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元璋施政埋下哪些隐患?明朝的灭亡朱元璋也要背锅吗?

朱元璋施政埋下哪些隐患?明朝的灭亡朱元璋也要背锅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3179 更新时间:2024/3/6 20:28:56

朱元璋是明朝开国皇帝,虽然朱元璋没读过什么书,但从小贫困的经历让他成为一名彻头彻尾的实践派,恐怕这要比很多理论派都有用的多。或许朱元璋成为皇帝有一定的运气成分,但他治国的才能也是有目共睹,起码是为后人带来了百年以上的和平繁荣期。不过有人认为朱元璋早期实行的一些政策给明朝的灭亡埋下隐患,难道明朝最后不行了还要由开国皇帝来背锅么?恐怕这种说法欠缺考虑。

有人说:明朝从一出生就看见死亡的朝代。这种话很无聊,这里的“出生”应该换成“建立”,也即“建立之初即有灭亡的因素”。中国历史有几个朝代能有276年?不过,汉唐清而已。宋朝只是北宋,南宋没有资格被称为“朝”,北宋立时167年。这只是一些现代人显得自己会睿智的做样子儿而已。俗话说的装。

由此,我们可以说,如果你觉得“建立之初的问题能让一个国家持续276年”,我倒觉得这不是问题而是好处、优点。之所以你觉得有问题,那是任何优点都会有负面作用,负面作用法效时的责任不在朱元璋而是后世的皇帝不知道改革。

(1)朱元璋的话对后世没那么管用

朱元璋的话如果管用,其子就不会造反了。

朱元璋“禁止宦官干政”,朱棣怎么就破了?

朱元璋实行“禁海政策”,那为什么隆庆开放?

朱元璋颁布“不征15国”,那为什么朱棣也破了?

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对皇帝自身有重大限制的你可以突破,对自身影响不大的却坚持?

就以许多人说的“打击商业”为例,谈谈对这些问题该如何看待。

(2)说朱元璋明初“打击商业”是错误的,重农抑商是朝代之初的必然选择,肚子都饱不了还搞什么商业?

中国历史“商业因素”一直是亡国催化因素,中国有儒家思想、有自己的农业文明,其他国家的文化则没有这两种文化的合体,或者历史没我们这么悠久,或者地理没有中国优越。

明初,朱元璋要做的是什么?一保卫民生,老百姓吃饱吃好不闹农民起义;二是“以儒家思想”重新聚拢全民。

对于第一点:朱元璋甚至不惜以“屠戮功臣”这种方式抑制土地兼并,同时,加大军屯这种形式降低对百姓的侵扰;继续采用“盐引”这种方式,支持商人参与国家建设。

对于第二点:明初,朱元璋面对元朝统治的南方70多年,对于金国、西夏百年的时间,南北方矛盾较深,在此情况下,朱元璋用儒家思想统一天下思想。不要忽略元朝的统治时间,这一时间已经足够摧毁儒家文化,但在忽必烈时期刘秉忠郭守敬等汉臣地影响下,元朝的儒家文化一直是四大思想之一(蒙古原有文化、藏传佛教文化、维吾尔伊斯兰文化、儒家文化)。

但其他文化对儒家文化原有冲击是很大的,因此,元末明初的思想是比较混乱的。如果不加强儒家文化,那么,未来会变得如何没有人知道。

但问题是,你要加强儒家文化。重农抑商思维就得成为主体。因此,这不是朱元璋的问题,而是整个民族的惯性使然。既然,我们的民族将儒家文化作为了主体,那么,就要承受儒家文化的优缺点。

所以,与其说“明朝一建立就看到了明亡”,倒不如说“明朝一捡起汉唐宋的治国经验就看到了明亡”。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范仲淹为官有哪些政绩?曾用妙招解决饥荒问题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华夏历史

    范仲淹是北宋名官,他在政治、军事、文学、教育、书法等领域,都有着杰出的贡献。其实范仲淹在解决民生经济问题方面也是一把好手,这次要为大家讲的故事,就是范仲淹利用一些列的措施,帮助当时的灾民度过艰难的一年。或许多数人还是更了解范仲淹在文学方面所达到的成就,不过就他本人推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

  • 司马迁是汉朝人,为什么《史记》贬低刘邦抬高项羽?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华夏历史

    司马迁作为汉朝人,而且还是距离刘邦并不算特别远的汉武帝时期,他写的《史记》也一直都被看作是史书当中的典范,千百年来一直都是后人认识之前那段历史的重要资料。不过,西汉的开国皇帝是刘邦,按理说史书应该对刘邦歌功颂德才是,但是为什么司马迁却不一样,他在《史记》当中却有些贬低刘邦,而且还抬高刘邦的对手项羽呢

  • 诸葛瑾能力不强,为什么孙权还重用他?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华夏历史

    能力强的人,是很容易得到重用的,而得到重用之后,一般也会做出很多成绩来。但是历史上却有这样一个人,后世看来他能力并不强,甚至可以说是平庸,尤其是和他的兄弟比起来简直可以说是差劲,但是却依然得到了重用,这个人就是诸葛瑾。诸葛瑾名气不大,也没有太大的作为,但是为什么却能够得到孙权的重用呢?三国时期是一个

  • 晋惠公是一个怎样的人?为何晋惠公口碑很差?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华夏历史

    晋惠公是曲沃武公统一晋国后的第五位国君。不过晋惠公的继位之路是在秦国的帮助下完成的,而且晋惠公在位期间的名声很不好,背信弃义、诛杀大臣等成了晋惠公的标签。晋惠公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利和地位可以不择手段,但达到目的后又出尔反尔,所以晋国过人都不服他。因为在道义上的缺失,导致晋惠公一生都得不到尊重。下面就为

  • 司马越为何能成"八王之乱"的最后赢家?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司马越这个人其实不算出名,但是这个只限定于对历史不是非常了解的人,如果第历史非常的了解,而且对晋朝的历史非常的了解话,那这个司马越还是很有故事可言的,其中最为给力的无非就是八王之乱的时候,这个司马越成了最后的赢家,那么有的人问了,这到底是为什么,难道这个司马越有异常的过人之处了?下面就着这些问题

  • 丁奉是怎么杀张辽的?丁奉最后的结局又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丁奉其实大家也知道在三国中他也不是太出名了,相对于什么赵云七了八的,他真的一点都不出名了,但是丁奉这个人厉害就厉害在他竟然把张辽给杀了,张辽这个人多么厉害大家也知道的吧,所以这个丁奉是真的挺强的,那么下面我们不妨看看这个丁奉到底是怎么杀的张辽呢?又有什么样的结局呢?下面就着这些事情我们继续分析揭

  • 张飞在结拜之前是什么职业?真的是屠夫吗?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华夏历史

    张飞无论是在《三国志》还是在《三国演义》中,对他形象的描述基本都是一致的。张飞不仅武力过人,而且嗓门还很大,所以很多人就认为张飞在结拜之前可能是从事屠夫行业。其实这都是对张飞的误解,张飞并非是一位大老粗,反而他文武双全。张飞会书法也会画画,更有人夸奖张飞的草书比钟繇的造诣还高,当然这个说法存在争议。

  • 秦国曾三次经历灭国危机,多次化险为夷终成霸业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华夏历史

    秦国能完成一统天下的霸业,也并非一帆风顺。奋六世之余烈是秦国能够保持强盛,并且不断进步的原因。但秦国也曾遭遇亡国危机,一旦处理不好可能秦国早就被灭国了。这次就为大家介绍三场对于秦国来说十分危急的战役,看看秦人当时是如何化险为夷的。其实秦国能创造这样一个奇迹,除了自身实力以外还需要一定的运气,当然运气

  • 清朝官帽上的顶珠有什么含义?不同顶珠代表不同官位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华夏历史

    清朝官员的官帽一般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礼帽、一种是便帽。礼帽需要在正式场合佩戴,例如上朝或者出席一些重要场合,而官帽上还有一种比较特殊的饰品叫顶珠,这个顶珠到底是有什么用呢?我们都知道清朝官员是根据官服上不同的禽兽图案来区别等级,而顶珠除了装饰也是区别官职的重要标志。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下清朝官帽上的顶珠

  • 董卓迁都长安谁赞成谁反对?迁都长安有什么好处?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华夏历史

    董卓挟天子以令诸侯,引起天下诸侯共怒,此后袁绍率领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但这些诸侯也都心怀鬼胎,不想展露真正的实力,只有孙坚一人将董卓击退。此后董卓提出迁都长安的计划,但杨彪和黄琬反对因此被免职。实际上董卓这样做也是无奈之举,迁都毕竟不是一件小事,董卓还想把持朝政就必须将汉献帝控制起来。只是董卓没想到