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丁奉是怎么杀张辽的?丁奉最后的结局又是什么?

丁奉是怎么杀张辽的?丁奉最后的结局又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1168 更新时间:2024/4/1 16:41:20

说到丁奉其实大家也知道在三国中他也不是太出名了,相对于什么赵云七了八的,他真的一点都不出名了,但是丁奉这个人厉害就厉害在他竟然把张辽给杀了,张辽这个人多么厉害大家也知道的吧,所以这个丁奉是真的挺强的,那么下面我们不妨看看这个丁奉到底是怎么杀的张辽呢?又有什么样的结局呢?下面就着这些事情我们继续分析揭秘看看吧!

在演义中,为突出丁奉的战功,就给他安排了一出射杀张辽的情节,但其实,张辽的一生与丁奉并没有什么交集,张辽在曹丕当皇帝的第三年就因病去世,曹丕都亲自为其哭泣。而丁奉直到司马师执政时期,才开始在东吴崭露头角,随后一步步走上人臣巅峰,成为东吴继周瑜、鲁肃、吕蒙、陆逊之后的最后一位的大将军。

丁奉的出场其实毕竟早,但起点却比较低,他在赤壁之战前就已经投身军旅,却是从一个小兵开始做起,先后从属于大将甘宁、陆逊、潘璋等人的麾下,虽然骁勇善战,时常勇冠全军,但在人才济济的东吴,丁奉始终只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将,并没有引起多少人的注意。

如果就这样干下去,估计丁奉熬到死,最多也就只能在历史书上留下个名字。当然,对于普通人来说,能在历史书上留给名字已经很了不起,但丁奉却不愿意,他也期待能够真正登上历史舞台,而很快,他就把握住这个机会。公元252年11月,在孙权去世后的第5个月,司马师趁着吴国政局动荡之际,率领二十万大军伐吴,历史上著名的东兴之战爆发。

这一年,丁奉已经五十多岁,他主动找到太傅诸葛恪,要求担任吴军先锋。随后,在进行途中,丁奉觉得大军行军速度太慢,不如自己先率领三千精兵行而去,趁司马师的大军立足未稳之际,出其不意攻其不备,诸葛恪同意他的请求。

当时,正值农历腊月,天空已飘起鹅毛大雪,路面都被白雪覆盖,还不时刮起冷冷的北风,丁奉就是在这样的恶劣环境中,强行向前挺进,只用了短短两天,便到达前线徐塘。

此时,丁奉意外发现魏军的防御工事还没有修建完成,丁奉决定抓住这个机会,对司马师展开一场突袭战。于是,丁奉带着他手下这三千将士,在白茫茫的风雪中开始快速行军,当他们悄然抵达东兴城下时,司马师下手下的大将胡遵正在营寨里饮酒取暖。

丁奉随即将亮出屠刀:“建功立业,就在今日!”说完,他命令部下脱去盔甲卸下戈矛,全部手拿大刀、盾牌,赤露上身冲入敌阵。由于天气韩冷,丁奉这三千人不得不拼尽全力大砍大杀,因为只有这样激烈的运动才能避免被冻死,也由此他们的战斗力被彻底激发出来。

丁奉本人更是手舞大刀一马当先冲入魏军军阵,左冲右突,大肆砍杀魏军士兵,搅得魏军营寨混乱不堪,魏军很快被打得狼狈不堪。慌乱之中,胡遵下令让韩综带领五千兵士展开反击,企图借以稳住脚阵。

这韩综是东吴开国名将韩当的儿子,后来因犯下错误,受到孙权惩罚,心怀恐惧的韩综便带着家人和曲部投降魏国,被魏拜为将军,封广阳侯,后数次带兵侵犯吴国边境,杀害人民,孙权在世时对他痛恨之极。此时,韩综接到命令后,当即挑选出五千精锐前去迎战。

韩综当年在东吴时,就没有把丁奉这位底层出身的小将当回事,现在就更不会把一把年纪的他放在眼里。所以韩综想也不想,直接就冲入阵中和丁奉厮杀,结果被丁奉一刀砍翻在地,当场阵亡,他也成为这场战役中第一个被击毙的魏军高级将领。后来,战役结束后,丁奉特意将韩综的人头献给诸葛恪,诸葛恪又特意将他的头颅送到孙权灵前祭拜,以告慰孙权的在天之灵。

在韩综被斩杀后,他的五千精锐因群龙无首很快溃逃,丁奉乘胜追击,直取胡遵本部大营,胡遵眼看形势不对,只好下令撤退,结果丁奉不依不饶继续追击,而后诸葛恪的主力部队也随即赶来加入战斗,胡遵本来还有序撤退的士兵顷刻间被打得四处逃散,直接引发前军整体奔溃,连带着司马师麾下的中军也开始全线溃散。

丁奉秉着痛打落水狗的精神,对司马师大军展开追杀,魏军在慌乱之中开始发生大规模的踩踏事,没被踩死的,掉进河里,没掉进河里的,被冲上来的追兵砍死。司马师看着这种局面,也只能果断加入到逃跑的行列中。

自此,东兴之战宣告结束,魏军被斩杀二万余人,跳河逃生淹死者过万,东吴大军缴获粮草辎重不计其数。丁奉也因为这场战役名震天下,并被升为灭寇将军,封都乡侯,由此登上东吴的政治舞台中央。

三年后,魏将文钦来降,丁奉前去奉命接应,面对司马昭的追兵,丁奉跨马持矛,冲入敌军阵中,斩首数百,缴获大量军器,被封为安丰侯,两年复又因战功升迁为左将军,成为东吴军界的二把手。

一年后,丁奉又协助皇帝孙休,以鸿门宴的计策将东吴大将军孙綝擒杀,随后被正式升为大将军,成为东吴军界的第一人。直到十二年后,丁奉才因病去世,此时距离东吴灭亡只剩下9年时间。

所以说,丁奉的一生,从孙氏入主江东开始到至西晋初年结束,又侍奉孙吴四位君主,算是亲眼见证了三国的盛衰兴亡,可谓军功卓著。只可惜丁奉死后,皇帝孙皓记恨他的骄矜行为,又追究他当年出兵谷阳无功的责任,杀害了他的儿子丁温,并把他的家属流放到江西抚州。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张飞在结拜之前是什么职业?真的是屠夫吗?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华夏历史

    张飞无论是在《三国志》还是在《三国演义》中,对他形象的描述基本都是一致的。张飞不仅武力过人,而且嗓门还很大,所以很多人就认为张飞在结拜之前可能是从事屠夫行业。其实这都是对张飞的误解,张飞并非是一位大老粗,反而他文武双全。张飞会书法也会画画,更有人夸奖张飞的草书比钟繇的造诣还高,当然这个说法存在争议。

  • 秦国曾三次经历灭国危机,多次化险为夷终成霸业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华夏历史

    秦国能完成一统天下的霸业,也并非一帆风顺。奋六世之余烈是秦国能够保持强盛,并且不断进步的原因。但秦国也曾遭遇亡国危机,一旦处理不好可能秦国早就被灭国了。这次就为大家介绍三场对于秦国来说十分危急的战役,看看秦人当时是如何化险为夷的。其实秦国能创造这样一个奇迹,除了自身实力以外还需要一定的运气,当然运气

  • 清朝官帽上的顶珠有什么含义?不同顶珠代表不同官位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华夏历史

    清朝官员的官帽一般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礼帽、一种是便帽。礼帽需要在正式场合佩戴,例如上朝或者出席一些重要场合,而官帽上还有一种比较特殊的饰品叫顶珠,这个顶珠到底是有什么用呢?我们都知道清朝官员是根据官服上不同的禽兽图案来区别等级,而顶珠除了装饰也是区别官职的重要标志。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下清朝官帽上的顶珠

  • 董卓迁都长安谁赞成谁反对?迁都长安有什么好处?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华夏历史

    董卓挟天子以令诸侯,引起天下诸侯共怒,此后袁绍率领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但这些诸侯也都心怀鬼胎,不想展露真正的实力,只有孙坚一人将董卓击退。此后董卓提出迁都长安的计划,但杨彪和黄琬反对因此被免职。实际上董卓这样做也是无奈之举,迁都毕竟不是一件小事,董卓还想把持朝政就必须将汉献帝控制起来。只是董卓没想到

  • 赵高上位有哪些手段?重臣和宗亲全不放过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华夏历史

    赵高是秦朝权臣,其野心已经大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赵高在职期间,擅自伪造秦始皇诏书,逼死扶苏立秦二世为帝。此后赵高便开始独揽大权,结党私营,根本不把秦二世放在眼里。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无论是朝廷重臣还是皇室宗亲一律不放过,哪怕是秦二世都不是赵高的对手。为什么赵高一人能做到如此为所欲为的地步呢?这其中也

  • 李斯和韩非是什么关系?李斯为什么要陷害韩非?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华夏历史

    韩非是战国末期法家代表人物,也是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秦国丞相李斯和韩非师出同门,韩非算是李斯的师弟。不过韩非和李斯的政见并不一致,还有很大的分歧,李斯担心自己会被疏远,便想除掉韩非。但李斯又深知韩非口才了得,于是抢先一步在秦始皇面前直击韩非要害。此后韩非被抓入狱,最后服毒自杀。可以说韩非的死十分可

  • 东汉名将皇甫嵩有多厉害?为什么皇甫嵩不出名?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皇甫嵩是东汉末年名将,雁门太守皇甫节的儿子。在《三国演义》中,皇甫嵩是讨伐黄巾军的主力,曾用大火击败张宝。此后又在讨伐张梁的战役中连胜七场,立下赫赫战功。皇甫嵩为人十分正直,他因不愿贿赂宦官而遭受免职,在抄董卓家产时,还将董卓藏于家中的子女全部释放。皇甫嵩在唐宋时期都被列入武庙正将之一,但皇甫嵩的名

  • 如果赵构信任岳飞,南宋会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华夏历史

    很多人都认为,南宋最终的灭亡,有一部分原因是南宋初期,赵构一直都不信任岳飞所导致的。岳飞虽然一直说着要迎回二圣,但是其实并没有任何想要废掉赵构的意思,他只是心思太直了,没有想到这里来,但是却引来了赵构的怀疑,最终招致杀身之祸。那么,如果当初赵构愿意一心信任岳飞,南宋还会是后来的那个样子吗?如果赵构真

  • 朱允炆削藩不成反被杀,他和朱棣关系究竟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华夏历史

    朱元璋长子朱标死后,朱标的儿子朱允炆被立为皇太孙。朱元璋这样做并不是因为他没儿子了,朱元璋一共有26子,但他直接选择跳过自己的儿子将孙子定位继承人,这在历史上也是少有。朱允炆继位后迎来了一段上升期,后被称为“建文新政”。不过朱允炆却在削藩这件事上栽了跟头,最后削藩不成反被杀。

  • 乾隆在位六十年禅让,真的是因为不敢超过康熙吗?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华夏历史

    乾隆可以说是古代历史上一个很引人注目的皇帝了,光是他的在位时间就长达六十年,在古代可是有很多皇帝连寿命都没有六十岁。而乾隆还当了几年的太上皇,他在位时间到了六十年的时候,说自己不敢超过自己的祖父康熙的在位时间,所以选择了退位,把皇位交出来。但是,皇位毕竟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乾隆这样让出来,真的只是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