐的。而李隆基眼见着太平公主的羽翼日渐丰满,他着急巩固自身势力,为继位做好充足的准备。公元712年七月,李旦无法面对姑侄两人的残杀,干脆选择逃避,禅位与太子李隆基,自称太上皇,每周在太极殿接受群臣的朝贺。

此时,看似他已把政权交到了李隆基的手里,但是,他却仍掌握三品以上官员的任命权以及重大刑案的裁决权。

可以说,睿宗一出生就受封亲王爵位,而后还做了两次皇帝,这样的经历,只有他的胞弟唐中宗李显有过。相比于其他的李氏成员,他不仅做过皇嗣,还做过皇太弟、做过太上皇,这样的经历,历史上恐怕找不到第二个人了。不仅如此,在所有的帝王中,父亲做过皇帝的情况很多见,但是,他不仅有位做皇帝的父亲,还有一位做皇帝的母亲。

这样的经历,历史上恐怕也就只有唐睿宗李旦和唐中宗李显有过了。

李旦与其他皇帝不同之处还在于,他的三个哥哥都被武则天立过皇太子,可是,年长后也都没能顺利继位。自己当上皇帝后,他的长子也没能继承皇位,反倒是三儿子做了皇帝,就是后来的唐玄宗李隆基。并且,在那个政权争夺的多事之秋,睿宗每次都能保命并得以善终,从这点上来看,他一定是有着过人之处的。

历史上,也有一些皇帝被称为“睿宗”。比如:元朝建立之前的蒙古国,托雷就被称为“睿宗”,且在唐睿宗之前的“睿宗”皇帝,后来都被位列太庙,这也可能是:撑得起“睿宗”名号的人,都是“睿智”之人吧。

还有一点值得一提,那就是:唐睿宗的两次禅位,其情况大不相同:第一次是被夺取的;第二次则是他主动让贤的。

第一次是名为皇帝,实为囚犯的,甚至,都不能去正殿听政,只能被自己的母亲囚禁长达6年之久。当然,能让位给母亲的唐睿宗,也是个心机之人,他在妻子被污蔑杀害之时,还能淡定从容。因为,他知道:如果自己展露一点异常的情绪,那么,自己也不能保命了。

当时的武则天已经想册立武氏之人为太子了,之后,因见到李旦并没有因自己杀其妻子而远离自己、记恨自己,于是,她就决定:将诬陷李旦的侍女给杀了,从而相信李旦。最终,在李旦多年的监禁生涯里,他教育儿女,抚养兄长遗孤,韬光养晦,最终成就了大器。

他第二次禅位,已是身居太上皇的高位,是真正的统治者。后来,因误信谗言打算废太子,最终,唐玄宗起兵包围太平公主的府邸,自己再度遭遇软禁,自此,才算是真正的隐退了。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雍正皇帝一年只休息三天是真的吗?揭秘雍正帝的一天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华夏历史

    雍正皇帝是清朝,乃至整个古代最勤劳的帝王之一。据说雍正帝一年只休息三天,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皇帝身为一国之君忙碌是应该的,但皇帝如果哪些心情不好,不想工作恐怕大臣们也不该提反对意见。何况明朝还出现过上十年不上朝的皇帝,和雍正帝相比高下立判。相信很多朋友都十分好奇,雍正帝每天的工作安排究竟是怎么

  • 曹操有25个儿子,为什么都是短命鬼?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华夏历史

    曹操的儿子有二十多个,其中最为有名的就是继承人曹丕、神童曹冲、大才子曹植,当然也还有其他一些比较出名的,当然还有大部分不出名的。不过,虽然曹操的儿子众多,但是这些儿子却都是短命鬼,曹冲自然不用说,不管是自然死亡还是人为,他也还是死的太早,而曹丕也一样,皇帝没当几年也死了,为什么曹操的儿子们都如此短命

  • 朱元璋施政埋下哪些隐患?明朝的灭亡朱元璋也要背锅吗?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华夏历史

    朱元璋是明朝开国皇帝,虽然朱元璋没读过什么书,但从小贫困的经历让他成为一名彻头彻尾的实践派,恐怕这要比很多理论派都有用的多。或许朱元璋成为皇帝有一定的运气成分,但他治国的才能也是有目共睹,起码是为后人带来了百年以上的和平繁荣期。不过有人认为朱元璋早期实行的一些政策给明朝的灭亡埋下隐患,难道明朝最后不

  • 范仲淹为官有哪些政绩?曾用妙招解决饥荒问题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华夏历史

    范仲淹是北宋名官,他在政治、军事、文学、教育、书法等领域,都有着杰出的贡献。其实范仲淹在解决民生经济问题方面也是一把好手,这次要为大家讲的故事,就是范仲淹利用一些列的措施,帮助当时的灾民度过艰难的一年。或许多数人还是更了解范仲淹在文学方面所达到的成就,不过就他本人推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

  • 司马迁是汉朝人,为什么《史记》贬低刘邦抬高项羽?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华夏历史

    司马迁作为汉朝人,而且还是距离刘邦并不算特别远的汉武帝时期,他写的《史记》也一直都被看作是史书当中的典范,千百年来一直都是后人认识之前那段历史的重要资料。不过,西汉的开国皇帝是刘邦,按理说史书应该对刘邦歌功颂德才是,但是为什么司马迁却不一样,他在《史记》当中却有些贬低刘邦,而且还抬高刘邦的对手项羽呢

  • 诸葛瑾能力不强,为什么孙权还重用他?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华夏历史

    能力强的人,是很容易得到重用的,而得到重用之后,一般也会做出很多成绩来。但是历史上却有这样一个人,后世看来他能力并不强,甚至可以说是平庸,尤其是和他的兄弟比起来简直可以说是差劲,但是却依然得到了重用,这个人就是诸葛瑾。诸葛瑾名气不大,也没有太大的作为,但是为什么却能够得到孙权的重用呢?三国时期是一个

  • 晋惠公是一个怎样的人?为何晋惠公口碑很差?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华夏历史

    晋惠公是曲沃武公统一晋国后的第五位国君。不过晋惠公的继位之路是在秦国的帮助下完成的,而且晋惠公在位期间的名声很不好,背信弃义、诛杀大臣等成了晋惠公的标签。晋惠公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利和地位可以不择手段,但达到目的后又出尔反尔,所以晋国过人都不服他。因为在道义上的缺失,导致晋惠公一生都得不到尊重。下面就为

  • 司马越为何能成"八王之乱"的最后赢家?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司马越这个人其实不算出名,但是这个只限定于对历史不是非常了解的人,如果第历史非常的了解,而且对晋朝的历史非常的了解话,那这个司马越还是很有故事可言的,其中最为给力的无非就是八王之乱的时候,这个司马越成了最后的赢家,那么有的人问了,这到底是为什么,难道这个司马越有异常的过人之处了?下面就着这些问题

  • 丁奉是怎么杀张辽的?丁奉最后的结局又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丁奉其实大家也知道在三国中他也不是太出名了,相对于什么赵云七了八的,他真的一点都不出名了,但是丁奉这个人厉害就厉害在他竟然把张辽给杀了,张辽这个人多么厉害大家也知道的吧,所以这个丁奉是真的挺强的,那么下面我们不妨看看这个丁奉到底是怎么杀的张辽呢?又有什么样的结局呢?下面就着这些事情我们继续分析揭

  • 张飞在结拜之前是什么职业?真的是屠夫吗?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华夏历史

    张飞无论是在《三国志》还是在《三国演义》中,对他形象的描述基本都是一致的。张飞不仅武力过人,而且嗓门还很大,所以很多人就认为张飞在结拜之前可能是从事屠夫行业。其实这都是对张飞的误解,张飞并非是一位大老粗,反而他文武双全。张飞会书法也会画画,更有人夸奖张飞的草书比钟繇的造诣还高,当然这个说法存在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